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類文學素養論文範文

  文學素養與人的其他素養一樣,必須在社會實踐中才能夠培養起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學類文學素養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英語教師文學素養教學影響分析

  摘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提高英語文學素養的方法,為同學們提供更多樣化、更豐富的教學環境。為了培養學生優秀的英語能力、高尚的情操道德、良好的人文精神而積極探索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點點滴滴,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關鍵詞:英語;文學素養;教學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在全國高校範圍內推廣英語必修課程,到了90年代,英語已經成為全國高校學生的第一外語。此外,國家還在全日制普通大學推行英語等級考試,英語直接跟國內學生的升學、畢業掛鉤,逼著大學生非要學好英語不可。語言的溝通意味著跟國際接軌。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騰飛在一定程度上有賴於英語基礎課程的推廣,全球化帶來的很多機遇都是以英語作為橋樑走進中國的,可以說國內的英語教育還是很成功的,但是現在的水平還不夠。如今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已經成體系化、規模化,但是在精度和深度上還顯得尤為不足,如大學生英語的聽說能力普遍比較欠缺,不能靈活地跟外國人溝通,學習了多年英語卻達不到用英語交流的目的等。正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所言,為了滿足國家對人才的需求,深化教育改革,當今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應當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為主,特別是學生的聽說能力,以方便學生在今後的工作和發展中能夠熟練地應用英語進行交際,提高學習能力、增進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發展需求和個人的發展需要。達到這些目標,需要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協助學生共同來完成,教師作為英語知識的傳播者起著最為實際、相當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師的文學素養直接關係著大學生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一、大學生英語教學的現狀

  我國自從在高校中設定英語課程以及等級考試以來,一直在堅持不懈地進行深化英語教育體制改革,並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實際效果。在英語課程改革的程序中,有一個問題是專家們一直引起重視並且爭論不休的,那就是英語文學素養的培育在英語教學中起什麼作用?持輕視觀點的專家們認為,絕大多數學生並不能將英語文學素養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學生面臨的各種壓力已經很大了,商品經濟社會本就注重學習的功利性,花費大量的時間培養文學素養莫不是對國內學生學習英語初衷的偏離。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僅僅注重英語的實用性無異於對語言學習本末倒置,英語國家文學燦爛如星河,這種語言代表著人類歷史發展中人文精神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美學價值和文化價值,呼籲人們重新重視文學素養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這一爭論到現在仍未消失,但是在長期的英語教學實踐中,忽視英語文學培養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往往專注於過級和考試,忽視了英語文學這個豐富的資源寶庫,以至於不能學以致用,不能將英語知識向縱深的方向發展,學生往往在英語學習後期進入瓶頸期。在研究調查中專家們發現,對英語抱有濃厚興趣,喜愛英美文學的學生往往能取得不錯的學習效果,提醒人們學習語言也要和實踐相結合,在文學語境中磨鍊語言水平。由於我國英語基礎課程相對完善,大學生已經掌握了相當的英語基礎,現階段英語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將英語學習向深廣度上推行。現今實行的大學英語課程教材,如外研社的《新視野大學英語》、高教社的《新編研究生英語綜合教程》等,從文學理論的高度上對課文進行了統籌,注重吸收原汁原味的英語語言文學作品,以培養同學對英語文學的學習興趣和賞析能力,提高學生對文學形象的感悟力以及充分藉助課堂上的互動品味英語文學的美感和藝術表現力,增加同學們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內涵。然而,教材的標準提高給高校英語教師造成了一定的壓力。課文選用英美文學的優秀文學作品原文,一方面,增加了英語教程的藝術性,讓教學上的把握變得更加複雜;另一方面,由於課文的難度大幅度增加,教師對原文的解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將難懂的知識內容傳達給學生的同時又不只是流於簡單翻譯和語法分析,同樣對教師的英語文學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對課程只是一知半解,或者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接受程度,學生很難對英語學習進行深入完整的把握,對英美文學在人物、情節、藝術特色上的豐厚內容只能望洋興嘆,英語課程改革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二、英語教師文學素養對教學的影響

  高校英語教師的文學素養對英語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著重培養學生文學能力為主的英語課程當中,教師的文學水平決定著英語教學的成敗。近年來,高校的師資力量在不斷擴大,大學教師隊伍已經全面研究生化,一些重點大學在實行博士化的同時,還注重從國外引進優秀人才。但是英語教學的總體質量仍然取決於教學體系的短板,學位水平的提升並不意味著英語教師文學素養得到提升,當前高校英語教學師資的文學素養並不樂觀。在相當長的英語教學實踐中,師生廣泛採取功利性的學習模式,英語課意味著背單詞、摳句法,最終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一個看著漂亮的成績,並且在外語水平測試中過關。教師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在這樣的英語學習模式中批量產出的,這是應試教育的歷史遺留問題,這樣的教師很難兼顧文意解讀和審美提高,學生能體會到的人文精神就更加微弱了。提高高校英語教師的英語文學素養是英語教學發展的要求,小到對每一節課、每一位學生負責,大到國家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這中間細微的聯絡是千絲萬縷的。對高校英語教師文學素養的改革方興未艾,文學素養關係到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個人素質,其中,教學水平是直接影響英語課堂質量的因素,決定了英語教師自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和輸出程度;其次,英語教師的文學素養也是教師專業素質和個人素質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展示出的水平對學生學習能動性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文學素養指對文學作品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把握,從優秀的文學著作中能夠獲得的人的精神力量,提高英語文學素養除了能夠提高英語語言能力,獲得英美國家文化知識以外,提高文學素養還能增加人的同理心和人文關懷,提升人的氣質,提高受挫和抗壓能力,影響人的精神塑造和長期發展。提高英語教師的文學素養,作為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成分值得關注。提高英語文學素養,英語教師能夠增加自身的教學魅力,將正能量的人文關懷傳遞給學生,通過展示英語的文化價值,很好地消弭了學生從前“為什麼學英語”“怎麼才能學好英語”的疑惑,有利於同學們將學到的知識以點帶面地構成知識網路,將英語文化價值和漢語文化價值進行比較,開拓出豐厚的新內容。英語文學素養的提高還有助於在課堂上建立和諧高效的學習氣氛,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增長課堂的活躍氛圍;此外,文學素養的提高意味著對課堂的監控水平增加,有利於開闢多樣的教學模式,在角色扮演、課堂討論、總結髮言等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中進行實踐,打牢英語新知識。

  三、提高英語教師文學素養的策略

  隨著時代的加速向前發展,促進高校學生英語學習的深化發展勢在必行,英語課程改革的重心是高校英語教師,而英語教師提高文學素養的轉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大學英語課本主要選擇英美文學中的優秀作品,語言生動優美、文化意蘊深厚。教師如果傳授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應該成為泉眼,才能講授生動豐富的內容。如果教師的教育意識不夠強烈,僅憑照本宣科完成工作任務,就會造成“這裡的學生靜悄悄”的局面。所以英語教師對文學作品應該進行深入細緻的咀嚼,只有充分的知識儲備,才能夠以點帶面地引申所講的內容,達到別開生面的教學效果。其次,英語教師還應該努力提高自身讀英美文學文字的感知能力。文學教學過程本質上是一個審美的過程,是想象力與創造性並行的過程,很難想象一個理解文字內容乾巴巴的老師能給學生上一堂精彩的文學課。所以首先教師應該點燃自己對英美文學的激情,將理性分析與感性體驗相結合,深入文字的內部探究文學作品的內涵,使文學教學過程成為文學審美的活動。鼓勵學生們分享感受,哪怕是印象式的文字感知,充分地和學生交流閱讀體驗,帶領同學們捕捉文學的詩意和其中深刻的哲理。最後,廣泛地閱讀文學作品也是提高教師文學素養的重要手段。英語教師也可以將英語文學作品與我國古典文學作品相結合,以達到相互闡發、打通知識脈絡的目的,提高文學素養的目標是一致的,在提高文學素養的過程中也不可一味地追求結果,片面地閱讀教材上固有的內容,形成自己的知識網路對於教師形成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都有重要的意義。博學多識、幽默風趣的老師並不是天生形成的,想要獲得學生的認可,教師也需要下苦功才能做到遊刃有餘。總而言之,文學素養對一名高校英語教師是至關重要的專業素質,良好的文學素養能為英語教學注入一泓清泉,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些在當今創新型社會顯得尤為重要。作為英語教學實踐者的教師們更應該勇於承擔重任,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提高英語文學素養的方法,為同學們提供更多樣化、更豐富的教學環境。為了培養學生優秀的英語能力、高尚的情操道德、良好的人文精神而積極探索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點點滴滴,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劉江華.大學英語教學與大學生英語文學素養的培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09***42***.

  [2]章潔帆.提升英語專業教師的文學素養的必要性與策略[J].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4***.

  [3]李正栓.大學英語教學應有文學教育意識[J].當代外語研究,2013***03***.

  二:小學語文教師文學素養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從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兒童文學的特點、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關係、小學語文教師的職業特點等方面闡述了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兒童;文學素養;小學語文教師

  語文課程的終極目標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語文教育的最大特點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對美的感知與美好的情懷滲透到我們的生命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懷是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內容。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可以理解為正確解讀、賞析兒童文學作品,正確感知作品中的情感體驗,並能帶領孩子閱讀、欣賞、感知、體驗兒童文學作品的能力。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一***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資源

  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兒童文學作品因其特殊的內容與創作特點,已經成為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對兒童文學作品的解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對語文課程的駕馭能力。如果教師對兒童文學的瞭解不多,那麼想要上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將會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另外,課標還規定了小學階段的閱讀量,如果教師對兒童文學瞭解不夠,閱讀量有限的話,也就無法引導學生分階段、分步驟閱讀文學作品。

  ***二***兒童文學是兒童瞭解世界的視窗

  “兒童文學就是關注兒童的精神生活,關懷兒童心靈成長的文學。”小學階段的孩子好奇心極強、對外面世界充滿期待,求知慾旺盛,但由於他們的生活圈子相對窄小,能夠接觸到的事務還相當有限。學校和家庭為他們創設的成長環境並不能滿足小學階段孩子的成長空間。於是,閱讀兒童文學作品,就成了他們瞭解外面的世界、連線成人世界的突破口。兒童文學不僅為孩子們打開了解世界的視窗,也讓教師受益匪淺。

  ***三***兒童文學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可以促成語文素質的提高

  兒童文學作品中對美的感知與挖掘,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與審美能力。作為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審美素依賴於文學素養的提高,而小學階段的文學素養,主要依靠語文課程的教學。在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基本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進而促成語文素養的提高。

  二、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第一,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可以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更好地瞭解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智特點。“兒童與成人不同,具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感受和人生價值標準,他們的心理空間也與成人不同,兒童心理的祕密就像斯芬克思之謎一樣吸引著成人,對兒童心理的探詢應該是永遠的課題,任何一次新發現都可能是對真理的趨近,人類永遠也不可能完全掌握兒童心理,破譯幾個密碼是近一兩個世紀的事情,這隻能是冰山一角。”兒童的是世界美好又神祕,是專屬於兒童自己的。兒童文學正試圖以自己的方式帶我們走進這樣的世界,帶我們用兒童的視角看世界。教師可以通過對兒童文學作品的解讀與鑑賞,瞭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智特點,不僅有助於良好的課堂氛圍的形成。也可以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掌握兒童的各種行為,理解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情感需求,並選擇適當的情感表達方式。

  第二,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決定學生的語文學習樂趣。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育基本停留在字詞句等層面,兒童很少能從語文的學習中獲得閱讀的樂趣。筆者認為,語文的魅力是它的文化傳承與情感價值觀的滲透,小學階段是一個人養成閱讀習慣的關鍵時刻,而這一任務主要是由語文教師完成的。兒童文學能夠激發兒童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慾,能夠引起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和閱讀的動機,從而促成更為有效、更有價值的閱讀行為與閱讀習慣。具備較高的兒童文學素養的教師,可以讓兒童獲得閱讀的樂趣,可以引導兒童養成自覺讀書的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取向,這將為一個人的一生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兒童文學素養,才能讓激起學生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

  第三,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決定語文課堂的生動性與多樣性。兒童文學作品內容豐富,藝術形式呈多樣化的特點,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有比較開闊的兒童文學視野。新課改要求教師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的課堂一定會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知識。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激情的與生動的,課堂形式應該是多樣的。教師聲情並茂講述、置身其中的情感體驗最能引起學生共鳴,能夠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將美好的情操與優秀的文化融在聽說讀寫的教學中,是所有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並努力提高自己的要求。

  第四,兒童文學素養是小學語文教師的職業擔當。“從中國現代兒童文學誕生那一天起,教師就是橋樑和紐帶,成為兒童文學的重要擔當,從編輯、創作、翻譯到出版傳播,中國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的踐行者多是中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和兒童聯絡最緊密的群體,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兒童文學的傳承與發展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小學語文教師有機會多維度思考並研究兒童文學和兒童之間的關係,一定是兒童文學作品的解讀者。

  第五,兒童文學可以幫助教師時刻保持一顆童心。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兒童是完整、生動、個性化的生態生命。擁有一顆童心,對小學教師來說,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感知其中的故事與情感,我們會發現孩子的世界原來是和成人如此不一樣,可以讓我們最大限度地保持童心。當然,如果沒有對兒童這個群體發自內心的熱愛,讀幾篇兒童文學作品是不可能讓教師“擁有”童心的。兒童文學或許會喚起我們對孩子的愛,喚起我們的童心,進而轉化為對兒童、對教育事業的真摯的愛。

  第六,兒童文學素養是小學語文教師職業素養的重要體現。擔任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組核心專家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先生這樣說:“教師閱讀兒童文學,不只是為了指導兒童閱讀,不只是為了提高教學水平,還是一種職業素養,甚至是做人的素養,這種素養,既有利於你的教學,也有利於提高生活質量,豐富情感世界。”一個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教師一定能將這樣的品質感染給學生,而兒童文學素養會讓教師獲得這些魅力。教師的職業素養的核心是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兒童文學作品會為小學語文教師開啟一扇通往孩子內心世界的窗戶,而這個獲取過程是驚喜而又美好的。理解是最好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也是基於理解基礎上的愛。具備良好兒童文學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師,一定是語文新課程的忠實踐行者,一定會引導學生享受閱讀的自由與快樂,從而會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積極重要的意義,提高兒童文學素養,是所有小學語文教師提高職業素養的基本途徑與根本動力。

  [參考文獻]

  [1]周曉波.當代兒童文學與素質教育研究[M].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04.

  [2]侯穎.多維視點下的兒童文學[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9.

  [3]陳伯吹.兒童文學簡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4]王泉根.現代中國兒童文學主潮[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0.

  [5]朱自強.兒童文學新視野[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