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頂黃芽茶的傳說

  蒙山的產茶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蒙頂黃芽茶也是個獨具傳說色彩的一種茶葉,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蒙頂黃芽傳說

  相傳,很古的時候,青衣江有條仙魚,經過千年修煉,成了一個美麗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幾顆茶籽,這裡正巧碰見一個採花的青年,名叫吳理真,兩人一見鍾情。魚仙掏出茶籽,贈送給吳理真,訂了終身,相約在來年茶籽發芽時,魚仙就前來和理真成親。魚仙走後,吳理真就將茶籽種在蒙山頂上。第二年春天,茶籽發芽了,魚仙出現了,兩人成親之後,相親相愛,共同勞作,培育茶苗。魚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紗拋向空中,頓時白霧瀰漫,籠罩了蒙山頂,滋潤著茶苗,茶樹越長越旺。魚仙生下一兒一女,每年採茶製茶,生活倒也美滿。但好景不長,魚仙偷離水晶宮,私與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發現了。河神下令魚仙立即回宮。天命難違,無奈何,魚仙只得忍痛離去。臨走前,囑咐兒女要幫父親培植好滿山茶樹,並把那塊能變雲化霧的白紗留下,讓它永遠籠罩蒙山,滋潤茶樹。吳理真一生種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魚仙,最終投入古井而逝。

  後來有個皇帝,因吳理真種茶有功,追封他為“甘露普慧妙濟禪師”。蒙頂茶因此世代相傳,朝朝進貢。貢茶一到,皇帝便下令派專人去揚子江取水,取水人要淨身焚香,午夜駕小船至江心,用錫壺沉入江底,灌滿江水,快馬送到京城,煮沸衝沏那珍貴的蒙頂茶,先祭先皇列祖列宗,然後與朝臣分享香醇的清茶。

  蒙頂黃芽典故

  蒙頂茶自古為茶中珍品,白居易詩云“琴裡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民謠又稱“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可見蒙頂茶名之盛。

  相傳,很古的時候,青衣江有條仙魚,經過千年修煉,成了一個美麗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幾顆茶籽,這裡正巧碰見一個採花的青年,名叫吳理真,兩人一見鍾情。魚仙掏出茶籽,贈送給吳理真,訂了終身,相約在來年茶籽發芽時,魚仙就前來和理真成親。魚仙走後,吳理真就將茶籽種在蒙山頂上。

  第二年春天,茶籽發芽了,魚仙出現了,兩人成親之後,相親相愛,共同勞作,培育茶苗。魚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紗拋向空中,頓時白霧瀰漫,籠罩了蒙山頂,滋潤著茶苗,茶樹越長越旺。

  魚仙生下一兒一女,每年採茶製茶,生活倒也美滿。但好景不長,魚仙偷離水晶宮,私與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發現了。河神下令魚仙立即回宮。天命難違,無奈何,魚仙只得忍痛離去。

  臨走前,囑咐兒女要幫父親培植好滿山茶樹,並把那塊能變雲化霧的白紗留下,讓它永遠籠罩蒙山,滋潤茶樹。吳理真一生種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魚仙,最終投入古井而逝。

  因此才有了蒙山那終年朦朦的煙雨,茫茫的雲霧,肥沃的土壤,優越的環境,為蒙頂黃芽的生長創造了極為適宜的條件。

  蒙山茶的茶史簡介

  蒙山的產茶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自唐開始,直到明、清皆為貢品,是我國曆史上最有名的貢茶之一。許多古籍對此都有記載。如“名山之茶美於蒙,蒙頂又美之上清峰,茶園七株又美之,世傳甘露慧禪師手所植也,二千年不枯不長。其茶,葉細而長,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蒙覆其上,凝結不散,以其異,謂曰仙茶。每歲採貢三百三十五斤。……”

  蒙頂茶是蒙山所產名茶的總稱。唐宋以來,川茶因蒙頂貢茶而聞名天下。白居易詩有“蜀茶寄到但驚新”之句。當時進貢到長安的名茶,大部分為細嫩散茶,品名有雷鳴、霧鍾、雀舌、鳥嘴、白毫等,以後又有鳳餅、龍團等緊壓茶。閔19有詩讚美龍團、鳳餅茶,曰:“薄潤猶含雨露鮮,離披散葉當紛然,請將一副和羹手,捏作龍團與鳳餅。”

  現在,一些傳統品類的名茶都被保留下來,並加以改進提高。品名有甘露、石花、黃芽、米芽、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50年代初期以生產黃芽為主,稱“蒙頂黃芽”,近來以甘露等為多,但蒙頂黃芽仍有生產,為黃茶類名優茶中之珍品。

  蒙頂茶產地四川省名山縣蒙山,位於城西十五里,地跨名山、雅安兩縣,為邛崍山脈尾脊,地勢北高南低。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名山勝地頗多,素有“劍閣天下險,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俗諺。

  蒙頂山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14—15℃,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陰雨天較多,年日照量僅1000小時左右,一年中霧日多達280—300天。雨多、霧多、雲多,是蒙山特點。古人曾用“漏天難望蔚藍明,十日曾無一天晴,剛得曦陽來借照,陰雲又已漫空生”來形容這裡的氣候。只有秋季,才會出現天高雲淡的景象。

  據統計,這裡夜間雨量約佔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真是“天漏中心夜雨多”。蒙山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茶園土層深厚,PH值4.5—5.6,適宜茶樹生長。所以人們說,蒙山上有天幕***雲霧***覆蓋,下有精氣***沃壤***滋養,是茶樹生長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