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銀針茶的傳說

  像西湖龍井這樣出名的茶葉的傳說故事你可能聽說過,但是你知道嗎?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關於君山銀針的傳說

  1、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裡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裡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2、君山銀針原名白鶴茶。據傳初唐時,有一位名叫白鶴真人的雲遊道士從海外仙山歸來,隨身帶了八株神仙賜予的茶苗,將它種在君山島上。後來,他修起了巍峨壯觀的白鶴寺,又挖了一口白鶴井。白鶴真人取白鶴井水沖泡仙茶,只見杯中一股白氣裊裊上升,水氣中一隻白鶴沖天而去,此茶由此得名"白鶴茶"。又因為此茶顏色金黃,形似黃雀的翎毛,所以別名"黃翎毛"。後來,此茶傳到長安,深得天子寵愛,遂將白鶴茶與白鶴井水定為貢品。

  有一年進貢時,船過長江,由於風浪顛簸把隨船帶來的白鶴井水給潑掉了。押船的州官嚇得面如土色,急中生智,只好取江水魚目混珠。運到長安後,皇帝泡茶,只見茶葉上下浮沉卻不見白鶴沖天,心中納悶,隨口說道:"白鶴居然死了"!豈料金口一開,即為玉言,從此白鶴井的井水就枯竭了,白鶴真人也不知所蹤。但是白鶴茶卻流傳下來,即是今天的君山銀針茶。

  君山銀針茶的沖泡方法

  茶具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並用玻璃片作蓋。每杯用茶量為3克,沖泡君山銀針用的水以清澈的山泉為佳。

  其具體的沖泡程式如下:用開水預熱茶杯,清潔茶具,並擦乾杯,以避免茶芽吸水而不宜豎立。用茶匙輕輕從共罐中取出君山銀針約3克,放入茶杯待泡。

  用水壺將70度左右的開水,先快後慢衝入盛茶的杯子,至一半處,使茶芽溼透。稍後,再衝至七八分滿為止。約5分鐘後,去掉玻璃蓋片。君山銀針經沖泡後,可看見茶芽漸次直立,上下沉浮,並且在芽尖上有晶瑩的氣泡。

  當啟開玻璃蓋片時,會有一縷白霧從杯中冉冉升起,然後緩緩消失。賞茶之後,可端杯聞香,聞香之後就可以品飲了。

  君山銀針產地的故事

  君山,古稱洞庭山,又名湘山,是洞庭湖中小島。位於岳陽市區西南方,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組成。水程12公里。總面積0.98平方公里。與千古名樓岳陽樓隔湖相望。是一個山體呈橢圓形,兩旁高、中間低的小島。相傳君山島有5井4臺36亭48廟。目前已有二妃墓、柳毅井等三十多處景點正式對外開放,其中有十多處被列為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洞庭君山,洞庭山,湖山等,即神仙洞府之意。君山四周環水,景色旖旎,流傳於此的神話典故眾多。傳說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來這裡,死後即為湘水女神,屈原稱之為“湘君”,故後人又把這座山叫“君山”。據《巴陵縣誌》記載:君山原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廟、五井、四臺等眾多名勝古蹟,現已修復的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朗吟亭、飛來鍾等古蹟。新建的洞庭山莊,茶樓、酒店,玲瓏雅緻,別具一格。

  君山四面環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雲霧繚繞,土地肥沃,宜於竹類和茶樹生長。有羅漢竹、斑竹、方竹、實心竹、紫竹、龍竹、梅花竹、連理竹等多種。相傳斑竹上的點點斑痕乃舜帝二妃攀竹痛哭時遺留下來的。島上所產的特色綠茶——君山銀針可謂馳名海內外君山銀針茶,唐時就定為貢品,專供帝王飲用。

  君山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歷代遷客騷人在此留下許多名篇佳作。如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李白有“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君山自古至今名貫中外,覽岳陽樓之華麗,沐洞庭湖之輝光,吞巫山雲雨,集衡嶽霓裳,隱隱雲間洞府,巍巍水上天堂,八百里風光旖旎,幾千年古蹟昭彰,真是“蓬萊宮在水中央”、“丹青畫出是君山”。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這聯名句使岳陽在1000多年前就名聞華夏了。煙波浩森的八百里洞庭,滔滔東去的萬里長江,把岳陽城拱衛得形勢壯闊、風景迷人。那名聞天下,有著1600多年曆史的岳陽樓,更是岳陽古城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歷代名人訪尋登臨的勝地。

  在南洞庭湖中,有一處四面環水的山,與岳陽樓隔水相望,這就是歷代文人騷客喜歡歌詠的君山。一望無際的湖水之中有這麼一處青山,本來就顯得清幽神祕,何況這裡還留下了那麼多的神話傳說。娥皇女英殉夫、秦皇封山、漢武射較、柳毅傳書等,君山簡直成了一個神話世界。這些神話都已流傳許久,給君山和岳陽帶來了許多神奇和浪漫。

  君山銀針簡史

  君山銀針始於唐代,清朝時被列為“貢茶”。據《巴陵縣誌》記載:“君山產茶嫩綠似蓮心。”“君山貢茶自清始,每歲貢十八斤。”“穀雨”前,知縣邀山僧採製一旗一槍,白毛茸然,

  俗稱“白毛茶”。又據《湖南省新通志》記載:“君山茶色味似龍井,葉微寬而綠過之。”古人形容此茶如“白銀盤裡一青螺”。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白毫如羽,芽身金黃髮亮,著淡黃色茸毫,葉底肥厚勻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變其味。沖泡後,芽豎懸湯中衝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猜你感興趣:

1.君山銀針茶藝介紹

2.泡君山銀針茶的技巧

3.君山銀針的茶文化是怎樣的

4.六安瓜片茶資料介紹

5.碧螺春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