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課用冰取火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課《用冰取火》學習過程中,同學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學會運用智慧和知識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方法。小編在此整理了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課《用冰取火》,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課《用冰取火》

  從前,有一個探險隊到達了南極洲。那正是南極洲的夏季,說是夏季,其實也在零下20攝氏度左右,南極的夏天沒有黑夜白晝之分,柔和的太陽一直徘徊在天空,把它那幾乎使人感覺不到的溫暖默默地賜給探險隊員們。

  南極的天氣變化無常,探險隊員們頑強地抵搞著無情的大自然帶來的寒冷和風暴,進行科學探測。當他們到達一個孤島上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要動手生火燒水做飯,打火器卻找不到了,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也不見打火器的蹤影。

  沒有火,就不能工作;沒有火,就不能生活;沒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脅。

  大家一籌莫展,陷於絕望。

  “難道就真的束手無策,等待無情的死神到來?”一個年輕的隊員,望著慘白無力的太陽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著。

  他取了一塊冰,用小刀輕輕地刮,用溫暖的雙手不斷摩挲,慢慢地,做成了一個光潔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鏡”。

  他舉著“冰透鏡”,向著太陽,讓太陽光穿過“冰透鏡”,形成焦點,射在一團乾燥蓬鬆的火絨上。一分鐘,兩分鐘……火絨冒出一縷淡淡的青煙。又過了一會兒,火絨上出現了一個紅點,接著便燃燒起來了!

  這團紅紅的火,驅散了死的威脅,帶來了生的歡樂;這團紅紅的火,恢復了探險隊員們的正常生活。他們歡呼,跳躍,像在歡慶一個重大的節日。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課《用冰取火》教案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一支探險隊到南極去考察,在一個孤島上,他們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險隊員用冰做成“冰透鏡”,點燃了火,從困境中走出的故事。故事表現了探險隊員的意志品質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聰明與智慧。課文共七個自然段,一、二自然段主要講探險隊員在南極遇到了困難,也就是事情的起因。三到六自然段交代了用冰取火的過程,其中第三自然段用一句話點明瞭火的重要性;第六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怎樣取火。第七自然段結束在探險隊員歡快的氣氛中。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字裡行間流露出真情實感。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三年級的學生,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特點,學生對生字的認知主要以自學為主,對課文的掌握要以各種形式的朗讀為主要方法,對重點詞語、句子的理解也要融入到朗讀課文中,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和句子。要學會複述課文。

  三、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15個生字、詞,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積累優美的詞語。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漢字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熱愛。

  2、通過指導,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探險隊員是怎樣用冰取火的,並瞭解其中的道理。

  3、通過閱讀課文,體會探險隊員們的聰明與智慧,並結合實際,談談運用知識和智慧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道理。

  四、學前準備

  教具:課件、生字卡片、圖片 學具:教科書、生字卡片、練習本。

  五、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1、板書:“火”,看到了火你想到了什麼?學生根據經驗回答。

  是呀,同學們,火可以產生熱量,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火,***邊說邊展示南極的圖片資料***

  2、你們來看,這是地球的最南端——南極,***課件展示***通過預習,你們已經對南極有了一個大體的瞭解,誰來說一說你所瞭解的南極是什麼樣的?

  學生交流預習情況:南極的氣溫很低、風很大,到處都是冰天雪地。

  3、在南極這樣烈風、酷寒、暴雪的環境裡,人們更需要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發生在南極的與火有關的文章:“用冰取火”。板書:“用冰取”,補充課題。

  4、齊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想說點什麼?

  齊讀課題。學生談對課題的質疑,用冰可以取火嗎?在什麼情況下想到的這個方法?怎麼取得?是誰想到的這一方法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探險隊員是怎樣用冰取火的。

  ***二***初讀感知課文內容。

  1、小聲讀課文,要求:***1***注意你的讀書姿勢;***2***把你掌握不準的生字、詞多讀幾遍;***3***把不明白的地方劃出來。學生自讀課文,解決不會字的讀音。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思考課文的內容。

  查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 開火車讀***出示課件***

  攝氏度 徘徊 幾乎 賜給 一籌莫展 束手無策 絕望 恢復 驅散 跳躍 一縷 焦點 茫然 乾燥蓬鬆

  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2、學生朗讀課文,指名讀,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思考他們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3、誰來評價一下他們讀得怎麼樣?學生自評,互評。

  4、誰來說一說你在讀課文的時候,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學生質疑,並互相解疑。

  ***三***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火的作用非常大。同學們積極動腦,各抒己見,總結出第三自然段。“沒有火,就不能工作;沒有火,就不能生活;沒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脅。”體會火的重要性。

  2、請同學讀讀這句話,說說自己的理解。指名讀,一起讀,在讀中體會火的重要性。

  3、既然火的作用如此大,那麼在南極這樣的環境中,如果打火器找不到了,會發生什麼事呢?讀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學生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年輕的隊員望著慘白無力的太陽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著。”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的是柔和的太陽,為什麼現在卻說是慘白無力的太陽呢?這個隊員在思索,他在想什麼呢?從中你都看出了什麼?

  ***展開合理的想象結合對課文的理解,理解“思索”的含義及內容,通過理解慘白無力的太陽,體會隊員此時的心情。***

  4、他們真會默默地等待死神的到來嗎?他們是怎樣做的呢?讀一讀課文的第六、第七自然段。小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說說探險隊員是怎樣做的。

  學生讀課文的第六第七自然段。展開激烈的討論,小組內討論探險隊員用冰取火的過程。理解用冰取火的過程。產生質疑:“半球形的冰透鏡”是什麼樣的?

  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用冰取火的過程。

  5、師總結:學生邊說,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半球形的“冰透鏡”,以及陽光通過冰透鏡的工作原理,幫助學生明白其中的科學原理。

  6、自讀課文第六、七自然段。說說讀的時候你注意了什麼?學生踴躍舉手談自己讀的時候注意了什麼問題,達到了什麼樣的效果,同學之間互相借鑑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指名讀第六、七自然段,體會“一分鐘、兩分鐘……又過了一會”時間長嗎?在這時隊員會想些什麼?指導朗讀這樣表示時間的詞語,理解隊員們此時的心情,和他們的聰明才智、頑強的意志品質。

  7、學習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憑著探險隊員的聰明才智,他們終於成功了!引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這團紅紅的火——”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看出來的?“他們歡呼,跳躍,像在歡慶一個重大節日。”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呢?進一步體會火的作用之大。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體會探險隊員的心情,知道火的重要性。

  8、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樣運用科學道理和智慧解決實際問題的。

  ***四***作業設計

  必做題: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讀本課所學生字。

  選做題:思考課後第一第二題。

  實踐創新作業:還有哪些方式可以產生火。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課《用冰取火》反思

  當一堂課結束後,依然有許多的孩子圍著你,和你交流課堂上的內容的時候,這對於教育來說,我認為是最好的兆頭。

  在課堂中,也有一些出彩之處,比如,我請孩子勾畫出製作“冰透鏡”過程中表示時間和動作的詞語,並請孩子彙報製作過程,彙報完了以後,有許多的同學都高高舉起了手,指名一生說,他告訴我“冰透鏡”的實驗與他們在科學課上學習用放大鏡聚光著火的道理一樣,此時馬上又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我在家裡也作過這樣的實驗,當時是夏天,太陽比較大,但是我還是等了很久,可是在南極洲,冰天雪地,那麼寒冷,幾乎感覺不到太陽光,他們要多久才能點燃火呀?”此問題一提出,我相機引導學生學習:“一分鐘,兩分鐘……”“省略了什麼?”“說明了什麼”,“能替換成其他詞語嗎?試著讀一讀,進行對比。”從而引導學生理解他們聚集太陽點火等待的時間特別的漫長,體會其艱辛和毅力。

  當我在結束《用冰取火》時,許多孩子走到講臺前圍著我,黎嘉昊說:“老師,我覺得這位年輕的探險隊員很了不起,他在想的問題的時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你看嘛,他是‘久久地思索’,而且我還知道所有的探險隊員都很有耐心。”我追問,從那裡知道的,他接著說:“他們在等的時候已經等了很長的時間,可是,火絨不是一下子就點燃的,是‘過了一會’,因為,你南極的陽光本來很柔和,慘白無力,它的熱量很少,所以要等很久。”

  吳亦楊告訴我:“老師,我還知道了南極的溫度有的時候不止是零下20攝氏度,有的時候可能達到零下30-40攝氏度,到那裡的人們就是穿了厚厚的羽絨服,他們還是會冷得打哆嗦。所以他們最需要的是火。”

  唐文焯同學更有意思,他說:“老師,我知道了課文中的年輕探險員和我們學習過的《山溝裡的孩子》一樣,找到了一把智慧的鑰匙,挽救了在寒冷中的探險隊員們的生命。”我當即表揚他,真會聯絡課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