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一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我心歸去知識點
《我心歸去》散文是蘇教版高中教材裡重點選編的文章之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語文我心歸去知識點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寫自己客居巴黎的情形和孤獨、寂寞、無助之感。
第二部分***5—9段***:寫作者的思鄉之情以及對故鄉這個文化概念的思考。
第一層***5、6段***:寫思念親人、思念故鄉的具體表現,是對家園之思的正面抒發。
第二層***7—9段***:從哲理層面、美學角度對家園的文化概念作深層次思考。
【語篇脈絡梳理】
優越的條件抵擋不住心靈的空虛***5—9***
想家人和親友***5***
故鄉使我親切和激動***6*** 具體表現
歸去 故鄉的美中帶悲***7、8***
故鄉意味著我們的付出***9*** 深層思考
語篇品讀
一、重點語段品讀
第一部分***1—4段***:寫自己客居巴黎的情形和孤獨、寂寞、無助之感。
第1段:介紹客居巴黎的住所。
[品味]“家”———引號的作用是特定稱謂。用“雅靜”修飾別墅,突出別墅的美好氛圍。第二句寫別墅之大,環境之優美。為下文寫“ 我心歸去”做有力反襯。第三句直接寫寂寞,為下文做鋪墊。
[體會]在法國的居住條件是非常優越的。
第2段:客居生活的無助。
[品味]“這裡一切聲響都棄你而去”: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聲響的包圍中,每種聲音都為你而來,比如,早上廚房裡媽媽“#啦”煎雞蛋的聲音,是在為你準備早餐;晚上你房門鑰匙的轉動聲,是爸爸來看看是否弄掉了被子;學校的鈴聲是在督促你學習;街上的汽笛聲是在提醒你注意行車安全……
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中心,所有的聲音都為你而起。而在這裡,在法國,韓少功異常孤獨,因為他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甚至熟悉的母語,一種巨大的孤獨感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周圍的一切與你沒有關係,你無法交流,這種孤獨寂寞是可以讓人發瘋的。“法語法語法語,……無處逃遁”。
“那裡什麼也沒有,你跳下去不會有任何聲音和光影,只有虛空”:作者雖居住於風雅富貴之邦,但無所事事,內心極度落寞,如,電話不知打向哪裡,出門後不知去向何方,“一座法語的監獄”使你“無處逃遁”等等,內心的空虛使作者彷徨,迷惘。
[體會]首句“難耐的冷清”是本段中心,與上文美好環境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寂寞感是心歸故鄉的原因之一。該句說“流亡的總統或國王”也會有“難耐的冷清”,何況一個作家呢?兩個“不知道”是作者寂寞無助感的具體表現。最後兩句用形象的語言作結,把巨大的寂寞無助之感抒發得淋漓盡致。
第3段:客居生活的無聊。
[品味] “對吊燈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無聊至極的舉動,六次已經讓人倍感無聊了,何況是六十次。真的可以讓人發瘋了。
[體會]對吊燈作研究而且分不清是“ 第六次”還是“ 第六十次”,可見孤獨感之強烈。“發瘋”是思鄉之情強烈所致。
第4段:繼續蓄勢,為後面寫思鄉之情作反襯。
[品味]連續的反問,表明了作者歸去的理由:在精神,而不在物質。
[體會]首句是承上啟下的關鍵句。這種想法既與上文抒寫的寂寞孤獨感有關,又與本段內容有關。
第二部分***5—9段***:寫作者的思鄉之情以及對故鄉這個文化概念的思考。
第一層***5、6段***:寫思念親人、思念故鄉的具體表現,是對家園之思的正面抒發。
第5段寫思念親人。
[品味] “時光總是把過去的日子沖洗得熠熠閃光,引入回望”:過去的日子,具體來說是指在家鄉度過的那些美好的日子,對於客居異鄉的作者來說,往事的回憶變成了一種奢望,現實生活的種種虛空,使作者不由得回憶起那些美好的往事。也就是說,隨著時光流逝,人們會更思念過去。
[體會]親情令人割捨難忘。呼應第二段。
第6段通過異域與故鄉的比較,寫故鄉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
[品味]四個“沒有”欲揚先抑,寫故鄉不美。“但假若……”句創設具體情景,寫不美的故鄉值得思念。思念的內容越具體清晰,思鄉之情越深摯感人。在思鄉者的心中什麼都會與故鄉發生聯絡。作者運用排比交代家庭的貧窮落後,是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抑”得越低,後文就“揚”得越高。
[體會]故鄉一切都令人難以忘懷。
第二層***7—9段***:從哲理層面、美學角度對家園的文化概念作深層次思考。
第7段揭示思鄉的根本原因:故鄉與生命水乳交融。
[品味]首句點明本段中心。三個“ 不是”從反面寫出故鄉是融入生命的一部分。第四至六句是關鍵句。聯絡第七句的美學闡釋可以理解:與自己的生命水乳交融的故鄉可以使自己付出甚至失去了很多,但因其與生命不可分割,反而無法替代,無法忘懷。“在這個意義上說,任何旅遊景區的美都多少有點不夠格,只是失血的矯飾”。這個意義“指上文提到的”故鄉比任何旅遊景區多了一些東西:你的血、淚,還有汗水。故鄉的美中含悲。而美的從來就是悲的。中國的悲“含有眷顧之義,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憐,這已把美學的真理揭示無餘”。旅遊景區的美因為缺少了“悲”的含義,所以與故鄉的美相對,顯得蒼白無力,是一種“失血的矯飾”。
[體會]故鄉的一切都融入併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第8段:作者從理性的高度對比異鄉和故鄉,點明家園之思的深層原因。
[品味]“但那種失望不同於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種失望能滴血”:“那種失望”指對故鄉物質文明落後或天氣不好的失望,但是它是實實在在的,比“ 虛空”的那些東西都現實,所以故鄉能打動每一個遊子的心靈,使遊子的心怦然心動,雖悲但親切,能使遊子夢牽魂系。結尾句的含義是:浸透著愛的故鄉才會使自己有所收穫並唱出對故鄉的歌。
[體會]對故鄉的失望中含有愛,故不同於對異鄉失望。
第9段:深化主題,是思鄉之情的昇華。
[品味]“只有艱辛勞動過奉獻過的人,才真正擁有故鄉”:因為只有奮鬥、奉獻,才會在故鄉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跡,故鄉也才會作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離,才會有感情上的不可割捨的珍惜。同樣的道理,人不會對故鄉真正失望的,勞動與奉獻會使故鄉繁榮富強,也就是說對故鄉你可以失望得滴血,但“ 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生長出豐收,生長出你對故鄉的歌。
[體會]故鄉是心靈的歸屬和寄託,是一份無價的財富。
二、疑難問題探析
1、有人說本文語言富有哲理,你認為有哪些哲理?
如為什麼說故鄉不等於出生地,為什麼說“ 只有艱辛勞動過奉獻過的人,才真正擁有故鄉”,因為只有奮鬥、奉獻,才會在故鄉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跡,故鄉也才會作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離,才會有感情上的不可割捨的珍惜。同樣的道理,人不會對故鄉真正失望的,勞動與奉獻會使故鄉繁榮富強,也就是說對故鄉你可以失望得滴血,但“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生長出豐收,生長出你對故鄉的歌。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