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素養論文
在學習上,我們經常會要遇到需要進行對寫作,由於我們對科學家瞭解不多,這讓我們十分為難。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過作為一個大學生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從一個科學家素養培養過程中的創造性思維,科技倫理以及人文素養等方面做了一些個人的闡述和總結。提高大學生科學家素養的問題已經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關注, 《科學家素養》是一件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深遠意義的課程。
關鍵字:大學生,社會責任,創造性思維,科技倫理,人文素養
一 、我國大學生科學家素養能力缺失的現狀
楊叔子院士在論述科技與人文的關係時曾經說過: “科學與人文,是一個人實現高度完美的雙翼, 也是一個國家 、 一個民族實現繁榮富強的雙翼;只有雙翼腱勁,才能沖霄而上,長空競勝 。”我個人是非常認同這句話的。
***一***專業知識缺失
現在的應試教育導致很多大學生在大學的生涯中,對所學的專業知識的深入程度並不夠,很多大學生都是會本著以應付期末考試為目的,大學四年只是為了一張畢業證和學位證,在這種消極心理和僥倖心態的促使下,學習專業知識就變成了一項任務,而不是因為對專業知識的喜歡去深入的學習它。這種思想導致每年畢業大學生的專業能力越來越下降。
***二***社會責任感的缺失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的發展,一系列外來事物的引進導致我們的社會正發生著巨大的改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缺失已經變得越加明顯。據統計,現在大學生在就業三年之內的跳槽率高達98%。這個數字足以說明當代的大學生對人生的規劃不夠完善,思想不夠成熟,不能明確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工作,這種行為是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一個鮮明的體現。
***三***思維方式的缺失
作為一個大學生在思維方式的缺失這方面我是深有感觸的。在以前不論是佈置作業還是考試,學生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動腦筋開始思考,但是隨著通訊的便利,使用手機、電腦在網上查詢作業題答案,考試作弊的現象越來越多,甚至演變成一種合理的存在的現象。這種越來越缺乏思考的學習方式必定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變的機械化器,失去對問題思考的能力。
***四***科學家素養知識的缺失
作為一個科學家,在以前所有人的眼中是一項很偉大且神聖的職業,但是近年來各種知名院士,學者涉嫌剽竊的新聞層出不窮,這些負面新聞充分的反映出當代的科學學者在科學家素養知識方面的缺失是很嚴重的。
俗話說科教興國,作為一個當代的大學生,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科學家,除過個人專業知識方面的苦學深造之外,在社會責任感,思維方式以及具備成為一個優秀的科學家所特有的素養方面的改進和提升也是很重要的。
二、我國大學生科學家素養能力中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傳統觀念錯誤
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跟風,攀比心理盛行。哪家的孩子奧數拿了國獎,周圍的所有鄰里街坊就都開始私下給孩子請家教,做輔導,週末報班,暑期補課,一系列的舉措下來,所有的孩子都變成應付考試的天才,在科學家素養能力中的創造性思維就被扼殺的決絕果斷。
***二***應試教育的缺陷
當代的應試教育一直強調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論是文理科,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一直沒有停止過。好多的理科天才都倒在了英語的懷抱下,繼此與他們心目中的象牙塔背道而馳。又有多少學生因為高考失利,倉促的結束了年輕的生命。這些事例,明顯的刻露出應試教育的缺陷。
***三***社會教育的失敗
中國的社會教育過於強調對知識的獲取,卻另一方面的把社會教育的天平倒下。摔倒不敢扶,食物不敢吃,好心被誣告,這些社會問題的根源就在於社會教育的缺失。社會應該在學校,公眾場合多做一些深化公眾思想的工作,時刻把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表現出來,體現社會教育的必要性。
三、大學生科學家素養能力中的科技倫理欠缺
***一***責任與倫理的含義
在中國,“責”的本意是“求也”,“任”的本意是“符也”,責任就是符合要求。責任主要是指行為主體對行為及其後果的擔當,是一種對行為及其後果的問責。從哲學意義上講,責任常常與因果性相聯而講,“責任的最一般、最首要的條件是因果力,即我們
的行為都會對世界造成影響。對倫理責任的傳統理解就是責任即義務,其實義務是責任,但責任並不一定就是義務。現代意義上的倫理責任,是指個人和團體應當做與其角色相應的有利人已之事和承擔有害人已之後果。
***二***科技倫理責任的內涵
科技倫理責任的內涵,就是科技活動主體在科技活動中履行倫理責任、實施倫理責任行為的最終目的和根本動機,它也是科技倫理不斷前進的動力與方向。由於科技活動主體在精神境界及其生存狀況上存在差別,因此,他們在科技活動中實施具體的責任行為的動機和目的就可能不盡相同,但從總體而言他們的最終目的應當都是為了使科技不危害人類,造福於人類。
***三***科技倫理的重要性
科學家的科技倫理責任就是指科學家應對其言行及科研成果的社會運用所產生的社會後果承擔責任。科學家掌握著先進的科學知識,對科研成果的應用具有理性的預測能力。科學家的社會屬性決定了科學家團體作為科技引領人的重要性,決定了科學家應承擔更多的倫理責任,包括社會責任。
科學家們都承認自己對科學負有責任,但在負什麼責任上卻有分歧。相當部分的科學家認為,他們只有發展科學知識的責任,即追求真理知識系統的擴充套件和完善,他們的惟一目的只是追求科學的真理價值而非其他,對於科技成果的社會運用及由此產生的倫理責任和社會責任問題,他們與此無關或者無能為力。而另一部分科學家和公眾則認為,除了科學創新的責任外,科學家還應負一定的倫理責任和社會責任,特別是在科技成果運用中的倫理責任,科學家決不能迴避。其實,這一分歧恰恰是對科學價值的不同理解所致。如果一味堅持科學價值中立,就會對科學成果可能帶來的破壞性後果缺乏清楚的認識與有效的防範,也會使人們對科學社會功能的評估有失客觀。
參考文獻
[1][英]J.D.貝爾納.科學的社會功能[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2]本·戴維.科學家在社會中的角色[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貝弗裡奇《科學研究 的藝術》科學出版社 , 1 984
[4]餘謀昌.高科技挑戰道德[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5][楊懷中.現代科技倫理學概論[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6]劉易斯·科賽.理念人——一項社會學的考察[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7]威廉·布勞德,尼古拉斯·韋德.背叛真理的人們——科學殿堂中的弄虛作假[M].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