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網路創業的故事

  作為一種新的創業方式,網上創業一方面擁有國家政策支援和巨大市場空間,擁有成本低廉和營銷方便的經營優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1:80後代打網遊年收入30萬 揭祕其心酸歷程

  在中國,約有40萬人在從事網遊代練這一職業。簡單說,就是收人錢財,替人打遊戲。4月24日,業內精英丁先生和某知名雜誌詳細聊起了這份“苦逼”的工作:從代練、與遊戲公司的鬥智鬥勇、如何打通國際市場一直談到怎樣戒掉網癮。

  丁先生的職業是網遊代練,大連人,今年30歲。主要代練活躍的區域:《魔獸世界》、《DNF》、《夢幻西遊》、《FIFAOL3》。

  年收入:30萬元

  當我們問起他當初是怎麼入行的?其實一切都那麼順理成章,丁先生因為喜歡玩遊戲,大學幾個舍友每天在網咖刷夜,後來掛科一堆,沒拿到畢業證,從此就走上了這條路……

  當時走火入魔,除了玩遊戲什麼也不想幹。當時我們玩遊戲會建公會,公會裡什麼人都有,大都是一事無成的屌絲,也夾雜著幾個出手闊綽的“高富帥”,經常用人民幣來買我們在遊戲裡打到的高階道具,當時有一次交易我賺了兩百塊人民幣,夠我半個月的網費了……我就開始想,如果這件事真的有利可圖,為什麼不利用它多賺點呢?

  於是我和三個最好的哥們在網咖駐紮了小半年,只是偶爾回宿舍換換衣服睡個覺。後來大家湊了五千塊,就弄了幾臺二手電腦,在郊區租了個平房,吃喝拉撒全在裡面。

  事實上我們後來才知道我們走上了遊戲工作室的道路。

  因為事情很多很雜,所以幾個哥們也是有分工的,我負責宣傳,專門去各大遊戲論壇發帖拉客,維護淘寶店,他們則一個負責管理所有的代練業務,一個負責機器的維護。

  後來越來越上手了,就4個人輪流盯著,手動部共12臺機器,每臺機器配有兩名代練。這兩名代練日夜輪班,每人每天工作時間為12小時。每半個月,上晚班和上白班的代練換一次。每週二晚上,伺服器例行維護,趕上夜班的代練就可以休息……

  只有人氣比較旺的遊戲我們都會嘗試,比如《傳奇》 、《奇蹟》、《夢幻西遊》 、《魔獸世界》 、《地下城與勇士》……當然,我們喜歡選擇那些更容易賺錢的遊戲。

  事實上游戲工作室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容易。

  因為很多遊戲都是死在代練和外掛的手上,所以遊戲公司會想盡辦法消滅我們。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網遊的機制決定它不可能是無懈可擊的,我們總有辦法找到盈利模式。有時國內實在沒什麼好專案,甚至會去國外轉一轉。

  雖然老外的勞動成本比我們更高,消費能力普遍也更強,當然,外國人的生意也是很難做的。能玩外服的代練工人不好找,一旦遇上售後問題也很難解決。所以我招了兩個英語系畢業生,負責擔任歐美市場的客服,同時負責翻譯遊戲的更新、維護公告。

  遊戲工作室的轉型之路

  不過我們也在轉型。有的遊戲必須人工代練,有的遊戲通過電腦掛機就可以,我們現在更傾向於選擇後面這種方式。

  首先,作坊和工廠的規模是不能相比的,我們會和業內最資深的程式設計師合作,讓他們製作專用的外掛。這些外掛和在網站上能下載到的不太一樣,因為網上能下載的外掛程式會流入到遊戲公司,遊戲公司能輕鬆地找到解決方案。而我們工作室使用的外掛程式則不會流入到遊戲公司手中。所以,我們在代練各種遊戲時就比較安全。

  我們普通玩家通常會抱怨外掛讓網遊變得毫無樂趣,甚至嚴重影響了網遊的平衡性,但為什麼外掛能夠風行起來了,他道出了多年來的體會:“網路遊戲和單機遊戲的趣味點不太一樣,在中國更是如此,中國玩家的樂趣並不來自於遊戲本身,而來自於等級、裝備和虛擬身份給他們帶來的滿足感。玩網路遊戲想要牛逼,要麼你就花時間,要麼你就花錢。”

  事實上我工作室的大部分小客戶都是普通玩家,大客戶以公司白領為主,出手最闊綽的都是些公司高管、老闆、富二代。

  前幾年網遊興盛的時候賺了很多錢,甚至已經在寫字樓裡租了辦公室,工作環境和剛創業的IT公司也沒什麼區別了。可混到我們這個地步的實在鳳毛麟角,然而大多數代練幹不了多久就會放棄,太辛苦、賺的少是一回事,家人給的壓力也很多。

  遊戲工作室的心酸,其實並沒有那麼好玩

  作為灰色產業,沒有法律認可,沒有行業規範,屬於相對低端的技術職業,雖然憑本事賺錢,沒什麼丟人的,但是我還是希望能夠把這個行業洗白,變成一個正當IT公司……你看,我正打算裝個打卡機,讓大家每天打卡上班。

  現在我的公司也實行專案制,除了底薪500塊外,賺多少取決於他完成了多少單子,一個剛入行合格的代練一個月應該能賺到1500塊以上,因為員工流動性太大了。所以通常代練員工的收入和他的工齡直接掛鉤,力求能夠留下老員工。

  工作室的新員工基本上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有些待業青年和網咖網管給我們做兼職。總之,都是很喜歡玩遊戲的人。

  問:代練的人對遊戲很熱愛嗎,即使是這麼辛苦和不安穩的職業?

  ”呵呵,就算你老婆是林志玲,久了也要膩的……所以我看到那些網癮治療所就覺得好笑,用得著那麼麻煩?直接把人送我這裡幹兩個月,保證他一看到遊戲就想吐。”

  2:80後投身”網際網路+農業”創業 未產先銷600萬元石榴

  “我的目標是,2017年萬畝石榴園的產值能夠達到1.2億!”。站在石榴基地的地頭,來自鄂西貧困小山村的土家小夥張棕順信心滿滿地說。今年32歲的張棕順,受到“網際網路+農業”的創業夢想感召,經湖北青年創業就業促進中心牽線,跑到河南省淅川縣圈了一片5000畝石榴基地,成為了這片基地的“地主”。

  眾籌、微商、電商……這位清華大學EMBA班的高材生,正為“地主”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不斷地重新整理自己的成績單:剛種下去一年多,就預售出600多萬元的石榴,果子都沒長出來,生意只要坐在家裡就給做了,兩年後規模將超過1萬畝。

  湖北貧困小夥畢業後圈地搞農業

  在創業有成之前,張棕順的生活與現在鄂西山村貧困家庭的小男孩沒有什麼不同,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的老家,幾畝種植玉米、土豆的土地是家庭收入的唯一來源,“擁有更多的土地,收穫更多的果實”,成了張棕順從小就有的樸素願望。

  “有地就能有飯吃。”張棕順說,自己一家六口人,往上還有3個哥哥,自己最小,就是這樣,在讀大學前,因為可耕種的地太少,他經常一天只能吃上兩頓飯。

  在大學報到時交完報名費後,張棕順兜裡就只剩下73元,這便是他第一個月的生活費。沒過幾天就剩下40元, 平均每天的生活費只有2元。生活的困窘,促使當時的他做成了人生的第一筆“生意”。

  張棕順就讀的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校有著統一供水中心,可開水房離宿舍有接近1公里的距離,加上要爬樓梯,不少學生懶於去開啟水。

  有一天,同寢室的同學瞭解到張棕順生活費不足的窘境,便提出以5毛錢每瓶的價格,讓他幫忙開啟水,一方面是自己懶得提開水,另一方面也算是幫了張棕順一把。

  就這樣,張棕順開始挨個敲門,幾乎“承包”整層宿舍的開啟水“業務”,勉強為自己賺到了每天的晚飯。此後,他還幹過餐館刷碗工、送奶工、文具店促銷員等,以此來維持讀大學的日常開銷。

  “人不經商不富。”張棕順說,自己畢業後,並沒有像大多數同學一樣進工廠,他認為這樣無法徹底改變自己生活,所以從一些日用品的促銷員做起,到做酒水、醫療器械的區域經理,逐步擺脫了“打工仔”的身份。

  同時,通過清華大學EMBA總裁研修班的學習,張棕順提升了自己的知識水平,也結交了一些圈內朋友。在財富和人脈資源累積到了一定程度後,他才又拾起了自己的“地主夢”——經湖北青年創業就業促進中心牽線,他和合作夥伴一起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租種了一片面積超5000畝的土地,開始從事現代農業生產。

  從突尼西亞引入獨特軟籽石榴

  張棕順的石榴基地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九重鎮張河村,按直線距離計算,這裡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的渠首樞紐工程不過2公里,南水北調工程的乾渠在一旁蜿蜒通向北方,為保護水源,周邊半徑5公里的區域都禁止施用農藥。

  “選這個地方,我們跑了接近2個月。”張棕順說,在決定做農業前,幾個生意夥伴不停在思考“我們能做什麼,能做好什麼?”的問題。

  張棕順的創業團隊主要有三方,其中,一位生意夥伴是主要投資人,出資比例最大,一位是河南當地人士,善於尋找和整合各方資源,張棕順主要負責專案的運作,他們三人均主要生活在鄭州。

  “我是非常想做石榴的。”張棕順說,基地裡栽種的是來自突尼西亞引入的一種軟籽石榴,食用時幾乎不用吐果核,這在張棕順的家鄉湖北是非常少見的,他相信種植這種水果在南方地區一定會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做農業沒有專家,什麼事都幹不成。”張棕順說,在決定發展石榴之後,他的團隊找過有著“軟籽石榴之父”之稱的河南省農科院研究劉中甫先生,並經由劉中甫介紹,找到了創業團隊的技術核心:河南科技學院教授楊立峰。

  和別的老闆對待專家堤防的心理不同,張棕順和自己的團隊把所有的技術問題都交由楊立峰處理,包括選址和確定種植規模,為此,他們用近2個月時間跑遍了大半個河南。

  “南陽地區是這種石榴種植的絕佳區域。”楊立峰說,石榴在低溫攝氏零下十度以下就會被凍死,因此,如果是長期石榴種植的最北線一般在北緯35°C,同時,石榴需要一定日照長度又怕水,南方多雨地區也不適宜種植石榴。

  楊立峰說,對於石榴種植而言,南陽地區的日照強度、雨水量和溫度都非常適宜,同時,臨近丹江口水庫,不僅沾了生態環境好的光,而且水庫具有天然的溫度調節功能,會讓這一區域保持冬暖夏涼的小溫差狀態。

  “專業人做專業事。”張棕順說,之所以把選址和種植規模、標準化制定的許可權都交給專家,就是為了讓產品的質量有保障,產品質量是創業成功與否的核心,只有過硬的產品,才能打出品牌和市場。

  3:80後小夥回鄉創業養雞 網際網路+打造致富路

  1982年出生的何微,和其他同齡人一樣,愛掛QQ、泡論壇、刷微博、玩微信。由於厭倦了一成不變的企業生活,他不顧家人的反對,辭去了一份安穩的工作,回到湖南臨湘創業——利用當地優良的地理環境飼養生態土雞。

  不過,新潮的他並沒有採用傳統的營銷方式,而是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時興網路平臺進行推廣。如今,他的生態養殖基地土雞存欄量12000羽,去年年銷售額達400萬元。一起看看這位有著與眾不同創業故事的“80後”小夥子。

  重本畢業辭職回家創業

  “我現在光網路上的銷量一個月就超過了16萬,今年的銷售額預計將逼近1000萬元。”何微信心滿滿地透露。

  土生土長的臨湘小夥何微,2004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專業。如今的他,是一個經營生態土雞生意的“土老闆”。

  每天晚上,何微開始整理一天接到的訂單。第二天一早起床,根據訂單準備殺雞,然後包進無菌真空冷鮮包裝裡,等待快遞公司上門,如果一切順利,最快10個小時就送到市民手中。

  而在5年前,他還是一名企業員工。“畢業後,我在長沙一家企業幹了近十年。”何微講起他的第一份工作十分自豪。當年的他利用自己的工資,還在長沙買了一套房。

  但是這份每天朝九晚五,不時要加班的工作,何微並不喜歡。2011年春節過後,何微便辭去了穩定的工作,回到家鄉臨湘,決定自己創業。“好好的工作幹嘛不幹?”對兒子辭去穩定工作回到臨湘,何微的父親十分不理解。但無論怎麼勸,一門心思要創業的何微都聽不進去。

  四成本地人愛吃“土貨”

  出生於白羊田鎮東風村何家組的何微,有一次帶著女朋友回老家探親,村中的老人拿出平日裡捨不得吃的東西款待他們。

  “老人們殺土雞土鴨,煎土雞蛋,燉土豬肉,這些都是在長沙城裡根本吃不到的東西,我心中一動,農村有這麼好的東西幹嘛要離開?”何微靈機一動,想到利用國家提倡的立體養殖方式,回家發展林下經濟,既可以開發家鄉的低產荒山,還能回報家鄉,帶動當地就業,重聚老家的“人氣”和“財氣”。

  學營銷出生的何微,立即開始了市場調研,他偶然間發現岳陽不少本地人,都崇尚吃土特產,尤其愛吃土雞、土雞蛋,但這些人都不知道該去哪買正宗的土特產。“這是一個商機。”何微動了賣土雞生意的心思。他發現自己家鄉的大雲山,不僅自然景觀絢爛多姿,當地農民種地還有優良的傳統:不用農藥,不施化肥,生態環境保護得非常好,長出的莊稼、水果、蔬菜比山下的農作物口感更佳,營養更豐富。環顧四周,方圓30公里內無任何工業企業和專案,而這種環境非常適合“放心土雞”的生態放養。

  市民選雞他來養

  網上定製養雞模式受歡迎

  作為一名80後,何微和同齡人一樣,喜歡掛QQ、泡論壇、刷微博,隨著微信時興,他又瘋狂地迷戀上玩微信。而下定決心通過賣土雞創業的他,便想通過他最熟悉的方式進行推廣。“我是一個淘寶達人,那段日子玩淘寶非常頻繁。”何微說,他的營銷方式是“直接發農場裡土雞們的圖片”,讓潛在客戶們自己辨別,並沒有特別刻意去推廣。

  後來,何微發現微信比淘寶推廣成效更好,便逐漸“轉戰”微信。“微信可以一對一營銷,方便客戶與我交流下單。”

  但眼看著市場上用飼料加糧食餵養出來的“仿土雞”越來越多,這個行業也面臨著誠信的考驗。為了讓這些網路消費者們買得放心,他還設立了基地網站並結合24小時監控視訊、二維碼可溯源系統,讓消費者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直觀瞭解基地生產實景,以及養殖的全過程。

  通過網路營銷和客戶間口口相傳,何微的生意越做越大,土雞也開始供不應求,他開始廣泛發動當地群眾,以合作社基地模式為主,吸收周邊農戶共同參與進來,統一進行技術指導管理,統一收購和銷售,抱團做大做強。

  如今,何微在老家建立的基地放養區域佔地1000多畝,雞舍佔地近1500多平方米,土雞存欄量12000羽。他還在長沙等地設立了銷售團隊,將產品做進各大社群直接面對消費者,以連鎖銷售點的方式固定消費群體,並創立自己獨有的土雞品牌。

  “今年,我想推廣定製化特色養殖,讓市民選雞我來養。”何微說,通過營養師的搭配,把不同的食材搭配飼養土雞,給市民提供不同功效的土雞,這樣能從上線為消費者提供更精準的養生模式,將“土生意”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