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現狀與對策思考論文

  農業屬於第一產業,研究農業的科學是農學。農業的勞動物件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獲得的產品是動植物本身。農業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品。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我國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現狀與對策思考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

  我國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現狀與對策思考全文如下:
 

  一、 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的含義

  保障農產品的安全、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必須加速現代農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這已經變為全社會的共識。造就新型農民,培養技能型人才已經成為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挑戰。

  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目前還沒有比較明確的相關概念,與之相關的論述也只是提到了農民的職業教育、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民培訓等概念。筆者認為,農業職業教育指的就是以教育為基礎,培養新型農民和現代農業技術型人才、研究並推廣現代化的農業管理方法和技術、服務於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

  二、農業職業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

  1、目前,中國的農業科研人才主要由高等教育的涉農院校和專業來進行培養。農業技能人才則是由政府組織的培訓班或者中高等職業院校來進行培養,但是這些院校普遍存在辦學觀念陳舊,辦學的思想不能夠跟上三農和社會發展的步伐,招生就業等面沒有和市場經濟接軌,同時,缺乏就業形勢發展變化的辦學理念轉變和洞察力,從而根本上影響了涉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就業環境形勢也引發了生源困難。

  2、一些院校在辦學形式上只是注重課堂,造成了與實際脫軌的現象。農業傳統專業的改造調整廣度、力度和速度都不夠,學生缺乏技術應用向具體操作能力和技術開發能力方向的拓展,能力培養過於單一。同時,實際的專業設定沒有使用社會市場的需求,農職院校的畢業生素質和實際需求相比,職業道德、協調能力、基本文化素質和開拓精神等非專業的能力存在不足。

  3、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農學專業也從熱門變為冷門。其原因主要存在於四個方面。

  3.1很多涉農專業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只想走學科設定農業化的捷徑。

  3.2專業設定、辦學思想和教育教學的方式都落後於社會需求,造成就業率不高的現象。

  3.3涉農專業的社會地位不被重視,同時還存在一些社會偏見,讓許多的青年人認為學農和理想相差太遠。

  3.4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潛力不夠大。農業院校畢業的學生很多不願意到基層農技部門和農業企業就業。

  以上這些原因都是農業職業教育生源不足的原因。大多數的家長和學生都不願意選擇農業院校,造成學校生源普遍質量差、數量少的結果。

  4、師資隊伍是影響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農業職業教育一線的專職教師大多是普通農業高等院校畢業的本科生,剛剛走出校門又重新進入校門,所以在時間技能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現在很多職業院校推崇實踐教學法和專案教學法的教育教學方式,造成理論只是不能夠順利融入實踐教學。加之具有實踐經驗的農業科研人員不多,而且這些科研人員大多不願意到農業職業院校當專職教師,所以造成師資不足的現象。現有的師資不能夠滿足農民和學生對於實用技能的需求,所以無法很好地獲得相關知識和實踐的學習。

  三、農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1、技術競爭是國際競爭的實質,但是技術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無論怎樣的農業技術,最終發揮作用都是要依靠農業勞動者,所以,農業勞動者在科技進步和國際競爭中占主導地位。所以,勞動者在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和促進農業發展進步方面存在重要的意義與價值。但是,目前的客觀事實是農村勞動力的素質明顯低於發達國家,其中人才差距和知識差距是農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的主要影響因素。所以,提高農業職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2、農業收入增加的途徑有很多種,但是農民的內部條件因素同樣應該引起重視,而且農民內在素質的提高是真正意義上的質變,也是挖掘出農民增收潛力的根本。過去主要依靠勤勞致富的方式,已經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科技的進步逐漸向知識致富和科技致富轉變。所以,發展農業職業教育是增加農業收入的關鍵。

  3、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建立現代化的職業教育體系。所以,應該把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院校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作為現代農業在事業教育的主要陣營,以高等農業院校、農業科研機構和涉農行業的內部培訓作為主要輔導教育體系,作為農業職業教育的發展途徑。把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認為是現代化農業職業教育的觀點是很片面的。推動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是市場對於農業職業教育的需求。農業職業教育體系應該藉助市場需求的拉動力,儘快建立完善相關的體系,認清自身定位,使之成為帶動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的強勁動力。

  四、發展農業職業教育的相關措施

  1、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必要的政策和法規,構建農業職業教育的體系,是的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可以編委職業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類別,允許部分國際示範農業職業院校同時增設本科專業進行招生,使不同層次的農業職業教育都為農業的發展提供教學服務,以求滿足農村的經濟發展對於人才多樣性的需求。與此同時,應該改變社會對於農業職業教育的傳統偏見,確立農業在事業教育在社會上應該享有的地位,應該建立農業從業准入制度,逐步提升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

  2、 應該明確各級人民政府對於農業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重視政府的相關扶持政策,督促職業院校的承辦者撥付足額的職業教育經費,以便給予農業職業教育足夠的經費保障;應該逐漸的實施涉農類高職生助學金按月補助制度,農職免費培訓制度,以便減輕在校學習的涉農學生的經濟負擔,提高全社會對於涉農類專業的報考積極性,擴大生源;對紮根農村建設的大學生給予政策上的傾斜,明確涉農專業學生畢業後的待遇政策。

  3、教育職業教學改革需要提出創新要求:

  3.1培養內容和培養模式和的創新。農業職業院校要堅持走工學結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快教學方法、課程體系和評價制度的改革,使教學內容能夠適應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要。

  3.2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的創新。要採取訂單培養、定向培養、委託培養等方式,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全面提升現代農業企業人才隊伍素質和基層農技服務機構,培養善於生產經營管理,掌握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新型農民。

  3.3培養方法和培養理念和的創新。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需要培養農民創新精神,關鍵是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集、實踐技能、現代農業專業理論和創新精神於一身的高素質教育師資隊伍,推動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