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論文

  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銜接生產和消費的一個重要環節。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學理論研究的進步,區域經濟發展研究變得日益重要起來。從當前理論界的研究來看,關於兩者之間關係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種認識。在筆者看來,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的關係可以概括為吸收和輻射兩種模式。我們要正確把握交通運輸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關係,使得兩者互動發展。

  關鍵詞:區域經濟;交通運輸;吸收:輻射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我國交通運輸系統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整體仍然呈現滯後狀態。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序的加快,我國經濟發展的區域性特徵表現得日益顯著,交通運輸發展問題開始成為區域經濟研究的重要課題。然而,受我國綜合國力和資源、環境承載力以及交通運輸自身發展等制約,交通運輸發展目前仍只能按地區、有重點、分階段地逐步推進。如何按照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制定有效的交通運輸發展策略,則有賴於對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準確把握,進而促使兩者互動發展。

  一、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關係的理論認知

  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因果關係非常複雜。從當前理論界的研究來看,關於兩者之間關係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種認識,這三種認識也構成了大部分地區制定當前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和規劃的指導思想。

  第一種認識主要認為交通運輸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引致需求,交通運輸的發展就是要滿足區域經濟活動引發的交通運輸需求;認為交通運輸的發展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良好的交通設施必然能夠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以及區域優勢的發揮,同時吸引大量投資。

  第二種認識則認為交通運輸的發展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強調並突出交通運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認為交通運輸的發展是伴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即區域經濟發展引致交通運輸的發展,交通運輸能力是為了符合區域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

  第三種認識是對前兩種認識的綜合,認為交通運輸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因,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結果。認為區域經濟的發展促進交通運輸能力的提高,反過來亦為交通運輸的發展所帶動。

  應該講,上述三種認識都部分地反映了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因果關係。但由於這些認識基本上都停留在定性判斷的認識上,因此更多地是對經驗的總結和歸納,缺乏在實踐中的驗證。

  二、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建議

  通過上述對兩者關係的思考,提出解決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交通運輸發展的建議。

  1制定區域交通運輸戰略。

  區域交通運輸戰略,即交通運輸發展的區域性差別戰略,指的是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的制定要按照巨集觀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必然要求,在充分了解並掌握各地區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關係基礎上,通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差別發展,使交通運輸的發展能夠實現與區域經濟活動的有效對接,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對區域經濟執行的正面效應,最終促成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的互動發展。

  交通運輸本身發展的內在規律性,使得當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提供往往由技術決定,方式的選擇、線路的安排等相對純粹的技術因素對整體網路的構成和完善影響非常大,從而造成部分地區交通運輸的提供並沒有充分反映區域經濟的客觀要求。可以斷定,交通運輸的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因是有相應條件約束的,只有在交通運輸發展的規劃和戰略中充分反映區域經濟發展的差別性特徵,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交通運輸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因此,在未來交通運輸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重點強調區域交通運輸的戰略。

  2推行區域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體化規劃。

  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體化規劃就是指要實現交通運輸規劃與區域經濟規劃從實質到內容上的一體化。規劃的基礎要充分反映規劃區域內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擬合程度。這個擬合程度既包括交通運輸總量與經濟發展的適應性,也包括交通運輸結構與區域經濟活動特點的適應性,同時還包括交通運輸的空間佈局與區域經濟活動、區域空間結構的合理配置。

  目前,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仍然侷限在範圍相對狹小的行業規劃中,這就限制了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在規劃上的充分協調。只有做到了相對準確地把握區域內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現行組織狀況,才有可能實現區域交通運輸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最優配置,充分吸收交通運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3形成區域交通運輸合理分工機制。

  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是以地方政府分權體制為基礎的,這種特定的制度安排導致經濟組織間經濟活動橫向協調的成本過高,以致分工協作費用明顯地高於組織費用,外部橫向協調費用超過內部縱向協調費用,直接導致區域分工的割裂式發展、雷同化發展。

  要想形成真正的區域交通運輸合理分工機制,就必須要按照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對各級政府在區域交通運輸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清晰的辨別,在充分保證區域各方整理、利用交通運輸資源以達成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建立良性區域交通運輸合理分工機制。

  4充分利用區域外交通運輸資源。

  交通運輸的發展是城市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等經常出現空間衝突的重要內容,各方對交通運輸資源的爭奪往往會導致交通運輸空間佈局的不合理和低效率。在既有的行業規劃難以充分發揮其協調作用時,就有必要充分利用區域外交通運輸資源。將區域外交通運輸資源與區域內交通運輸資源相結合,這就需要在有關部門和機構中建立一致的交通運輸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和治理框架,逐步形成一個完善的泛區域的交通運輸資源網路。

  這種泛區域的交通運輸資源網路可以用於支援不同型別的合作方式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當然,這一協調發展的框架是一種不具有法律和行政約束的合作體,在框架內,城市與城市、地區與地區之間不是以傳統的上下級關係進行協調、合作,且這種合作中參加的各行政單位不應當受大小的限制,如果將區域外交通運輸資源簡單地理解為某個區域經濟圈的附屬聯絡網路,那麼這種泛區域的交通運輸資源網路就很難發揮作用。

  篇2

  芻議交通運輸外部成本問題

  【摘 要】 本文闡述了交通運輸外部成本問題內涵及構成,分析了影響交通運輸成本的因素,探討了交通運輸外部成本的具體問題。指出長期以來,交通運輸這個傳統產業的發展模式忽視了自身在資源、環境、安全和道路擁堵等方面的負效應,所以,導致今日存在很多社會問題和生態問題。因此,要合理的協調好交通運輸業的各個方面,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交通運輸;成本問題;外部成本

  運輸是一種經濟活動,良好的運輸體系是經濟繁榮發展的保證。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人們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方面聯絡交往的手段,同時它也是銜接生產和消費的一個重要環節。面對當今激烈的競爭環境,在交通運輸管理中,如何在一定範圍內控制成本,進而最大限度地獲得經濟效益,是交通運輸行業力圖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交通運輸行業外部成本問題及對策。

  一、交通運輸外部成本問題內涵及構成

  成本一般是指廠商為了生產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產品和勞務而花費的生產費用或代價。成本一般是所耗費的生產要素的數量與其價格乘積的總和。什麼是外部成本?我們可以將其定義為:外部成本是指由於生產的外部效應主要是負的外部效應所引起的成本。交通運輸的物件主要是人和物,因而通過運輸工具如何將人與物在更短的時間運送到目的地,使得經濟效益最大化,就是交通運輸理論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根據外部成本的定義,我們可以將交通運輸外部成本定義為交通運輸由於產生的外部效應所引起的成本,這裡的外部效應主要是指負的外部效應。交通運輸理論是交通運輸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因而搞好交通運輸理論的研究將對交通運輸生產活動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要想深入理解交通運輸外部成本就要從其構成來著手分析:

  1、從成本計算物件和計算單位上分析

  交通運輸的主要物件是人和物,人即旅客,而物很顯然便是貨物。所以交通運輸業的成本計算物件便是人和物旅客和貨物,將人與物所花費的綜合到一起便是交通運輸的成本。

  2、從成本構成內容上分析

  在交通運輸業中,成本構成主要是指在運輸過程中所耗費的資源,比如運輸工具的維修與保養等等,這些花費從成本構成的內容上看,所佔的比重不是很大。

  3、從成本計算類別上分析

  交通運輸業的成本計算,即運輸的人與物,而對於貨物本身是先生產後運輸,在成本計算時不能將生產與運輸分離開來,而應把它們看做是一個整體,一個統一的過程。

  4、從成本與產品數量的關係上分析

  運輸生產成果是它所完成的運量和週轉量,在運輸過程中的週轉量並不是決定其經濟效益的關鍵,起決定作用的是運量,即交通運輸的執行距離。

  二、影響交通運輸成本的因素

  1、運輸規模

  運輸規模是影響交通運輸成本的重要因素,在運輸過程中,規模經濟是交通運輸業的基本經濟現象。交通運輸業的規模經濟是指隨著網路上運輸總產出的擴大,平均運輸成本不斷下降的現象。

  在交通運輸過程中,不同的運輸方式所產生的規模經濟是不同的。在航空運輸中,規模經濟問題主要是指飛機的艙容量,當飛機載客量增加時,飛機的燃油,飛機的執勤人員的工資分攤到單位運量上的費用就會隨之減少。在海洋運輸中,規模經濟主要是指船舶的艙容量。和飛機相類似,當船舶的貨物運量增加時,船舶的燃油等分攤到單位運量上的費用就會隨之減少。在鐵路運輸中,規模經濟主要是指機車的牽引力、功率的大小與線路上的行車密度。在公路運輸中,規模經濟主要是運輸中的載重量和載客容量問題。隨著載重量和載客量的增加,車的燃油等其他費用分攤到單位運量上的費用就會隨之減少。

  2、運距

  在交通運輸過程中,運輸工具載運人或物的裝貨點與卸貨點之間的路程長度,我們稱之為運距。常用的運輸方式有航空運輸,海洋運輸,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等等。每種運輸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應該根據各自運輸的特點,不同的運距選擇不同的運輸方式。在長途運輸時,航空運輸和海洋運輸都是較好的選擇;在中長距離的運輸時,鐵路是比較好的選擇;顯而易見,在短途運輸時,公路運輸就成了絕佳的選擇。一定的運輸條件選擇最佳的運輸方式能發揮最佳經濟效益,對不同種類的貨物、不同的運距要選擇不同的運輸方式。

  3、裝載率

  在交通運輸中,裝載率極大的影響著交通運輸的成本。裝載率即實際裝載噸與定額裝載噸、實際載客量與定額載客量的比例。運輸成本一般情況下與裝載率成反比例關係,即隨著裝載率的增加,運輸成本會下降;反之,隨著裝載率的減少,運輸成本就會增加。

  三、交通運輸外部成本問題分析

  交通運輸外部成本是交通運輸由於產生的外部效應所引起的成本,這裡的外部效應主要是指負的外部效應。交通運輸導致的負面的外部效應包括很多,如道路堵塞、環境汙染、交通事故、生態破壞所造成的損失等等。

  外部成本作為交通方式社會總成本中不可忽略的部分,應包括安全成本、能源成本和環境成本。通常情況下, 交通運輸的安全成本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即事故預防投入、事故直接損失和事故處理費用三個部分。事故預防投入主要是考慮事故發生的概率而投入的成本,比如保險等等。事故直接損失主要是因事故而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物的損失等等。事故處理費主要是在事故發生後的補償費用以及消除交通事故後果的其他花費。能源成本,主要是指在運輸過程中的各種能源的費用。交通運輸造成了能源的低價使用問題十分嚴重。環境成本是交通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負面外部效應比較嚴重的方面,由於交通運輸會帶來大氣環境的汙染,會導致生態的破壞,會產生嚴重的噪聲汙染,會汙染水質等等。交通運輸對環境無限利用所產生的外部成本是巨大的。

  長期以來,交通運輸這個傳統產業的發展模式忽視了自身在資源、環境、安全和擁擠等方面的負效應,所以,導致今日存在很多社會問題和生態問題。因此,合理的協調好交通運輸業的各個方面,關係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應引起重視。

  綜上所述,交通運輸的發展不是一個獨立行業,它與很多因素相關。為了讓交通運輸向更強、更高、更長遠發展,隨著交通運輸外部成本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搞好交通運輸這個系統工程,可以讓交通運輸管理髮揮更大的作用。在我國現有條件下,經濟和交通運輸都處於快速持續發展時期,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交通運輸體系顯得十分必要與迫切。

  【參考文獻】

  [1]呂正昱,季令.交通運輸外部成本問題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20057.

  [2]張新宇,陳景豔.交通運輸外部成本評估及內部化[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199923.

  [3]楊浩.交通運輸概論[M].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