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管理新思維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當今時代已經進入了大資料時代。大資料在企業管理思維變革上起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大的方面,它改變了國家的治理方法、企業的決策、組織與業務結構,小的方面則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下面看下。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必須依託無數生機勃發、蓬勃向上的企業不斷進取和成長壯大。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已充分顯示出,企業管理的新思維和新理論對新經濟的推動作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前蘇聯曾擁有無數包括宇宙飛船等尖端科學技術和雄厚的工業基礎,但由於死守陳舊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思想去管理企業,經濟一直是裹足不前甚至倒退,而接受了新經濟理論和企業管理新思維的亞洲四小龍卻是經濟蒸蒸日上,並取得令人矚目的經濟成就。
現時的國有企業都面臨著不改革就無法生存發展的選擇,現在已經著手進行企業轉制的各項工作,如何把現代企業管理新思維和我企業的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並貫穿於今後企業管理的過程中,下面幾個方面企業的新理論和新學說很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希望對現時的企業轉制工作能有所幫助。
企業管理新思維:企業和員工的關係:從“屋頂學說”到“土壤學說”
企業必然擁有員工,員工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本力量。企業和員工的關係如何,在20世紀,一般認同“屋頂學說”:企業像一個大大的房子,再高的房子都有屋頂,員工到工廠或公司上班,生產產品或從事管理及服務工作,領取公司的工資。公司也為員工的生產或工作提供資源,如工作場地、機床裝置、工具等,讓員工在公司裡通過工作或培訓,增長才幹。公司替員工擋風遮雨,員工在公司的大屋頂下工作或生活,確有一種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感覺。當然在企業的屋頂下生活,企業對員工的關愛、照顧不是無條件的,員工在任何時候不能高過公司,員工跟老闆***公司的所有者***講話也不能太大聲,即使老闆說錯了話或作出錯誤的決定,員工也必須接受,否則員工有視為不聽話或被辭退的危險。看來,這種屋頂學說,公司老闆佔優勢地位,員工只是為公司打工,兩者是不平等的。公司對員工提供擋風遮雨的目的是要員工為公司***或公司老闆***謀取利潤。這種學說已逐漸不適應企業經營發展的要求。
在21世紀員工和公司的關係將變成“土壤學說”。公司有許多資源灌溉土壤,所有的員工,不管是普通員工,還是高層管理者,都在這片土地上自由成長,他們接受風吹雨打,在陽光雨露的哺育下,能夠長多高,就長多高,沒有人為的限制或拔高。按照這一學說,員工和公司的關係是共存關係,員工是公司生存發展的基礎,公司為員工實現個人目標***生存目標和發展目標***創造平等機會,老闆和員工只是職務的區別,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應該相互尊重。松下公司在人際關係上,特別是領導和員工關係上重視和諧、團結。松下別出心裁,在公司總管理處樹立一個他自己形象的皮人,如果員工對公司不滿意,除了提意見外,還可以抽打這個皮人,以洩心頭之火。又如IBM重視建立“卓越的企業倫理”,把尊重個人、依賴員工貫徹於整個經營過程,總裁辦公室敞開大門,一般員工都可以入內商談。管理人員除經常深入基層外,還設定保密意見箱,聽取意見。為充分發揮員工的特長和愛好,IBM允許員工在上班或業餘時間研究自己感興趣而未被列入本單位業務計劃的專案,並默許員工私下動用沒有正式批准的資金,因此IBM每年可以收到10萬張意見卡,員工積極地為公司發展提供建議。
企業在轉制的過程中應充分營造這樣的”良好土壤”氛圍,讓職工覺得在這個天地裡有足夠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只要自己能夠努力工作,不斷進取,企業是能夠提供足夠的養料和水平培育自己成長的。
企業管理新思維:企業與員工和客戶的關係:從顧客至上到員工至上
員工和客戶是企業存在的重要部分,兩者誰更重要呢?按傳統的觀念,認為“客戶至上”、“顧客是上帝”。因為客戶是否接受企業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決定企業的命運。但是實際上,當我們作為使用者,接受某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時是否得到了“至上”和“上帝”的感覺呢?看來這種口號顯得不切實際。重慶某平價超市的經營規則中規定:顧客永遠是對的,員工如與顧客爭執,遵照第一條執行。這種提法顯得過於簡單片面,看起來尊重顧客,實際上卻無實際意義,特別是當員工與顧客發生爭執時,應該堅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若堅持“顧客永遠是對的”這種指導思想是否會損害員工的利益呢?一個不能維護員工利益的企業組織,又怎麼能培植和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呢?現在一些企業組織意識到員工比客戶更重要,提出“員工至上”的觀念。企業的各項工作靠員工去完成,客戶要靠員工去開拓維護,必須尊重員工,為員工提供滿意的工作環境。沒有滿意的員工,就不可能有滿意的客戶,一個留不住員工的企業,也就不可能留住客戶。鑑於這種觀念上的轉變,很多企業制定並實施各種“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的對策和措施。如惠普公司關心和尊重個人及承認個人成就,給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並相信他們,使他們長期穩定地擁有高質量員工,使企業渡過難關。以“內求團結”為基礎,實現“外求發展”,應是企業在經營中堅持的重要原則。
在這方面,不少國有企業都有著良好的基礎,如”五必訪”制度,職工生日慰問,供銷人員家屬春節答謝聯歡,以及組織歌詠隊,醒獅隊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娛活動,都對鼓舞職工的士氣,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如何使之更加深入細緻,更加切合職工的實際需求,更加科學合理地處理好出現的矛盾和衝突,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
企業管理新思維:資本效率和智慧效率:從以資為本到以知為本
在質能經濟時期,企業的競爭優勢決定於它所控制的物質資源,企業資本多指資金的多少。企業資金越多,實力越強,競爭力越大,所謂財大氣粗。然而,在知識經濟時期,人們強調的是產品中的技術含量,企業盈利不完全依賴於它的資金實力,而是它的經營策略、運作水平、對新技術的把握、新產品的研製開發等。企業的力量是來自於它的智慧效率。我國的聯想、方正等集團在組建時,他們的資本肯定不如我國當時某些有實力的企業,但是他們擁有一批有理想、有創新能力的人,相互協作相互支援,形成向量一致的推動力,才創造了聯想、方正今天的輝煌。有人說,人才越多越好,其實更需要合理組合、產生智慧效率。目前企業內冗員多,一個人可以幹好的事分成幾個人做,看起來分工明確,事事有人管,可實際上事事無人管、相互扯皮、內耗嚴重,這種情況怎能產生高效率?在21世紀,企業必須在創造利潤和承擔風險的前提下,明確每個員工的職責和許可權,要根據員工的技能***人際技能、技術技能、觀察分析處理問題的經營技能等***進行適當的組合,使企業的智慧資本產生最大的效率,這是企業組織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條件。企業經營者應從企業生存發展的角度經營企業智慧,知人善任,根據每個員工的能力大小和能力作用方向,進行合理搭配,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特長智慧,為企業目標服務。
現時的國企在分配製度上依然存在著歷史遺留的”大鍋飯”現象,根本不能反映職工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上的差別。在企業的轉制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在分配製度上體現出”以知為本”這個指導思想,鼓勵職工積極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併合理地調配整合,形成戰鬥力,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新的世紀,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思維方式會發生新的變化。我們應在企業轉制的過程中,在企業管理過程中逐步融入現代企業的新思維和新理論,有效地把握企業與員工的關係、員工和客戶的關係,發揮智慧效率,這樣就一定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