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化主題的國旗下演講稿

  孔子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中華文化的象徵與標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供你參考閱讀。

  成為更好的自己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思賢------成為更好的自己。

  昨天,九月二十八日,是我們中華民族一代聖人孔子的第2565個誕辰紀念日,他的思想歷經兩千多年的歲月風雨的洗滌,依舊屹立在世界文化之顛。

  低頭深思,我們祖國的儒家經典的始祖孔子,一句:朝聞道,夕死可矣;他可以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而奉獻出自己的生命,為了大眾的利益可以捨棄個人的利益;夢想可以讓他付出一切。他的一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道出了學習要懂得不恥下問,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任何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說出了安平樂道不在於物質和權力,而在於精神的充溢,它能讓我們擁有安平樂道的生活,對於生活,不要太在意物質,它可以使清者變濁,濁者更濁,深受物質的包圍,可以讓人不能自拔。所以,請放下你的工作,學會享受生活的樂趣,讓幸福的陽光充滿臉龐;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它告訴我們,青少年時期,血氣還未養成,不要迷戀女色,到了壯年時期,血氣正值旺盛,要警惕不可爭強好勝,到年紀變老,血氣已經衰退,要警惕不可貪得;這樣的思想影響著無數的人。

  在物質日益膨脹的今天,許多的人的控制慾和佔有慾正悄然無息的把精神世界填滿,可是他們並不幸福,權力和物質只是空虛的填充物。今天的我們,接受了論語的洗禮,學習著聖人的思想,生活在如此文化氛圍的學校,我們也應該成為一名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時刻思賢,不往前人的教訓,時刻跟隨聖人的步伐,我們方能走得更遠;我們的天空才會更寬廣。

  孔子誕辰日國旗下講話

  同學們、老師們:下午好!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2561週年的紀念日,

  孔子是什麼人呢?大家一定會說是孔聖人嘛,誰不知道? 然而孔子自己卻說得很清楚,“若聖與仁,則吾豈敢”***《論語·述而》***!孔子你不是聖人,是什麼人? 老師從孔子的言論中找到了答案。

  第一,他說自己是普通人。

  他老人家兩次在《論語》裡說了,“吾猶人也”,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就是說,我也是個人,與你,與他,與我們大家沒什麼兩樣。

  那麼,孔子是普通人嗎?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有個名字。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活了73歲。9月28日,剛好是孔子生日紀念日。

  孔子說, “吾少也賤”。我的童年是很苦的,很卑賤的。孔子三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此後,他的一生很不順。不過,窮人的孩子倒是早當家。這種苦,這種不順,反倒使他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故多能鄙事”所以會幹許多髒活、累活、苦活、下賤活。孔子當過季氏的家臣,看倉庫,喂牲口,做會計„„無論他幹什麼活,他都沒有忘記做學問。他一邊幹活,一邊學習,“學而時習之”,終於自學成才,成為當時頂尖級的大學問家。“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那些出身高貴、生活優越的貴族子弟***君子***,飯來開口,衣來伸手,用不著親自幹活,哪會這麼多本領多?不能吧!可見,本領、學問是做出來的!孔子雖是普通人,但他並不普通。

  第二孔子是好學之人。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孔子關於“好學”的名言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跟我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吾十有五而志於學”。直到晚年,依然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可謂活到老,學到老。

  孔子不但好學,而且博學。什麼都學,學無常師,沒有老師,也沒有學歷和文憑,自學成才的,多才多藝。《論語·子罕》記載了一件事:有個村民評論孔子,說是“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他說孔子這人太偉大了,博古通今,沒辦法稱他是哪一門學科的專家。

  孔子是好學的,也是博學的。更重要的是,他活學。他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生活中處處有學問,你可以跟任何人學,好人身上可以學,壞人身上也可以學,吸取教訓嗎。但是,跟誰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正因為孔子好學、博學、活學,才被後人尊為萬世師表!

  同學們,我們學校也正在開展“讀經典書,立君子品”的讀書活動,讓我們在讀書活動中也來學做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學之才子,做博學、活學之學子。

  走進經典 傳承文化

  同學們是否知道世界上收錄漢字最多的詞典是什麼?它不是中國的《漢語大詞典》,而是韓國編纂的《韓漢大辭典》,它裡面所收的詞條和詞彙量均比《漢語大詞典》多。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那場官司—中國和韓國因端午節的文化產權而產生的爭執。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令人費解的事情呢?歸根到底,這是一種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態度。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積澱了眾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經典,湧現出了難以計數的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優秀人物。走進經典之中,我們會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咀嚼《論語》,我們懂得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之道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我們學會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真智慧;我們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惜時如金,我們還理解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敢與執著。

  走進《史記》,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自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成長畫卷,我們更感受到了司馬遷身殘志堅終成鉅著的頑強與不屈。

  吟詠李白,我們驚歎“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豪邁情懷。誦讀杜甫,我們感動於他身處貧困卻思索著“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

  泛舟赤壁,我們不僅領略到“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壯美景觀,更感受到蘇子身處逆境卻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欣賞《竇娥冤》,我們不僅瞭解了封建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而且感受到了作者關漢卿揭露黑暗的勇敢與犀利。

  閱讀《三國》《水滸》,我們感受著戰爭的慘烈和忠義的價值。賞析《紅樓》,我們在驚歎賈家的奢華糜爛的同時有流連於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敏銳的洞察力。

  同學們,中華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國的經典著作浩如煙海。走進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樣,清楚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走進其中,你能領略學習的樂趣,明白什麼是忘我,什麼是充實。在經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藝術,文學的境界。

  同學們,想想你自己,面對愈來愈那學的學業知識,你是否想到了孔子的執著?面對與同學的摩擦,你是否選擇了楚莊王的寬容?面對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馬遷的頑強?在個人愛憎和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你是否明白了蘇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走進經典吧!走進經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進經典,你就能為弘揚中華文化盡一份力。讓我們行動起來,走進經典,傳承文化,弘揚傳統,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