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化發展現狀與大學生文化需求

  【摘要】 大學生是青年的一個重要群體,從貼近大學生生活的社會文化的兩個方面:思想政治發展狀況和校園文化發展狀況出發,圍繞大學生文化需求展開問卷及調研。
  【關鍵詞】 社會文化;大學生文化;政治思想;校園文化
  
  一、綜述社會文化發展現狀對滿足大學生文化需求的互動性
  廣義文化指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文化指人的精神生活領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社會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不同文化不斷碰撞融合。高校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既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又因為大學生多樣的文化需求及活躍的文化創造而具有獨立性。共青團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推動青年文化建設”的要求:“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創造文化”,“共青團要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發展健康有益、充滿活力的青年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將滿足青年文化作為一個重點,青年文化建設是時代的課題。大學生是青年的一個重要群體,從貼近大學生生活的社會文化的兩個方面:思想政治發展狀況和校園文化發展狀況出發,圍繞大學生文化需求展開問卷及宿舍調研。共發問卷200張,並進行了多次宿舍、支部調研。
  二、調查現狀分析
  ***一***思想政治發展現狀
  思想是行動的基礎,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能改造大學生主觀世界,是青年成材的必須條件。大學生從高中邁入大學,思想政治發展與文化需求相適應是最需要考慮的。
  1.堅定正確政治立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發展的核心。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核心,認清政治立場是適應我國社會文化發展的關鍵所在。在問卷調查中,絕大多數同學堅定黨團信仰,以端正的動機,正確的目的加入組織,普遍認識到黨團組織的重要性。
  ***1***你對下列什麼組織、團體最感興趣?
  ***2***你是否加入青年志願者組織?
  ***3***如果你入黨,那你入黨動機是什麼?
  受調200人中,團員190人,佔95%,團員思想覺悟較高,45%的團員對共產黨或共青團感興趣,參加志願者的團員亦有66%,其中有55.5%的團員認為志願者可服務社會,團員總體上的態度是端正的。成熟的入黨動機如:希望得到鍛鍊的成才型動機佔了41%,為他人著想的動機佔了14%。但入黨有利於前途的功利型動機也佔了較大比重。
  2.從時事加深認識、用行動加深瞭解是關鍵。堅定社會主義政治立場,對時事的瞭解有助於大學生將時政認識深入化,從行動出發,理論聯絡實際,能使大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加強思想覺悟,提高思想認識。如我院開展八榮八恥討論會,各班將八榮八恥根據實際情況細化討論,同學結合生活展開討論,認識更加深刻。
  3.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西方文化的不斷滲入,當代青年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
  ***4***你參加組織、團體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5***你在什麼時候感到自己團員意識最強烈?
  調查發現,社會的變化對團員的意識有所影響,團員總體意識積極向上,但光榮感變淡。部分團員身份意識淡漠,對榮譽感和神聖感淡化,只有在繳納團費、評選榮譽的時候才想到自己是團員。
  ***二***校園文化發展現狀
  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財富的總稱。它包括物質、制度及精神文化。
  1.物質文化。物質文化是硬體,是校園文化的表層部分,包括設施、教學手段、科研等。調研人員走訪宿舍,收集了大學生在住食存在的問題,同學們對學校設施總體比較滿意,但水電、醫療、餐飲等都認為有不足。關於教學方面,問卷顯示:
  ***6***你對現在所學專業興趣如何?
  
  ***7***對於講座,你選擇哪個方面?
  
  ***8***您生活中最苦惱的問題是什麼?
  
  可以看到,學生在重視專業修養和名人教育,兩項共佔72%。而專業興趣度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雖然有學生對辦學條件和教學改革有不滿意,分別佔8.5%和11%,但這並不是學生的主要苦惱源。
  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指學校成員在長期共同的活動中總結而成的且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是維繫學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機制,現在得到了學校和社會的重視。
  3.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學校精神財富的總和,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及靈魂,是推動學校不斷前進的主要力量,包括校風、學風等。
   ***9***你的學習態度是怎樣的?
  
  “有選擇地學習知識”和“根據自己的需要學習知識”的學生分別佔57.5%和22.5%。說明當前學生的學習意識大多是主動的。學校文藝活動方面,還不能完全達到學生的需求。
   ***10***你對學院文娛活動印象如何?
  
  ***11***你認為我院學生社團活動開展情況怎樣?
  
  ***12***對我院社團活動有什麼地方可以提高?
  
  46%的學生認為文娛活動“豐富,但參與度不夠”,對社團活動開展有53%的學生認為“活動頻繁,但質量不高”,學生要求社團活動的內容可以更聯絡實際、“活躍學校人文與學術氛圍”,這兩類觀點共佔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