個人的素養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一個人的素養對個人成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人的素養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人的素養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的素養之人文素養

  對於古典文化有相當的積累,理解傳統,並具有歷史意識。能夠“審經答變,返本開新”對於人的命運,人存在的意義、價值和尊嚴,人的自由與解放,人的發展與幸福有著深切的關注;對於人的心靈、需要、渴望與夢想、直覺與靈性給予深切的關注;內心感受明敏、豐富、細膩與獨特,並能以個性化的方式表達出來;尊重個人的價值,追求自我實現,重視人的超越性向度;崇尚“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並對個體與人類之間的關聯有相當的體認,從而形成人類意識;對於人的心靈、需要、渴望與夢想、直覺與靈性給予深切的關注;內心感受明敏、豐富、細膩與獨特,並能以個性化的方式表達出來;重視德性素養,具有叩問心靈、反身而誠的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具有超功利的價值取向,樂於用審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具有理想主義的傾向,追求完美具有終極關切和宗教情懷,能對於“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一類問題作嚴肅追問承認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對於差異、不同、另類,甚至異端,能夠抱以寬容的態度能夠自覺地審護和踐履社會的核心價值,諸如公平與正義。

  人文,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從一般的意義上講,比如我國《辭海》中就這樣寫道:“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我們知道,文化是人類,或者一個民族、一個人群共同具有的符號、價值觀及其規範。符號是文化的基礎,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而規範,包括習慣規範、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則是文化主要內容。“各種”文化現象,顯然就包括了先進的和落後的,科學的和愚昧的,優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態的。那麼,我們現在所說的人文,或人文精神,或人文思想,重視人文教育,這裡的人文,顯然是指人類文化中的先進的,科學的,優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進的價值觀,其主要內容則是指先進的規範,對於社會而言,尤其是先進的法律和制度規範,對於社會成員而言尤其是先進的道德和習慣規範,對於青少年來說,首先體現在養成良好的習慣規範。從文藝復興的歷史看,人文應該是重視人的文化。

  人的素養之科學素養

  科學包括數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這是講客觀,講規律,講理性的。文學和藝術則主要是講主觀,講情感,講感性的。哲學和宗教,應該說主要就是講人文。而且,這種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大量的滲透在文學和藝術之中,甚至大量的產生於文學和藝術之中,也滲透在社會科學之中。所以,人們往往把文學和藝術,甚至社會科學,看成是人文學科。其實人文精神也滲透在自然科學和技術之中。這裡的關鍵是,滲透還是不滲透,滲透多少,這就同一個國家的文化、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不滲透,這樣的社會科學,甚至這樣的文學和藝術,也是沒有人文的,至少是缺乏人文的。事實上,文學和藝術也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形式和內容。這裡的內容,應該是人文的。但是,在有的社會、有的時期,它也可能是缺人文,不人文,甚至是反人文的。哲學總該是人文的了。但是如果哲學只講方法論,甚至只講“鬥爭的哲學”,那它也是不人文,甚至反人文的。又比如,醫學,以人為物件,本來就始於人文,充滿著人文。但是,當人們把它看成一種治療“技術”的時候,往往反而缺乏人文了。

  提高自身素養的途徑在於不斷學習,完善自我,注重內在品質。個人素養是指一個人按照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要求,經過學習、磨練、涵養和陶冶的工夫,為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在各方面進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是實現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自我素養的主要內容有:思想政治素養,道德素養,文化素養,審美素養,心理素養。 個人素養包括學識、做人、職業態度。豐富的學識是知書識禮的基礎,一個人的知識很重要,學會做人更重要;做人就應正直、公平、堅持既定的政策和原則,誠實、實事求是、守信、不失約、不違約、不食言、不洩密;職業道德要有開放的頭腦,敢於創新,不拘泥現狀,有團隊精神,堅持原則,不唯上,不唯權,要敬業愛崗,主動承擔工作及工作責任,,追求效率和效益,追求完美。

  人的素養之藝術素養

  有人說話、舉手投足、甚至微笑或者問候,甚至接聽電話都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可以在普通人中脫穎而出,是個人的素養起了作用。俊朗的外表、皎好的面容僅僅是母親給的。優雅禮貌的行為則是後天的獲得的。許多時候,後天的獲得都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的。好的知識和素養,得經過長時間的磨練和不間斷的自我充實,才能獲得水到渠成的功效。一個人的風度可以說是一個人氣質、內涵和表現力的綜合體現。一個人的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學成的,需要經常努力,不斷完善自己。談到個人素養,形體之美勝於容顏之美,而氣質之美是最高境界的美,人的這種氣質跟一個人的素養是分不開的。所以,古人特別講究修身,覺得修身是一切成功的基點。但是在高度發達的現在社會裡,素養不高的人卻比比皆是。缺乏素養的人還有很多,有些人亂扔垃圾,甚至隨地吐痰。還有些竟然髒話連篇,不注意語言文明。一個人如果要獲得別人的讚賞、別人的尊重、甚至吸引別人的注意,提高自身的素養是非常重要的。

  加強個人禮儀素養有助於提高個人素質,體現自身價值。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人所共知的。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卻都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追求著自身的完美,尋找通向完美的道路。爭當“名牌”人,強調“外包裝”者有之;注重“臉蛋靚”、在乎“身段好”者也有之,但這些均不足以使人發生美的質變。費時費力費錢財之後,不仍有不少人依然是“敗絮其中”嗎?我們認為,只有將內在美與外在美統一於一身的人才稱得上唯真唯美,才可冠以“完美”二字。加強個人禮儀素養是實現完美的最佳方法,它可以豐富人的內涵,增加人的“含金量”,從而提高自身素質的內在實力,使人們面對紛繁社會時更具勇氣,更有信心,進而更充分地實現自我。

  人的核心素養

  有四大因素:道德、人性的思維方式;積極的態度;持久的興趣;探究的學習能力。

  道德人性的思維方式,是居於首位的素養。因為人之所以為人,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在於有道德人性,思維、處事從道德、人性的角度出發。因此孔子作為教育家,沒講什麼知識,更多的是“談人”以及“做人”的問題。在孔子看來,做人是最重要的,把人培養成人是教育的核心。

  積極的態度是人能夠做成事,或者說把別人交代的事完成好的基本前提。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總結的人生方程式,即“人生結果=能力*熱情*思維方式”。熱情就包含積極地態度,它包括責任、進取心和抗挫力。這些能幫助人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持久的興趣能夠使得一個人在一個領域有更大的收穫,取得更大的成就。興趣能把人對一個問題的關注引向深入,推動一個人克服孤獨、寂寞,默默而深入的鑽研,直到獲取自己想要的答案。也就是最終走向成功。另外,興趣還是積極態度的助推劑,他可以為熱情源源不斷的注入活力。

  探究的學習能力能使人不總是在別人走過的路上來回重複,而是學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大腦來思考,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獲得新發現、新見解,不斷完善、創新理論或做法。1993年,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發現“路徑依賴法則”,即人們習慣於走老路,而打破舊框框,也就意味打破路徑依賴,這就要有探究的學習能力,否則,就會回到老路上去。

  現代教育的最大弊病就是“知識至上”,過分強調了人的知識素養,而忽略了做人教育,以及國家公民基本素養教育。當代教育的基本依託是課程,也就是學科教材,學科教材是為實現某學科能力而設定的,這本身就容易造成人文素養的缺失,而學科內少有的一點人文的、生活花的東西,也被學科系統所遮蔽,被教師有意或無意的忽略。沒有或很少有教師在教學中把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這類人的關鍵素養。這也許是當今教育的價值錯位所致。

  >>>下一頁更多精彩“如何做一個有素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