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創業的故事

  越來越多的人在實體經濟中遭遇挫折和困難轉向線上經濟發展,網路創業作為線上經濟的主流漸漸的成為大家喜愛的創業方式。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如果倒數兩年,多數80後創業者可能還像21歲時的喬布斯那樣,躲在車庫裡瘋狂地鼓搗蘋果機,執著創業卻默默無聞。今天,他們之所以成為關注的焦點,既有媒體過度包裝的成分,也是這個時代輪替的必然。

  少年成名總會利弊參半,很多人是因為李想才知道有個泡泡網,但這也讓他們過早被讚譽和質疑包圍,成功和不足都容易被過度放大。這時,我們或許要想想,應該用怎樣的心態看待這些年輕的創業者。是對他們今天的成功加倍推崇,還是關注他們創富的活力,以及那些讓他們持續成功的因素。

  80後普遍不懂如何做管理”,跟筆者接觸的幾位80後CEO基本認同這種說法。這是他們經歷中缺失的一課,也是早晚要過的一道坎。清華紫光原副總裁彭志強對筆者說:“在新興行業或者顛覆性的商業模式下,創業者可能不需要太多管理經驗,那種爆發性可以讓他們獲得一定成功。但在傳統商業模式下,如果不具備一定的管理經驗,將會舉步維艱。”

  反思也許是80後創業者最需要的一種思考方式,時常看看鏡子裡的自己,然後對照現實與理想間的距離。他們創業大多源於衝動,這種衝勁使他們很快抓住商機,但在企業正常運營中,衝動要被適當控制;他們謙虛、民主,但過分民主就會讓領導力大打折扣;他們強調活學活用,但什麼該學,什麼不該學。下面這三位80後CEO,他們的行業和企業規模各有不同,通過他們的自我反思,來解讀80後創業者成長中的困惑。

  一:網賺培訓版塊

  蔣暉:利為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24歲

  行業:SEO+網路營銷。

  員工人數:1萬人***並且以每月20%遞增,預計2011年會突破10萬人***

  大學就讀於南京審計學院國際審計專業。大四時因為“不務正業”,2006年底創立江蘇聖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07年公司獲得 300萬風險投資,2008年底公司瀕臨破產。

  2009 年6月,因為非常看好網際網路未來的發展前景,開始從零開始研究網上賺錢,並給自己定下目標:2009年12月時,我要在網上月入1萬,並且以後每月增長!半年間做了幾乎所有的的各種網路專案,比如google adsense廣告我做到一個月收入3000元,cpa 註冊我做到一天收入250元,2009年9月發現了 google500元adwrds的專案,我3天賺到了3000元。

  但是都因為這些專案不能實現他之前自己定下的目標***09年12

  月實現穩定的月入1萬***所以我把這些專案全部放棄了。

  最終確立下來我的網際網路方向的時候是2009年10月20日——用定向流量來銷售產品,而用搜索引擎排名***seo***作為流量方法!

  在獲得巨大收益的同時,2009年12月。蔣暉將自己的方法轉化為網路培訓。。短期內複製了無數成功事例;

  2010年5月份。由於其培訓的巨大反響。獲得原西祠衚衕創始人陳輝民投資。

  2010年8月,獲邀去央視二套***奮鬥***節目。

  2010年9月,成立創業園。

  2010年10月,其培訓學員突破1萬人。其學員分佈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群體***包括殘疾人等***。

  篇二

  這個創造財富奇蹟的個案,對於今年號稱“史上大學畢業最難就業年”的大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個標杆……

  一個標準的90後,即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即不是“海歸”,也非重點高校畢業,僅是個普普通通的職高學校的大專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了千萬財富。這個創造財富奇蹟的個案,對於今年號稱“史上大學畢業最難就業年”的大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個標杆;對於當下的教育體制而言,也無疑是值得探討和思索。

  這個標準的90年後叫丁仕源,1990年2月出生,廣東梅州人。丁仕源在他小的時候就隨父母來到了深圳龍崗,因為他父親在這裡開了一家小醫院。由於家裡經濟條件還比較好,所以父母都希望他能夠過上一種平靜安穩的生活,根本沒想過要他去打拚賺大錢。

  然而,丁仕源從小就與同齡人相比就要成熟很多,顯得頗為另類。他喜歡冒險,喜歡挑戰,敢於去“衝殺闖蕩”。 小學時,班上很多的同學都喜歡跟著他去玩。雖說從小愛貪玩,但是學習成績卻並不差。12歲小學剛畢業的丁仕源,竟然自己跑到龍崗區成人培訓中心報名參加新聞、營銷等課程的學習和培訓。

  12歲就學這些東西,多少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然而,就是這不可思議的舉動,讓他在兩年後讀初中時,竟然就有了用武之地。14歲那年,他看到有家服飾專業的報紙在招聘記者,他竟然報名前去嘗試。招聘單位見他年齡太小,自然是不予通過。可是,準備充分的丁仕源拿出了深圳300多家服裝企業的相關資料,並大談各企業的風格特色,順便表達了自己對服飾行業的看法。這家招聘單位的領導非常吃驚,當場決定聘用他。於是,丁仕源闖出了自己的第一項事業。他不僅當記者,而且還代理客戶廣告,每天都利用課餘時間跑客戶。在這家報社幹了一年多之後,丁仕源就去了另一家服裝類報紙做兼職工作。在為這家報社工作中,丁仕源結識了一大批女模特,並積累了這些模特的個人資料和***。丁仕源是個有心人,他知道這些資料以後可以成為自己幹一番事業的資本。

  果然,在2006年時,16歲的丁仕源就開始介入了一些企業和機構的選美比賽。由於他在幾大服飾專業報紙做過客戶外聯工作,對模特、企業等情況都比較熟悉,因此一些選美比賽機構看中了他,讓他負責組織策劃、統籌、招商等事務。丁仕源工作非常賣力,到處聯絡,甚至不惜自己倒貼交通費、通訊費等。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他參與了200多場模特大賽、酒會、晚會等活動。還好這些活動的主辦單位在活動結束後,都會給他一些提成和獎勵。通過參與這些活動,丁仕源可謂是一舉三得,賺了錢,積累了人脈資源,鍛鍊了自己的能力。

  後來,由於各項選美比賽太多太濫,招商比較難到位,收益難以確定,故丁仕源便放棄了參與這些活動。他開始把模特介紹給客戶拍平面廣告或廣告片,他從中賺取一點介紹費。所以,在讀書的日子裡,丁仕源經常是下午一放學,就馬上回到家換上西服直奔市內,去赴約商談、簽約,或參加各發佈會、開幕式等。學校和老師對丁仕源經常早退和缺課很有意見,但是,丁仕源都讓父母給忽悠過去了。

  丁仕源是邊讀書邊賺錢,他的目標就是要在上大學前,創立自己的公司。儘管許多的商業活動影響了他的學習,但是他最終還是班上少數幾個考上高中的。17歲上高中後,丁仕源還利用業務時間在一家娛樂公司當總經理;此外,還負責一個模特網站的推廣活動。當丁仕源感覺自己的資本已積累到足夠開一家公司了,於是便決定開一家公司,讓自己為自己打工。2008年,丁仕源籌備創辦了“深圳互動文化傳播公司”,註冊資金100萬全是自己幾年來辛辛苦苦賺來的,未拿家裡一分錢。後來,又成立了“鬆雷文化集團娛樂部”,還參股多家文化傳播公司。

  2009年,丁仕源參加高考,成績很一般,只考了400來分,一本二本讀不到,他只好選擇了深圳資訊職業技術學院。他一邊讀書,一邊經營著自己的兩個公司。學院的老師和同學都不知道他竟然有著雙重身份,一個是大學生身份,而另一個則是兩家公司的總經理。

  直到2010年11月,“第20屆世界模特小姐大賽國際總決賽”在深圳資訊學院舉行時,學院的老師和學生才知道,這次大賽的助理導演和國際總決賽賽務統籌的丁叮,就是自己學院的新生丁仕源。

  學校知道丁仕源的雙重身份後,給予了大力支援,並提供一個充分展示他才華的平臺。學院鼓勵他參加職業規劃大賽,他不但是積極參加,而且一舉獲獎。在大學的三年中,他上課的時間不多,經常是開著自己的賓士車往返於公司和學校之間。

  大學畢業之後,丁仕源便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公司經營上了。現在他的兩個公司經營得都還非常不錯,資產達到了1200萬元。他把最初創辦公司時加盟的親朋好友都設法讓他們退出去了,他深知,如果公司的員工和管理層都是自己的親朋好友,那根本就不便於公司抓好內部管理,所以,他寧願花錢請職業經理人來給自己幹。

  時下,丁仕源說公司團隊成員都是從各方面渠道挑選來的,人員不僅素質較高、很專業,而且也都很敬業,公司業務開始得有聲有色。他期待著在自己30歲時,能進入億萬富豪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