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上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知識點

  在初一語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複習的時候,你要進行語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知識點的全面複習。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譯文

  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巍巍長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卻在迢迢遠方。

  你我命運何等相仿,奔波仕途,遠離家鄉。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內不覺遙遠。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覺就像近鄰一樣。

  岔道分手,實在不用兒女情長,淚灑衣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字詞解釋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闕***què ***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今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裡泛指蜀川。輔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全句意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是說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⑷君:對人的尊稱,相當於“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遊:出外做官。

  ⑹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⑺天涯:天邊,這裡比喻極遠的地方。比鄰:並鄰,近鄰。

  ⑻無為:無須、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⑼沾巾:淚水沾溼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闕”,是皇宮前面的望樓。“城闕”,指唐的帝都長安城。“三秦”,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後世稱它三秦之地。“輔”,輔佐,可以理解為護衛。“輔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生了聯絡。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悽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於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卻有其獨到的妙處。此詩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巨集大,情調從悽惻轉為豪邁。“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恆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這兩句因此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於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後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於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