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之聖靈降臨

  耶穌昇天後,五旬節到了,門徒聚集在一處,聖靈降臨下來,並有不同形式的顯現。聖靈為保惠師,永遠住在我們中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聖靈降臨當有風的聲音***徒2:1***

  在以色列人有三大重要的節期: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這三大節期要求猶太男子必須參加的。“五旬節”一詞,意思是“第五十”或是“七七節”。因為它是在逾越節的幾個星期後,即第五十天。慶祝這節期有兩個主要意義。1.歷史的意義:紀念在西乃山上帝頒給摩西律法。2.農業的意義:在逾越節要把收割的初熟的大麥拿一俄梅珥獻給上帝,在五旬節要把收割的莊稼中的兩個餅獻上,表達感恩。律法規定在那天,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參利23:21、民28:26***“忽然,從天上的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徒2:2***聖經中描寫聖靈的時候常常用聖靈有幾種流動性的表徵,風是其中一種***另外有油、火、水***,說明他的主權、不能預測的動向。這表明其勢之威猛強烈。大風常常是代表聖靈的。“主對我說,人子啊,你要發預言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氣息啊,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那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了。’”***結37:9***風吹在骨頭身上,也能夠復活,這是聖靈的工作。在新約中,主耶穌對尼哥底母說:“你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希奇,風隨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裡來,往哪裡去。”***約3:7***在現實在生活中,聖靈:1.雖然肉眼看不見,但其果效是明顯可見的,也是門徒可以感到的。2.潔淨和推動力。3.大風亦具有無比能力之意。

  聖靈降臨當有火的景觀***徒2:3***

  那聲音的標記是:“一陣大風吹過”,是可聽的;視覺的標記是:“舌頭如火焰”, 是可見的。此處“舌頭”在原文裡是複數,“火”是單數,指舌頭有許多,但火焰是總體的。為什麼是舌頭如火焰呢?舌頭象徵言語和福音的傳播;火象徵神聖潔的同在,除去我們生命中的雜質,使我們的心火熱起來,也激發人去改變生命。一面使說話的人火熱有膽量,一面使聽話的人被光照煉淨。“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高聲說”這裡的“站起”,原文是複數詞,而“高聲”則是單數詞;表示雖是由一個人在說話,卻有許多人站在一起同作後盾。並且這個“高聲”乃是表示這第一位講道的人以使者身份站起來時,他提高聲音,好叫全體聽眾都聽得見,向眾人宣告福音的重大事件:

  1.福音的見證人:第一種見證是舊約聖經,是耶穌所應驗的,在使徒行傳2章彼得引用詩篇16章、110章,約珥書2章,來支援有關耶穌的復活,被高舉及賜下聖靈的教導。第二種是使徒們所作的見證:“我們為這事作見證”,彼得不斷地重申這話,而親自見證耶穌這事實,是成為使徒不可缺少的條件。因此,這一位基督兩種的證據為他作見證是先知和使徒。

  2.福音的事件:耶穌的死和復活。

  3.福音的應許:罪得赦免,領受聖靈***這兩項是人們尋求的自由。從自責、汙穢、審判,到自我釋放出來,成為神原來所創造的人***。罪得赦免就是抹掉過去一切;領受聖靈就是使人得著生命。

  4.福音的條件:內在,悔改信靠;外在,受洗行動。

  前段時間我費蘭度所著《效法耶穌的服侍》一書中,提到一個史上最著名的佈道探訪家之一的愛德華·金博爾,探訪他的18歲的主日學學生慕迪。這個青年人蔘加他的主日學已經接近一年了。那個聘用慕迪的他的鞋匠叔叔,認為慕迪上教會可免得給他惹麻煩,所以就把參加主日學列為聘用協議之一。慕迪那時根本無意委身給基督,他覺得要到長大了,玩夠了才好考慮這個問題。當時,教會正在推動宣教,愛德華·金博爾覺得有負擔要去探訪年輕的慕迪,他常常花幾個小時在芝加哥城裡的街頭看望那些男孩子向他們作見證。有一天,他去鞋店,慕迪正在店鋪後面把鞋包好及堆貨上架,金博爾說:“那天,那個年輕人當時似乎已經準備好接受那照射在他身上的光,他立刻把自己的生命獻給基督。他後來成為當時最偉大的佈道家。

  幾年後,慕迪正講道時一個名叫邁耶的年輕人接受了基督,他得救了。邁耶長大以後成了大有能力的佈道家,也寫了許多好書。有一次,邁耶講道的時候,一個名叫威爾伯·查普曼的大學生信主了。後來查普曼也成為一名佈道家,他把基督救恩的資訊帶給一個年輕的職業棒球運動員,名叫比利·森迪。後來,比利·森迪成為佈道家,一次在北卡羅來納的夏洛特舉行佈道會,聖靈大大作工,他們就邀請了另一個名叫末底改·哈姆的講員又講了一輪。在系列佈道會的最後一天晚上,一個又高又瘦的年輕人走到臺前接受了基督,那個人的名字叫做葛培理。

  聖靈降臨當有別國的語言***徒2:4***

  和合本譯作“別國的話”。從第6、8和11節看來,最自然的可能性是指地方語言或鄉談。對這些門徒而言,他們當時所說的各種鄉談,都是他們從未學過的。因此,在這次聚集在耶路撒冷的國際性民族,都覺得驚訝稀奇,為何呢?它是象徵在聖靈裡一種嶄新的合一,是超越種族、國界和語言隔閡的。故此在早期有許多解經家認為:五旬節的祝福是和巴別的咒詛相反,前者的祝福故意及戲劇性扭轉後者的咒詛,在巴別人的語言被變亂,而各國被分散。在耶路撒冷語言的障礙超自然的被拆毀,這是一個象徵,代表各國要在基督裡合而為一,更預表將來在天上的一幕,那時被救贖的人都要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

  1.為了普世福音的需要,為了萬民得救的問題神賜下方言。

  這十五種不同的民族從天下各方聚集在耶路撒冷,突然聽見他們家鄉的語言。這分別是羅馬帝國東部稱為波斯或伊朗的三個國家***帕提亞人、瑪代人、以攔人***,提及西邊的米所波大米,即伊拉克和猶大地。再下去是小亞細亞***土耳其***的各省份地區,埃及和其西邊的地區,直至羅馬。接著的一句,泛指所有的人;在這些地區都有不少猶太人,而有猶太人的地方,往往會導致外邦人歸化為猶太人。最後,有些出人意外,革裡底人和亞拉伯人也列在其中。這份名單相當奇特,見證所看見的是這些基督徒在頌揚神大能的作為。

  2.個人在與神交的時候,神賜下方言。

  在禱告中,神引導他講出一種奧祕的言語,是他自己沒有想到也沒有求的,更不是他自己逼自己的,而他用這種方言時突然與主交通,把一些奧祕藉著方言講出來。宋尚博士有過這樣的方言恩賜的經驗,但是他從來不在教會裡面講。我講這句話的原因,是宋博士的女兒在東南亞為主做見證提到的,她發現她父親的日記裡面曾經提到有幾次講方言的經驗,但是他絕對不准許人強調方言。

  3.聚會中間神的靈感動他,他就講出一些聽不明白的話語,並且同一位聖靈就感動另外一些人站起來把他所講的,人所不明白的話語翻譯成人能明白的話語。保羅在羅馬書12和14章裡面提到有講方言和翻方言的恩賜。

  4.認識聖靈的原則:

  第一就是主權的原則,不是強求。第二就是秩序的原則。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

  ***1***對聖靈要有整全的認識。在教會界中我們看到兩種極端,一種是愛講聖靈,而不能分辨是否出於神的靈,不少人並不清楚,他們把想象當作本質。把個人的經歷當做神對他說的話,還稱為新的啟示。這個延伸下去是非常危險的;另一種是怕講聖靈,甚至完全不提。但在三大的信經中都共同提到“聖靈就是神”這三位是“同榮”、“同尊”、“同恆”等同樣的本質。也正如福音派舉足輕重的人物,被譽為二十世紀的最後一位清教徒,也被人推崇為基督教思想家和教育家的領袖巴刻描寫三位一體,巴刻在書中所強調聖靈的一切工作都以基督為中心,他來是為要見證基督,榮耀基督,引導信徒過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生活。也就如宣信指出,聖靈是活水。而我們的生命好比是田地,基督是落在這田地中的一粒種子;聖靈活水的澆灌,叫基督在我們生命中開花結果,榮耀父神。因此,我們要從聖經的總原則出發,要建立純正的神學根基,對真理要有正確豐富的認識。

  ***2***要順從聖靈的主權。從聖靈的洗與恩賜的角度來看,聖靈是隨已意分給各人的。其最終目的是高舉基督。正如在主耶穌所說:“聖靈來了,他要榮耀我,因為他要將授予我的告訴你們。”***約16:14***彼得也曾說過:“我們為這事作見證,上帝賜給順從之人的聖靈,也為這事作見證。”***徒5:32***神僕巴刻、潘嘉樂、史託德等對聖靈的看法,說我們要活在聖靈中,追求聖靈的充滿。我們不要只討論、研究聖靈,我們更要經歷聖靈。因為聖靈是我們的保惠師,他與我們建立個人的關係。聖靈隱藏自己,為要彰顯基督。

  ***3***對聖靈的工作要持正確的態度。隨著二十世紀靈恩運動產生深遠的影響,他們今日注重是講方言、神醫、禱告、全體投入的事奉及對奉獻等大加鼓勵。使人數增多,發展過快,對於今日傳統的教會發展緩慢是一項何等大的挑戰。我個人認為面臨挑戰時我們應該思考,我們不要被這些現象所吸引而忽略本質,不要被外在的現象所矇蔽,要在乎裡面的真理有沒有表達出信仰,建立信心的功能及與主生命之間的關係。當年主在世上的時候,差派七十人出去傳道,因為很有果效,奉主的名趕鬼都服他了,心中充滿歡喜,但主指出最重要的乃是你們的名字被記載在生命冊上倒要歡喜更大。主乃告訴他們屬於主比追求恩賜更重要。相反地,現今教會有時不注重聖靈的原因,是懼怕別人給他扣上靈恩派的帽子,或者習慣上靠著自己。今日我們需要求主敞開我們的心,在他裡面真實的悔改,正如有位神僕祈禱說:“主啊,求你饒恕我,多年來我在聖靈經驗近乎真空下做基督徒。神啊,求你寬恕我!多年來,我受著傳統、自我的捆綁,把你的靈當作一個影子,神學上的前設,一種沒有位格的力量。從今以後我立志不再懼怕,經歷與聖父、聖子同尊同榮的聖靈。從今我願意不再疑惑,敬拜、倚靠那三位一體的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