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不可缺失的網路文化教育

  網路文化與傳統文化相比,具有平等、開放和隱蔽等個性的特徵。網路文化已經很大程度影響著人類的社會生活,也嚴重充斥著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作為學校教育應當足夠重視它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要充分利用其積極面,抑制消極面,讓網路文化成為孩子生活學習中的良師益友。

  一、網路文化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文化育人潤物無聲,網路文化同樣如此,並且以其特有的快速、廣泛和易於接納,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著積極的影響。

  1.有利於啟用創新

  全球資訊網路連通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因此,出現了跨國家、跨時空、跨民族文化傳統的大交流,這種交流的特點將不僅只是知識的傳播,而且能使人們在交流中產生思想的火花;使學生擺脫了對知識權威的從眾心理,更有利於激發其創造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快速更新的網路語,它顛覆著課堂上語言文字的規律,更貼切地表達著人們在網路中的情感流露,在學生的寫作中就經常能發現這些網路創新語言的應用。

  2.有利於放開眼界

  網路文化是一種百科全書式的資源,海量的資料庫充滿在網路空間。能在瞬間觸及大量最新的資訊,它的迅速、快捷是其他任何教育媒介所無法比擬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網路中就顯得不那麼沉重了。在五年級“中國傳統節日”專題活動教學中,我國上下五千年的輝煌和各民族的風土人情瞬間躍然螢幕,煞有“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之感。

  3.迎合學生的身心需求

  小學生處於童年到少年的過渡期,亦稱人的“心理斷乳期”。在這個階段,他們的獨立意識、自我意識急劇增強,求知慾望也迅速擴充套件,在網路環境中,學生既可以參考教育者和家長的意見,亦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自己喜愛的內容瀏覽,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增強了,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同時,在“網路社會”裡,他們往往大膽地與人交往,發表自己的觀點,鍛鍊了獨立的思維能力。

  二、網路文化的消極影響與對策

  萬物是對立的,網路就是一柄雙刃劍,它也會悄無聲息地將假醜惡帶進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1.網路文化正影響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網路社會”的資訊傳播打破了原有的國家、地域之間社會制和意識形態的約束。這使辨別是非能力不強的學生一時難以識別,並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干擾。例如“不勞無獲”在網路中就未必“正確”。在電子小報的教學中,就有學生下載了網路上現成的作品,修改一下名字佔為己有。倘若這一行為矇蔽了老師,還讚賞其做得好,這無疑在學生思想中產生了大波瀾:“不勞也有獲”。小至一種行為大及一種價值觀、人生觀。

  2.網路文化讓自由氾濫和責任削弱

  學生在“網路社會”中擺脫了制度、紀律的約束,有一種“特別自由”的感覺和“為所欲為”的衝動,甚至忘卻了自己。如在網上與陌生人聊天可以信口開河、在論壇可以無所顧忌、在微博可以釋出虛假資訊等。可以說,“網路社會”是學生的“自由國”。在這裡道德、責任等一切束縛都可能被拋棄,所以教育就急需正確合理引導孩子的言論和行為,將孩子引入道德與社會責任的陽光道。

  3.網路文化淡漠著人際關係

  網路文化把世界聯成一個縱橫交錯的整體,個體只要進入網路,就可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但學生面對的只是一臺與網路“大機器”相連線的“小電腦”,活動在“人——機”的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這就使得人們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與他人、與社會接觸的機會。相關因過度上網而自我封閉甚至出現極端行為的報道屢見報端。只有將網路與現實社會相結合,以網路為手段參與社會活動,才能有效避免這些不足。教學活動中我經常帶領學生參與網路社會調查、參加向貧困兒童捐助、評論社會關注熱點等活動。讓學生意識到網路的另一端連線著無數的人和事,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真實的現象,人際交流有了載體,人際關係因此而生動。

  學生畢竟有別於成人的意志力,在科學合理引導的同時,學校還需要與家庭聯合,共同加強孩子上網監護。學校機房和家庭電腦安裝“綠壩·花季護航”軟體,校園網進行網路資訊過濾,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上網等多種手段,抵制網路不良資訊危害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