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圓圈運動論
陳氏太極拳在整個圓圈運動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貫穿著“訊息盈虛”和“陰陽轉換”的太極中分一氣旋之理。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供您閱讀!
陳氏太極拳的發樣地河南溫縣陳家溝流傳著兩句樸素而貼切的拳諺:“如想練好拳,首先圈練圓。”和“要想拳練好,必須圈練小。”雖然是兩句極為普通的諺語,卻道出了練習陳氏太極拳的基礎與前提,又明確了各層功夫階段過渡昇華的原則。由此可見,陳氏太極拳運動既要有全身畫圖的表現,又要有以圈的大小程度來決定功夫層次的標難。指明瞭要在畫圈走圓的基礎上,圈圓後,先練大圈,後練中圈,再練小圈,及有圈意而無圈形的“有圈個見圈”,形成了陳氏太極拳獨特的訓練步驟。
陳氏太極拳在整個圓圈運動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貫穿著“訊息盈虛”和“陰陽轉換”的太極中分一氣旋之理。在此哲理的指導下,太極拳每個拳勢的表現,都具有“開與合、圓與方、虛與實、卷與放、輕與沉、現與藏、慢與快、柔與剛”的特點。
在動作中,前後左右、上下里外、大小進退和順逆等螺旋纏絲的運動方式,構成了陳氏太極拳的基本概念。
陳氏太極拳的畫圈走圓,是前人總結《易經》中“太極中分一氣旋”之理,運用河圖·洛書中奇數與偶數生成變化之規律,以八封中乾、坤、震、哭、離、坎、兌、艮八個方位轉換為依據,縱橫斜正、互相交錯,以中央五數為中心,構成九疇,內含勾三、股四、弦五的三角形運動方式借擬人身參見拙著《陳氏太極拳捐義》中“外三合”另人身之勁路按照依次連三方和隔次連三方的執行路線,創立了勁別穿宮換位螺旋纏繞的運動法則,形成了一開俱開,一合俱合,開中寓合,閤中寓開;表現出輕重轉換、陰陽消長、虛實兼備的運動規律。
太極拳名家陳鑫雲:“至於手足運動,不外一圈,絕無直來直去,所畫之去圈有正斜,無非一圈一太極。”綜合來看,在整個圓圈運功過程中,表現的圈形各異,但不外乎:整圈、鬥圈、順圈、逆圈、直圈、斜圈、正圈、豎圈、橫圈、立圈、上圈、下圈、裡圈、外圍、進圈、退圈、左圈、右圈、開圈、合圈等。在陳氏太極拳套路的動作中,正、斜、錯卦、綜卦地交織著,構成螺旋纏繞運動。無論動作的前進後退起承轉落、開合和左右的旋轉,都要有走弧線畫圓圈的纏絲意識和效果體現。
陳氏太極拳的圓圈運動,不許有直線的畫弧動作,更不允許有抽、提、平、移之類沒有圈的動作出現,而是要以螺旋纏絲為主體的立圈運動,並要求在走圓畫圈時,以“陽之凝樂則為陰、陰之流動則為陽”為原則,遵循聚陰而止陽、聚氣而化勁的練功程式,以中氣潛來帶動形體做纏繞螺旋之運動。其圓圈運動表現在以頸、脊、腰、肩、胯、肘、膝、踝、腕又軸的旋轉大圈,及以股肱為軸做正反旋轉的小國。接骨鬥榫令其骨轉,來脈轉關要真,藉以帶功內氣的團聚力和運轉能力,使圈形的畫圓運動和諧而連貫。練到純熟後.就能達到襖心應手,身心相應,—見有動,內外、上下、前後、左右無有不動,一轉圈周身皆是圈。太極拳之圈,不外乎體外一圈、體內一圈,練習者必須細心揣摩,方得圓圈之趣。
在陳氏太極拳的圓圈中,隱藏著一個由無極生太極,由太極而陰陽分,由太極還原無極的“訊息盈虛”轉換過程。其中,經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以陰轉陽;然後從大到小從有到無,由陽還陰的過程。這就是從太極開始萌生,到開花結果,為下一步萌生儲備、迴圈的週期現象。因此,在太極拳的圈中,不僅要注意陽升陰降,還要注意陰中有陽,陽中手陰;陰中有陰陽、陽中亦有陰陽;陰陽互為其根,陰陽入扶的變化過程。由此可以推出,人體內部氣機充盈的運轉程度和肢體上的彈性大小,確定太極拳練習者的層次與階段。
尤其在太級拳圓圈之中,有一個白然法則值得注意,即是“人在氣中生,氣在人中行”。遵循這一法則,才明日清氣上行,濁氣下降的道理,方能領悟到這是促進元氣增強壯大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太極拳動分、靜合的陽陽轉換中,要努力做到以心行氣,鬆靜沉著,氣機活潑,摸清順逆,即可做到“氣本於身”和“收斂入骨”的效果。
陳氏太極拳的圓圈運動,在內是意氣為主導的氣機執行,在外則是神氣鼓盪的形體運功。其中,說是行氣,主卻在意,所謂意在動先,意到、氣衝、神匯,方算得竅。在拳勢運動中,尤其應當注意“在氣則滯、在意則活”。意在氣先,氣助勁運。意到、氣到、勁到方為妙訣。正如陳鑫所云:“一往—來運—周,上下氣機不停留;自古太極皆如此,何須身外妄營求。”這一番活,道出了太極拳內外走圈的奧祕所在。為此在拳勢運動中,要求體內以小氣潛轉的軸線為公轉,帶動肢體各部位,各守其中做自轉的旋轉運動。在中氣的帶動下,肢體外形上自轉之圈表現有:頸圈、脊圈、腰圈、胸圈、背圈、腹圈、肩圈、肱圈、臂圈、胯圈、股圈、腿圈、肘圈、膝圈、腕圈、踝圈、手圈、足圈等。周身上下無處不走圈,形成了圈中有圈,圈外有圈,圈內有圈,圈圈相套,圈圈相連相生,圈圈陰陽連環。周身處處皆太極即此意也!
在太極拳畫弧走圈的運動中,要以腰為總樞紐,白始全終都要貫穿中氣潛轉、虛領頂勁、鬆肩垂肘、含胸塌腰、束肋合腹、鬆胯圓襠、氣沉丹田。初練太極拳,必須緩慢,能柔則柔,不可追求快速,其原因就在於要遵循“來脈轉關要真,運動須無微不到”的鍛鍊原則。如果開頭練習過快,則必然處處滑過,作不到恰到好處,這是初練太極拳容易犯的錯誤。隨著功夫增進,動作自然由生到熟,由熟生巧,由巧生妙,內妙生神;再由慢而快,而後由快轉慢,快慢相間,剛柔相濟。如此,能慢到十分,又能快到十分。通過這樣的反覆練習,才能作到輕靈敏捷,輕靈之中又含有鬆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