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櫝大篆書法欣賞
劉自櫝***1914-2001***,號遲齋,男,漢族。生於聖哲輩出、文風極盛的于右任故里三原。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書協主席,陝西省文史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他"中國書法藝術榮譽獎"。書法四體具佳,尤以篆書為最。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劉自櫝大篆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劉自櫝大篆書法圖片1
劉自櫝大篆書法圖片2
劉自櫝大篆書法圖片3
劉自櫝大篆書法圖片4
劉自櫝基本資料
劉自櫝***1914-2001***,又名劉仲書,也署自讀、自犢、自獨、嵯峨山民,號遲齋。男,漢族,生於聖哲輩出、文風極盛的于右任故里三原,陝西省三原縣人。曾任西安工業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陝西省文聯名譽委員等。本人自幼精研金石文字之學,舉凡詩文、詞賦、歷代典籍、關上文獻無不一一研討,融會貫通。西安碑林所藏正始《三體石經》就是他捐贈國家的。1985年1月被陝西省人民政府聘任為省文史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他"中國書法藝術榮譽獎"。
曾於 1948 年在西安舉辦個人書法展覽。其作品入選全國的一、二、三、四屆書法展覽,第一、二回中日書法聯展,第一回中日二十人書法聯展。
書法四體具佳,尤以篆書為最。其篆書從金文、石鼓得其沉雄、勁健,從秦代小篆、鄧完白線條得其圓融流動。其結字自有匠心獨具的特點,他將來自《繹山碑》一類小篆均衡、對稱、穩定、平正的特徵融入金文大篆,而又將大篆旁逸斜出、活潑的特徵在均衡、穩定的原則下加以淋漓盡致地發揮,完成了他篆書精美的形體構造。正如沈鵬、谷溪先生所撰《劉自櫝書法選·序》中說:"劉自櫝以剛與柔與渴三種因素互相滲透奠定了他成為當代頗有成就的篆書家的地位。"
1987 年出版《劉自櫝書法選》。
2000 年 5 月又有陝西人民出版社《劉自櫝書法藝術頡英》問世。有當代篆書第一人之稱。
劉自櫝學術淵源
劉自櫝先生是關中學派之一脈相承者,他曾用名志讀、自讀、自獨,號墨痴、遲齋、唐園舊主、嵯峨山民、焦穫老民等。民國三年***1914***臘月初八出生於陝西三原東里堡一名醫世家,劉姓為本邑望族,東里劉家與三原許多名門賢達關係密切。
劉自櫝先生的五伯父劉公紹文即為民國時期知名學者,同盟會會員,工詩文,喜研書法篆刻,曾任陝西靖國軍司令部祕書次長等職,先生幼時即受五伯父影響進而潛移默化。他的二舅父茹欲立先生更是一位著名辛亥人物,曾為官費留日學生,也是早期同盟會會員,民國後任南京政府審計部部長,擅長文史,精於書道,先生少年時習書從文多受其薰陶教誨。從中學起,劉自櫝先生師從著名學者賀伯箴學習詩文、書畫,文字訓詁之學。十六歲時赴西安欲求學於中山大學,後因故而未成行。
期間,幸得恩師賀伯箴及同邑尊長李壽亭***字百齡,官費留日學生,教育家,曾任民國陝西省教育廳廳長,三原北城人***推介,先後在省圖書館、省教育廳、西安市政府任職。民國時期的西安,文化氛圍相當濃厚,學界名流、社會賢達多聚於此。三十年代初,文化社團"西京金石書畫學會"在楊虎城、邵力子、張寒杉、寇勝孚、張鳳翽等人的支援下應運而生,學會集納各界名流,匯聚長安,並刊印《西京金石書畫集》。那時西安的"文化圈子"有"九老一少"之說,這"一少"即是劉自櫝先生。那麼,年輕的劉先生又是憑藉什麼受到"長安九老"的認可和關愛呢?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劉先生的學養造詣得到了九老的認可。在民國時期,像劉先生這樣的一位青年,能得到那些泰斗級的名家遺老青睞提攜,實為難得。張寒杉對劉先生的篆書更是大為讚賞,寒杉老曾語重心長的講:"自櫝啊!我看你的篆書能寫出來,慢慢玩著,千萬不敢撂了哦"。劉先生也不負期望,終生勤勉,其書其詩其文足以讓觀者歎絕,讓後世景仰。
劉先生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大家,也是一位學富五車的關學傳人,他的文化積澱、治學思想也正源於生他養他的家鄉三原。三原自古以文風純正、聖賢輩出而聞名於西北,明清以來素有文化教育重鎮之美譽。從北宋理學家橫渠先生張載開關學之先河,又經明代邑人王恕、王承裕、馬理、溫純等相集關學之大成,形成以三原巨集道書院為代表的"三原學派"。延續至清晚期賀復齋、劉古愚、朱佛光三位教育家皆為學術泰斗,正如於右任先生在《我的青年時期》裡回憶道:"陝西提倡新學最力而又最徹底的,當推三原朱佛光先生",又說:"那時關中學者有兩大系:一為三原賀復齋先生***瑞麟***為理學家之領袖;一為咸陽劉古愚先生***光蕡***為經學家之領袖"。劉古愚先生雖是咸陽人,卻久客三原執鞭數十載,並創設"勵學齋"廣泛吸收農工商子弟入齋學習新學課程,廣開民智,遍設鄉學,普及民眾教育,學風提倡無門第之分,無貧寒之別。三原賀復齋以理學為宗,是清末關學研究的一面旗幟,又在三原魯橋峪口山建立"清麓書院",並刊印《清麓叢書》,使關學思想體系得以興盛延續。賀先生治學之餘且精於書道,其楷書結構嚴謹,行草運筆渾厚,遺墨流傳關中,于右任先生曾有詩讚曰:"復齋行草愙齋篆,點綴亭臺共夕陽",臨潼華清池《樂善亭記》碑為其書法之代表作品。
賀瑞麟的從子賀伯箴先生亦為民初著名的關學大師,自幼秉承家學,恪守正道,深研"周、程、張、朱"之學。兼通文史辭章及文字訓詁學,治學極為嚴謹,曾撰聯嘆曰:"傳神古有李思訓,識字今無揚子云。"繼而寄期望於弟子劉自櫝,委其在古文字學研究方面有所建樹。伯箴先生精於書法,遠追籀篆分隸,又可化古為今,進而能出己意。行楷熔顏、柳於一爐,近取何子貞之長,造詣頗深,其書風秀絕一時堪稱近現代書法之大家。伯箴先生亦言:"不給混沌開竅",此語不難看出伯箴先生在擇徒方面是有要求的。而劉先生少年天分、聰穎過人、謙虛謹慎才是被恩師認可的關鍵。劉先生的治學思想也正得力於恩師的言傳身教,"不學古人,是謂無法。純學古人,何處著我。"此法言伴隨劉先生終生,使其受益匪淺,而賀先生的人品學識也為劉先生終生所讚歎、敬仰。劉先生終身為學、用功刻苦、孜孜以求,成就斐然。儘管如此,先生仍自謂"學問不成,深負師恩"。劉自櫝先生以身所傳承的學術思想和治學精神也將被後學永遠奉為圭臬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