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茶的加工製作方法
本山茶的加工製作加工方法也是很有講究的,怎樣去製作加工本山茶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本山茶的加工製作
採摘來的鮮茶葉,要及時進行加工處理,切勿層積堆漚,以免葉落腐爛。
萎凋
萎凋主要有三法:
***1***加溫萎凋:藉助電熱、柴炭進行人工加溫,速度快,效率高,但如火候掌握不好,質量不易保證。
***2***室內自然萎凋:主要是在通風透光室內進行。即用竹墊將茶葉均勻攤開,須經15—20小時左右,並均勻翻動數次,使水分蒸發達50%—60%,葉柄、葉芽柔軟後即完成萎凋。此法蒸發緩慢,易於掌握。
***3***日照萎凋:將鮮葉攤散在竹墊上或放到陽光下晒,晴天只需30分鐘即可,陰天則看其柔軟程度而定。總之,萎凋的標準是:葉形萎縮;粗梗失水而柔軟,不易折斷;青味減少。
殺青
殺青是提高茶葉品質的關鍵措施,總的要求是殺青要均勻要透,掌握“高溫、葉少、拋炒結合”的原則。手工殺青,通常用鐵鍋,徑寬宜大,鍋溫要在150—200℃之間,先高後低,鍋炒葉一次2公斤左右,機器加工加倍。殺青的標準:外觀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手緊握茶葉稍帶粘性,粗梗折而不斷,青氣消失,有茶香味。
揉捻
本山茶一般芽葉粗,梗大,多采用熱揉。揉捻時用慢火隨炒隨揉,溫揉亦須在熱灶上進行,冷揉一般少用。熱揉做法是在茶葉粘附力大時,將它捲成團塊,出鍋做成形,或抓住每個芽的主梗,一葉一搓或數葉一搓成條索形。亦可將數葉捲成方圓形或三角形等,使它玲瓏雅緻,沖泡後還原為綠色,呈現出色、香、味、形來。要求嫩葉成形率在80%以上,過老化的芽頭成形率僅60%—70%。
乾燥
鮮葉經萎凋、殺青、揉捻、定形後,立即抖散在竹墊、簸箕或晒場上蔭涼,切勿被烈日直射。待葉片可研碎、粗梗折斷後有藕斷絲連狀時,則表示茶葉的含水量在3%—5%,這時,茶葉就達到乾燥程度。如採集後遇陰雨天氣,加工後必須用低溫慢烘,直至乾燥為止。
本山茶製作工藝
茶葉是採茶農辛辛苦苦採來的,但是採摘來的鮮茶葉,要及時進行加工處理,切勿層積堆漚,以免葉落腐爛。本山茶的製作工藝是萎凋-殺青-揉捻-乾燥。
1、萎凋:標準是使葉形萎縮;粗梗失水而柔軟,不易折斷;青味減少。萎凋有三種方法:加溫萎凋、室內自然萎凋、日照萎凋。
2、殺青:標準是外觀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手緊握茶葉稍帶粘性,粗梗折而不斷,青氣消失,有茶香味。殺青要均勻要透,掌握“高溫、葉少、拋炒結合”的原則;殺青分為手工殺青和機器殺青;手工殺青,一般用徑寬大的鐵鍋,鍋溫要在150—200℃之間,先高溫後低溫,鍋炒葉一次2kg左右。
3、揉捻:用慢火隨炒隨揉,且在熱灶上進行;做法:在茶葉粘附力大時,將它捲成團塊,出鍋做成形,或抓住每個芽的主梗,一葉一搓或數葉一搓成條索形即可。
4、乾燥:鮮葉經萎凋、殺青、揉捻、定形後,立即抖散在竹墊、簸箕或晒場上蔭涼,不可被烈日直射。當葉片研碎、粗梗折斷後仍有藕斷絲連狀時,則表示茶葉的含水量在3%—5%,也說明茶葉已經達到了乾燥程度。
本山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砂綠滑潤;沖泡後香氣沉穩持久,湯色橙黃或清黃色;滋味滑潤甘醇,帶有蜂蜜的味道,與鐵觀音極其相似,有觀音弟弟之稱,是安溪四大名茶之一。
本山茶的產地簡介
本山茶原產於安溪西堯陽,無性系品種。據1937年莊燦彰的《安溪茶業調查》中葉類,中芽種。樹姿開張,枝條斜生,分枝細密;葉形橢圓,葉薄質脆,葉面稍內卷,葉緣波浪明顯,葉齒大小不勻,芽密且梗細長,花果頗多。與鐵觀音“近親”,但長勢和適應性均比鐵觀音強。制烏龍茶品質優良,質量好的與鐵觀音相近似,制紅、綠茶品質中等。有觀音弟弟之稱,系安溪四大名茶之一。
本山因其長勢和適應性均比“鐵觀音”強,所以價格比較便宜。一般消費者根本無法分辨其與鐵觀音的區別,所以很多茶葉店都將其當成鐵觀音來賣。其香氣與鐵觀音雖然不同,但品質也非常出色,品質優良,香高品醇,同時也具有烏龍茶耐泡的共同特性,加上價格實惠,是愛喝鐵觀音的朋友們的最佳替代品了。此泡更是本山中的極品,口感、香韻都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