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運動有什麼意義

  家長們要引導寶寶養成愛運動的習慣,不論是對於他們兒童時期的身體成長還是成人後體質的增強都有很大好處。那麼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寶寶運動的意義

  1.寶寶運動可預防疾病

  家長都期望孩子能長得高高壯壯的,於是有些父母非常注重飲食,有時還會給孩子吃鈣片等營養品。其實運動也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健康有效的方法。運動能鍛鍊孩子的身體,還能讓他們保持舒暢的心情。不僅如此,研究表明,一些成人疾病比如高血壓、心臟方面疾病、肥胖症和智力高低都與幼兒時期的鍛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2.豐富的運動有助孩子成長

  在幼兒階段,孩子的生活很單調,基本就是睡和吃,再加上孩子不常活動,很容易就造成脂肪堆積。而孩子未滿週歲的這段時間正是細胞增長最迅速的階段,此時脂肪的堆積會給肥胖和冠心病埋下禍根。考慮到這一點,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寶寶運動的重要性。按捏和哄逗等簡單的動作其實就能鍛鍊到孩子。鍛鍊專案的豐富也就意味著能鍛鍊到孩子的更多方面,這樣孩子就能全面發展、擁有良好的協調性,還更容易學習新的鍛鍊動作。不僅如此,戶外運動能讓孩子保持輕鬆的心情,對心理健康十分有利。所以,在兒童時期,增強鍛鍊對他們的發育和一生都有極大意義。

  如何提高寶寶運動能力

  1.鼓勵孩子運動,不干擾孩子

  小孩子難免好動愛玩耍,但他們的各種舉動常常令家長頭疼:愛跳高、往高的地方爬、往窄的地方鑽、跳水坑……這些舉動往往還會弄髒衣服或者產生一些擦傷。這時候許多家長會跟孩子說:“不能亂跑”、“不能爬”、“不能跳”……甚至有些家長會數落孩子。這樣會讓孩子逐漸不敢活動。其實,每個幼兒都需要這樣的運動來鍛鍊他們的平衡感等身體素質,缺乏運動的孩子往往比運動豐富的孩子更易跌倒。家長不應該妨礙孩子運動的意願,應當讓他們多多運動,參與一些活動量適當的體育活動。

  2.正確選擇運動專案,提供運動的環境條件

  有調查顯示:城鎮孩子的運動能力不及農村孩子,住在高樓層孩子的運動能力不如住在低層的,家長不支援運動的孩子的運動能力不及家長鼓勵運動的孩子。城鎮和高樓層的孩子的運動場地不寬闊,不能滿足孩子的運動需求,另外窄小的空間運動難免磕磕碰碰,家長也不放心讓孩子運動。所以,家長為孩子選擇運動專案的時候不僅要考慮他們的愛好、身體狀況和年齡等主觀因素,還得結合環境這個硬性條件。家裡面積較小,就可以選擇一些無需大空間但有趣的專案,比如跳繩、做操和拍球等活動量小的運動。在不寬闊的戶外可以選擇乒乓球、投沙包等活動。儘量讓孩子的全身都得到活動,同時注意休息。

  3.堅持運動,保證安全

  鍛鍊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直堅持才會有效果。家長除了培養孩子運動的興趣以外,還可以給他們講講體育運動中的趣事、運動員的奮鬥歷史和運動鍛鍊的意義,有條件的還可以帶孩子觀看一些體育比賽讓他們感受體育的熱情。運動的同時也要保證孩子的安全,家長要教他們體育器械的正確使用方法、細心觀察他們運動前後的狀態變化***呼吸、脈搏、面色等***,有意識地利用運動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創造性,讓孩子們變得靈敏和樂觀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