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揚職場女性的文章

  職場女性在職場已經很常見了,寫職場女性的文章也越來越多了。這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1:做一個溫暖的女人

  好女人應該是心愛男人心裡最暖的那盞燈。溫暖的女人,不尖刻,內心柔軟但又自信,充滿芬香,而且明亮。那是幸福的,沒有愁怨,沒有悲哀,更不會寂寞。愛讓她的心充盈而有力量,裡邊有溫熱的泉,雙眸含水含情更含笑。她明白自己的力量所在,魅力所在和快樂所在。她優雅的情懷與寬容的氣度渾然一體,互相輝映。

  溫暖不是沒主見的“乖”,而是一種美好性情,一種智慧,一種女人味。男女平等, 不是鼓勵女人像男人,像野蠻女友,而是迴歸女人本色。而溫暖是最根本的女性常態,一種可以讓男人品嚐後主動馴服的軟酒,口感氣色俱佳。溫暖不是扭曲,它讓男人舒服,更讓女人舒服。

  溫暖的女人也許會沒收你手裡的香菸,但也會半夜起來陪你看歐錦賽。“犧性”不是她的聖經,做“美好的自己”才是她第一修為。她有小女人的小坤包,也有女強人的高跟鞋,同時兼有中產階級夫人的高貴前額…… 她海納百川,風情萬種,她適合用來擁抱,喜歡用手撫摸,她滿腹都是誘人詩章,滿懷都鮮花和抱枕……她用體溫感動你,她用靈魂支援你。

  做一個溫暖的女人,不是換一套拖裙舉一杯紅酒就可成就。她的魅力,來自於性格、能力和修養。我們過去的教育,彷彿少了這樣的一課——怎樣做個極具魅力的溫暖女人?我們曾教導她們怎麼賢淑內斂,這太壓抑了她們;我們後來又鼓動她們如何跟男人分割成功版圖和事業蛋糕……結果又累了她們!扭曲了她們。唯獨沒有提醒她們做個溫暖的東方氣派的性感女人,悅已再悅人。

  篇2:勵志女人

  很多時候大家都說女人什麼都不重要,只要嫁得好就成了,在我看來這是對女人的一種褻瀆,對女人的一種瞧不起,男女平等的社會,女人的勵志不能就被這一句做的好不如嫁得好給代替了。

  我有一個做保險工作的朋友阮阮某天跟我說,她有次開著自己的寶馬車出超市的停車場,收費的阿姨問了一句:“姑娘,車是你老爸給你買的吧。”她有些沮喪,又有些覺得小小的驕傲,一股奇怪的情緒在心中作祟。我不懂車,但從認識阮阮,就覺得她是個很有衝勁兒的女孩。漸漸相熟之後,阮阮斷斷續續給我講了一些她小時候的故事,我拼拼湊湊大概是下面俗氣的雞湯故事:

  從小家境不好,住在偏僻的大山,聽說讀書改變命運,於是拼命讀書,真考上了大山之外的大學,於是更加努力的學習。畢業後十年一直在保險公司,從最基礎的業務員開始,做到今天的水平。我不太懂她現在啥水平,也不懂保險,單從物質上來講,甩我幾十條街。***我就是一個俗到只能看錢判斷生活水平的人***

  我把她介紹給我的其他女性朋友,大家紛紛說:““怎麼可能啊,走出大山哪裡那麼容易?”“扯吧,這種背景怎麼可能有大客戶人脈,沒人脈怎麼做保險?”“她老公是幹嘛的?“現在的農村可有錢了,爹媽是拆遷戶吧。“

  這些問題的答案我都不知道,也沒問過阮阮,但我的第一反應是:“你們為啥不信啊?“我們經常會在網路上看到各種鼓勵女孩變得更美好的文章,也見過很多很多女生在網上大肆宣揚女權主義,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聲音,可真的面對同齡女孩的努力,卻總是擺出一副“不可能”“背後一定有人”的架勢。不相信別人的你,真的相信過自己麼?

  時隔好些年不見的同學相聚,提到某個女生現在的生活很滋潤,大家夥兒不約而同的問道:“她老公是幹嘛的?嫁入豪門了吧?”

  提到業內某個名聲赫赫的女總裁,總有聲音從背後傳來:“那有什麼啊,不是離婚了麼?再有錢再有能力也沒什麼幸福啊。”

  而提到自己每天的努力,“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努力有什麼用?還不是個窮屌絲?”

  生活姿態千萬種,你怎麼知道離了婚就不幸福?你怎麼知道那些有本事的女生一定靠老公?跟別人瞥眼睛的時候,自己能不能比對方過得好?

  有一本講男女平等故事的書中寫到:“我很好奇,未來的人們會怎樣看我們這些生活在世紀之交的傻瓜們。也許到了那一天,這個世界上的女人能和男人一樣平等。”100年過去了,表面上的平等在日新月異的變化發展,但我們的內心似乎並沒有做好準備。我們不相信自己的努力有一天會讓自己實現目標,也不相信別人的努力帶來了豐碩的果實。

  如果說,書中描述的那100年前由於社會風潮引起的不平等壓制了女性的戰鬥力,那今天來自我們內心的不相信才會徹徹底底的讓女性對自己的認識毀於一旦。至少前者還可以抗爭,但後者已讓我們再也無法站起來。

  當然,以前我自己也是如此,當我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嘗試改變自己的想法。我看勵志故事,更看身邊人的故事。比如正在創業的朋友小令,一個小女孩開個餐館被各種部門刁難的一邊修車一邊在馬路邊哭;正在日本做貿易的老高,剛給客人買好的貨被偷了自己又搭上錢重新買;我不關心小令是不是富二代,也不關心老高的爹是不是很有錢,我只關心,她們正在做的努力,我做不到,我做不到被人欺負還要堅持談下去,我做不到丟了幾十萬的貨連哭的時間都沒有就要去賠。我做不到,就覺得她們真棒,我懈怠的時候,她們就是我的榜樣。

  當我用這樣的心態和眼光看世界的時候,感覺人人都是勵志物件。身邊的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每個人的行為也有能激勵我們的地方。承認別人的優點,看得起別人的成功,才是能夠讓自己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女生彼此之間對於對方成功的讚許與信任,也才是女生從心底走向平等的開始。如果身為女人的我們自己,都只認為別的女孩靠男人才能成功,自己靠嫁人才能跨進一個新人生,那就真的不要再怪別人看低你了。

  篇3:女生的修身養性

  一直以為讀山品水那是文人雅客的專利。小女子就該有小女人的情懷,喜歡花花草草,喜歡穿衣打扮,喜歡八卦閒聊,甚至三個女人一臺戲,能演繹出一段精彩的雙簧。 然而,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情懷,世間萬物無不遵循著守恆的定律,芸芸眾生各自行走在各自的世界裡,心境也大不相同。天地共存,山水相依,才能構建萬物和諧的自然之美。猶如上帝造人,創造了男人和女人的共存,才能世代繁衍,做到生生不息。

  不知從何時起,心中萌生了一個念想。倘若自己能閒暇起來,便與三兩知交相約,躲開鬧事的噪雜,悠然行走於青山綠水之間,看遠山含黛,流水潺潺,蒼松翠柏,蜂蝶嬉戲,與山水清韻相合,做一次近距離的心靈邂逅。如此,漫卷書香,依山傍水,暢談人生,將是何等安逸!靜靜地讀山品水,便也明心見志,並以一顆悲天憫人之心,容納世間萬物,彰顯其大美,善待活著的每一天,糾葛也就少一些。

  抑或,安靜時,泡一壺好茶。茉莉也好,普洱也罷,不是為了廖慰解渴的喉嚨和消遣虛度的光陰,只為了讓浮躁的心在茶香四溢中找回本真,以此來參悟佛家的心境。總是喜歡看愛人喝茶時的樣子,還有他臉上洋溢著愜意享受的模樣,無一處不透露著滿足。喜歡欣賞那細長的葉片在沸水中翻騰,散發出淡淡馨香的感覺。初茶***苦澀,能緩緩流淌進滿是塵埃的內心,用它洗滌心靈的純淨,來回歸真我。以茶養性,品茶靜心,佛家以無為無慾,無求無爭,無妄無我,做到忘我的形態。竊喜愛人的雅興,能在閒暇時,品一品香茗,也算一種修心的方式吧!如此境界,去其糟粕,吸取天地之精髓,又何憂之有呢?

  一直對自己的心境質疑。一個小女子能做好本分,有房住,有車開,有好衣服穿,打扮好自己,能在人前拿得出手,做好自己份內之事便算完成了女人的使命。然而,許是身處喧囂久了,或者是那些根本就不適合自己,慢慢便改變了原有的心境,並習慣於安靜的獨處。總想在塵世偶遇一處居所,無需富麗堂皇,無需雕欄玉砌,簡單不能再簡單即可。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依山傍水,純淨無暇。偶爾有云煙環繞,時常有一兩隻飛鳥低鳴掠過。清幽、恬靜、能去掉浮躁,抹去滄桑,冰釋了慾望。品味安靜的美,才能知道喧鬧的噪雜,在角落裡,將心迴歸于田園,找回本真的自我。山相依,水常伴,流水落花,心空空去也,愁煙消雲散,如入仙境,我自菩提!也許對於一個平凡的女人來說,也是一種心靈的阪依吧!

  人老了,心境也就沉澱下來了。總覺得浮躁和虛妄那是年輕人的專利,人到中年,需要靜心養拙,才能昇華心境。時光匆匆而逝,伴隨著容顏的老去,越來越覺得自己跟這個繁華的世界格格不入。常常一個人獨自躲在人群的背後,品味著孤獨的滋味,找回久違的寧靜。渴望遠離喧囂,不想在市井鬧事與燈紅酒綠中再次迷失自我,放縱自己卑微的靈魂。放眼天外的世界空曠深遠,耳邊嘈雜著無休止的爭吵,毫無人性的爭名奪利,便無法再安放一顆漂泊已久的心。

  極目遠望天的盡頭,那麼的湛藍,為何仍看不到天空的純淨?無數次渴望天的那一邊是一片花海,即沒有秋的蕭瑟,也沒有冬的寒冷,更沒有夏的喧囂。也許夢的那頭永遠是溫暖的春天,和一片更純淨的大海吧!也許那裡沒有落葉的憂傷,沒有風雨的侵襲,沒有塵世間的聚散離別,心中也就會多了擁有的實實在在吧! 生活在現實中我們,為什麼一次次做著擁有世外桃源的美夢,不願醒來?或許是人的心中永遠希冀著得不到的東西,越輕易到手的東西越不值得追尋吧!萬物萬態,我不懂你,便也無從知曉。

  人的一輩子心靈總該有個居所,靈魂才能得以安放。自認為是一個安靜的女子,雖然偶爾會有一些瘋言瘋語爆出笑料,但內心還是充滿了孤寂。人們常說,經歷多了,便懂了百態人情;看的久了,也明白了活著的不容易;行走在現實與虛擬間,發現真正屬於自己朋友卻寥寥無幾,也明白了讓人懂得自己,必須先讀懂自己。知己故交半零落,天涯海角別夢寒,唯我自安然。漸漸地不喜歡說話,不喜歡辯解,不喜歡你來我往的爭名奪利,只想安靜的做自己。常常有人說我孤僻、清高、死板、沒有女人味,這是朋友對我的評價。其實,人的心境是隨著環境和經歷的改變而改變,並不是刻意而為之。真的想說,孤僻的自己,並不是自命不凡的所謂清高,只是一個人的世界安靜久了,感覺選擇喧囂也需要一份勇氣了。

  走近安靜就選擇了孤獨,走進了一個人的世界,又怎麼可能輕易接受他人的饋贈?我只需做我,必須做我。愛憎分明,不驕不躁,自靜其心。採天地靈氣,汲取萬物之精華,善待身邊的一花一草,一葉一木,讀山品水,灑下一片真情。執一隻素筆,研墨傾情,寫盡人生況味,描繪百態人情。浮華褪盡,拾一份恬靜淡然心境,以佛心之大我,胸懷萬物,常懷悲天憫人之心,修一座了無塵埃的廟宇,便已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