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的思考

 論文摘要:農村信用社現有體制框架下,其內控建設、人員素質及風險管理體系方面均存在掣肘因素,風險問題不容忽視,當前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的關鍵就是識別、控制、防範風險,建立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風險管理機制。 
  論文關鍵詞: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思考 
  一、農村信用社風險的表現形式 
  ***一***操作風險。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相比,操作風險因其內隱性和細節化,往往被認為簡單而疏於管理。隨著電子化的快速發展和新業務的不斷出現,原有的規章制度和內控手段已不能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加上農村信用社正處於體制改革期。員工思想裂變提速,職業道德風險不斷加大,使得操作風險日益突出,內部案件頻發。 


  ***二***法人治理結構轉型風險。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是在原有法人治理結構基礎上進行改造而成.實行統一法人的縣聯社體制,仍沿襲的是農村信用社原有產權結構特徵,主要是內部結構調整,而不是一種徹底的產權明晰重組過程,也不是一種把既有農村信用社進一步推進規範化的合作制過程。因此.無法克服所有權主體現實缺位、權力約束機制無法保障、民主管理不到位、激勵不相容和資訊雙向傳播不對稱等弊端。法人治理結構制衡機制的不完善或缺位關乎內部管理體系的科學合理和有序運作,制度設計風險也就隱現於此。 
  ***三***流動性風險。受農村村級經濟股份制改革、土地政策趨緊及物價上漲刺激消費、民間借貸活動等多種因素影響,農村信用社儲蓄存款增速下降,資金來源不足。由於相對缺乏低成本的、穩定的資金來源,目前農村信用社普遍感到頭寸緊張,存貸比居高不下,流動性風險較為突出。從資產結構上來看,因政府財力不夠,農信社通過改革仍然無法清償歷史包袱.資產質量仍不理想,信貸資產結構仍不合理。 

  ***四***利益抉擇風險。農村信用社經營中存在中央要支農、地方要發展、監管部門要防範風險、農村信用社自身要生存發展的多元目標衝突.這些目標在實現過程中難以保持一致,造成農村信用社經營思維混亂和市場定位難以把握。而其作為地方性金融機構,當地方政府幹預目標與信用社內部效益、規避風險的要求發生衝突時,信用社的決策層就面臨著利益抉擇的風險。 
  二、農村信用社風險的成因分析 
  ***一***管理體制長期以來難以徹底理順。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不明晰,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控制度難落實,導致了農村信用社經營方向、管理方法的錯位.形成一定的經營風險。管理體制的每一次變革在發展、完善的同時,也成為經營風險的積累過程。當前新一輪信貸資產風險的聚集,除部分信貸人員和管理決策層的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形成外,管理體制不順。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仍是農村信用社風險產生的關鍵因素。 
  ***二***從業人員素質低,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理念。一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和信用社用工制度及人脈因素等方面的制約,農村信用社整體人員素質不高,業務操作和技能知識“老齡化”,法律法規意識淡薄,風險意識不強。二是管理層風險意識淡薄,部分管理人員翅:存在嚴重的重經營、輕管理,重速度、輕質量的思想,甚至有以犧牲內控為代價,拓展業務經營領域的傾向,面對內部可能產生的風險隱患缺乏應對和防範措施。 
  ***三***規章制度不健全,內控機制不完善。制度落實難到位。主要表現在規章制度缺乏全面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對一些業務經營存在監控盲區。有些規章制度已不適應業務發展需要,急需修訂完善;在新業務開發推廣或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時,沒有相應配套的規章制度。內部各職能部門對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檢查監督不力,內部審計監察以事後監督為主,缺乏業務處理過程中的事前、事中監督。無法達到內部控制制衡的目的。 

  ***四***缺乏系統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操作風險由人員、系統、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類因素引起,兒乎涉及到各個職能部門。而當前農村信用社對不同苣型的操作風險由不同的部門負責。缺乏一個獨立有效的綜合協調管理部門。這種管理職責分散的做法使得農村信用社系統缺乏統一的風險管理戰略和策略,高層管理者更是無法清楚瞭解信用社面臨的操作風險整體狀況。有些操作風險因無人管理而陷入真空狀態。

三、強化信用社風險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一***理順管理體制,增強行業自律。現階段農村信用社要儘快建立層次分明、權責明確、科學規範的自身行業管理體系,理順各級農村信用社的權責利關係。進步明確農信社的產權關係,實行出資者的所有權與法人財產權的分離;建立科學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三會”制度。根據章程的普遍性結合各自農村信用社的具體實際,制訂和細化“三會”組織的議事規則和職責許可權.真正發揮“三會”的實際作用;進一步降低制度執行成本.努力形成高效務實、相互制衡的管理決策層面.緊緊圍繞“業務發展、效益提高、風險控制”三大目標,建立決策、執行、監督三系統相互制衡,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經營機制。 
  ***二***強化資本約束理念,完善風險管理體系。一定的資本充足率是金融機構生存的基礎,是進行資產規模擴張的安全依據。資本作為抵補風險損失的最後手段,對農村信用社的穩健經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農村信用社要強化資本約束和資本監管。努力提高資本充足率。在建立健全資本補充機制的同時.應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模式,將操作風險、信用風險、流動風險、利率風險、市場風險及其他風險以及包括這些風險的各種金融資產組合,把承擔這些風險的各個業務單位納入到統一的管理體系中,依據統一的標準對各類風險進行測算,並對其相關性進行控制和管理。 
  ***三***完善內控制度,落實各項規章制度。要不斷完善規章制度,整合業務操作流程,嚴格職業操守,規範業務行為。對現有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內控機制進行全面梳理,查遺補缺,充實完善,真正做到“一個業務品種,一套業務流程,一套規章制度”的要求,並建立健全考核處罰制度,維護規章制度的嚴肅性,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使每項業務環節都納入監控範圍。 
  ***四***改革內審監督體制,提高內審工作質量。內部審計監督制度是農村信用社內部控制的最後一道防線。是對控制的再控制。必須改革現有的內審體制,強化人員管理和制度建設。一是建立起內審委員會應向理事會直接負責和報告工作制度。內審部門實行垂直領導和向下派駐審計員的體系。確保內部審計監督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二是轉變內審方式。從以事後監督檢查轉變為與事前、事中預防性監督檢查並重相結合:從以現場審計為主轉變為非現場審計相結合:從以合規性審計轉變為與風險防範性審計並重;從以單純的經濟懲處為教育與行政懲處並重。三是轉變內審手段,由傳統的手工操作轉變到向運用計算機和其他先進工具開展審計監督工作。四是建立內部審計聯動機制,理順內審關係.加強與其他職能部門和被審計單位的合作。增強風險防範的協同效應.從而進一步提高內審工作質量和效率。 
  ***五***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控制道德風險。古人云“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管理好了人,就管理了風險。農村信用社實行的是聯社、基層社的管理體制,點多面廣,戰線較長,資訊傳遞容易衰減,不管理人,就容易形成內部人控制風險。農村信用社應儘快培育一支高素質、善管理的現代管理人才隊伍,儘快培植具有自身特色的信合企業文化以激勵和扶植人才。進一步把好進人用人關.加強員工的素質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員工的風險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構築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