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哲學方面的論文精選

  在中國長達四千餘年的歷史文化發展中,中國哲學一直是在自己特有的地理人文環境、語言文化背景和政治、經濟、社會等綜合條件下成長髮育的。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中西方哲學的區別和聯絡

  摘 要 哲學是對人類精神的反思。哲學有其普遍性,但也有其特殊性。普遍性由觀念,概念來了解,特殊性由生命來講,因為普遍性的觀念,普遍性的要通過特殊的生命來表現的。哲學真理都是內容真理,既要通過特殊的生命來表現,同時也就為表現真理的生命所限制。本文主要在此基礎上闡述了西方哲學對中國哲學的改造作用。

  關鍵詞 中國哲學 西方哲學 普遍性 特殊性

  一、西方哲學能夠影響中國哲學的可能性:哲學真理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一*** 給會通一個哲學說明。

  中西哲學相互影響,相互會通,不能離開中西哲學的史實,但其性質則是哲學的。中西哲學各具形態與特質,這一點,在今天已術界之共識。但不同的形態與特質的兩個事物是如何能會通並且相互影響的?下面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因為哲學本身就是的頭腦清楚。

  中西哲學會通這個題目有兩重性格:一是通學術性,一是通時代性,也就是說既要從學術上講,又要從時代性上來說明這個道術性很好理解,但時代性如何理解?通時代性也就是與時代聯絡起來來講。主要講中西哲學會通的時代意義與文化意義。因為生了文化問題,文化問題是一個價值與方向問題,故不是科技性的,說到底是哲學性的。在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時代問題的是哲學問題。哲學關聯著文化講,就是指導文化發展的一個方向與智慧,講中西哲學之會通就是從核心處將中西文化智會通。性賦予了中西哲學之會通的存在性格與人文化成的文化品格。

  哲學是對人類認識的反思,哲學有其普遍性,哲學所追求的是普遍性的真理,所講的道理都具有普遍性。只有從普遍性開始才可通,如沒有普遍性就不能談會通。哲學真理的普遍性是給中西哲學會通的可能性的直截了當說明,但是會通理論的說明更重要對特殊性與關係的說明上來講。

  ***二***會通中有分辨,分辨是會通的基礎。

  特殊性與會通的關係,不是直接的,要轉一個彎的,要在會通的限度上轉一個彎去理解和說明。也就是說會通是有限度的規定的說特殊性對會同是一種限制性關係。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會通不是同類項合併,不是將會通的雙方都抹掉,或一方抹去另一掉另一方。這就是說雖然中西哲學可以會通,但可以保持本來的特性,中國哲學可以保持其本來的特色,西方哲學也可以保持的特色,而不是互相變成一樣。會通雙方都不能抹殺,是從普遍性與特殊性都要同時保持上去說明的。而特殊性與會通的關係底則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哲學有其普遍性,但也有特殊性,這兩者都不能抹殺,不是隻有普遍性,也不是隻有特殊性。特殊性,故有中國的哲學,也有西方的哲學。普遍性由觀念,概念來了解,特殊性由生命來表現。

  哲學真理和科學真理性質不不同就在於前者系屬於主體,後者不繫屬於主體即不要通過特殊的個體生命來表現。故科學是無國界、無顏色,無所謂中國的西方的科學,只有一個科學。這裡, 特殊性與普遍性是一體共存的,特殊性表現普遍性,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這就是特普遍性的關係。在特殊性的限制中體現或表現出來的普遍性,牟宗三先生名之為具體的普遍性。這個特殊性是不能拉掉的,拉殊的普遍性,牟宗三先生稱之為抽象的普遍性,與具體的普遍性相對。具體的普遍性儲存了特殊性、個體性、差別性,由此而遍性在特殊性的限制中體現與表現。

  二、中國哲學的傳統:中國哲學所關心的是“生命”,而西方哲學所關心的是重點在“自然”

  縱看中國哲學發展的歷史,可領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由夏商周一直髮展下來主要線索,主要綱領,主要方向都是我們研究的方向。同樣,西方哲學由古希臘經中世紀到現代的發展,也可以把握其綱領而看出其差異,但是要把握這些方面需要對各個時想加以反省才能更加深刻地瞭解。

  因為中西哲學所具有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所以中西哲學才可以會通,西方哲學才可以改造中國哲學。把普遍性與特殊性結合起來就能把握中西哲學發展之主要綱領的差異在何處。如上面所說的,對中西哲學傳統的長期發展加以反省就可以看出其不同,我用兩個名詞加以概括。我們可以說兩個裝桶哲學的領導觀念,一個是生命,另一個是自然。中國文化的開端,哲學觀念的呈現於生命,而西方文化的重點,所關心的是“自然”或者“外在的物件”。因此要想找出西方哲學對中國哲學的影響就必須從其展的大體脈絡上去尋找。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抓住“生命”和“自然”著兩個主要的觀念。

  ***一***中國哲學關注的是生命。

  中國哲學所關心的生命有好幾層意思:首先中國哲學所關心的生命是眼前的個體生命。可是關心生命,往往出問題的又是生命。到的是生命外部的麻煩,外部的麻煩很容易解決,但是生命自身內部的問題就難解決了,所以人們常說:“征服世界易,征服。”往往是外部的問題都安排好了,但自己往往卻不能安排自己。“富貴不能樂業,貧賤難耐淒涼。”這種人是很麻煩,但著根源,我們可以說生命本身就是麻煩的。

  貧賤固然不好,但是富貴也不見得好。孔子說過:“不仁者不可以長處樂,不可以久”也就是說,不仁義的人不可以長久處於快樂、舒服與幸福的境地,他也不能長期處於倒黴的狀況。又如孔子所說的不仁的人定是壞人,就像賈寶玉我們不能說他是什麼壞人。以上主要是說孔子的思想,後來孔子出來,再往裡 一層一層的深入前進,國哲學開出了一個孔子的傳統,後來的發展大體而言,儒家是主流、是正宗,道家是是針對儒家而發展出來的旁支,但是道家對生命這個問題的,道家也開出了中國哲學的另一個傳統,就這樣中國哲學就發展下去。

  漢家主要是繼承儒家的經典,漢家不一定能真正瞭解儒家的真正精神,但是能夠保持文獻也是他們的功勞。兩漢後接著是魏晉時晉的三玄以道家的精神為主,故講老莊是很相適應的。魏晉時代的學問是由儒家的主流岔到旁的方向,隨之而來的是南北朝,也是主要在吸收佛教,佛教是由印度傳來,在此時期中國的思想完全用用在吸收佛教的教理。至隋唐就完成了吸收消滅佛教的在大唐時期,國勢、政治、文物、典章制度達到頂峰,是中華民族的黃金時代,是中華民族的光榮。但是唐朝部是哲學家的時文學家的時代,其表現主要在詩歌。

  所一要了解唐朝三百年要以特殊的眼光來看。唐末五代之後就是宋朝,宋朝的三百年,國,但時代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復興,就是理學家的出現。理學家看到了自然生命的缺點而往向上翻,年茲在茲以理性來呵護也我們的生命,生命是需要來調解潤澤的,否則一旦生命乾枯就一無所有。而理性就能潤澤我們的生命,這樣宣告就可以綿延不續下去,這一代不行就可以由下一代再來。宋亡後不到一百年,明朝時代的時代精神還是以理學家為主的,主要以王陽明為代此明朝的時代精神大體上來講也是服從理性原則的。

  縱而觀之,中國的哲學傳統其重點就落在了生命,其代代傳下來的為性理、玄理、空理即儒釋道三教。因此要了解其文化重要要內部核心的生命方向,不能把宣告方向等同於一個時代的風俗習慣。

  ***二***西方哲學的重點是自然。

  西方哲學由古希臘開始一直髮展到今天,內容也是非常豐富和複雜的。通過學習西方哲學,我們知道西方哲學的開始的重點了“自然”,即以自然為研究物件。西方哲學主要由三大骨幹。首先由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經過中世紀的神學,這是古典的哲。其次是近代以來的歐洲大陸的唯理論。在英國由洛克開端,貝克萊、休謨繼承的經驗主義。把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加以批判康德,因而就形成了康德的傳統。

  我們總看西方哲學的發展脈絡,古希臘早期哲學主要闡述了自然哲學的產生髮展過程,在此時期主要有伊奧尼亞哲學、南意學和多元論哲學,他們都是側重自然哲學的。之後是希臘古典哲學,雖然這個時期的哲學思想較前一時期有所不同,內容更加,但是總體看來它是對你前期思想的豐富和發展,主要側重點仍是自然。在往後是伊壁鳩魯主義和斯多亞學派哲學的發展時期壁鳩魯主要研究了物理學及其倫理學的發展,斯多亞學派仍是在前者的既相互上進一步論述了物理學及其發展。這是整個古希的哲學發展歷程。第二個時期是中世紀的哲學,主要敘述了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及其教父哲學,在此我們不作詳細介紹。第三個要是近代時期的哲學,主要是闡述了近代大陸唯理論和英國的經驗主義。

  總而言之,西方哲學是側重講自然的,我們從這一方面入手,進一步的去了解西方的文化和西方哲學的發展理念,努力找到西與中國哲學的實際切合點,使二者在磨合中共同發展,創新。

  三、西方哲學對中國哲學的影響

  以上我主要講述了中西哲學之間的切合點,主要是談了中西哲學的共性與個性,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中西哲學之間的及經一部闡述西方哲學如何能改造中國哲學這個大問題。我認為西方哲學對中國哲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以來,中國人盛講民主,施行民主,但民主制度一直在中國未能建立。很多人歸結為西方民主與中國化有不相合之處。他們認為以中國的正統文化---儒家文化精神來說,儒家是重道德的,要求統治者做一個好君主,卻不是像方那樣用制度來限制君主的權力,結果統治者的權利過度膨脹。

  2、如果說統治者的權力膨脹在中國歷史上的主要錯誤責任,不在於儒家思想而在於法家思想。法家是行法治的,當下大陸的是反儒尊法,有人就說建設國家就必須厲行法治。說到法治的問題,有個通俗的講法,說是中國人只重人治不重法治,並把這完全歸罪於儒家----全盤西化派人士尤其是如此。有人說西方民主法制的建立,是因為有希臘重概念的傳統,因此才開出理智基礎的客觀制度;並且有基督教上帝之下人人平等的觀念。

  3、有人引孟子“民為貴,君為輕”的話,作為中國也有民主思想的證明,認為儒家思想是民本思想;這個以民為本,以人民出發點的思想也是民主精神。既然如此,中國文化是否可以憑藉民本思想為基礎,開出一套新的、現代的、合於中國精神的民?

  4、如果說中國儒家道德精神有其必要的永恆價值,特別是針對西方道德無所憑依的情況。又如說西方民主觀念和制度,為現制度所必須,更為中國所必需,那麼,中國儒家道德精神若與西方民主精神結合起來,也正是展示了一個新文化進步的契機。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