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名人成功的勵志故事精選

  企業家是組織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量。企業家帶來的成功,促進了一個群體的成功。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企業名人成功的勵志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企業名人成功的勵志故事篇1:董思陽

  她曾被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評為亞太最具有潛力的女企業家,被中國《海外赤子》雜誌評為中國最年輕的女企業家,是國際勵志成功學大師陳安之、黑黝龍、林偉賢、許伯凱的得意弟子,被國際最有名望的成功學大師艾莫譽之為“少女企業家之最”。

  是什麼力量的引導能讓21歲的她就成為橫跨東南亞的企業集團的董事長?她的資產已逾億,是80後唯一做實業起家的女性創業者。是神話嗎?有奇蹟嗎?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不過,當你瞭解了她的成長、創業過程中的三次轉變後,便會為之讚歎。

  剛到新加坡唸書的時候她才15歲,父母不在身邊,沒有一個親戚,她不得不半工半讀,為的只是能夠儘快地學會獨立,學會照料自己的生活。

  她的第一次轉變是從在新加坡最大的花卉市場賣花開始的。由於學校離花市非常遠,每天下課後她便直接坐車去花市賣花,可是任憑她怎麼努力,都沒有一位客人願意買她的花。一個下午,她僅僅從一位老奶奶那裡收到了30新幣,更為殘酷的是,老闆只給了她0.3新幣,原來她的薪酬只是業績的百分之一。

  不過她沒有因為這樣的事實而產生挫敗感。回家的路上,她反而更加堅定了決心,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月2000新幣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她直接奔向了離家最近的書店,買了好幾本關於銷售技巧的書籍。瞭解顧客的心理,學會如何與他們交流,如何激起他們潛在的需求。

  這個月,她賺到了4000新幣。更為讓人欣喜的是,她的學業非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越加鞏固。

  這樣的經歷給她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年幼的她從一個不大會說話的女孩子,慢慢變得越來越愛交際了。

  第二次改變是在她17歲,她在書店裡無意中拿起一本《亞洲華人企業家傳奇》的書,這本書成了她為人生訂立目標的啟蒙書。這本書非常厚,裡面有介紹100位優秀的企業家故事,當時她心裡就湧起一股激情,沒有猶豫,馬上買了這本書。當天晚上她讀到了凌晨3點多,她被這些企業家的創業歷程深深地感動了。那本書她每一頁都做了筆記,也幾乎每一頁都沾滿了她感動的淚水。從17歲起她終於找到自己巨集偉又明確的目標——成為華人史上最成功的女企業家。

  第三次改變很偶然。因為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出車禍了,她趕到醫院,見到了不小心撞到朋友的司機,但發現他的態度非常的好,由於朋友也沒什麼大礙,她們當天就出院了,但也交到了這位司機朋友,原來他是國際著名的成功學大師陳安之的弟子,並且向她推薦了陳安之即將開辦的課程,但價位卻對一個正在讀書的學生來說確實是非常貴,3天兩夜3000新幣,也就是人民幣15000元。這對當時半工半讀的她是一筆很大的數目,但狠狠心,她還是去報名了,走進了那個課堂,一個充滿生機的大環境,她見到了一個個優秀的企業家,令她眼界大開,使她更加堅定夢想。她愛上了這種國際學習的環境,愛上了這種能和眾多非常優秀的企業家交流的平臺,愛上了這種能讓她不斷挑戰自我的機會。通過參加一系列的國際課程,她不斷挑戰自我,充滿了無限的活力,訂立了更高的目標,成為眾多企業家中最突出的一個學員。

  於是,在這三次改變的引導下。她賺來了人生第一桶金。那年她只有19歲。

  賺得了自己第一桶金後她和朋友正式註冊了自己的公司,以做貿易為主。後來還做物流和人力資源調配等業務,再後來,她又進軍房地產和酒店業,並把企業正式進軍中國國內市場,開創了中國第一家健康有機茶餐廳。她的香港鳳博國際集團和上海鳳博餐飲有限公司發展紅紅火火,目前資產已經超過一億元,她成了80後唯一做實業起家的女性創業者。

  這就是董思陽,當你見到她時會感到愕然:這樣一個清純、秀麗,似乎還有一些稚氣的美少女竟然是橫跨東南亞的企業集團的董事長以及國內第一家有機餐飲連鎖企業的執行總裁?然而,在你深刻領略了她的睿智、不凡氣度與遠大抱負後,便會信服了。

  她不是沒有沮喪、退縮、失望和疲憊過,那時的她忙於上學、忙於自己的生意、忙於打工、忙於參加各種論壇。學習“企業家階層”的一切技能與才華。生活就像一個被無形力量抽打著的陀螺,她得了“焦慮症”,整夜地睡不著覺,在黑暗來臨之前的海邊沙灘上,邊流淚邊寫二十幾米長的五個字:我一定要成功。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調節後,她終於克服了自己的“焦慮”,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逐漸讓心靈豐盈和強大起來。

  生活中,有許多年輕人雄心勃勃,希望幹一番大事業,但到頭來卻一塌糊塗。為什麼?那就是缺少“我一定要”的決心,因為目標不夠堅定,他缺少為了這個目標全力以赴的強大的決心和行動力。只有“一定要”才能激發自身的無限潛能。

  企業名人成功的勵志故事篇2:沈文榮

  2009年7月8日,最新的世界企業500強排名公佈。首次上榜的江蘇沙鋼集團以208億美元的年營業收入,成為今年中國內地唯一一家上榜的民營企業。過去的一年,隨著金融、地產等板塊估值泡沫的破裂,一大批財富新貴身家大幅縮水,而傳統行業尤其是尚未上市的企業,所受影響較小,其控制人的財富縮水較少甚至仍然升值。沈文榮即是如此。

  中國商業史上總有一些巧合的事情發生。

  5月8日,2009年“新財富500富人榜”公佈,有“鋼鐵沙皇”之稱的沙鋼集團總裁沈文榮以200億元身家位列榜首,成為這一排名推出7年來首次問鼎首富寶座的傳統制造業富人。但隨著當日中旺集團成功在香港上市,僅10個小時,中旺集團董事長劉忠田便將內地新首富的桂冠“奪”走。

  不過,因為“首富”爭奪的戲劇性,因為沈文榮奪冠“首富”的意外性,沈文榮這個一貫低調做派的蘇南商人,更加激起了大家的關注和好奇。

  成為首富,沈文榮有足夠的底氣。25年間,他領導下的沙鋼集團,由默默無聞的地方軋鋼小廠從蘇南數以千計的同類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可以與寶鋼、鞍鋼一較高下的全國最大的民營鋼鐵集團。

  而就在“新財富500富人榜”公佈後僅兩個月,7月8日,最新的世界企業500強排名也大告天下。榜單顯示,首次上榜的沙鋼集團以208億美元的年營業收入,成為中國內地唯一一家上榜的民營企業。

  事實上,民營鋼鐵企業在中國的生存與發展環境並不理想。鋼鐵行業作為並非完全競爭的市場,始終存在國資與民間資本的博弈,而國家對國有鋼鐵企業政策上的傾斜,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營鋼鐵企業的成長空間。那麼,在此背景下生存的沈文榮和沙鋼,何以能一步步走來,並發展壯大的呢?

  與鋼鐵結下不解之緣

  沈文榮1946年出生。同大多數有成就的企業家一樣,生活艱難是他最早的一筆財富。父親去世早,兄弟姐妹6人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家裡只有三間茅草房,食不果腹,日子非常難熬。

  初中畢業後,沈文榮先輟學回家務農3年。1965年,經過刻苦努力他又考上了中專。三年後,中專畢業的沈文榮進入沙鋼前身沙洲縣錦豐扎花剝絨廠,成為一名鉗工。隨後,他不斷升遷。

  1983年,在鋼鐵廠正式與母廠扎花廠分開的當口,沈文榮出任鋼鐵廠副廠長,次年7月扶正。從此,他與鋼鐵結下不解之緣。

  1984年,甫一上任的沈文榮就作出一個重大決定:收縮產品線,將當時大企業不屑一顧而小企業又無法上規模的窗框鋼作為主導產品。到1988年,沙鋼已經建成4條窗框鋼專業化生產線,產量達到13萬噸,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60%,一度成為該細分市場的價格制定者。

  1988年年底,當沙鋼積累了1億多元資金時,沈文榮把家底都砸進去,從英國購買了一條75噸超高功率電爐鍊鋼、連鑄、連軋短流程生產線,生產螺紋鋼。“就是裝置買來了執行不了,也要放在那裡辦成個展覽館,我自己在門口賣票,5分錢一張,讓同行都來學習沈文榮的教訓。”沈文榮破釜沉舟地說。

  沈文榮和沙鋼是幸運的,這一專案1992年投產後不久,適逢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中國迎來了基礎建設的高潮,3億元投資不到3年就全部收回。

  大公司規模 小公司做法

  每一個成功企業,都有一段白手起家、艱苦奮鬥、勤儉辦事、一分錢當兩分錢花、一個人當兩個人用的歷史。可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特別是躋身大公司後,繼續堅持艱苦奮鬥,就難以做到了。這是大公司聲名顯赫之副產品。沈文榮嚮往大公司的規模,卻不願意丟棄小公司的好處。他堅持不要祕書,不翻新簡易寫字樓,只要不出差。堅持每天早晨6點40分在廠門口迎候員工,並當面給相關人員佈置工作。這種“工作狂”的熱情,也感染了他手下的上萬名員工。

  據報道,沙鋼瀰漫著緊張的生產氛圍,工人三班倒作業,而且週末不休息。在沈文榮之外,沙鋼還有19位副總,這個龐大的高層管理團隊每天下午4點半都要準時開會,一開就是3個小時。除了沈文榮,所有的高管都是七八個人擠在一間辦公室,按照沙鋼的說法,這樣既節約了辦公成本,工作效率又高,有事情可以迅速作出溝通和決策。

  一個大公司要保持小公司節約每一個銅板的傳統,只能從當家人那裡開始。沈文榮終年是一身和名牌無緣的普通衣著,食堂裡粗茶淡飯幾分鐘就能吃飽,依然居住在沙鋼總部傳達室旁邊的公寓房內。家裡的一切事務統統都由妻子陳紅華包了,他自己則從早到晚以廠為家。

  有一次,香港著名冶金專家倪德麟跟沈文榮一同出國,沈文榮照例買了經濟艙。他塊頭大,擠得難受,就靠在走廊裡。倪德麟問:“沈老闆啊,你現在也是個不小的老闆,幹嗎這樣虧待自己?”沈文榮坦然一笑:“能省點就省點,這些都無所謂的。”倪德麟評價沈文榮是個“天生會賺大錢卻永遠也學不會消費”的“鋼痴”。但鮮為人知的是,近幾年,沙鋼用於社會福利和公益事業的資金卻近億元。

  正是沈文榮這種難以言明的強悍基因,促成了沙鋼野蠻的成長,也為其後來的一系列的收購活動提供了內在驅動力,造就了業界驚歎的“沙鋼速度”。

  僥倖躲過一劫

  2002年,沙鋼又以2.2億元從歐洲最大的鋼鐵公司蒂森克虜伯手中買下其子公司霍施鋼廠。將這座世界上最壯觀的工廠整體搬到中國,是沙鋼的壯舉,而沙鋼的產能也因此躍升到1000萬噸。這一交易成為沙鋼發展史上最重要的分水嶺。

  不過,沙鋼的野蠻成長也不無風險。2004年3月,“鐵本”新廠因非法佔地等原因被查處,成為當時巨集觀調控的標誌性事件。鮮為人知的是,“鐵本”隕落時,作為另一顆民營鋼鐵新星的沙鋼也一度處於瀕危的境地。

  當時,沙鋼正全力推進從海外整體搬遷而來的霍施鋼廠的改造專案,這一專案佔地上千畝、前後投入多達150億元,以圖建成650萬噸的熱卷板生產線。但直至2003年年底,該專案僅取得了原國務院經貿委的批准,還未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准。2004年年初,國家發改委欲開展新一輪巨集觀調控時曾赴沙鋼考察,但幸運的是,沙鋼報批手續較“鐵本”齊備,且經濟實力遠在“鐵本”之上,加之沙鋼專案建設速度驚人,在2004年3月時已基本建成,最終躲過一劫。

  四次併購迅速做大

  沈文榮接手沙鋼之初,沙鋼年產量不到1萬噸,只有小圓鋼、小螺紋鋼、小角鋼等七八個品種,是蘇南地區眾多小鋼廠中的一個。25年後的今天,沙鋼不但成為江蘇最大的鋼鐵企業,而且成為躋身國內前三、世界前十的鋼鐵集團。研究發現,除沙鋼集團自身強悍的基因把握住了一次次發展機遇外,外延式的併購是推動沙鋼規模做大的另一要素。

  2005年,國家發改委頒佈了鋼鐵產業規劃,這成了沙鋼外延式併購的直接推手。根據規劃,發改委原則上不再審

  批新專案的建設規劃,鼓勵現有企業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為此,沙鋼製定了“先近後遠,先易後難,先內後外”的併購策略,短短兩年時間內,產能由1500萬噸提升至2500萬噸。

  收購江蘇淮鋼是沙鋼邁出外延式增長的第一步。2006年6月,沙鋼集團分兩次收購江蘇淮鋼共計90.5%股權。資料顯示,準鋼是蘇北最大的鋼鐵企業,當時年產優特鋼能力超過200萬噸。重組後的淮鋼經過技術改造,產能提升至300萬噸,成為沙鋼集團的特鋼生產基地。

  2007年9月,沙鋼再下一城,收購河南永興鋼鐵80%的股權。永興鋼鐵是河南省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1993年建廠,當時鋼鐵產能達100萬噸左右,而正在上馬的技改專案將使產能達到250萬噸。

  其最近的一次大型併購,是2007年歲末從江蘇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委會手中買下江蘇永鋼25%的股權。江蘇永鋼擁有近百億元的總資產,年產鋼能力高達500萬噸。單從產能角度分析,沙鋼此單收購的權重,不亞於轟動業界的寶鋼收購八一鋼鐵,後者被收購時,產能僅為300萬噸。

  事實上,沙鋼2007年還進行了一樁並不起眼的收購,即收購年產鋼30萬噸左右的常州鑫瑞特鋼51%的股份。其30萬噸的產能規模本不在沙鋼視野之內,但鑫瑞特鋼代管的“鐵本”老廠有120萬噸產能,由此顯然可以看出沙鋼的醉翁之意。

  通過上述收購,沙鋼集團自身產能達到2500萬噸,僅次於寶鋼、鞍鋼及新近掛牌的河北鋼鐵。沈文榮曾說:“只要沙鋼有米塔爾1/2寬鬆的國際融資條件,我僅在中國收購,年產量就能達到1億噸。”由此可見他的氣魄。

  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杜雙華?

  不過,外延式的增長路徑也給沙鋼的資金鍊帶來不小的壓力。由於沙鋼尚未上市,因此在所有的收購活動中,沙鋼只能以現金為支付手段,而不能使用上市公司普遍採用的換股方式。資料顯示,沙鋼為收購江蘇淮鋼、永興鋼鐵、江蘇永鋼以及鑫瑞特鋼累計支付了超過50億元的現金。

  現金收購的弊端顯而易見。一方面,對於尚未上市的沙鋼而言,用於收購的現金只能來源於自我積累和銀行信貸,這使得沙鋼的負債率遠高於同等規模的上市公司水平,且不論資金成本,過高的負債率對沙鋼的內生式和外延式增長都會產生抑制作用。

  根據國家產業規劃要求,建設鍊鐵、鍊鋼、軋鋼等專案,企業自有資本金比例必須達40%及以上。另一方面,沙鋼的大規模收購發生在本輪鋼鐵景氣週期的最高潮,高昂的收購價格擠佔了沙鋼寶貴的現金流,這使沙鋼在2008年的鋼鐵寒冬中,除自保外沒有餘力收購其餘瀕臨倒閉的鋼企,錯失低成本擴張的好時機。同時,沙鋼也不得不大規模限產以及裁員。

  事實上,業界對於沙鋼已有和未來的收購計劃不無擔憂,原因是沙鋼至今沒有一個融資平臺,收購完全採用現金模式。在業界看來,短期內連續收購理應推高沙鋼的負債率,使其資金鍊趨緊。若遭遇鋼價下滑、市場不景氣或整合不力,很容易造成資金鍊斷裂。

  遠離資本市場是沙鋼發展的最大瓶頸,打通資本市場的通道成為沙鋼的迫切需求。2008年12月,ST張銅釋出公告稱,將以1.78元/股的價格向沙鋼定向發行約12.54億股,以22.3億元的價格向沙鋼集團收購其持有的約640/0的江蘇淮鋼股份。目前,相關工作進展順利。這被業界認為是沙鋼藉助ST張銅上市的第一步。不過,對於資產規模龐大的沙鋼集團而言,ST張銅顯然不是終極目標,謀求IPO上市將是沙鋼集團未來幾年的看點。

  不過,民營鋼鐵企業的身份讓沙鋼的上市路增添無數曲折。原屬集體企業的沙鋼集團,2001年後實行了三次改制,目前國有股東已全部退出,企業徹底完成私有化,以沈文榮為首的管理層實現了對沙鋼的絕對控制。

  這種改制在極大地釋放管理層幹勁的同時,也為企業上市無形中設定了障礙。事實上,沙鋼從1994年起就具備了A股上市條件,並開始上市申請。2000年前後,在江蘇省內各級政府主導下,全力準備上市的沙鋼將機會讓給了南京鋼鐵。2007年,鋼鐵行業處於高景氣時期,沙鋼和高盛等潛在的戰略伙伴談判,高盛集團欲斥資66億元收購沙鋼10%股權,雙方本已草簽協議,卻因未獲主管部門批准而擱淺。

  在沈文榮看來,國家給予沙鋼的政策並不公平,“A股市場的鋼鐵上市公司只有國有企業,就連產能只有兩三百萬噸的都上去了,卻沒有一家民營鋼企”。沙鋼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在新一輪的鋼鐵產業“國進民退”大潮中,沙鋼是繼續扛起民營鋼鐵的大旗,還是委身國有鋼鐵帳下?沈文榮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杜雙華,沙鋼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日照鋼鐵?

  企業名人成功的勵志故事篇3:羅福歡

  羅老闆名叫羅福歡,1995年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畢業後,羅福歡的父母把他安排進了自己所在的國營企業工作。兩年後,羅福歡帶著一股闖勁兒跳槽到了一家資訊諮詢公司,開始過起了讓人羨慕的白領生活。“我當年的工資每個月有1000多塊錢,最多的時候能拿到3000多塊,這樣的工資水平,在1997年的成都,已經是很不錯了。”儘管在工作方面羅福歡很受上司的器重,但他的內心卻並不滿足,他一直想尋求自己創業的機會。

  有一天,羅福歡在街上閒逛,看到一個擦鞋的老太太。當時是夏天,成都溫度特別高,出於同情心,羅福歡把自己的鞋給老太太擦。擦的過程中,就跟老太太聊上了,問她生意怎麼樣?辛不辛苦?

  老太太的回答讓羅福歡大吃一驚,“她說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就能掙七八十塊。我給她合計了一下,一個月下來至少收入在兩三千,都能趕上我當白領的收入了。”這一次的擦鞋經歷,深深刺激了羅福歡。平時瞧不起甚至還萌發同情的下層行業,原來有這麼大的商機。“我當時就想,一個老太太每月靠擦鞋就能有這麼多的收入,我可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而且又比她年輕,做這個的話,興許能闖出一番事業來。”

  有了這個想法後,羅福歡就利用下班時間在家練習擦鞋。他經常去街邊找人擦鞋,暗暗觀察別人是怎麼擦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練習,漸漸掌握了擦鞋的要領。

  為了檢驗自己的擦鞋學習成果,羅福歡又想了一個“妙計”。“有一天,我特意把自己右腳的皮鞋擦好,然後在路上找了個擦鞋匠,只讓他給我擦左腳的鞋。我說如果他能把我左腳的鞋擦得比右腳的鞋還亮,我就給他雙倍的錢。結果,擦鞋匠越擦反而越不如我的那隻鞋光亮。”

  這回羅福歡得意地笑了,因為這裡有他的祕密武器:為了跟一般的擦鞋攤有所不同,他在工具上花了一番心思:特意從大商場買了高檔鞋油和高檔鞋刷。

  瞞著家人,街頭擺攤

  擦鞋技巧掌握了,但羅福歡內心也經過一番掙扎,畢竟擦鞋這個行業屬於底層行業,他一個大學畢業生,放著好好的白領不做,當個擦鞋匠值不值得?周圍的人會怎麼看待他?為了讓自己有足夠的勇氣去從事擦鞋這個行業,他瞞著家人,辭掉了他的白領工作。

  “一開始的時候,一方面是虛榮心作怪,一方面是急於求成,我決定選擇一些高檔茶樓和酒店,作為工作場所。因為那裡出入的都是比較有錢的人,我覺得在那種地方進行皮鞋護理收入既高又有面子。”

  打定主意後,羅福歡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對成都市的擦鞋市場作了一次專業調查:他走遍了成都的每一個大型商場,瞭解高檔鞋的品牌和高檔鞋佔的比例;在街邊掐表,10分鐘以內走過多少雙腳,其中穿在腳上的高檔鞋的比例佔多少。緊接著羅福歡根據自己的想法和調查結果,寫成了一份中英文對照的詳細的“合作計劃書”,並附上了可行性報告,開始找一些茶樓和酒店談合作。

  羅福歡最先找到當時成都市最好的茶樓,把他想在這裡增設擦鞋這個服務專案的來意告訴了他們,但得到的答覆卻是——“對不起,我們不需要!”

  接下來,找高檔酒店談判的結局也如出一轍,酒店人員指著他們的擦鞋機說:“我們有擦鞋機,既方便又實用,幹嗎要你來擺個攤啊?”即便羅福歡耐心地解釋說,在國外的大酒店裡,都有類似的服務,但結果仍舊換來人家一頓奚落。

  3個月裡,成都的大茶樓、酒店,羅福歡幾乎跑了個遍,沒有一家願意與他合作。

  因為沒有了固定收入,羅福歡的生活過得窮困潦倒。“那3個月最慘的時候,有一天我身上只剩兩角錢,要到集市上去買菜,可是誰有兩毛錢的菜賣給我啊,沒辦法,我就買他們扔到一邊的不值錢的菜葉。”

  羅福歡永遠忘不了那一天,“就在我身上所有的錢都即將用完的那晚,我在成都街頭徘徊了很久,最終覺得自己這一步並沒有走錯,我還是願意去開創這方面的事業。我開始對自己遇到的挫折和艱難進行反思,終於意識到:創業沒有一步登天的事情,還是得一步一步來。”羅福歡決定去街邊擺攤當擦鞋匠!

  他用15種鞋油擦鞋

  擺攤的位置羅福歡也是經過琢磨的。成都市的太升南路,當時是通訊一條街,人流量大,羅福歡覺得這裡最有市場前景。經過考察,他正式決定在這條街擺攤了。

  雖然是街邊擺攤,但羅福歡的鞋攤跟傳統的擦鞋攤有天壤之別。首先,是鞋攤的行頭。“相對於其他鞋攤來說,我是‘五星級’的了。當時別的鞋攤一般都只備黑色、無色、棕色3種鞋油,而我差不多有15種不同鞋油,這些鞋油來自不同的品牌和5個國家。在工具和硬體方面,我也準備得特別漂亮,哪怕是一雙替換的拖鞋,都是買60多塊錢的,甚至有顧客在擦完鞋之後,要買我的拖鞋。”除此之外,羅福歡還買了很多的塑料袋,如果有的客人考慮腳氣等衛生問題,不願意跟別人共用一雙拖鞋,就可以套上塑料袋再穿上替換拖鞋。

  其次,羅福歡還具備一些“五星級”的服務意識。這主要體現在他擦鞋坐的凳子和客人坐的凳子上。羅福歡坐的是兩塊磚頭,在外面用報紙一裹的“凳子”,而客人坐的卻是很好的椅子。“我特意從傢俱店挑選那時候挺時髦的沙灘椅,我覺得需要有差別有距離才行,自己不能坐得比顧客高,顧客是上帝,他們坐的肯定要比我好才行。”

  為了突出自己擦鞋的與眾不同,羅福歡還專門製作了一個價目表,在上面赫然寫著:擦鞋3元、5元、10元、30元到50元。這樣的價格對於成都市普遍存在的一元錢的擦鞋行情來說,簡直就是天價。而羅福歡覺得,既然是創業,就不能走別人的老路子,只有創新才能行得通。

  “擦”出星級連鎖店

  羅福歡最難忘的,還是自己的第一個顧客,一對小兩口。妻子對丈夫說:“老公,把鞋擦了吧,這兒看上去挺好的。”老公卻說:“擦什麼鞋啊,第二天還不得髒。”後來那位妻子說的話,羅福歡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那咱今天晚上就不洗臉了,明天不還得髒嗎。”老公被妻子這麼一說,就坐下來擦鞋,但一看價格牌就愣住了。羅福歡當時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他不能讓他的第一個顧客被價格嚇跑了。他立刻說:“先生,您別,今天是我第一天擺攤,您是我的第一個顧客,我先給您擦了,你覺得值多少錢,就看著給多少。”半個小時後,顧客非常滿意,給了羅福歡10塊錢,並說:“別找了,10塊錢,值!”

  第一天,羅福歡掙了80多塊錢。第一個月,羅福歡賺了4000多塊……

  想擦好鞋也要先做好人,羅福歡體會深刻。有一次別人擦完鞋後忘了給他錢,但是看顧客的表情很明顯就是忘了,羅福歡也沒有張口要,他覺得那樣的話會讓顧客挺沒面子。過了幾天那位客人又來的時候,想起上次沒給錢的事情,挺感動的,以後就給他帶來了很多回頭客。

  好幾次羅福歡撿到客人落下的手機,甚至有位顧客拿皮包給他擦時,夾層裡十幾萬塊錢的名錶都忘了拿走,羅福歡全都物歸原主。

  擦鞋的時候,羅福歡也會遇到客人給假幣。與一般商戶把假幣貼在顯眼處示人不同,羅福歡把假幣貼在了鞋攤裡面只有自己能看見的地方,以提示自己提防假幣。他覺得只有這樣才不會給顧客壓力,如果貼在外面,會讓顧客覺得你成天在提防著他。

  就這樣,從街邊的擦鞋攤起步,到今天在全國擁有80多家“羅記”擦鞋加盟店,羅福歡用8年的時間演繹了一名大學畢業生基層創業的傳奇故事。

  2003年,29歲的羅福歡,在成都開設了第一個高檔擦鞋專業門市,並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註冊了“羅記”擦鞋商標。據瞭解,這也是我國第一個擦鞋匠向國家申請註冊商標,他因此成為中國品牌建設十大傑出企業家之一。2004年1月1日,羅福歡夢想成真,他投資5萬元,成立了四川第一家大學生星級擦鞋連鎖店。

  成了大老闆的羅福歡還經常親自為顧客擦鞋。有人問他:“你已經是大老闆了,為什麼還要自己動手?”羅福歡說:“我好像已經習慣了,不擦鞋心裡還癢癢的。這是我的愛好,我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我認認真真地做,因為我能從工作裡面找到樂趣,能夠昇華自己。包括我的店頭,都是用72把鞋刷做成的‘擦鞋’兩個字。剛好72把刷子,72行,行行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