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支援請示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建設中其重要作用,技術創新是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離不開政府支援。下文是,歡迎閱讀!
一
縣政府:
起步鎮位於羅源縣城北郊,鎮域面積71.7平方公里,總人口3.14萬人。自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以來,我鎮先後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取得了較好的整治效果,長效管理體系初步形成。為進一步鞏固整治成效,建立全鎮垃圾收集處理長效機制,需要購置配備一輛適合農村3.5米寬度公路要求的5噸型號壓縮式垃圾車用於日常垃圾清運。據瞭解供貨企業,該車價格35.5萬元,配套垃圾箱30個,每個5950元,總計53.35萬元。同時,我鎮還需配套建設垃圾箱安放池。鑑於我鎮財力有限,懇請縣政府予以大力支援,給予支援補助上述款項,以促進我鎮農村環境綜治治理更好開展。
二
市人民政府:
青海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於20XX年落戶大通時,大通縣政府根據相關要求,承諾將長寧鎮新添堡村搬遷至宜化廠外1.5公里的安全區域內,以保證專案順利通過環保驗收,但宜化建成投入試生產以來,由於資金缺口問題,一直沒有實施周邊農戶搬遷安置工作。幾年來,由於企業各項內部環保設施沒有達標,企業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硫化氫氣體、粉塵、噪音、汙水等給周邊村民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環境安全問題和惡劣的影響,加之大型運輸車輛晝夜拉運,道路損壞嚴重,群眾無法開展正常的生產生活和安穩休息,反映十分強烈,廠群關係矛盾突出,時常出現群眾圍堵廠區門口和大規模到縣委、縣政府及省、市上訪現象,20XX年至今累計造成圍賭廠區大門50多次,到省市縣上訪30多次,特別是20XX年11月17日宜化公司發生乙炔閃爆事件致1人死亡,村民房屋遭受震創以來,導致廠群關係愈發緊張,村民一致要求儘快給予搬遷安置,造成了不穩定因素,維穩形勢嚴峻。20XX年11月16日以來,民生與法制社內參部等媒體先後多次對宜化公司汙染問題進行了專題報道和披露,反映宜化公司環保設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致使廢水、廢氣、噪聲等汙染超標,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並先後進行批示。
為妥善解決青海宜化公司給周邊長寧鎮新添堡村和橋頭鎮賀家寨村農民生產生活帶來的環境安全問題,特別是長寧鎮新添堡村群眾要求十分迫切,搬遷安置迫在眉睫。大通縣已將搬遷安置工作列入縣委、縣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多次召集會議,制定了《長寧鎮新添堡村搬遷安置方案》,並結合群眾實際需要,以“統一徵地、分期搬遷、群眾自建、政府補償”的方式實施搬遷工作。於20XX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和專案申報工作,於20XX年3月份開始動工建設。根據專案建設規劃,長寧鎮新添堡村搬遷涉及戶數為497戶,20XX人,預計搬遷資金為14166.98萬元。
計劃分三期實施,其中:一期搬遷安置200戶,需投資7726.13萬元,主要用於統一徵地373畝***含不可利用土地***費用2611萬元,建設房屋200套費用4000萬元,供電費用223.65萬元***含全村***,人畜飲水費用162.48萬元***含全村***,道路硬化204萬元,公益活動場所300萬元,二類費用225萬元。擬爭取的專案資金約3210.13萬元,主要包括市政府配套土地徵用費1000萬元,市新農村建設辦公室“三集中”建設資金400萬元,扶貧搬遷資金600萬元,獎勵性住房資金320萬元,整合部門申報專案資金890.13萬元,缺口資金4516萬元。二期搬遷安置187戶,需投資3930.74萬元,主要用於建設房屋187套費用3740萬元,道路硬化190.74萬元。擬爭取專案資金1424.94萬元,主要包括市新農村建設辦公室“三集中”建設資金374萬元,扶貧搬遷資金561萬元,獎勵性住房資金299.2萬元,整合部門申報專案資金190.74萬元,缺口資金2505.8萬元。
三期搬遷安置110戶,需投資2510.11萬元,主要用於建設房屋110套費用2200萬元,道路硬化112.75萬元,公共設施建設費用53.64萬元,農村環境綜合整治143.6萬元。擬爭取專案資金1036.11萬元,其中,市新農村建設辦公室“三集中”建設資金220萬元,扶貧搬遷資金330萬元,獎勵性住房資金176萬元,整合部門申報專案資金310.11萬元,缺口資金1474萬元。累計缺口資金為8495.8萬元***不含搬遷安置當中不可預見費用***,大通縣財政無力承擔。同時,大通縣決定在長寧鎮新添堡村搬遷完畢的基礎上,需要解決橋頭鎮賀家寨村農戶的汙染問題,根據初步統計,賀家寨村涉及農戶590戶,需徵用土地413畝,建房590套,配套相應的基礎設施,總投資16091萬元,缺口資金12567萬元。
20XX年1月5日,大通縣審議通過了《長寧鎮新添堡村搬遷安置工作方案》,明確要求於20XX年1月份起啟動373畝徵地工作,並開始首批200戶農戶搬遷工作,當地政府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入戶宣傳工作。同時,大通縣發改、扶貧、住建、水務等部門已上報了易地扶貧搬遷、獎勵性住房、農電、人畜飲水、道路硬化、公益活動場所、衛生室、村莊綠化、文化體育、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等10個新村建設專案,目前正在與省、市相關部門銜接當中。
由於搬遷安置工作任務重、時間緊,加之搬遷安置費用高,專案資金缺口嚴重,市、縣財力無法承受,懇請得到省政府的全力支援:一是請求省政府協調相關部門在“兩房”建設、道路硬化、人畜飲水、環衛設施、村莊綠化、文化廣場、村級綜合服務中心等專案上給予傾斜和扶持,使大通縣儘快開展搬遷安置工作;二是新添堡村搬遷所需資金量大,缺口多,市、縣財政承擔困難,懇請在搬遷資金上給予特殊幫助,每年給予20XX-3000萬元的財政資金,分三年給予支援,不足部分市、縣籌資解決,使大通縣儘快完成徵地、搬遷補償、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覆;三是懇請省政府協調有關部門在用地審批、規劃審批等費用上給予減免,減緩市、縣財政困難。
三
省發改委:
贛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下簡稱贛州高新區***由贛縣工業園發展而來,始建於20XX年,由紅金工業園、洋塘工業園、儲潭工業園組成。20XX年被江西省政府認定為省級工業園區,並由國家發改委、國土部、建設部稽核公告核准面積為200公頃。20XX年10月,更名為江西省贛縣經濟開發區;20XX年2月,經江西省政府批准,更名為江西贛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20XX年12月經省政府批准擴區調區,核准面積為1266.8955公頃。
贛州高新區自成立以來,贛州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贛州高新區以升促建工作,堅持擴區與升級同步推進,按照產業提升、專案提速、科技提質、服務提效的要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服務,使園區發展步入一個轉型提升的嶄新階段。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綜合實力穩步提升。20XX年以來,贛州高新區緊緊圍繞打造“高科技資源和高技術產業的集聚區、贛南地區和四省周邊創新驅動發展的輻射引領區、資源型城市轉型和迴圈經濟發展的示範區、以科技創新提升革命老區發展的示範區”的目標,搶抓蘇區振興發展機遇,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新型工業化駛入了快速發展軌道,主要經濟指標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以上,綜合指標位居全省省級開發區前列。截止20XX年底,贛州高新區入園企業21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8家,建成面積10.2平方公里,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3.6億元、工業增加值63.6億元、利稅總額22.2億元、稅收9.3億元、外貿出口額7.6億美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47戶,稅收超千萬的企業14戶。預計20XX年主營業務收入將突破300億元、工業增加值70億元、利稅總額25億元、稅收11億元、外貿出口額9億美元,工業經濟總量和質量穩居贛州市前列,已成為贛州市專案集聚、產業叢集、科技創新的主陣地,贛州高新區科技惠民、產業興市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已初步顯現。
二、產業發展特色鮮明。一是產業發展定位進一步明確。按照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的要求,高起點定位,以國際視野把握未來產業主導方向,聘請北京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高標準編制產業規劃,結合地區資源稟賦,將鎢、稀土和生物食品明確為園區三大主導產業。二是產業叢集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三大主導產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以世瑞集團、江鎢公司為代表,形成了“鎢礦採選-鎢精礦-APT-藍鎢、碳化鎢粉-硬質合金-棒材、刀具、礦山鑿巖工具”的完整鎢產業鏈,技術水平全國領先;以紅金稀土、誠正稀土公司為代表,形成了“稀土開採一稀土分離一新材料開發一廢料回收-產品應用”的稀土新材料產業鏈,成為南方最大的稀土分離基地,能實現稀土元素的全分離,產品涉及永磁材料、發光材料、儲氫材料、功能材料等眾多領域;以譜賽科、菊隆公司為代表,形成了“甜葉菊-甜菊糖甙-天然保健食品新增劑-廢水、廢渣綜合利用”的資源高效利用產業鏈。20XX年三大主導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5億元,佔園區總量比重達71.2%。三是產業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扶持培育了世瑞集團、紅金稀土、譜賽科等一大批龍頭企業,20XX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企業達到6家。園區獲批為贛州國家鎢和稀土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江西省鎢和稀土產業基地、贛州生物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園區經濟發展實力和後勁進一步增強。
三、科技創新成效顯著。園區已集聚了一大批科技人員和產業技術工人,現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26人,從事研發的科技人員566人。建成國家級鎢和稀土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1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3家、高新技術企業25家、各級創新型企業46家,承擔國家科技計劃專案19項,省級科技計劃專案36項,認定省級重點新產品51個,申請專利625項,專利授權356項。打造國家、省級名牌產品、知名商標9個。鼓勵企業加強與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已有11家企業與清華大學、北京冶金研究院、中南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校開展了技術合作,為企業解決關鍵技術難題80多項。同時進一步推進了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孵化器總面積達38萬平方米,其中一期12萬平方米廠房、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已投入使用,已成功孵化35家企業,基本形成包括研發-孵化-中試-產業化的科技創業鏈。
四、集聚輻射效應明顯。贛州高新區集聚了一大批行業領軍企業,在全國乃至世界佔有一席之地。譜賽科公司、菊隆公司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全國領先,其物理除雜法、超聲輔助結晶法均獲得自主創新技術產權,處世界領先水平,已掌控了甜菊糖市場的話語權;江鎢鎢合金公司生產的鎢鐵佔世界市場的70%。此外,中國500強企業及上市公司,如華能集團、中國五礦集團、中國建材集團、國能生物集團、富士康集團、橫店東磁集團、江鎢集團等相繼在園區投資辦廠,極大提升了贛州高新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迴圈經濟有聲有色。贛州高新區在資源開採、應用過程中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和迴圈利用,堅持把發展特色產業與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治理、生態保護相結合,引導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實現由資源型向高技術深加工型快速跨越,促進園區可持續發展。20XX年10月贛州高新區獲國家環保部、商務部、科技部聯合批覆同意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目前,贛州高新區已形成了三條迴圈經濟產業鏈,一是以華瀚廢碎料、誠正稀土、金鷹稀土等企業為代表的有色金屬迴圈經濟產業鏈,華瀚公司可回收各種鎢廢碎料,對原料“吃幹榨盡”,變廢為寶;誠正、金鷹、力賽科公司可將稀土廢料回收加工成為磁性材料。目前高新區稀土廢渣二次利用率已達100%,年處理稀土廢料3萬噸。二是以譜賽科、菊隆高科、新凌能源、天德生物等企業為代表的食品加工-廢渣、廢水處理迴圈經濟產業鏈。三是以華能電廠、南方水泥、東聖環保等企業為代表的新型建材迴圈經濟產業鏈。
六、競爭優勢日益突出。一是政策優勢突出,贛南區域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國務院關於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給予了贛州許多特殊政策,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已將支援贛州高新區建立國家高新區工作列入蘇區振興部際聯席會議議題,明確提出“支援贛州設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二是交通區位優越,贛州是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中心,是珠三角、閩三角等沿海地區的直接腹地和內陸通向東南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已成功開通贛州到廈門、深圳國際集裝箱“鐵海聯運”業務,贛州的外貿企業享受與沿海一些口岸外貿企業同等的通關便利。
鑑於贛州高新區產業基礎良好、區位優勢明顯、配套設施完善、發展後勁充足,已具備申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基本條件。目前,科技部已按照工作程式徵求相關部委意見。屆時,國家發改委將徵求省發改委意見,並將其作為回覆科技部意見的重要依據。為此,懇請貴委大力支援,一是報請國家發改委同意更名並予以備案,二是同意江西贛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並在出具相關意見時予以大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