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的中藥屬性和臨床應用
烏梅中含鉀多而含鈉較少,因此,需要長期服用排鉀性利尿藥者宜食之。下面小編帶你瞭解。
烏梅的中藥屬性
入藥部位
薔薇科植物梅的乾燥未成熟果實。
性味歸經
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7.5克;或入丸、散。外用:煅研幹撒或調敷。
禁/宜人群
有實邪者忌服。
炮製方法
1.淨制:揀淨雜質,篩去灰屑,洗淨,晒乾。
2.烏梅肉:取淨烏梅微淋清水溼潤,使肉綿軟,略晾,敲碎,剝取淨肉即成。或置蒸籠內蒸至極爛,放籮內揉擦,去核,取肉,晒乾。
3.烏梅炭:取淨烏梅用武火炒至皮肉鼓起,出現焦枯斑點為度,噴水焙乾,取出放涼。
4.醋制:取淨烏梅或烏梅肉,用醋拌勻,悶潤至醋被吸盡時,置適宜的容器內密閉,隔水或用蒸氣加熱2-4小時,取出乾燥。
5.蒸制:取烏梅放入瓶內蓋緊,置開水鍋中蒸至上氣後,停火間5小時,取出晒乾。
地理分佈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貴州。此外,廣東、湖北、雲南、陝西、安徽、江蘇、廣西、江西、河南等地亦產。
功能主治
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用於肺虛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
烏梅的臨床應用
治療細菌性痢疾
取烏梅18克壓碎,配合香附12克,加水150毫升文火煎熬,俟藥液濃縮至50毫升時過濾,早晚分2次服。治療50人,治癒48人。服藥後大便恢復正常最短1天,最長5天;發熱、噁心嘔吐、腹痛,裡急後重等症都在1~3天內消失;服藥最短者2天,最長6天。治療過程中未發現毒性反應,早期治療效果較好。對個別病人加大劑量***烏梅、香附各1兩***可以縮短療程。
治療鉤蟲病
取烏梅0.5~1兩,加水500毫升,煎成120毫升,早晨空腹1次服完;二煎在午餐前1次服下。或用烏梅去核,文火焙乾研末,水泛為丸,每服1~2錢,每日3次,食前服。治療20例,服藥天數最少5天,最多23天,14例大便檢查鉤蟲卵陰性,6例陽性。據臨床觀察,烏梅煎劑療效似高於丸劑。
治療牛皮癬
取烏梅5斤水煎,去核濃縮成膏約1斤,每服半湯匙***約3錢***,每日3次,治療12例,服藥12~37天不等,基本治癒5例,顯著好轉4例。
其他
烏梅對膽囊有收縮作用,能促進膽汁排洩,其複方可用於治療膽道蛔蟲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