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突然口吃的原因是什麼

  媽咪A:“兒子兩歲零兩個月,一直說話很流利,什麼都會說,可最近幾天開使變口吃了,一個字,比如“就......就.....就......”,說好久都“就”不出來,他自己似乎也很著急。為什麼幼兒會突然口吃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幼兒突然口吃的原因

  1、模仿和暗示。

  大部分口吃患者是在幼小時學別人的口吃學來的。兒童期正是學習和掌握語言的關鍵時期,兒童的心理特點之一是模仿性強和易受暗示。當親友、同學和鄰居中,如果有口吃的人,就會成為模仿的物件。

  2、心理因素所致。

  大量事實表明,兒童口吃是兒童受驚、被嚴厲斥責、懲罰、嘲笑、環境突然發生變化、父母雙亡或離異、家庭不和睦等情景下引起的恐懼、焦慮情緒的結果。由於突然或持續驚嚇而引起口吃者不少見。在一些突然引起震驚、恐懼的事件之後,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經歷,例如遇見某種動物,聽了鬼怪的驚險故事,因而引起驚恐等等之後,可發生口吃。口吃可能在受驚恐的當時發生,也可能是在受了驚恐之後幾小時或幾天之後出現,有時是經過沉默階段再出現的。

  3、疾病的影響。

  如與發音、對語言理解甚至讀書寫字有密切關係的神經系統發生障礙;如小兒癲癇、麻疹、熱病、腦病、百日咳、猩紅熱、膿症、鼻炎、扁桃腺發炎或肥大等等,以及耳鼻喉科的疾病,多少都能使呼吸和發聲受到影響。

  4、受遺傳影響。

  口吃與遺傳、大腦兩半球優勢或某種功能障礙有關,與語言神經末梢缺陷有關。口吃患者的家族常有口吃歷史。此外,特色療法認為,說話結結巴巴的原因主要在於患者身體上某些負責發音的肌肉組織功能太弱,而這些因素都可以通過生殖細胞遺傳給下一代。

  統計資料顯示,父母雙方都有口吃,孩子出現口吃的概率為60%,父母一方有口吃,孩子出現口吃的概率為40%。

  5、表達能力發展不平衡。

  在2~7歲之間,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寶貝的表達和表現慾望逐漸增強。但語言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孩子的思維能力、詞彙的掌握和組織句子的能力都在發展階段,這使他們在表達複雜的思想時感到困難,說話過於急躁、激動或緊張。急於表達時,造成頭腦中儲存大量語言資訊,但表達能力卻跟不上,思考與說話的速度無法配合,從而出現較多的口吃現象。

  6、父母的要求過急。

  孩子的語言發展有快有慢,有的未滿週歲就能說出簡單的語言,也有的2歲後還不能找到適當表達方式。有些父母過於心急和敏感,把孩子學話時猶豫不決或輕度頓挫看作是口吃。當孩子學話時,過多的矯正或進行斥責、嘲笑。爸爸媽媽的這些表現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副作用,使他們對自己說話也產生不滿和緊張感,從而回避一些普通的交談和某些特殊的場合,口吃現象也逐漸加重,形成惡性迴圈。

  幼兒突然口吃怎麼辦?

  1.不要提醒或指出孩子講話的不流利。

  2.耐心傾聽孩子講話的內容,而不是聽他講得是否流利;對他的講話內容作出反應,而不是對他的口吃作出反應。

  3.讓孩子將所想的表達出來,不要打斷、催促他,讓他使用自己的詞彙。在孩子表達不出恰當詞彙的時候給予一些提示。

  4.慢慢地、平靜地重複孩子所講的內容,並隨之作出應答。

  5.在對孩子的話作出應答前等待1~2 秒,以幫助他穩定情緒。

  6.每天至少花5分鐘時間與孩子談話,做到語速緩慢、語言簡單、輕鬆愉快,這既是示範慢速、流利言語的好方式,有可幫助兒童掌握句法規則。

  如何預防口吃?

  ***1***解除說話時的緊張情緒,並注意消除不良刺激。

  ***2***加強說話訓練。

  ***3***說話前不要亂想,不要給自己心理暗示,語速適當放緩,使表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