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創業成功者奮鬥史

  隨著高校擴招和世界金融危機,年輕人就業問題日益突出,網路創業成為解決年輕人就業難題的新途徑和新平臺。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當很多畢業生還穿梭於各大招聘會,為尋找工作煩惱時,有的人已經在校園裡利用網路創業了”。河南省許昌學院的大二女生郭玉靜利用微信賣水果,同學們想吃水果了,只要動動手指,發發微信,已經削皮洗淨的水果,便會馬上出現在你眼前,在兩個月的時間裡淨賺40萬。

  大學生微信賣水果 半月粉絲突破5000

  在許昌學院創業園的5號區內,一條“校園哎吆嗨,幸福鮮果坊”的橫幅,吸引著來往人們的目光。一旁的辦公區中,整齊擺放著電子秤、保鮮膜、水果刀、案板和成箱的水果。案板前,一個20歲出頭的女孩正忙碌著切西瓜,按照微信訂單配送水果。她就是該微信平臺的創始人郭玉靜。

  郭玉靜是許昌學院人力資源與管理專業大二的學生,從大一開始,她就積極尋找創業專案,曾進行了多次創業嘗試,寒假一次偶然的機會,通過好友谷玉飛,她發現了微信平臺這個新鮮事物。她上網諮詢發現已經有很多大學生都在通過微信平臺進行創業,這讓她動了心。

  於是,她和谷玉飛準備利用微信這個全新的平臺“賣水果”。有了想法,他們並沒有匆忙“上馬”,而是做足了前期準備工作。首先他們創辦了一個名為“校園哎吆嗨”的微信平臺,其中娛樂板塊涉及聽音樂、看笑話、查天氣、小遊戲、看視訊等20多項功能,吸引了大量學生的關注。半個月前,他們推出了“幸福鮮果坊”,給同學上門賣水果,上線僅半個月,粉絲就已突破5000個。

  與此同時,他們還到微信購物平臺已經比較成熟的團隊裡去“取經”。郭玉靜說:“從微信平臺的建立、取經學習、宣傳,光前期準備,我們已經投下2萬多,這些錢都是以前創業嘗試中積攢下來的。”兩個月後,“校園哎吆嗨”的粉絲直線上漲,擁有7000多本校學生粉和約2000名外地粉。

  洗淨、削皮都能滿足 日淨利潤1000元

  “只要掃描二維碼,或者搜尋‘校園哎吆嗨’,就可以找到我們的平臺,可以挑選到任一喜歡的水果,然後根據提示下單就可以。”郭玉靜說,起送價格為6元,他們在送貨時間內,最多十幾分鍾就能送到,洗淨、削皮的需求都可以滿足。

  “為了保證水果的新鮮,每次進貨量都比較小。所以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去水果批發市場跑一次,雖然很累,但這樣能保證水果的新鮮。”郭玉靜介紹,“幸福鮮果坊”麻雀雖小,但分工精細,設立有財務部、技術部、市場部、宣傳部四大部門,共有12個人分別負責平臺收集生意資訊、採購、清洗裝盤,而且還聘請有15人負責送貨,幾乎每一棟宿舍樓都會有一個負責人。

  為了保證水果及時送達目標寢室,郭玉靜的送貨團隊已經配備了電動車,騎行在校園裡,再遠的距離,十分鐘左右也能送到。“水果事業”的風生水起,吸引了大量學生的加入。現在專門送貨的員工已經有10個人,工資為一個小時8元錢或一個月1000元以上。

  “現在我們的人員比較充足了,從最初的2個人,到現在有28個人。每天分中午、下午、晚上三個時間段送貨。生意也慢慢有了起色,好的時候,一天能接到200多單。現在一天能賣2000元左右。一群28人的創業團隊,每天為學生們送上清涼瓜果。生意最好時一天淨利潤1000元,開張兩個月來,他們已經獲得40萬的純利潤。

  成立公司做品牌 把水果微信推廣全省高校

  “微信賣水果成功以後,有不少企業打電話詢問技術方面的問題,當時我們就想,能不能成立一個公司,用我們的技術幫這些沒起步開設微信平臺的企業做銷售?”谷玉飛說,就這樣,當時已經發展到28人的“校園哎吆嗨”團隊開始組建自己的公司,為進一步發展搭橋鋪路。6月11日,許昌校園哎吆嗨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由於分工明確,公司很快步入正軌,業務也由校內發展到校外。

  對於一群90後大學生來說,走出校門,當面對的客戶不再只是學生群體後,各個方面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考驗。

  “今年8月份和9月份的時候就遇到不少困難,我們的業務員兩個月拜訪了20多家企業,沒有一家談成,這對我們打擊很大。”谷玉飛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剛成立、團隊成員都是學生,客戶還不太信任他們。“創業的路上,遇挫是正常的,只要你對自己所幹的各方面真正掌握和學會了一些東西,不怕吃苦、不怕碰壁,成功就不遠了。”正是在這樣的管理理念下,校外業務總算是迎來了“春天”。

  10月份,襄縣一家網路公司聯絡他們,希望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來改變他們的傳統營銷模式。合作成功之後,該網路公司又介紹了一些新的客戶。就這樣一家介紹一家,一個月下來客戶就有8家。

  如今,隨著公司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校園哎吆嗨”微信平臺運營不到8個月,關注人數已經超過了1.2萬,與公司合作的企業已達到14家。目前,郭玉靜和她的團隊20多個人又有了更長遠的目標,就是成立高校聯盟,把技術在線上線下做得更加成熟,讓“校園哎吆嗨”走進更多的高校,建立起全國高校的微信聯盟。

  小生意,大利潤。創業團隊成員之一劉偉偉說,他們的目標是把“校園哎吆嗨”微信做成品牌,在河南省各大高校推廣加盟,讓大學生們得到能力提升。

  “校園哎呦嗨能取得階段性成功,和我們擁有微信核心技術,有明確的盈利模式有關,當然也離不開團隊成員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偉偉說,網上有很多網友留言問大學生到底該如何利用網路創業,他認為,首先,要走出從創意邁向實踐的第一步;其次,能把這件事堅持做下去。

  二

  青巖劉村地處浙江省義烏市的南邊,承載了義烏這座城市的電商之夢,在義烏商貿板塊中無可替代。被媒體無數次地報道,也被創業者無數次地叫好,青巖劉如今已然是電商創業者的“夢工場”。

  11月19日,國務院在浙江考察時到訪青巖劉,親切地稱青巖劉為“網店第一村”。

  青巖劉所屬轄區街道的相關負責人透露,青巖劉村的網店今年的成交額有望突破35億元,佔到義烏全市電商成交額的四分之一,是義烏不折不扣的電商創業基地。

  創業者源源不斷湧入是村民戶籍人數的10倍

  我長年駐紮在義烏,也曾多次報道過青巖劉模式,不過在今天看來,這個帶有“網際網路基因”的鄉村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這裡成就了周俊傑***遠洋貿易***、何洪偉***全球十佳網商***等一批青年創業才俊,在他們身上有網際網路“草根創業”的共同特點,同時他們也是藉助網店創業並在短時間內致富的80後代表。

  童志達是杭州建德人,從義烏工商學院畢業後一頭扎進青巖劉創業,如今他的網店銷售十分的火爆,在業界也頗具影響力,像童志達這樣的新義烏人人數遠遠超過本村戶籍人數。

  19日,在暮色中現身義烏青巖劉村,對在此創業的網商深情鼓勵,這讓童志達感到開網店已不再是謀生那麼簡單,而是事業。

  網商的聚集讓青巖劉村形成了完善的電子商務產業鏈,除了有20多家快遞公司,飯店、文印店、廣告公司和包裝箱、膠帶供應商等圍繞電子商務的配套產業也在這裡興起,如今的青巖劉村已然是電子商務在義烏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據青巖劉的統計資料顯示,如今青巖劉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15000餘名從事網路銷售及相關產業的工作人員,2800多家註冊網店每天向世界各地賣出超過3000件各類商品。

  凝聚電商創業的“天時地利人和”

  家在青巖街58號的馬樟良是青巖劉村中比較成功的電商之一,他是馬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法人,公司就在自家樓房裡。作為本村村民,馬樟良較早涉足電子商務,他在開了第一家網店,成立電商公司,現在公司運營了2個淘寶店、2個天貓店、3個阿里巴巴店、1個京東店鋪,其中僅天貓旗艦店去年全年營業額就達到了1700萬元。

  在青巖劉村,物流、網路、包裝、招工以及第三產業已逐漸形成了集聚效應,很多潛在優勢條件也在逐漸形成。“公司設立在這裡,更容易招到員工。”馬樟良說,“很多年輕人滿懷一腔奮鬥熱情來到這裡,每一個人的努力激發了公司活力。”來青巖劉的也不乏擁有足夠創業資金的年輕人,最早的一批創業者在這裡創造的財富神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慕名而來。而義烏目前不少大網商都是從義烏青巖劉出去的。

  劉文高現在已是浙江網商協會的副會長、義烏江東電子商會的執行會長,他透露,青巖劉的產業孵化、區域優勢、品牌影響力以及與生俱來的網際網路基因,成就了一大批“敢為人先”的創業者。

  “青巖劉與義烏工商學院、貨運中心處於同一板塊,與國際商貿城同頻採購互動,創業低成本、供應鏈集聚等綜合疊加因素在進行深度發酵,為創業者提供了肥沃的創業土壤,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劉文高如是解密青巖劉的財富密碼。

  青巖劉村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起飛的地方,發展到一定規模就會離開這裡,如今他們在這裡已經蓄足了能量,而明年也將和其他成功者一樣,走向更廣闊的空間。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