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的創業名人成功史

  時代在飛速發展,網際網路已經對青年群體進行了普及和覆蓋,年輕人在創業中也開始首選網際網路渠道。但是因為諸多因素的影響,現階段還有一些問題存在於年輕人網際網路創業中。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一日三餐一樣。來自許昌學院的郭玉靜雖然還是一名大三的學生,卻帶著自己的團隊創造了一年幾百萬的利潤。從最初的微信平臺賣水果到現在的高校小螞蟻聯盟,從三個人的小團隊,到現在二十多人的網際網路公司“哎吆嗨”。郭玉靜說創業,團隊和機遇很重要,堅持不懈,遇到任何困難都不要退縮是她創業一直堅守的東西。

  成長 從1到100萬的蛻變

  3月,一向對新興事物比較敏感的郭玉靜,抓住了微信平臺開放的風潮。三月是學生對水果消費的旺季,萌生了在微信上賣水果的想法。說做就做,經過一個月的籌備期“幸福鮮果坊”網上商城上線了,短短一個月之內,平臺粉絲量激增上萬,靠著口碑和便捷的服務引得了學生的熱烈追捧。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郭玉靜的團隊掘到了第一桶金,也發現了校園市場隱藏的巨大商機。相關推薦:大學生微信賣水果創業兩月淨賺40萬

  6月份郭玉靜的公司正式成立了,靠著前幾個月的積累經驗和團隊的不斷擴大,她瞄準了校園市場上的其他商家,剛開始非常困難的,通過跟商家的聯合,從校內線上的點對點售賣商品到現在構建網路平臺全面推廣線上移動購物使得他們的公司在校園一炮而紅。

  現在學校80%的商戶都與他們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而且他們的校外市場也在延伸。目前通過微信開發建立系統化的網路平臺應用規模以及觸達數百家。在去年的三月份,郭玉靜又通過校園巡講方式將技術和經驗零成本地與全國高校中有創業夢想的學生分享,雖然才短短几天,卻已經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200多份申請,也預示著高校小螞蟻聯盟的正式成立。

  為吸引更多高校創業者的加入,小螞蟻聯盟以零成本加盟的形式面向全國高校啟動。在談到他們的盈利模式的時候郭玉靜說這一切都歸功於他們的團隊,從1到100萬基本是靠量而積累過來的,天下從來就沒有掉餡餅的事情,其中經歷的波折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最清楚,一度面臨團隊解散、資金無法運轉連續三個月發不出工資的困境,但是幸運的是,一直在堅守,不離不棄,最終走到了現在。

  創業 拼的是工匠精神

  面對社會上的競爭,郭玉靜坦言壓力是非常大的,而他們做微信開發,做移動商城的應用技術也不是獨一無二的。但是沒關係,郭玉靜說如果在速度上趕超不了別人,那就在你的技術精雕細琢,用工匠的心態來做,在營銷推廣與技術維護後期服務做到讓客戶滿意,讓每個客戶都得到極致的體驗。

  事實證明他們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聯通公司、重慶德莊、電視臺等行業翹楚主動尋求合作,山西廣西、湖南湖北、北京、新疆等各地人士紛紛慕名而來尋求合作,他們校園哎吆嗨團隊也在一步步走向更健全的體制,針對企業不同的行業特色提供“私人定製”服務,讓每個客戶享受別樣的服務。

  這在競技遊戲比賽中流行這樣一句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技術流的程式設計師,運營的管理大拿,以及碼字想創意的策劃者,感謝每個團隊成員在裡面發光發熱才有了他們現在的成就。

  夢想 打造全國極客商城

  影響使用者選擇權的不僅是供求關係,而是包含了體驗。唯有使用者的體驗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因素,目前主要專注於高校聯盟和中小企業轉型兩大業務的郭玉靜說到我們要因勢速變,未來已來,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下一步希望通過團隊的努力和社會上導師的幫助打造一站式的極客服務,用最專業的手段來解決中小企業的網際網路問題,打造全國第一的極客商城。

  對於將來,郭玉靜希望通過逐步打造完整的網際網路產業鏈,能夠讓身邊的大學生創業群體也能有所作為,更快的成長,最終目標要打造全國大學生創業第一品牌,同時也希望大學生創業團隊能夠加入到他們的集體中來。

  二

  費岸,90後,江西人,從北大畢業。先工作,再創業,時光如梭,12年時間裡費岸的人生經歷十分豐富。從網際網路企業的一顆螺絲釘,轉變為創業團隊的主心骨,還做過天使投資人……很明顯,他懷揣著一顆不安於現狀的心。

  在費岸看來,網際網路創業必須抓住“快”和“變”的要領,凡事都要走在他人前面,在網際網路行業裡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於是,在他的帶領下,典典養車一年內完成A、B、C三輪融資,估值達5億美元,成為汽車後市場的一匹黑馬。

  不願做螺絲釘,那麼就創業

  ,費岸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可是第一份工作他卻選擇了遠在深圳的騰訊公司。

  那一年,騰訊剛上市,與現在相比,算不上是一家很大的公司。費岸記得,他面試的時候,騰訊只有員工1600人。“我最初在騰訊研發部門工作,做一些有使用者但是不賺錢的專案,如郵箱、下載軟體、視訊軟體等工具類產品,雖然不盈利,但累積使用者口碑。”

  費岸印象深刻的是,騰訊公司很注重使用者體驗,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推出產品。在那樣溫和、自由的環境下,費岸學到了不少東西。進而也影響了他如今的一些行事風格。

  ,費岸已經升任為騰訊第一代產品經理。但是,他卻選擇離開騰訊,回到北京,在搜狗輸入法擔任專案組組長。直到,他再次離開北京,同時也結束了螺絲釘的角色,開始了創業生涯。

  或許很多人會奇怪,有名校學歷,又在大公司履職,為什麼要放棄工作選擇創業?畢竟創業是存在高風險的。

  “在我看來,創業需要的是勇氣,有時候是一種盲目的勇氣,也可以說是排除法,你不想在公司裡做一個螺絲釘的工作,或者說你有強大的承受能力,你能接受失敗,那麼你就可以去創業。”在費岸看來,性格決定命運,他總結自己的性格特點:比較客觀、務實,有獨立判斷能力,所以他選擇了創業。

  CEO不一定專才,但要通才

  ,真正開始走上創業道路之後,費岸才深知創業之艱辛。“很多時候別人看到的都是那些創業成功的案例,實際上其中酸甜苦辣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費岸的創業之路不算一帆風順。

  第一個專案他選擇做電商平臺,直接從工廠到使用者,中間做一個分銷平臺。可是這個專案沒幾個月就被放棄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太大,這個專案的供應鏈比較傳統,我沒有這個能力動員這麼多工廠。”

  這次創業讓他體會身為CEO的不易,小到柴米油鹽諸如員工工資的開銷;大到公司任何一個決策都需要自己決定。那種壓力遠不是在公司就職時能想到的。在看清現實之後,費岸從理想轉向現實。他開始從事外包業務,電商外包及軟體開發外包。“我要先賺錢,養活我的團隊”。

  可是等到外包業務足夠養活團隊了,他又開始迷茫了,這樣的創業不是他最初的夢想,毫無激情可言。那時候的費岸陷入了迷茫,他渴望與外界接觸,吸收新鮮的訊息。

  ,費岸暫時放下創業夢,轉身成為一名投資人,他用了一年時間,密集地與100多個創業團隊溝通交流,出謀劃策。不但清晰了自己的創業方向,同時深刻地瞭解到,CEO本身的成長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

  “CEO不需要專才,但他一定要各方面都通。”費岸的經歷告訴他,做好一個CEO,一定要有一顆最強大的心臟,接受很多挑戰,同時自我磨練。在他看來,沒有不成功的專案,只有不成功的團隊。

  費岸認為,所謂通才,是需要磨練的,作為一名CEO,必須要有戰略精神,要有戰略眼光,懂得商業規律,看透人性本質,懂得協調溝通,能夠尋找資源,把控各種節奏……“CEO就像是一個玩拼圖的人,每一塊碎片就是你的員工或者高管,他們不知道怎麼走,只有靠你來引導,你必須統領全域性。所以,CEO必須懂管理、戰略、融資、產品等,一個都不能缺。”

  網際網路創業須善變,跑得快

  一年投資人的工作經歷讓費岸更加明確自己的創業夢。第三次創業,他選擇了汽車後市場。

  他有著三點理由:第一,他自己是一個狂熱的汽車發燒友,他可以先成為自己的資深使用者;第二,汽車服務行業裡沒有一家特別強的創業公司,這是一個難得的契機;第三,遵循網際網路行業的規律,當下從事汽車服務行業有著先發優勢。

  通過半年調研,尋找合夥人,2月,小卡科技成立,4月,典典養車拿到了第一筆融資。隨後一年時間裡,典典養車通過三輪融資,高速發展,目前市場估值達到5億美元,成為汽車後市場一匹強有力的黑馬。

  典典養車通過手機定位尋找附近的汽車養護店,滿足使用者2公里內的汽車養護需求,包括洗車、美容、保養、車險、加油卡充值、違章代繳、道路救援等服務。同時,它也成為行業中,首家完成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的O2O閉環支付平臺。

  即便在汽車後市場行業已遙遙領先,但典典養車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不可避免的走了許多彎路。

  而如今的費岸,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CEO,他懂得網際網路行業的規律,明白這是一個快速試錯、快速調整的行業,不斷會有新的情況、新的資訊出現,所以只需要及時調整決策,懂得“變”與“快”的精髓即可。

  “上門洗車、維修、改裝,鈑金油漆……我們幾乎把汽車行業每一項服務都嘗試過了。”費岸說,典典養車基本上每一步都走在行業最前面,每件事基本上都是在創新。

  曾經,典典養車的“一元洗車”業務轟動一時,幫助典典養車迅速開啟市場。但是,最後費岸還是停掉了這個產品,因為他認為不能一直依賴補貼發展。

  另外上門洗車業務也是典典養車的特色產品,從裝置研發到人員招募、培訓、上崗,再到業務推送,僅僅一個月時間,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洗3000單。然而,有一天費岸突然給合夥人發微信說要停掉上門洗車業務,他的理由是:“我做網際網路喜歡做高效的事情,上門洗車的規模效應是負的,規模越大,負擔越重,效率越低,不符合我們效率為先的宗旨。”

  在典典養車員工心目中,費岸是一個很博學同時快速“善變”的人。他外表溫文爾雅,內心不安於現狀,在公司產品方面,他會不斷提出新建議,開始嘗試,然後否定;直至有一個產品真正經得起考驗,被迅速推廣。

  如此高壓、快速、善變的環境,正是當下網際網路行業的特色。“網際網路行業沒有中間狀態,一定要跑在他人前面,只有第一,沒有第二之說。”費岸如是說。

  “以攻代守”,持續創業

  關於盈利模式,一直是費岸在探索的一個問題。他深知,一個企業不能一直打價格戰,而一個產品也不能一直依靠補貼。

  經過一波三折,典典養車終於在7月推出了重量級盈利產品“典典車險”,“7月份產品未上線之前是摸索,7月份到10月份是探索。”費岸給了自己三個月的時間來“走彎路”,車險怎麼能讓使用者願意買,在速度和成本上還能有哪些改進,這些問題在車險推出後還一直在探索。

  如今,典典車險產品已經較為成熟,而費岸也透露,目前典典養車已經收支平衡,現金流足夠支援企業穩定、持續的發展。

  從當下的成績來看,費岸的第三次創業可謂是成功,既然創業成功,那麼後續如何守業呢?“不要守業,沒有守業的心態,只有不斷改變,以攻代守才是最好的守業。”在費岸看來,哪怕公司做得再好,上市以後也還是在創業,要不停地創新才能確保公司不走下坡路。

  據悉,目前典典養車已覆蓋全國40個城市,擁有使用者量超過600萬,合作商戶超過2萬家***簽約店***。除了簽約店外,典典養車還推出了DCCP***直控加盟計劃***模式,以杭州為模板城市,佈局了60家直控店。

  與簽約店有所不同,直控店是由典典養車進行直營式管理,通過典典養車平臺的優勢,讓商戶加盟DCCP,加盟的商戶可以享有典典養車的品牌優勢,同時典典養車會做直營式管理,配備人員、統一裝置等,提高加盟商戶的服務標準與經營效率,還可以幫助加盟商戶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贏利能力。

  在費岸心中,不僅要把典典養車打造成一個強大的APP,更要成為汽車行業內部的完整生態鏈。“汽車後市場服務行業的競爭還將持續激烈,博弈時間長達一年至三年,對於身處其中的典典養車而言,在這個戰場上還有一場接一場的戰役要打,只有快速創新才能令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