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學方面的論文範文大全
英美文學課作為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在教學計劃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論英美文學與英語閱讀教學
一.英美文學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上的課程定位
***一***英美文學的閱讀教學要求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指出,高中學生學習外語可以促進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和綜合人文素養的提高。程愛民***2002:17***認為:“英美文學課的首要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對英美文學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和人文素質,而不僅僅是去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或是英語水平”。這很適用於高中階段的廣大英語學習者。
因此,在高中階段,一方面,教師從英語教學方面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範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課堂中滲透英美文學不但能促進高中英語教學,而且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培養其多元文化意識,降低跨文化交際的焦慮。另一方面,英美文學作品是英美社會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學生接觸到這些作品時,首先大量生動、優美的語句和地道的語言表達為學生提供了原汁原味的英語語料,在一定量的語言“輸入”之後,學生的英語水平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高中學生的自身發展需求
英國心理學家Botzlar在談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時說:“要不斷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雖然在高考的壓力下,學生早已厭倦了無休止的語法灌輸和乏味的填鴨式教學,但是當代的高中生,他們對新鮮事物依然充滿好奇,內心感情豐富,對新知識的學習擁有很強的接收能力。
事實上,筆者在實際的教學操作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到學生對獲知英美文學的強烈渴望,他們尤其喜愛原版小說,學生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穿插講解英美文學的相關知識。他們希望在閱讀、欣賞英美文學的過程中,個人的精神世界也得到極大豐富。因此,英語課堂教學除了主要圍繞考點知識的傳授和解題方法的訓練,英美文學的閱讀教學滲透,更有利於培養有獨立意識的學生個體,更有利於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英美文學在高中英語閱讀課程設定的作用和意義
根據《課標》的指導思想,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要關注學生情感,提高跨文化意識,要求學生通過中外文化的學習和比較,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養成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初步具備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逐步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與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基於這一指導思想,在高中階段將英美文學設置於英語閱讀課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豐富語言知識,拓寬國際視野
語言學習的關鍵是有足量的、可理解的輸入***input***,而不是一味地把句子拆開,逐一分析。如果目的是“應用”而不是“研習”,按語法程式安排的課程不僅不必要,而且不足取。對英美文學的學習更應該著眼於句子、文章,瞭解它在表達什麼,再通過大量的積累去總結單詞和語法的使用規律。
例如,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莎士比亞的文章,學生就記住了“All the word’s a stage, and all the ma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世界是個大舞臺,我們都是演員***,學生便將此句用在演講結尾時,不但昇華思想的深度,而且還會與聽眾引起共鳴。閱讀《傲慢與偏見》,學生牢牢記住書中第一句話“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這是一個世人通曉的共識:一個有錢的單身漢一定想娶個好老婆***,它的引申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個以“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的句式引起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背下來。
寫作文時,他們經常借用這個句式,不但有氣勢,而且便於開門見山地引出話題。學英語,並非學習語言本身,而是把它當作一門工具,利用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主動地收穫快樂。
這樣的教學滲透可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促進文學知識的普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淨化學生的心靈,最終可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多元文化意識,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採用多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英美文學教學中,同樣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採用課件、視訊、音訊材料等教學資源,引起學生的興趣,更好地實現文學教學目標。如白可和白德銘***2010:91***提出,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建構以教師言語解讀文字為主,以視聽解讀文字為輔的英美文學教學模式,此種模式可以保證文學教學相對穩定的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質量。
學習英美文學作品時,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作品的時代主題和意義,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研讀文字,分組合作,利用網路等資源,搜尋相關影像資料,翻閱相關評論報導,更深入挖掘作品的價值。例如,對作家和作品人物進行簡單介紹時,利用PowerPoint將演示型課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運用幻燈片覆蓋、隱藏、層疊等技巧,並加以精練的文字介紹,形象直觀,使學生易於記憶和掌握。
另外,很多英國文學名著被多次拍成電影、電視劇,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選擇不同版本,例如,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簡·愛》***Jane Eyre***這部作品就被改編多個版本,而由喬治·C·斯科特***George C Scott***和蘇珊娜·約克***Susannah York***飾演的版本被認為是最好的。
該片忠實於原著,故事結構更加緊湊,愛情主題更加突出。喬治·C·斯科特的精湛表演,將一個維多利亞時代哥特式的愛情故事演繹得悽美動人。飾演簡·愛的蘇珊娜·約克,外表沉靜,含蓄內斂,也被公認為最接近原著的精神氣質。這些多媒體元素的加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英美文學作品的學習熱情。當堂呈現,資源共享,讓每一位同學參與其中,課內課外兩個課堂得到有效融合,教師用較少的語言就幫助學生領悟到作家的寫作風格和作品主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展現教師的個人魅力,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的人格魅力源於淵博的學識和教書育人的能力。 英語教師應有深厚的 文學底蘊,能用 藝術的 語言去滋潤每個求知的心靈,學生才會被教師深厚的文學功底所展現的魅力所感染和折服***張春開2012:11***。
例如,筆者在講解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的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時,先當堂誦讀這首詩歌,當提到學生最熟知的最後一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假如冬天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時,要求學生一起背誦,頓時激起學生對這首詩歌學習的期待。接下來,讓有準備的同學介紹這位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教師再進行適當的點評和補充。師生互動,課堂和諧。為了 提高教學效果,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撰寫讀後感,將優秀的學生習作向報刊雜誌投稿,帶給學生成就感的同時,學生也用更大熱情和動力去學習英語。
當然,筆者在教學中也發現,如果以歷史為脈絡要求學生去閱讀年代久遠而文字生澀的文學作品,學生不但理解起來困難,而且學生也質疑作品本身與他們生活的 聯絡,對文學作品的審美喪失興趣,理解文學作品的思想價值大打折扣。另外,考慮到英美文學的閱讀教學課程在一個學期總課時佔有課時量較少,教師只能精挑細選出最具代表性的、甚至是里程碑式的作家和作品,選讀篇章不但要最富代表性,而且篇幅適中、內容生動,學生們更有樂趣去閱讀。
三.結束語
英美文學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英美文學的閱讀教學為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者和學習者提供一條更有意義、更有效的教學途徑。本文基於高中生的英美文學學習現狀,結合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做法,就英美文學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上的課程設定問題進行探討。教師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多閱讀優秀的英美文學作品,學生也認同這樣的學習方式,但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上讓學生更全面瞭解英美文學作品本身,採取何種方法更有效,還有待進一步探究。總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設定英美文學相關內容,這也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篇2
淺析英美文學課堂教學改革
摘要: 傳統的教學方式己不再適應發展的形勢,現代化、多元化和規範化的英美文學教學是勢在必行的教改之途。本文從三個方面淺析英美文學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學習興趣,變“講授式”教學為“討論式”教學;提高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採用多種形式,讓文學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力圖為高校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 英美文學課教學改革現代化教學手段
英美文學課作為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在教學計劃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學科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欣賞和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而其意義和作用則在於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深化學生在基礎階段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瞭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而從總體上促進其人文素質的提高。它對於學習者提高英語語言修養,增強鑑賞能力,陶冶情操,發展性情,開拓視野都具有重要意義。
英美文學的傳統課堂教學存在著很多不便和缺憾:因使用的課本篇幅有限,對一些長篇小說或詩歌只能選用部分章節,對某一作家的作品只能蜻蜓點水式地提及,大量作品需要課後閱讀;因涉及的作品和內容多,尋找不便,影響學生的閱讀及對作品的整體把握;因課本的相對固定性,教師靈活選用作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由於課堂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性,學生被動地聽課,課堂互動性差,參與人數少;課堂的資訊容量和學生容量較小;教學內容更新速度慢;教學方案比較單一,不適應學生多樣化的需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較低,等等。
長期以來,文學課常常使學生望而生畏,他們害怕面對使其舉步維艱的大量的生詞,害怕記憶枯燥乏味的文學常識,更害怕學期末令人提心吊膽的結業考試。在教育觀念和教學手段高度發展的今天,傳統單純的教學方法已顯滯後。因此,筆者將探討如何對英美文學課堂教學進行改革,促進學生的哲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審美鑑賞能力,實現他們對社會及人生的正確觀念。
一、提高學習興趣,變“講授式”教學為“討論式”教學
因為英美文學上課需要講的內容較多,課時有限,所以“講授式”教學成為多數教師的首選。一節課下來,只有教師在不停地講,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再有興趣的東西也變得枯燥無味。可是問題在於學生是一個具有能動性的人,不論教師施加什麼影響都必須通過學生的內化才能實現,內化程度的高低完全取決於個體的自主性發揮的多少。因此,在教育活動中,受教育者應該處於主動地位。“受教育者處於什麼地位取決於教育過程允許他們享有自由的程度,挑選受教育者所採用的標準以及受教育者所承擔的責任的性質與限度”。因此,英美文學課程中的“討論式”教學應運而生。
討論式教學是在課堂教學中,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師生間的對話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課堂討論。它是一種多向資訊交流活動,是集體成員之間的多項資訊交流。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商人》是大多數高年級學生非常熟悉的戲劇之一。因此,在閱讀其中的片斷之前,教師可以提出論題:夏洛克在《威尼斯商人》這部戲劇中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
因為高中課本上曾經選取了其中的一部分作為課文,所以學生可以在沒有教師指導的前提下得出一些結論:夏洛克是個貪婪、殘酷的高利貸者。教師在不發表任何評論的條件下,指導學生閱讀戲劇中的一些章節,然後將班級分為幾個小組進行討論。又如在《傲慢與偏見》中先引導學生注意小說中描寫的七個婚姻,再進行討論,看一看每個婚姻是建立在何種基礎之上的,從而看出奧斯丁對婚姻的態度及她的愛情觀,繼而探討在當代社會中婚姻和金錢、愛情的關係。通過一系列的討論,學生在深刻理解文字的基礎上,提高了興趣,確立了自己對婚姻和金錢、愛情的看法。
在我國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採用“討論式”的教學法比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更能發揮英美文學課培養綜合型人才的作用。
二、提高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毫無疑問,資源共享、互動性強的網路技術及集圖、文、聲、影於一身的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教育的發展和改革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援和保障;而社會的發展,全球化的趨勢也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在網路資源及多媒體技術匱乏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堂容量小、資訊量傳遞不足,學生的知識獲得主要取決於教師的知識儲備,而一個教師即使再博學,也無法達到網路資源所覆蓋的資訊面。
尤其是文學課的教學,教師教學的主觀性及思維能力的限制,或是由於課堂教學的時空拘囿而無法擴充的知識都可以由網上資源的利用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得以彌補。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還可以通過指導來引導學生的課外學習,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進而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成效顯著,進而延伸和補充課堂教學。具體地說,教師在課前要準確把握和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充分準備和設計資訊資源,進行對網路資訊篩選、整理和提煉。
在此階段,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製作好相應的電子課件。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需要穿插介紹背景以及知識點,放映名著或其片斷,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引入名家觀點或點評,留思考題並指導學生課下繼續通過網路尋找相關資訊,以達到深化學習的目的。
以狄更斯的小說《遠大前程》為例,課前,教師對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作細緻的分析,課件的設計與教學內容要銜接緊湊、渾然一體。把狄更斯的創作背景等資料的簡介和幾種相應的文學評論方法,以及名人名家對狄更斯作品的評論摘述等製作成相應的電子課件。課堂教學中,首先使用電子課件清晰地呈現作者生平、創作的背景,作者對英國文學的貢獻,然後是介紹和分析該作品,還可以把根據狄更斯小說改編的電影剪輯成符合教學的東西讓學生來欣賞。
在聯絡作品時,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討論。諸如:小說怎樣一步步完成對主人公的刻畫?如何展現了他遠大前程的破滅?作品以何種方式呈現了皮普的成長經歷?隨著討論的展開,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會逐漸深入。在課後作業這一環節中,設計與此相關的問題,或讓學生總結課堂所學內容,或從其它的角度來分析這部作品。總之,課後問題也能鼓勵學生充分運用網上資源,培養學生尋求資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該說,對一部作品從多個角度進行課堂分析,難度是較大的。但是藉助於多媒體技術及課件的使用,有很多工作已在課前準備好了,因此,課堂教學容量和密度大,學生接納的資訊多,有利於他們接受新事物,開發他們的思維能力,繼而從真正意義上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與此同時,他們對於文學的學習不再侷限於文學史或單調的道德意義的理解,而是在調動和運用自己的知識分析文字時,得到了多方面的感悟,從而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對科研和學術的興趣,培養了主動學習的習慣。
在資訊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只有通過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發展學生的資訊素養、創新思維能力、網上交流及合作能力,才能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全新的學習方式,從而改革傳統的教學觀念,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以適應社會及個體的發展需要。
三、採用多種形式,讓文學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討論式”教學方法的使用及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使文學課有聲有色起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角度思考問題,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將文學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以詩歌學習為例,由於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對於學生來說學習詩歌尤為困難。因此在課堂上除了教學生如何賞析詩歌外,可以讓學生齊聲朗誦、單個朗誦、小組朗誦或混聲朗誦。同一首詩,在語調、韻律、重音和韻步上引入細小的變化都會帶來審美快感。不斷的變化不僅會帶來個人的快樂,而且利於同學之間產生協作關係。配樂朗誦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學生在音樂的氣氛中,能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課外還可以舉行英詩朗讀比賽,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提高鑑賞能力。
另外可以成立課外文學小組,學生對感興趣的作品進行閱讀,定期進行討論,將個人見解寫成文稿形式,讓其他同學理解評議。讓學生對中英傳統經典文字進行比較閱讀,拓寬對生活和世界的理解。通過多種形式,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文學的興趣。
文學不僅僅是人類掌握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和審美意識的一種具體的表現形態,作為審美資訊的載體,它還會通過鑑賞環節反作用於社會,對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實踐活動發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英美文學的教學是開啟一扇通往世界的視窗,是架設一座跨文化交際的重要的橋樑,對於新世紀外語專業的大學生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現代英美文學教學中,教師要盡力提高學習興趣,變“講授式”教學為“討論式”教學;提高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採用多種形式,讓文學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領會文學多姿多彩的豐富內涵,培養其閱讀鑑賞水平,激發其豐富的想象力,是每一位英美文學教師所應努力奮鬥的目標。
參考文獻:
[1]Moody,H.L.B.,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M].London,Longman.1979.
[2]張正東.外語教學技巧新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史惠風.英美文學教學改革與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與應用[J].外語電化教學,2003,91,***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