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迎接主降生講章精選

  基督徒從聖經所領受到的資訊是:為了迎接主的再來,主耶穌提醒我們,要警醒地預備好自己,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路加福音2章36-38節

  弟兄姊妹,主內平安!再過幾天就是一個會讓我們非常高興的日子——記念耶穌基督降生的日子。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中,我們都在預備我們的心,為要歡慶記念耶穌基督為我們而降生。聖經告訴我們,當耶穌基督降生之後,分別有幾位博士、牧羊人、還有西面、亞拿見到並敬拜過那降生的嬰孩***參太2:1-12;路2:1-20、25-38***。我們在仔細思想聖經記載的時候,會發現亞拿是其中唯一的女性。聖經對亞拿的記載是最短的,總共只用了101個字,但是當我們仔細地去琢磨、體會這101個字的時候,我們會感受到一位非常偉大的亞拿——她在用她那閃光的生命迎接著耶穌基督的降生。所以在記念救主降生、歡慶聖誕的時日中,我想,亞拿的生命經歷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幫助。我們在經文的記載中看到,亞拿是透過這樣三個方面的生命的體現來迎接救主降生的。

  一、勇敢地面對苦難

  聖經記載:亞拿“同丈夫住了七年,就寡居了。現在已經八十四歲,並不離開聖殿,禁食祈求,晝夜侍奉神。”***路2:36-37***亞拿是一個與丈夫生活了七年後中年喪夫、飽經滄桑的寡婦。按中國傳統的說法,少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是人生最不幸的事情,但這最不幸的事情就發生在了亞拿的生命中。亞拿所處的時代是猶太人歷史上最為動盪的一個時代,他們經歷了羅馬帝國和外邦希律王的殘暴統治,所以,在亞拿的生活中,她要面對的是不盡如人意的社會生活。聖經記載,亞拿在寡居的時日一直在聖殿中。我們知道,耶穌基督曾經兩次潔淨聖殿,因為祭司與商人相互勾結***參太21:12-13;約2:13-17***。不僅如此,眾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還與羅馬任命的巡撫相互勾結,致使後來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所以當時的聖殿中有很多人們所不願看到的事情,但是亞拿仍然在聖殿中侍奉神。

  在這裡我們感受到,無論是從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還是宗教生活來看,亞拿都遭遇到了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都面對著人生所要面對的諸多苦難。但是,亞拿經歷到這樣的生活後,並沒有因此而埋怨、消沉,她依然“不離開聖殿,禁食祈求,晝夜侍奉神”***路2:37***,依然與上帝保持著親密的關係。

  弟兄姐妹,很多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有與亞拿相似的情況。在家庭裡,另一半可能已經出軌,孩子又是那樣地不聽話;在社會工作中,我們可能已經失業了;在教會中,我們也會面對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弟兄姐妹,當你經歷到這一切的時候,你與上帝的關係怎麼樣呢?亞拿在這裡實在是我們的榜樣,因為她在生命中曉得,與上帝的關係並不能以苦難的存在與否來衡量,上帝對她的愛也不能以她所處境況的好與壞來衡量。耶穌基督在世的時候曾經告訴我們:“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16:33***。保羅也告訴我們:“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14:22***有一首讚美詩也告訴我們:“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

  我們相信獨一的真神,但這不等於我們的生活就會一帆風順。基督徒在信仰生活中也會面對、經歷很多艱難與困苦。有一本非常好的小書叫《馨香的沒藥》,這是蓋恩夫人的自傳節選,書中描述了她的生命經歷中的諸多苦難,這些幾乎是亞拿的翻版。她的母親不喜歡女孩子,所以她一生下來就被交給了傭人。雖然她生活在一個很富裕的家庭中,但是卻受到漠視,從幼年起就經歷了很多的滄桑。當她十五歲的時候,父母就把她嫁給了一個比她大二十二歲的男人。在自己的家庭中,她也經歷了很多的苦難:自己最心愛的女兒隨後不久去世了;二十三歲的時候被天花毀了容;與丈夫生活了十五年後,丈夫也離開她而去了;婆婆還時常責罵她……她後半生所受的逼迫是來自於當時的天主教會,她被下在監裡,之後又被流放。面對這一切的時候,蓋恩夫人同樣沒有怨天尤人,反而說,所有臨到她的苦難,都有神的許可,如果神不許可,我們一根頭髮都不會掉在地上。所以,當她面對這一切的時候,她從來沒有恨過帶給她傷害的人,相反,她常常地為他們禱告。在蓋恩夫人的自傳中,我們也看到了她一生的經歷,她在勇敢地面對著生活中的苦難。

  弟兄姐妹,此時此刻可能你也正經歷著與她們不一樣的苦難,但是,我們作為神的兒女,是有盼望的,我們在天上的父,今天在注視著我們,他所關注的是你怎麼去面對苦難。在苦難中不與上帝疏遠,反而能夠剛強地面對,這將是我們的天父最喜悅看到的。所以,盼望我們在記念救主降生的時日中,都能夠像亞拿一樣勇敢面對苦難。

  二、盡心地操練敬虔的生命

  聖經告訴我們說,亞拿到八十四歲的時候,“並不離開聖殿,禁食祈求,晝夜侍奉神。”***路2:37***我從和合本的翻譯中看不出“禁食祈求”與“晝夜侍奉”是一回事還是兩回事,所以我特別找了另外兩種譯本。呂振中譯本譯作:“並沒有離開過殿,黑夜、白日用禁食和祈求來事奉。”新譯本譯作:“她沒有離開過聖殿,以禁食和禱告晝夜事奉主。”我們從這兩個版本的翻譯中可以更準確地把握到,聖經是告訴我們:亞拿在聖殿的時日中,在以禁食和祈禱這樣兩種方式服侍著我們的上帝。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認為要透過三種途徑才能操練、實現個人敬虔的生命:施捨、禱告、禁食。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6章1-8節和16-18節曾經論到這三個方面;當時的人也願有敬虔的生命,但是他們喜愛把這些事作在人的面前,裡面缺乏了真誠。耶穌告訴他的門徒不要故意做什麼,而要在裡面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主***參約4:24***。寡婦亞拿沒有任何的經濟來源和倚靠,聖經記載得非常真實,也非常奇妙:她以禁食、祈求這兩種方式來服侍我們的主。聖經裡沒有提到亞拿的施捨,因為她確實沒有錢。我們在這裡看到,當亞拿在生命中遭遇到了諸多苦難的時候,她依然在神面前敬虔地操練自己的生命,雖然她的環境不盡如人意,但她卻要尋求自己在神的裡面做一個合神心意的人。所以弟兄姐妹,在記念主降生的時日中,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敬虔地操練自己的生命。保羅也勸勉我們說:“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前4:8***

  今天我們該如何操練自己的生命呢?我們首先要牢記耶穌在馬太福音第6章的教導,在神的面前要有真誠、真實的心理。保羅也說:“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西3:23***。我歸納了這樣三條操練生命的途徑:第一,我們要親近神。具體地說,就是我們要藉著讀經、禱告、默想、服侍、聚會,甚至抄寫聖經等不同的方式,來與我們的神親近。在今天接受洗禮的弟兄姐妹中,有一位姐妹堅持每天抄寫聖經,神的話語帶給她的生命很多幫助,我自己特別地感到,這就是一種很好地與我們的神親近的方式,這就是在操練我們敬虔的生命。

  第二,我們要幫助人、愛人。新約聖經告訴我們,“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汙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耶穌也給我們講過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參路10:25-37***,他藉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敬虔的生命並不應當僅僅停留在禱告與聚會這樣的屬靈經驗之上,也應當有實際的行動。耶穌基督藉著這個故事讓我們去愛人,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第三,我們要剋制己身。保羅曾經告訴我們,我們是要得那不能壞的冠冕,所以“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雅各書1章26節也告訴我們說:“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所以我們應當靠著聖靈的大能,在我們的生命裡剋制己身,操練敬虔的生命。在兩千多年以前,亞拿通過禁食祈禱的方式在操練敬虔的生命、迎接主的降生,弟兄姐妹,今天我們要以真誠的心在神面前來親近我們的神,幫助我們周圍有需要的人,來剋制我們自己的私慾,操練敬虔的生命。我想,這將是主最悅納的一種記念主降生的方式。

  三、竭力地傳揚耶穌

  論到亞拿,路加福音2章38節還告訴我們:“正當那時,她進前來稱謝神,將孩子的事對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說。”我們在這裡看到一個非常奇妙的經驗,那就是一個人如果擁有了耶穌基督的生命的話,他也願意別人擁有耶穌基督的生命,並且會為自己的願望付出實際的行動。正因如此,當牧羊人見到了耶穌基督之後,他們回去“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話傳開了”***路2:17***。我們所有的弟兄姐妹都有這種美妙的經驗,這是神的生命的一種自然流露。透過經文的記載,我們看到,亞拿傳揚耶穌,有兩點特別地值得我們去牢記。

  首先,亞拿是在正確地、抓住核心地傳福音。經文告訴我們:她“將孩子的事對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說”***路2:38***。弟兄姐妹,我們傳福音就是要傳講“孩子的事”:這位嬰孩為我們而降生,他長大成人之後為我們而受難,並且從死裡復活,已經昇天,將來他還要再來——這就是福音的核心資訊。

  新約聖經記載,耶路撒冷教會有一位執事叫作腓利,聖經給了他一項殊榮,稱他是“傳福音的腓利”***徒21:8***。有一次神的使者讓他“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徒8:26***,他在路上碰到了一個坐車的太監。“聖靈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徒8:29***太監正在讀先知以賽亞的書,腓利看到就藉機引導他,他就請腓利一同坐在車上,並向腓利請教。“太監對腓利說:‘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著誰?是指著自己呢?是指著別人呢?’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徒8:34-35***腓利沒有給他傳講以賽亞,也沒有提到耶利米,那不是目的,“孩子的事”才是腓利傳講的目的。所以,弟兄姊妹,我們通過腓利這樣傳講的經驗體會到,你傳福音的切入點可能不同,但是你千萬不要把中心忽略了:一定要講“孩子的事”。所以,這節經文非常簡潔地告訴我們,亞拿就“將孩子的事對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說”***路2:38***。

  其次,亞拿也是在盡力地傳福音。從上面這節經文中,我們看到亞拿不是對一個人、十個人,或者幾十個人在講,乃是“對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說”。我們不知道她是如何去向所有人傳講的,但是,我們從經文的描述中所體會到的,是亞拿盡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弟兄姐妹,在今天面對傳福音的使命時,你盡力了沒有?保羅告訴我們:“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4:2***這是保羅當時給提摩太的勸勉,我想,也是給今天我們每一個人的勸勉,我們都應當竭力地來傳揚耶穌的福音,像亞拿一樣藉著這種方式來記念主為我們而降生。

  我們在舊約聖經中看到,摩西為各個支派祝福的時候,特別給亞設支派加了一條祝福——這是一個應許:“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33:25***經文告訴我們,亞拿“是亞設支派法內力的女兒”***路2:36***,我們也在她的生命中看到,亞拿真實地經歷到了上帝所給予她支派的應許。“亞拿”的意思就是“恩典”,我們在她的生命中真的看到了她的生命裡充滿了上帝賜予她的恩典。在她的生命中,她一直在勇敢地面對苦難,一直在盡心地操練敬虔,一直在竭力地傳揚耶穌。她所過的每一天、每一夜都充滿了神賜給她的夠用的力量,她一直在用那閃光的生命迎接彌賽亞的降生。

  弟兄姐妹,今天我們藉著分享,盼望亞拿的經歷能激勵在座的每一位弟兄姐妹,讓我們也能夠用閃光的生命來記念主耶穌為我們而降生。

  基督教講章:常常感謝神

  墨西哥有一個村莊,那裡有很多的溫泉,有些溫泉出熱水,有些溫泉出涼水。村裡的婦女們把一筐一筐的衣服拿到溫泉裡洗。她們先把衣服泡在熱水裡,過一會兒,再用涼水洗,洗衣服非常方便。看到這情景,有一個遊客問導遊:“這裡的婦女們可以隨便用冷熱水,洗衣服很方便,她們心裡一定很感恩吧?”導遊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說:“這裡的婦女們不僅不感恩,她們的心裡反而充滿了抱怨。”遊客覺得不可思議,問:“抱怨什么?”導遊回答:“這裡的婦女們抱怨溫泉裡為什么不出肥皂水。”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後面簡稱為《前書》、《後書》***,是保羅寫給教會的書信,裡面有很多保羅對上帝感恩的話語。帖撒羅尼迦教會是保羅在第二次佈道旅行的時候建立的教會,保羅在帖撒羅尼迦這個地方傳福音大約有三個月,《使徒行傳》中的記載好像只傳了三個星期,其實不是這樣的,許多人認為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傳福音傳了三個多月。但是由於猶太人的逼迫,他匆匆離開了帖撒羅尼迦。後來他去了利比亞,但是那些猶太人又追到了利比亞,他不得不又離開利比亞到了雅典,在雅典呆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又到了哥林多,在哥林多傳福音有一年半的時間。他在哥林多的時候把《前書》、《後書》寄給了帖撒羅尼迦教會。

  我們看到保羅當時的情況,他的周圍真是有很多可以抱怨的事情。但是在《前書》和《後書》中卻充滿了他對上帝的感恩。《前書》一章2節:“我們為你們眾人常常感謝神,禱告的時候提到你們。”二章13節:“為此,我們也不住地感謝神。”《後書》一章3節:“弟兄們,我們該為你們常常感謝神。”二章13節:“主所愛的弟兄們哪,我們本該常為你們感謝神”。

  短短几章書信裡面,充滿了保羅對上帝的感恩。但是《後書》的感恩和《前書》的感恩不一樣,《前書》裡只是說我們感謝神,但是到了《後書》有一個細微的變化。《後書》一章3節:“弟兄們,我們該為你們常常感謝神。”二章13節:“我們本該常為你們感謝神。”《前書》裡面只是向上帝感恩,但是到了《後書》,保羅說,“我們應該因著你們向上帝感恩,我們向上帝感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是合理的事情。”

  我們今天思考一下,是什么使保羅向上帝充滿感恩呢?

  首先,因為保羅看到了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靈命的成長。

  保羅受到猶太人的逼迫離開帖撒羅尼迦之後,那裡教會的信徒們也受到了當地人的逼迫。但是在這個期間,保羅卻聽到了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信仰靈命成長的訊息,《後書》一章3-4節:“弟兄們,我們該為你們常常感謝神,這本是合宜的”,是應該的,是理所當然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你們的信心格外增長,並且你們眾人彼此相愛的心也都充足,甚至我們在神的各教會裡為你們誇口,都因你們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難中,仍舊存忍耐和信心。”

  保羅在這裡提到,他向上帝感恩的三個理由:一是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信心的增長;第二個是愛心充足;第三個是他們仍舊存忍耐和信心。

  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信仰的成長也表現為三個方面:一個是信心增長;第二個是愛心充足;第三個是在逼迫患難中仍存忍耐和信心。因為什么?“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一3***。他們在逼迫當中,充滿了對天國的盼望。

  信心有小有大。有一次耶穌帶著他的門徒過加利利海的時候,遇見了風浪。這時候門徒充滿了恐懼,耶穌被叫醒之後,平靜了海水,然後跟門徒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參:太八23-27***。有一個百夫長請求耶穌醫治他僕人的疾病,耶穌願意去到他的家裡給他的僕人醫病,但是百夫長中途迎接他,攔阻耶穌到他家裡去,原因是什么?你不用到我家裡來,“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耶穌聽了百夫長的這句話,怎樣表揚百夫長的信心呢?“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參:路七1-10***。信心可以有小的信心,也有大的信心。

  這裡的信心不是指因信耶穌基督得救時那樣的信心,而是指信靠耶穌的信心。有些人相信耶穌基督,已經蒙恩得救了,但是一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他卻不是憑著信心行事,不是信靠上帝。靠什么解決問題呢?靠一些世俗的方法。這樣的信心在上帝的眼裡是小的信心。但是有些人不僅相信耶穌基督,在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他信靠耶穌基督,勝過他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樣的信心是大的信心。帖撒羅尼迦教會信主時間還很短,只有幾個月時間,他們的信仰,他們的靈命還很幼小,但是他們的信心在增長。保羅看見了他們信心的增長,因此向上帝感恩。

  第二,他們變得愛心充足。信心增長的時候,愛心應該也隨之增長。有些人說:這個人信仰非常好,但是缺乏愛心;這個人信心非常好,但是他的心非常冷漠。這句話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一個人信心增長的話,愛心應該隨之增長。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他們的信心增長的時候,他們的愛心也隨之增長了起來。信徒的愛心表現為兩方面:一個是在教會內部彼此相愛,還有就是給教會外面的人傳福音的時候,不僅給他們傳福音,而且奉獻了他們的愛心。保羅聽見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愛心充足,就向上帝感恩。

  第三,在逼迫和患難當中,仍存忍耐和信心。他們之所以能夠在逼迫當中忍耐,並且憑著信心行事,因為他們對上帝有盼望,對天國有盼望,他們覺得這個世界不是全部,神預備了更好的地方,他們希望到那個地方去生活。因為心裡有這樣的盼望,所以他們雖然生活在地上,卻不是隻關注地上的東西,而是更關注天上的東西;因為有著這樣的盼望,他們就能夠在逼迫患難中忍耐下去,並且憑著信心行事。

  那么,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的信仰裡就沒有問題了嗎?我們剛才講到了,他們信主才幾個月,他們的靈命還很幼小,他們的信仰中有很多的問題,缺乏知識,而且有些人被假師傅迷惑,還有些人感覺主就快要來了,不安心工作,遊手好閒,真是問題諸多。

  我們知道教會不是聖人的聚集,沒有一個教會是不存在問題的。我們看教會的時候,不要希望這個教會很完美,這不可能,這地上沒有一個完美的教會。因為什么?因為教會不是聖人的聚集,而是罪人的聚集。

  如果來到教會,期待教會非常完美,這樣的人很容易在教會中受到傷害。“教會裡的人怎么這個樣子?”“信主的人怎么這個樣子?”教會並不完美,帖撒羅尼迦教會也是這樣。

  我想,當時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的信仰可能還不如我們海淀堂信徒的信仰,他們有很多的問題,保羅對此非常清楚。但是看到教會是這個樣子,還能夠向上帝感恩,為什么呢?帖撒羅尼迦教會裡雖然有很多問題,但保羅關注的是什么?看見的是什么?不是隻看見教會不好的一面、消極的一面,而是看到教會好的一面、積極的一面。他在這個靈命幼小的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身上發現了什么?發現的是上帝的恩典,這是重要的。

  雖然這個教會裡面有很多問題,但仍然有上帝的恩典在這個教會裡面。所以保羅能夠向上帝感恩。當他看到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的信仰增長的時候,他能夠為之喜樂,為之誇口,併為之向上帝感恩。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呢?是不是父母的心情啊?

  據說女人生了孩子以後都會成為一個撒謊的人。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當幾個月以後孩子開始學發音的時候,母親非常希望孩子叫媽媽、爸爸。當有一天孩子無意識地叫,這聲音好像是“媽媽”,作母親的就非常地高興,逢人便說孩子才幾個月就會叫她媽媽了,看到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就為之高興喜樂。這是什么?是不是父母的心情啊?

  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身上有很多的問題,但是保羅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好的一面,積極的一面,看到了上帝的恩典。於是,因著這樣的信徒,因著這樣的教會,他向上帝感恩。

  第二,保羅向上帝感恩,因為相信神仍然在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身上做工。

  威脅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信仰的最大問題就是猶太人的逼迫。保羅離開後,他們仍然受到各種各樣的逼迫,所以保羅真是為他們擔心,擔心他們會不會因為這樣的逼迫而拋棄、離棄他們的信仰。但是他聽到了好訊息,他們不僅沒有離棄自己的信仰,而且給周圍的人積極地傳福音,並且作了全馬其頓信徒的榜樣。聽到這樣的訊息之後,保羅充滿了對上帝的感恩。

  患難會使一些人在信仰上跌倒,但是,同樣的患難卻使有些人的信仰建立起來。保羅為什么要為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向上帝感恩呢?因為他看到上帝藉著這樣的患難不是在做拆毀的工作,而是在做建立的工作,這樣的患難使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的信仰得到了鍛鍊和造就。

  基督徒信主之後同樣也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患難,上帝為什么讓基督徒在地上經歷各種各樣的患難呢?為的是鍛鍊我們,造就我們。

  保羅在帖撒羅尼迦教會身上看到了上帝這樣的作為。《後書》一章5節:“這正是神公義判斷的明證,叫你們可算配得神的國,你們就是為這國受苦。”上帝在做什么樣的事情呢?上帝藉著各種各樣的患難塑造、造就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讓他們成為配得神國的人。

  基督徒信主之後同樣也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患難,上帝為什么讓基督徒在地上經歷各種各樣的患難呢?為的是鍛鍊我們,造就我們。約伯對此非常地清楚,他在患難面前做的是什么樣的表白?“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二十三10***約伯清楚上帝藉著患難在造就他。保羅在《羅馬書》八章17節也說:“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雖然我們在地上受患難,然而神必定把我們帶進神的榮耀裡去。要想進到神的榮耀裡面,必須要經歷苦難。所以,當我們經歷苦難時,要換個角度看待這個苦難。不要只關注苦難本身,而要關注上帝的作為。如果我們在地上經歷苦難,我們應該明白是上帝正在造就我們,讓我們成為配得天國榮耀的人。保羅在《腓立比書》一章29節中說:“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我們蒙恩,不僅是要成為信徒,第二個目的是要為他受苦.

  弟兄姊妹,當我們受苦時,我們應該有什么樣的思想,有什么樣的理解呢?當我們受苦的時候,我們應該明白我們是蒙恩的人;當我們受苦的時候,我們要明白上帝正要把我們帶到他的榮耀裡去;當我們經歷苦難的時候,我們要明白神是要藉著苦難來塑造我們,使我們成為配得神國榮耀的人。

  保羅以這樣的角度去看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所經歷的苦難。試想,帖撒羅尼迦教會在百般的試煉當中,他們想到的是信主之後為什么這樣苦嗎?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想法呢?一般我們在傳福音的時候都會這樣說:“信主好啊!信主好啊!”但是信主以後,我們的生活當中仍然有各種各樣的患難,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樣的苦難呢?應該從這樣的角度去想:上帝藉著這樣的苦難正在召聚我們成為配得神國榮耀的人。

  保羅一方面說明信徒受苦的原因,一方面希望他們看見上帝的作為。當他們受苦的時候,不是上帝拋棄了他們,而是上帝正與他們同在,正在帶領他們,要把他們帶進神的榮耀裡去。我想,帖撒羅尼迦教會裡面,有一些信徒是會因為他們所受的痛苦抱怨上帝,但是保羅卻因為他們所受的苦難向上帝感恩,保羅也非常希望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明白這一點。

  保羅向上帝感恩,因為他相信上帝沒有離棄他們,沒有拋棄他們,仍然在他們當中做著奇妙的工作。《後書》二章13-14節告訴我們:“主所愛的弟兄們哪,我們本該常為你們感謝神,因為他從起初揀選了你們,叫你們因信真道,又被聖靈感動,成為聖潔,能以得救。神藉我們所傳的福音召你們到這地步,好得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榮光。”

  請大家注意一下,這兩節當中的三個動詞,一個是他從起初“揀選”了我們,上帝在創世之前揀選了我們;到了一定時候,上帝藉著福音“召”了我們。在這之後呢?好“得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在創世之初揀選我們的上帝;到了一定的時候,藉著某個人給我們傳福音,呼召了我們;那么現在呢,他正在塑造我們,讓我們成為配得神國榮耀的人。在苦難當中,我們應該相信什么?上帝的作為,上帝仍然與我們同在!

  我們來總結一下。要想過感恩的生活,從保羅的經歷當中我們應該學會兩點:

  第一點,要在各種各樣的事情當中看見肯定的一面——上帝的恩典。保羅之所以能夠向上帝充滿感恩,是因為他在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的身上看見了上帝的恩典,雖然他們的信仰生命還很幼小,但是他看到了他們信心的增長。

  我認識這樣一個朋友,他父親開公司,家裡很有錢,他們兄弟兩個,他排行老二。因為老大的性格不太適合經商,所以他父親就把希望放在他的身上,希望他能接自己的班。但老二信了耶穌之後,非常願意走全職侍奉的道路,父親表示反對。可他還是不願意妥協,最後還是走上了全職侍奉的道路。他的父親跟他說:“你如果走全職侍奉的道路,我一點財產都不給你。”但是他沒有因此妥協,依舊在教會裡面非常熱心地服侍。

  怎么樣?不容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覺得身體不舒服,去醫院診斷,醫生說他得了肺結核。付出這么大的代價,上帝理當祝福他,不是嗎?為什么讓他得肺結核啊?有些人會因為這樣的疾病抱怨上帝,但是在這個時候,這個弟兄還是對上帝充滿了感恩。為什么呢?他是這樣感謝上帝的:以前身體好的時候忙於工作,做這樣的事情,那樣的事情,不能夠跟上帝保持一個親密的關係。現在終於能夠安靜在神的面前,跟神保持親密的關係了。弟兄姊妹,如果只看到他得疾病的話,應該抱怨上帝,是吧?但是在這個時候,他還看到了什么?上帝的恩典,肯定的一面,積極的一面,所以他能夠向上帝感恩。

  第二點,我們要發現神的作為。要想過感恩的生活,在我們所經歷的一切事情上要善於發現神的作為。保羅之所以能夠在逼迫當中仍然向上帝感恩,是因為他在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的身上發現了上帝的作為。上帝是愛,上帝永遠與我們同在,上帝每天都帶領我們,不管我們的處境如何,上帝仍然是愛,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為什么我們能夠這樣說呢?因為有耶穌的十字架。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上帝把他的獨生愛子差了下來;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上帝讓他的獨生子擔當我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在我們沒有資格得到上帝的愛的時候,上帝首先愛了我們。那么,當我們作了上帝的孩子之後,當我們成為上帝的百姓之後,又會怎樣呢?聖經告訴我們: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上帝已經愛我們了,當我們成為上帝的百姓之後他會更加愛我們。如果相信這一點,如果相信上帝是愛,不管我們經歷什么樣的苦難,什么樣的患難,我們都能夠在這樣的患難當中發現上帝的作為,上帝的恩典。

  弟兄姊妹,什么樣的問題使你們感到痛苦,什么樣的問題使你們感到灰心絕望呢?請大家要發現上帝的愛,上帝的作為,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夠過一個感恩的生活。如果相信上帝對我們的愛始終不變,如果相信今天上帝仍然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做著奇妙的工作,如果相信上帝今天依然在帶領我們前面的道路,不管我們處在什么樣的處境當中,我們都能夠向上帝感恩。

  因此,弟兄姊妹,要想過感恩的生活必須記住兩點。首先,要看見肯定的一面,上帝的恩典;第二,要在我們的經歷當中發現上帝的作為。阿們!

  這裡的婦女有很多感恩的條件,但是卻不能夠在上帝面前感恩,為什么這樣呢?看不到上帝的恩典,只看見他們自己的缺乏。有些人就是這個樣子,在他們的生命當中,生活當中,有很多感恩的條件,但是卻不能夠向上帝感恩。而有些人呢,在他們的生活當中,雖然有很多可以抱怨的事情,但是卻在上帝面前過著一個充滿感恩的生活。

  基督教講章:神悅納的禱告

  經文:路18:9-14

  請問大家一個問題︰「倘若有兩個人來到神面前禱告:一個是很熟悉《聖經》,常常返教會團契、祈禱會,熱心地事奉,帶查經教主日學,按時每月奉獻;另一個是做不正當生意,,有時做的事不見得光,樣子令人厭惡。到底神會聽哪一個人的禱告呢?」似乎不需要多講,神一定悅納熱心事奉的人的禱告,但出人意表地主耶穌竟然悅納令人厭惡之人的禱告,為什么呢?

  讀經《路18:9-14》

  經文裡提及有兩個人同時來到聖殿禱告,法利賽人和稅吏。

  法利賽人:猶太教中最嚴謹的教派,自誇有高度的聖潔生活、對神的敬虔及豐富的聖經知識。

  稅吏:替羅馬政府向猶太人徵收稅款,欺壓同胞,中飽私囊,被猶太人鄙視。

  到底在主耶穌的心目中,祂喜悅怎樣的禱告呢?從經文中可以看到三點:

  一、神悅納的禱告不是自言自語,乃是雙向交流

  耶穌形容法利賽人的禱告是在自言自語,即自己講給自己聽,自問自答,自說自話。

  當有初信的人問我們甚么是祈禱時,通常我們用一個最簡單的回答:祈禱是和神交談/傾談。祈禱是我與神之間的交流,是有迴應的,不是單向的,是雙向的。有人說,禱告是屬靈的呼吸,既是這樣,當有呼有吸。

  祈禱就是和主耶穌交談,這是個連主日學的小朋友都直接告訴你的答案。如果這是連小朋友都懂的,難道這個在《聖經》裡浸淫了長時間的經學教師不知道嗎?是甚么令他不知道呢?——人的自我中心。而且,人很容易會自欺,自圓其說,為自己所做的想到很多解釋。有時我們祈禱時亦很易落入自說自話的陷阱,例如︰「神阿,我想知道你的響應,今日結束時禰告訴我啦,如果不是就當禰同意我的做法啦!」我們已限定神要怎樣怎樣。這種思想令人忘卻了,我們是來到主面前禱告。

  但是,稅吏知道神在聖殿裡,他知道神真在這裡,所以他心裡畏懼,經文形容他不敢望天,知道自己做的事不討神喜悅。

  祈禱是雙向的,不是彙報式但求心安,「我有祈禱呀!」;祈禱也不是倒垃圾般,但求將心裡的東西倒出來後就離開,把神當作是垃圾桶。

  弟兄姊妹,你知道神在這裡嗎?來到聖殿時,你知道神在這裡嗎?從心裡知道嗎?若真知道,你崇拜時就不會遊魂,祈禱時就不會睡著。祈禱是雙向的,神會迴應我們,我們要留心去聽。

  神悅納人的禱告,惟有我們願意開啟心去聆聽並遵行時。

  二、神悅納的禱告不是標榜自我,乃是認罪悔改

  「法利賽人站著,」『站著』雖是猶太人禱告時通常所採用的姿勢,但在這裡帶有誇耀似的意味,昂首挺胸,站在一個明顯令人注目的位置上。

  「我...我...」他一直重複『我』***參12節***,短短的句子,有4個「我」字,他不停地誇讚自己,不停地講「我」,我不像別人,我做了甚么,我又做了甚么。與其說他是禱告,還不如干脆說是為自己做廣告。他在神面前讚賞自己,在自我陶醉,覺得自己無可指摘。法利賽人在神的面前感到心安理得,神要我做的,我全部都做了,其他人都不及我好。

  摩西律法只規定一年一次在贖罪日禁食,猶太人再加上一些特別的國難禁食日,但是法利賽人為表示他們對神的嚴謹敬虔,當時***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更每星期禁食兩次。所以,理直氣壯地說他們不單做足律法要求的事情,更加做多。法利賽人有一套自己的標準判斷,認為自己最有資格。

  可惜,他們忘記了律法是叫人知罪,不是叫人自高,不是以為有把柄指摘別人,不是傲慢。好像學校裡的小學生在老師面前告發同學一樣︰「他校服不合規格,他這樣……他那樣……」

  可稅吏卻不是這樣,他在神的殿中知道自己,認清自己是個罪人,需要主的赦免和接納,他徹頭徹尾地知道自己是個罪人,所以他根本不敢抬起頭望天,只敢遠遠地站著。

  三、神悅納的禱告不是言語華麗,而是謙卑態度

  法利賽人講了很多說話,他是一個很懂得祈禱語言的人,他的祈禱是以感恩開始,「神阿,我感謝你.......」,似乎他好懂得祈禱,但可惜感謝之後的不是真正的感恩,是「稱功」,充滿傲慢的態度,在神眼中這不是禱告。

  反觀稅吏,簡簡單單的十一個字的禱文,無開場白,無美麗的詞藻修飾,卻直接表達了他從心底的乞求,因為他知道自己不配。他乞求神的開恩,憐憫,知道自己無任何值得神喜悅的地方,只求神可憐他,赦免他。當人越知道自己無甚可誇時,越明白甚么是恩典,體會白白得來的意思,亦更懂得謙卑。

  稅吏謙卑的態度不單在他的言語表達出來,而且他身體的語言亦表達他的態度——「遠遠地站著,不敢抬頭望天」。謙卑源於自知得罪神,惟有神能原諒、赦免,由心而出的懇切呼求。所以在14節,耶穌說這稅吏算為義,他能得到神的赦免,得神的悅納。

  常與信徒交談時,總是聽到這樣的話說︰「你幫我祈禱啦,我不懂怎樣禱告,講也不會講,沒有你們講得那樣好。」很多人都會這樣想,但是神悅納的禱告,就是這樣簡單,不需要美麗的言詞,簡單的十一個字的禱告,耶穌告訴我們祂已垂聽,因為謙卑的心已是最美麗的禱詞,態度勝過任何言語。

  在結束聚會或其他公開場合時,弟兄姊妹總喜歡請傳道人禱告「壓軸」,這表達一份尊重。提醒每一位傳道者,不是你的禱告神更垂聽,而是主的託付讓你成為牧者,上主要的,是一份從心而出的關懷及禱求。

  正如主耶穌的提醒:「凡自高的必降為卑,凡自卑的必升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