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的故事

   《心經》隱藏的神奇密碼

  唐太宗時,有一位國師名玄奘法師,在家姓陳,十二歲時跟隨哥哥出家,出了家後,讀一切經典,有些經典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有些經典是別的法師翻譯,他對有些語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經,後來在四川成都掛單,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癩,人不敢近,惟有年輕的玄奘法師,以一顆同情心侍奉他,為他洗膿血,塗藥,不久,這老和尚的疥癩病痊癒,老和尚感他調治之恩,無以為報,惟有一部經,可以口傳給他,就是這一部心經,一共二百六十字,唸了一遍,玄奘法師便記在心內,後來把它譯出來,一個字也沒有更改;鳩摩羅什法師也有翻譯這部心經,名叫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如是我聞等語,但不及老和尚傳給玄奘法師所說的那麼簡潔流利清楚,那位老和尚又是甚麼人呢?他就是觀音菩薩。

  玄奘法師後來到印度取經,經過八百里沙漠,上無飛鳥,下無走獸,中間無人,惟多鬼怪,念任何經也不能降服,一念心經,所有邪魔鬼怪隱藏,仗這心經的功德神力,成功到印度取經,十五年後回中土,成為國師,專心翻譯經典。

  心之神力是觀音菩薩,心之智力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心內的法力,就是大行普賢菩薩,心中的願力,就是地藏王菩薩。

  這部心經是觀音菩薩教我們明心,凡夫末明心,起煩惱作業,受無邊生死苦,所以文中雲: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一開始就教我們要認識自己,自己不認識不能度自己,認識自己就能度自己,還要認識眾生,認識眾生就能度眾生,諸佛認識自己,也認識眾生,故諸佛成佛度眾生。

  華嚴經雲:“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十方如來同一個心,無兩個心,阿彌陀佛的心與釋迦佛的心相同,釋迦如來的心與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心亦相同,所以十力無量佛都是一個心,返觀眾生心,個個不同,因為眾生的心是妄心,妄心又如何會相同,你有你的妄,我有我的妄,一百人有一百人的妄,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何謂觀自在?對機說法,對病落藥,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背了自己的菩提心而去觀。

   誦讀心經,除去頑疾的故事!

  釋靜之。姓趙。雍州高陵人。父母念善絕無息胤。祈求遍至而無所果。遂念觀音旬內有娠。能令母氏厭惡欲染辛腥永絕。誕育之後。年七八歲樂阿彌陀觀。依文修學隨位併成。行見美境骨觀明淨。性樂出家。既有一子誓而不許。隨父任蜀不久崩亡。意欲為父焚身報德。有一賢人引金剛般若雲。捨身不如持經。乃迴心剃剪用伸罔極。一入法門翹誠逾厲。隨聽經律而意在定門。後從江禪師習觀。而威容端雅。見者發心。貞觀初。隱益部道江彭門山光化寺。一十餘載。常坐茅宇不居僧房。四方集者二百餘人。六時三業不負光景。又別深隱入靈巖山。大蟲為偶無所驚擾。利州道禪師。素交既久。請入劍閣北窮腹山。徒侶十餘。齎米四石。恰至夏竟一石未盡。小時鼻患肉塞。百方無驗。有僧令誦般若多心萬遍。恰至五千肉鈴便落。行至秦州被毒蛇螫。苦楚叵言。以觀行力便見善境。自然除滅。後遇疾苦依前得差。乃撰諸家觀門以為一卷。要約精最後學重之。顯慶三年。召入西明。別立禪府。利州本寺。桂樹忽凋胡桃自拔。佛殿無故北面仰地尊儀不損。斯亦德動幽靈為若此也。以顯慶五年春三月二十七日。右脅而終於西明。春秋五十七矣。

   金剛經偈的功德

  宋朝時候,蘇州有個朱進士,從來沒有聽到過佛法。一天,在遊虎丘山時,聽佛印法師講金剛經,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四句時,心裡甚為高興,因此就想研究金剛經的要義。

  有一天,午睡時夢見一個公差押著五個人過去,朱也跟著他們走了二里多路,到一條大街,進入小巷內一戶掛著布簾子人家廚房。桶內有湯,前面五個人都喝了湯,朱進士也想飲一點,公差卻大聲說:“聽佛法人不能飲。”就一驚醒來。

  午睡起來,隨便到街上散步,看見小巷內有戶人家和夢中所見相同,就叩門進去看看。主人見進士來了,慌忙接待,進士問:“你家廚房裡有什麼事。”主人回答說:“生了六隻小狗,其中一隻是死的。”朱進士聽了嚇得汗流一身,自思如不聞佛法,也投胎作小狗了。從此不研究文章,專心讀誦金剛經了。

  到八十九歲八月十五那天,請諸山道友話別,在後園樹枝上說偈後化去。偈曰:八十九年朱公,兩手劈破虛空,腳踏浮雲粉碎,立化菩提樹東。

  冒宗起曰:人生五濁數十年,一日十二時中,一念一動,造作惡業,剎那間不知凡幾,大約一生之中,貽數世之業,業愈多則劫愈深。朱公若一失足,犬業滿時,又不知復輪何物。

  語云:“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又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朱公得聞佛法,是在聽佛印法師講經,故如來最重為人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