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政治論文夢想現實
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總是埋在心裡最深的角落,當它實現了,才會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夢想照亮現實,創新成就未來
2011年,業界可能會關注浙報集團的兩個舉動:9月29日,浙報傳媒***600633***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成為中國首個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的省級黨報集團;10月31日,浙報集團率先對外發布“全媒體戰略行動計劃”:將用5年時間投入20億推進以新媒體為核心的全媒體轉型,同時啟動中國首個媒體孵化器——傳媒夢工場。
報紙的冬天,是網際網路壓迫下的行業危機,還是從業者逃避創新責任的託詞
近幾年,依託網際網路的新媒體攻勢凌厲,銳不可擋,它們以多向傳播、多點互動、移動獲得、即時分享等特徵,迅速搶奪著人們的時間與眼球,改變著人們的資訊獲取方式,對全球報業形成了巨大挑戰。“報紙進入冬天”的論斷,五六年前就在中國出現,至今依然掛在許多報人的嘴上,隨著發達國家某些知名報紙的消亡,這種論斷成了沒有擔當者逃避創新責任的詞。
其實,Web2.0時代,讓中國報業與世界同行站到同一條起跑線上,為了贏得讀者,有實力的報業集團紛紛嘗試全媒體轉型……然而,幾年過去了,爭奪讀者的成效可以套用一句老歌詞:報業痴情的腳步,追不上讀者變心的翅膀。癥結何在?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認清造成傳統媒體危機的根源。當下,資訊革命浪潮帶來的傳媒變革的本質在於,技術進步極大降低了資訊的建立、傳播和搜尋成本,使得媒體運營模式發生重大變化。這種變化表現為四個趨勢:第一,在內容產品方面,隨著市場出現明顯的分眾化、長尾化趨勢,設計和生產適合新媒體載體特徵的內容產品成為媒體的新課題;第二,在傳播模式方面,平等、互動的社會化傳播正在日漸成為傳播的主流正規化;第三,在媒體經營方面,基於網路社會互動資訊的精確定向和分眾化的廣告營銷模式日漸興起,社會化媒體與零售業的界限日漸模糊;第四,在技術支撐方面,新媒體時代的媒體與技術支撐結合日漸緊密,技術應用能力將成為媒體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必然推動著全媒體時代的開啟。在“傳媒控制資本、資本壯大傳媒”的理念指引下,浙報集團融合新媒體、試水全媒體、進行戰略布點的步子早已邁開。集團先後通過幾大發展平臺介入期刊出版、影視文化等諸多領域跨界發展,種種“探路”積累下的資源成為全媒體轉型的重要基礎:一批重要專案的成功運作經驗、一個觸手可及的資本市場、一支熟悉資本市場善於資本運作的團隊,旗下超過35家已經分眾化了的媒體所擁有的內容與經營人才以及500萬讀者資料。
2011年推出的浙報集團全媒體戰略行動計劃,更是釐清了諸多理念,真正把一個個點上的突破匯聚成了具有“浙報正規化”的轉型路線圖:以新媒體為核心,努力探索“採編運營全媒體化,產業佈局全國化”路徑,力求通過內部轉型、外部擴張、孵化未來進行全媒體轉型。也就是,從自身的核心優勢出發,以使用者經營為中心,以服務為切入點實施內部轉型;充分藉助上市的有利條件,通過外部擴張快速實現戰略布點、產業佈局;積極鼓勵和促進創業創新,以媒體孵化器模式整合內外部力量,藉助技術手段完善運營,力爭在全媒體時代掌握先機。
全媒體轉型,不僅是報紙內容的位移,還是一場從理念到全系統的再造式的深刻變革
毋庸置疑,內容生產過去是、將來也是媒體運作的核心環節,但置身多元化的媒體生態環境,在新科技浪潮的衝擊之下,報業如果一成不變地將內容生產視為參與市場競爭的唯一支點,會極大地約束髮展的空間。在這一點上,浙報集團很早就達成了共識,明確了新的定位與發展理念,即要從內容提供商向資訊運營商發展,要從報紙運營向資本運營、全媒體運營發展。
事實證明,大多數報業融入網際網路的方式沒有太大成效,因為簡單的報紙數字化根本解決不了由採編為中心向受眾為中心轉變的問題。將報紙的內容搬到網站、手機上,看上去佔有了陣地,實際上缺乏眼球與互動,缺乏使用者體驗與粘性,也就沒有帶來太多的讀者增量。因此,報紙內容的物理位移,只是形式上的全媒體化,唯有從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到生產、傳播、營運全系統進行的一場深刻變革,才能讓傳統媒體真正收復失地。
仔細分析,傳統媒體轉型,必須同時闖過五道“關”:
“理念關”。新媒體的出現要求我們在競爭理念上必須率先闖關。新媒介技術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微博等自媒體的大量出現告訴我們,當下媒體競爭已經是融合內容、技術、渠道、營銷、資本運營的全系統競爭,哪個成為短板,都有可能讓自己陷於困境。這就是為什麼浙報提出的轉型,是以新媒體為核心的全媒體轉型。不能適應、參與、主導資訊革命浪潮包括移動網際網路浪潮中的新媒體競爭,就一定沒有媒體未來。僅僅通過自身在內容與渠道上的漸近改良來應對新媒體,順利轉型幾無可能。
“體制關”。當前大多數傳統媒體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公司化運作都還處於摸索階段,直接面對以網際網路創業機制為基礎的新媒體之爭,自然會顯得內部動能不足。如果不能打破體制機制的束縛,創業創新容易成為口號、流於形式。浙報集團早在10年前就實行了“一媒體一公司”的體制,激勵機制、人力資源改革、全面預算管理等方面已經成熟,尤其通過一年努力成為上市公司後,體制上的障礙已經被突破。
“人才關”。傳統媒體培養了大量的傳統採編人才,但在向全媒體轉型的過程中,人才結構上的缺陷一定會暴露。不管是新媒體人才、技術人才還是資本經營人才的缺乏,都會讓傳統報業集團“叫渴”。如何吸引這類稀缺人才,是全媒體轉型的又一道難關。這也是浙報集團在推出全媒體戰略之前,率先在全球招聘集團總工程師的原因。
“技術關”。時下,無論是臉譜、谷歌、微軟,還是騰訊、百度、搜狐,既是媒體又是新技術公司。從某種程度上說,技術創新挖掘出了使用者對媒體的新需求。傳統媒體從技術人才的儲備到新技術的研發,都處於落後之位,要想利用外部技術進行傳媒的技術支撐都很困難。正因如此,浙報集團2010年就把技術升級工程作為“全媒體、全國化”戰略的重要支撐。報社新的採編大樓建立了以萬兆為核心、千兆到桌面的基礎資料網路。在此基礎上實現了集桌面數字電視、視訊會議、遠端辦公以及集電話傳真通訊錄等功能於一體的企業融合通訊系統;建設了面積近500平方米的現代化機房,並充分利用先進的通訊技術和傳媒手段,打造了集演播、直播等功能於一體的國際會議廳;同時通過挖掘500萬讀者資料庫等手段,努力創造條件建設強大技術支撐、高階經營模式吸附能力、可實現多元媒體資源整合的“雲媒體中心”,佔領媒體變革制高點。
“資金關”。以新媒體為核心的全媒體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鉅額資金的投入。全球做大做強的網際網路企業,幾乎都通過資本市場解決投入問題。也可以說,所有新媒體專案都是資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專案,單純用傳統媒體的盈利去支撐會顯得力不從心。傳統媒體需要加緊拓展融資渠道,為自身的轉型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援。浙報集團5年投入20億推進全媒體轉型,必須依託各種融資手段來實現。包括“傳媒夢工場”,也需要“一基金一公司”甚至“多基金多公司”的模式選擇,才能真正幫助所有新媒體人成就創業夢想,才能打造出一個開放的、具有網際網路創業創新特點的傳媒產業新平臺。
全媒體轉型,不是一個個點上的突破,而要力求在較短時間實現從內部轉型、外部擴張到孵化未來的全線突破
當傳統媒體作好“闖五關”的準備後,具體的轉型模式與路徑選擇就顯得極為關鍵了。而模式與路徑的選擇是否對路,關鍵看轉型的質量與速度。如今,“分眾與互動”、“資料庫”、“社會化”正成為浙報集團全媒體發展的三個關鍵詞,它們傳遞出的是新媒體的核心與特性,也就是質的追求。與此同時,資訊化浪潮日新月異,自媒體發育速度驚人,全媒體轉型的最大風險還在於轉型速度,即轉型速度能否跟得上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浪潮衝擊傳統媒體的速度。
浙報集團的全媒體轉型策略是從一個個點上的突破轉向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內部發展轉型、外部聯合擴張、積極孵化未來三方面的全線突破。
內部轉型,重在通過對現有傳統報紙、期刊的讀者資料庫建設與挖掘,積極推出全媒體新產品,提供基於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分眾化、社會化的資訊服務。如,開發黨報移動閱讀專案,吸附廣大黨政幹部的碎片化時間,創造黨報的讀者增量與使用者體驗;社會化媒體轉型試點專案,幫助錢江報系提升微博、移動媒體、互動社群網站等讀者互動渠道,延伸影響,匯聚使用者與社會資源,全面提高資訊服務能力,實現從單一平面媒體向社會化全媒體轉型;浙江線上轉型升級專案,積極拓展多媒體渠道,加強使用者細分、使用者直接接觸和渠道掌控能力,成為區域性資訊與服務提供商……與此同時,加快完成整個集團的使用者資料庫應用平臺建設,使之成為全國媒體中資料探勘能力、市場化應用能力最強的系統。
外部聯合擴張,重在聯合戰略伙伴,延伸產業鏈,佈局全國化,進行橫向與縱向一體化的擴張。如,橫向一體化擴張方面,積極介入電影、電視、動漫、戶外和分眾化的專業期刊、成熟的網際網路和移動互聯媒體,進行併購、參股和合資,並在建立資本紐帶的基礎上,將這些媒體的資源和集團現有資源進行共享和運營整合,完善集團的全媒體產品佈局。縱向一體化擴張方面,將資金投向新媒體內容產品設計生產和技術支撐環節的潛力型專案,爭取在3年內佔領一系列行業制高點,並和集團現有使用者和渠道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完成集團在新媒體產品和技術支撐方面的戰略佈局。
積極孵化未來,重在建設中國第一個媒體孵化器——傳媒夢工場。將浙報集團的傳媒運作經驗、內容生產組織與傳播能力與網際網路界的創業、孵化、投資機制相結合,催生影響中國傳媒未來的團隊,同時讓浙報集團站到新媒體產業的最前沿。
2011年9月30日,也就是浙報傳媒上市的第二天,浙報集團新媒體中心成立。15位優秀的年輕人聚到一起,在總工程師蔣純的帶領下,開始了全新的征程。從集團選拔出的這批年輕人,政治素質過硬、媒體經驗豐富、熟悉新媒體運營規律,而且個個充滿創新激情。這是浙報集團全媒體轉型的一支“探險隊”和“先頭部隊”,他們僅用1個月時間,就確定了傳媒夢工場的基本運營模式。更為關鍵的是制度安排是新媒體中心與傳媒夢工場進行一體化執行,探險隊員們全員轉制,以企業員工身份投入到全媒體轉型工作中。
傳媒夢工場的出現,可以說是浙報集團在全媒體轉型方面有別於同行的特殊舉動。根據全媒體行動計劃,傳媒夢工場引入孵化器機制,專門培育傳媒行業的新興內容生產和技術應用研發團隊,為其提供工作環境、一定時期內的開發運營經費並利用集團與合作伙伴的資源為其提供業務初期發展所需的各方面扶持。傳媒夢工場用一定的資本投入和孵化服務換取創業團隊一定比例的股份和配股優先權,孵化期結束後,視專案情況決定是否加大投資、引入其他投資者、出售或者收購。孵化專案、團隊人員既可來自外部,也可來自集團內部,均需通過專案認證與遴選稽核。專案成功後,集團內部員工也可轉換身份,藉助孵化器機制實現創業,成為集團的合作伙伴。
傳媒夢工場,不僅是浙報集團自身轉型的需要,而是整個傳媒行業需要的公共的創業創新平臺
傳媒夢工場是國內第一個人文類的孵化器,它力求將更多人文精神融入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同時,傳媒夢工場孵化的主攻方向是新媒體,因為網際網路已經造就了中國5億網民的需求。而伴隨國內3G市場的啟動,頻寬問題得到解決,手機上網資費不斷下調,移動網際網路正迎來“爆炸式”增長,移動閱讀也隨之成為傳媒界必爭之地。
理性地看,浙報集團打造傳媒夢工場,既是推動自身全媒體轉型的需要,也將為中國傳媒業搭建一個公共的、創新的產業孵化平臺,幫助來自全國的傳媒人創業,通過解放人文及傳媒領域的創新機制,釋放傳媒人的創業熱情,真正將網際網路創業文化延伸到媒體領域。
夢工場希望入園的專案就是科技與人文合翼的產品與團隊。既要有專業內容作為核心競爭力,又要求產品必須具有互動、社會化等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特性,同時必須擁有自己的贏利模式。
傳媒夢工場將在國內率先建設一個長尾聚合器式的公開、開放的媒體產業平臺,通過資本運作及傳媒運營資源的投入,為早期創業者提供創業資金、技術支撐、市場檢測、人力資源管理、法律、財務支援、創業導師輔導等一攬子服務,幫助其補短板,快速成長,實現成功創業。同時,浙報集團將成立夢工場基金,引入政府創業引導基金,還將有天使基金、VC、PE等一輪輪的投資機會向創業者敞開大門。浙報集團會根據產業佈局的需要,優先吸納優質的、有前景的專案和團隊充實自身的全媒體發展序列,上市公司浙報傳媒也可優先收購。
傳媒夢工場的運營模式已經受到投資界、網際網路界、傳媒界的普遍認同。在2011年10月31日的啟動儀式上,浙報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復星集團、清科集團、IDG、三大通訊運營商等11家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此後,傳媒夢工場又與“創新工場”、“創業邦”等達成合作意向,馬雲、熊曉鴿、李開復、薛蠻子等業界知名人士都看好傳媒夢工場,他們也有望成為傳媒夢工場的創業導師。2012年春天,由浙報集團主辦、傳媒夢工場承辦的中國首屆新媒體創業大賽將在全國範圍內舉行,獲獎專案將成為傳媒夢工場首批入園孵化專案。
***作者系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副社長***
篇二
從夢想到現實
一、目標是焦點解決晤談的主軸
設定目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經常在做此事。Dorner[1]曾說:“我們總是想著做些什麼行動來完成我們的目標,或是避免與預防我們不想要發生的一切。當我們在形成目標時,這些目標就成為問題解決的重要角色。”。
目標最能激發人們的資源,最容易讓人們往前邁進,也最能成為自我監控系統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為了自己的目標前進,每個人的行為都有自己的意圖。所以,諮詢師需要能瞭解當事人所欲的目標與意圖,才能幫助當事人向前邁進。
以坐火車來作譬喻,若不知目的地為何,可能會搭錯車;若搭錯火車,那麼那班火車所有經過的車站也都會是錯的。一定要知道目的地才知道到達目的地的方式;想要改變,是需與“目標”而非與問題,進行連結。畢竟,當事人的行動是有內在影象***目標***的導引,而非只是靠著感官經驗來作決定。
好的目標,是成功改變的開端;好的目標,也才能導致正向的結果。所以,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不會特別去想什麼問題是SFBT所無法有效幫忙的,反而是看重:如何達成目標[2]!
二、什麼是良好構成的目標
形容解決之道的語言,乃迥異於問題描述。為了形塑目標,SFBT諮詢師在傾聽與接納當事人抱怨與訴說的同時,並不會特別激發當事人進行更多負面的探究,反而是對當事人的目標充滿好奇,企圖引導當事人將“抱怨”轉成“想要的”目標,並以“想要什麼”來替代“不要什麼”的語言陳述。
諮詢師無法從當事人的訴苦抱怨中精確獲得他想要的目標。若當事人以負向語言描述自己的目標時,諮詢師會主動地與當事人確認:目前不想要特定負向事件的存在,那麼,取而代之***instead***的是,他“想要”是什麼。例如,當事人希望不再沒耐心,諮詢師則需詢問“不再沒耐心”時,會如何表現,而獲得“沉穩”等正向描述,並進而再邀請當事人描述,“沉穩”將會如何表現。此外,諮詢師除了避免自行為當事人設定目標外,也需從當事人口中獲得他如何描述目標的正向語言;例如,當事人不希望自己不快樂,不等於他就是想要快樂,可能他只是要平靜而已[3]。而這些原則,皆是希望進一步引導當事人設定出“良好構成的目標”***well-formed goals***。
明確而言,良好構成目標的定義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第一,目標是對當事人具建設性、重要性、吸引力的,是符合當事人價值觀與認同的,以及,是可能性高但又有些難度的。當目標是當事人想要的、對當事人有意義的、有好處的、可帶來希望感的,將會讓當事人產生高度的改變動力。當然,目標是需要當事人努力而得的,而非輕而易舉可致。
再者,目標是可具體觀察評量、清楚明確、可反映改變訊號、具人際互動情境,以及描述行為動態歷程化細節的。當諮詢師與當事人是以這些原則在討論目標時,便讓未來種種可能性的探究,轉化為具體選擇的探討;而此過程也成為當事人心理事先模擬演練的素材,讓當事人更容易於真實情境中落實執行,於事後也存有具體的標準可自我評量有無達成目標。亦即,當諮詢師能協助當事人將小目標予以動態視覺具體化、去除抽象化,將使得當事人有所預習、覺得行動不至於過難,而增加執行的動機與成功率;在此同時,當事人往往更能接納與面對現在的問題或擔憂,並易覺得自己已經在解決或預防問題的軌道上,而更增加內心的合理掌控感。
其次,目標是具人際互動情境及行為動態歷程化細節描述的脈絡。如諮詢師會詢問當事人會對誰說或做些什麼事情,或者別人會看到當事人哪些行為而有哪些反應等。由於當事人隸屬於社會系統的一部分,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總是與當事人的生活相互影響,因此當事人改變也一定發生於社會系統與社會互動當中,因此,SFBT諮詢師會特別去關注當事人身邊擁有的社會支援,並運用這些社會支援來幫助當事人獲得支援,或提醒、檢核自己的狀況。
尤其,目標必須是在當事人可控制內及可承擔下,是合於目前現實與符合成本效益的,最重要的是,目標是於晤談後“立即可行”的,而非最終之目的點或所謂最核心的議題。也就是說,在當事人未來願景為大目標之下,諮詢師會與當事人探討所考量到各個面向,使當事人在確認與掌握已有的成功經驗或資源的同時,能發展出新的小目標,並思考其可能的結果,以能真正展開此刻認為重要的、願意立即執行的特定行動中實際具體可行的第一小步。若當事人可以“開始”行動,將拾回一種控制感;而且,由於實際可行的條件讓當事人容易創造出小小的成功經驗,如此也將能反過來提升當事人的自信與動力。反之,若目標設定是遠距的、難以達成的,往往使當事人更容易放棄。不過,諮詢師仍然需要以間接的方式讓當事人知道,達成目標是需要努力與練習的,以使當事人願意負起改變與建構解決之道的責任[4-5,1]。
此外,SFBT的目標發展,除了前述良好構成目標的標準外,也有以下幾個小訣竅:由多選一,由負面到正面,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體,由內在到人際,由他人到自身[4,6]。例如當事人表示改變後內在會有所不同,諮詢師則繼而追問:內在改變後會有哪些不同於以前的外在行為表現,他人會如何注意以及注意到哪些層面,以及別人會有何反應的人際互動連鎖擴大效應。
三、發展良好構成目標的具體操作
***一***開場的成果問句展現目標導向的邀請
為了發展目標,在具體技巧運作部分,諮詢師常常以成果問句作為起點,針對當事人所用的關鍵詞加以突顯及具象化,以探討與確認當事人每次晤談的目標:
“希望我怎麼幫忙你處理此事?”
“如果來接受諮商可以有用,你希望能有什麼改變?”
“今天我們討論什麼主題,對你會最有幫助?”
“你希望你生活中有哪些小小的改變?”
當諮詢師以成果問句來作為開場時,乃暗示著負責解決問題的是當事人本人,諮詢師只是輔助的角色,如此,容易催化當事人負起主控思考之責,也會促使當事人較願意為問題解決負起行動責任。這類問題也代表著一種開放的態度,表示諮詢師願意從當事人想要討論的話題開始,並顯現當事人有決定輔導內容與方向的空間,如此,將會增加當事人更為主動參與諮商過程的可能。尤其,若當事人能夠從他想要的目標開始談起時,常使當事人會最具有關注力與改變動力,諮商工作的成效自然事半功倍。 ***二***從最容易開始的一小步開始邁進
在每次結束晤談時,若能幫助當事人找到可以開始行動的一小步,就是非常難得與足夠的了,特別對於目前正處於困境的當事人而言。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諮詢師、當事人周圍的重要他人,往往希望當事人速成或大步躍進,如希望一位成績排名在後的當事人於下次月考時進步十名、要求一位情緒容易失控的當事人能在一週內立刻改變自己的情緒習慣等。然而,每一個成功行為的背後,都是由很多小步驟所構成的。比方說,一位成績差、很少唸書的當事人,希望其成績能從30分變成60分,此時他需要的改變包括:要有讀書的空間與環境、要擁有唸書與考試的定力與時間,以及學習應考方法等;一個人的情緒控制則包括情緒覺察、正向策略以及自我療愈的能力培養等,所以要求當事人大幅進步並非常能立刻達成。又例如,許多人要求當事人應該改變的行為,對某些人來說已經是一種自動化的簡單反應,如與人好好溝通、不與人衝突,但是對於從未被同理對待、甚至被暴力相向的當事人來說,好好溝通、不與人衝突就成為沒有學習過的高難度功課。因此,諮詢師以貼近當事人的目標與現況為起點,並將許多行為改變的過程解析為更為細微的動作,乃是非常重要的過程。尤需特別注意的是,若諮詢師與當事人設定的改進目標太大、太難時,當事人很容易再次經驗到挫敗,甚至會導致當事人想要放棄嘗試。
諮詢師也需要有心理準備,若當事人的能量很低、對自己很沒有信心、對未來毫不抱任何希望時,是很不容易產生想要什麼的目標或願景,因為擁有夢想,是需要相當能量支撐的。因而,在面對一些沒有目標、暫時不知所謂為何的當事人時,優先開發其因應之例外問句與因應問句,將較能滋潤當事人產生“敢於夢想”的能量,進而也才能幫助當事人醞釀自我期許的目標。
即使與當事人討論後,當事人可以選擇開始進行的一小步常不只一個,此時,除了思考最為重要的一小步之外,SFBT仍會鼓勵當事人從其所重視的目標中,找到他認為“最容易開始”的一步;因為最容易開始,也就最容易成功,而成功之後,也就更容易激勵當事人接續改變的意願與行動,對於處於困境的當事人而言,更是如此。
是以,諮詢師需要注意諮商大目標是否是當事人所認同的或想要的目標,越是當事人認同或想要的目標,當事人就越容易去執行。而且,諮詢師也需注意,每一個目標下的行動的內容與順序,若都是由當事人所決定的,效果將會更佳,而其中,最容易開始或最容易成功的一步,則是可以優先考量的一個選擇。而對於執行力較弱的當事人,則可以對一小步如何執行的具體細節進行詳細討論,這一過程將會協助當事人增進執行的可能。
***三***從開場大方向到第一小步間的技巧綜合應用
在正向開場之後,除了常用一般開放式問句來蒐集相關基本背景資料、瞭解當事人對問題現況與困難處的主觀詮釋外,更常用假設問句、奇蹟問句、差異問句、評量問句、關係問句,持續探問當事人所欲未來及改變後的可能情況,及其與現況之差異距離,以及此差異距離所反映的意義與價值。例如,諮詢師會藉由探問以前沒有問題或已有進展的例外時刻,在肯定當事人所擁有力量的基礎之上,瞭解當事人還希望繼續發生的具體目標及其意義為何。而奇蹟問句能帶出的場景通常是實際化、細節化,且符合個案生活脈絡、可達成的,也是當事人能力範圍內可促成的。將奇蹟場景細節化或加以測量,將更有助於當事人掌握。而評量問句是最常用來確認:在此刻當事人認為10分代表的所欲願景、目前分數所代表的狀態或已有成功經驗與策略之下,催化當事人先維持目前分數或再往前突破1分時或0.5分時,所需立即具體行動之詳細細節、各面向考量與可能的結果。假設問句、關係問句及迴圈問句也常接連結合使用,以使當事人對可立即開始的第一小步更為視覺具體化、實際可行化。諮詢師亦會大大肯定與讚美當事人自發所想出來願意開始行動的第一步,並摘要其所提及的細節內容。倘若當事人提及擔心行動失敗的可能性,除了會探討當事人需要什麼才能增加成功率外,也會以一般化加以支援,並用重新建構來提醒其目標的重要性,以促使當事人繼續往前[4]。
具體晤談片段可能如:
諮詢師:如果剛講的奇蹟發生了,你說:“我會比較穩”,當你比較穩的時候,你會是怎麼樣?
當事人:離婚後,我前夫來恐嚇我說,你以後會很慘什麼的,他已經預言了我會真的那麼慘,會那麼不堪,下場會真的那麼淒涼。我才不要讓他預言成功呢。我不要這樣子,我不要這樣子。我一定、一定要讓他刮目相看啦!
諮詢師:所以,當你比較穩而且可以讓他刮目相看時,他會看到你是什麼樣子?
當事人:養得起孩子,甚至還可以擁有另一份幸福。對,我就是想變成有幸福的樣子。
諮詢師:當你變成有幸福的樣子時,目前一直在鼓勵你的那些好朋友,會看到你跟現在有什麼不同?
當事人:不再這麼擔憂、氣憤。
諮詢師:那他們會看到你的反應是什麼呢?或是會開始做些什麼事?
當事人:會笑啊,會多跟他們出去啊,不再聊我前夫的事情了。
諮詢師:還有呢?
……***繼續奇蹟發生的影象***
諮詢師:離婚後這些年,什麼時候你孩子看到你會笑、與朋友出去、不再聊前夫的事情?
當事人:我不知道啊。很少吧。想不起來。
諮詢師:如果以0到10分,10分是你看起來擁有另一個幸福、養得起孩子、會笑、會跟好朋友多出去、不再聊前夫,0分正好相反,你覺得目前的自己在幾分的位置?
當事人:5分。
諮詢師:已經有5分了,你看到了自己已經做了什麼所以打5分?
當事人:我有好朋友啊,他們常找我出去、安慰我啊,我也已經有了工作了!
諮詢師:所以,你可以做些什麼讓自己再進1分?
當事人:我決定和朋友在一起時,我要努力快樂、享受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光。他們真的很關心我,為了他們和孩子,我一定要振作。 ***四***增進當事人朝向目標的承諾
為了型塑良好構成目標所帶出的另一個思考重點是:諮詢師無法替代當事人練習或學習,或替當事人過他該走的人生,所以諮詢師應成為一位協助當事人練習解決問題的人。SFBT不像傳統的諮詢,不以諮詢師為專家或以諮詢師的專業知識為主要素材;諮詢師只是一位輔佐者,不是當事人本人。諮詢師若能看到自身角色的意義與限制時,往往會看到自己更能集中火力地於可協助當事人之處一一幫助當事人如何更為自助之[3,7]。
為了要使當事人真正能朝目標前進,在持續對話的過程中,提升當事人朝向目標前進的“承諾”,也是很重要的。除前述之外,引導當事人能對目標有所承諾的一些其他原則,包括[7]:
1.諮詢師需具備使用“要……”***而非“不要……”***的語言習慣,並引導當事人也如此使用;
2.運用當事人的語言,並讓當事人知道你從他的話中聽到了他的渴望與在乎之處;
3.於每個段落處,以當事人的語言清楚地重述當事人的目標,並在特定目標上,與當事人重複確認;
4.多詢問當事人所有相關的行動細節,以提高行動意願***如:要“如何”進行、要“做什麼”等***;
5.提醒當事人他已經做到的每個步驟,並將問題的變化與結果進展列為改變脈絡的里程碑;
6.有時候與當事人不斷地重新約定目標,會是常見的事。
當然,對於當事人的目標,諮詢師不能比當事人更為熱切、樂觀或關心,而是要能同步地與當事人前進;因為SFBT相信,當事人乃擁有權力設定形成目標與達成目標之速度與方式。
三、當事人的目標是逐步概念化的尊重歷程
當事人的“未來”是被協商創造出來的,而此也正是探討可能性徵兆的意義所在。儘管夢想與目標是相關但仍不相同,然而引導當事人於可能實現的夢想願景處停留久一點之後,將容易更進一步建立設定良好構成的目標[5]。
SFBT是從正向層面找尋可參考的解決問題資源,不管這正向層面是存在於過去、最近或未來。然而,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從過去、最近或未來正向層面的多元檢索後,仍然需要回到此時此刻,當事人可以開始、願意開始、容易開始的一小步,而讓當事人在有合理控制感的情況下,推動問題的改善,至少不是一直卡在問題的僵局中***見圖1***。
圖1.尋找解決之道的架構圖
須知:針對當事人口語表達出來的所欲目標來進行諮詢工作,對於當事人來說就是一種深度信任、尊重與賦能的行為,但是,如何讓當事人從問題困擾中釐清其真正想要的目標,並不容易,其實這是一個精細的“同步與傾聽”的歷程;而且,目標的形塑也往往是一個“不斷確認”的“變化”歷程。所以,於SFBT建構解決之道過程中,真可謂是一個“目標概念化”的歷程[4]。
[1]Egan G. The skilled helper ***9th ed.*** [M]. Pacific Grove: Brooks/Cole,2010.
[2]Korman H. The Workshop of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M]. Beijing: China,2011.
[3]許維素.建構解決之道――焦點解決短期治療[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3.
[4]許維素.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應用[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
[5]De Jong P D, Berg I K. Interview for solutions ***4th ed.***[M]. Pacific Grove: Brooks/Cole,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