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烏江自刎後發生了什麼

  項羽是楚國的猛將,但最後卻在烏江自刎了卻自己,那?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楚霸王項羽是現在都為人稱道的一位英雄,他推翻了秦朝的統治,建立了西楚政權,其優秀的軍事才能,到現在都讓人佩服不已。關於楚霸王項羽,我們熟知的有“霸王別姬”、“火燒阿房宮”和“烏江自刎”等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項羽烏江自刎之後,其屍體曾被肢解。

  歷史上記載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帶領手下突圍至烏江,放棄過烏江的機會,因為他覺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所以和劉邦的人拼死搏殺,後遇到漢騎司馬、呂馬童告訴他們說:“劉邦曾言取自己人頭可得千金,賜邑萬戶,我就給你們個機會”,之後就在烏江邊自刎而死。

  項羽死後,漢將王翳立刻割下了他的人頭,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將剩餘的項羽的屍體肢解,最後楚霸王項羽的屍體被分為五部分,最後五人去劉邦面前邀功,最終每個人都被賞賜二百金和兩千戶邑民,而且還分別被封侯。一代英雄項羽死後還被人如此對待,真是令世人無比的痛心。

  項羽為什麼要自刎

  項羽最終沒有選擇過江而拔劍自刎而死,那麼項羽為什麼自殺,在一定程度上可謂是性格悲劇。驕傲、唯我獨尊、專斷、意志力不夠堅定,也是導致他最終走上滅亡道路的主要原因。他的死雖然在後人來講慷慨激昂,且被李清照等人廣為吟誦,但一代霸王就此了卻人生卻也讓人不免喟嘆。

  項羽被打敗後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然而他卻只是說:“是天要滅我,我又何必渡江呢!況且當初我和江東八千多人度過江向西,如今就我一個人生還,即使江東的父老鄉親可憐我,不責備我,我難道不會在心裡羞愧嗎!”然後拔劍自刎。這種說法是出自司馬遷之手,說法的提出距離項羽自殺的年代也比較近,而且他文筆流暢,敘述激昂,因而流傳最廣,之後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也以此為根據,這也就促成了項羽為什麼自殺的說法之一。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闕,美人和之。”

  項羽是個爭強好勝、死要面子的人,自己最心愛的虞姬都已經自殺,他的內心是絕望的,也十分的羞愧,自尊心受到嚴重衝擊,再加上當時楚軍傷亡慘重士兵所剩無幾,所以當項羽帶逃至江邊時,自信心嚴重挫傷,也沒了想要東山再起的毅力,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也是項羽為什麼自殺的原因。

  項羽簡介

  項羽,本名為項籍,因字羽,因此人們都稱他為項羽,項羽是楚國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宿遷,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

  項羽不僅僅是秦朝末年有名的武將,而且在中國史上也是一名出類撥萃的將軍,所以李晚芳對項羽的評價是“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項羽在年幼時就表現出與常人的不同,他父親教他讀書,他三分鐘熱度,沒多久就不學了,父親又讓他學劍,也是學了沒一會兒就不學了。因此他父親非常生氣。而項羽卻說:“讀書學習只能讓你多認識幾個字,記住一個人,學習舞刀弄劍也只能強生健體或者是個人對敵而已,要學就學萬人敵。”於是,項羽就開始學習兵法,可是也只是學個皮毛。

  當時,秦始皇渡浙江時坐著大船,項羽和項梁一起觀看,項羽說:“始皇是可以取代的。”這個時候,父親就對這個兒子另眼相看了。

  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項羽也跟著叔父項梁開始揭竿而起。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進入咸陽後,殺秦王子嬰,火燒秦王宮。項羽在得到楚懷王的同意後,自立為西楚霸王。

  可是,項羽最後還是不敵劉邦,被劉邦幾十萬大軍包圍,項羽一路逃到烏江,遇見烏江亭長,廳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然後東山再起。但是項羽卻說自己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一口氣殺了幾十個劉邦軍隊的兵,然後揮刀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