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森書法欣賞

  ​劉炳森,字樹庵,號海村,幼年自號劉五先生。1937年8月出生於上海,祖籍天津武清。自小嚴格臨帖學書,書藝向以隸、楷著稱於世,併兼長行、草。傳統功力深厚,書風凝厚穩健而又俊逸瀟灑,是國內外著名書法家和國畫家.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劉炳森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劉炳森書法圖片1

  劉炳森書法圖片2

  劉炳森書法圖片3

  劉炳森書法圖片4

  ​劉炳森生平經歷

  酸、甜、苦、辣一本書,劉炳森的《紫垣秋草》一書,這其中有童年的回顧、故鄉的寫真、人生的攀登,亦有書壇拾零,旅遊散記,可謂其寫作集錦。細細捧讀,敬重之心愈發強烈,多年的交往,只看他忙裡忙外應接不暇,何曾想他還能如此忙裡偷閒地寫出這麼多精彩散文!現又編書成集,實出乎意料。的確他是一個勤奮進取、追求藝術孜孜不倦的人,他也是一個很會安排時間很會生活的人。

  入畫時,說起來還有一個小故事。他15歲那年,在天津書店偶然發現一張64開的小畫片,是董壽平先生的《天都雲匯圖》,畫的是黃山天都峰雲遮霧鎖的景象,那精湛的筆墨、靈動的氣韻,深深地迷住了他,為此,貧苦的他第一次放縱自己,花了一毛錢買下那張畫片,回來後反覆欣賞臨摹,並一直儲存。無巧不成書,後來董老真的成了他的老師,且不斷親授指點,成為他的良師益友;而那張儲存了數十年的小畫片,現已傳給了他專攻山水的兒子劉學思。“蚊帳利偷讀,熄燈寫肚皮。庶乎三百草,夢裡復依稀。”這是他在回憶自己下放幹校勞動偷臨《草字彙》時所作的打油詩。他是一個科班畢業的山水畫家,但數十年如一日酷愛書法,那時的他做夢都在臨帖練字,也正是這種痴迷,才有現如今的成就和功力。正是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19歲時,便被“北京中國書法研究社”這個名家雲集的社團破格吸收為最年輕的社員。幾位著名老書法前輩後來看到劉炳森的成就時感慨地說:我們當時沒有看錯人。

  1973年,劉炳森應邀出席了一個為歡迎日本書法代表團來訪的筆會,日本書家當場命筆,站懸揮毫,好是厲害;而當時我國的書法,只是文人、學者、畫家的業餘技法,皆為伏案作字,這使劉炳森很受刺激。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練就徒臂凌空的過硬功夫,寫出中國人的氣派。後來他每日堅持右手執筆,左手反扣背後,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從不間斷,到後來他每去日本訪問,在眾目睽睽之下,左扣右揮,得心應手,日本書家無不感嘆叫好。直至今日,劉炳森無論創作篆、隸、楷、行、草任何一體,他都是這樣去寫,遊刃有餘。就這一條,恐怕當今書家有此功力者,鳳毛麟角;而且,劉炳森在創作之餘,一直堅持日課臨帖。這許多年,每進他的書房,都可看到床下放著新近臨習的一疊又一疊臨滿各種書體的毛邊紙。多年來,為使中國書法藝術廣泛傳播於世界,劉炳森雖身兼數職,他還一直承擔著為一批來京求學的日本友人上書法課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