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方面的論文

  公共管理,是政府行政機關採取組織的、命令的或政策的方式,對社會進行公平的、低成本的和高效的管理活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下載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淺談公共經濟管理創新

  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階段,經濟增長不似初始階段那麼迅速,如今的重中之重就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除了利用經濟手段之外,還需要國家通過公共管理手段加以輔助,但是如今我國公共管理髮揮的作用還不夠,政府管理壟斷、辦事效率低下。因此,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是當務之急,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需要創新管理機制、推動政府轉型和社會轉型。

  一、公共經濟管理的概念

  公共經濟管理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學科,其中不僅包括經濟學、管理學等理論基礎性學科,還必須有社會學、倫理學、法學等學科背景。從不同的學科視角來審視公共經濟管理,就會形成不同的概念和框架體系。所以,多年來學者對於公共經濟管理的概念存在頗多爭議。在國外,例如斯蒂格利茨、湯尼森等知名學者,都是從政府作為公共經濟管理主體的職能方面進行探討公共經濟管理。但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興起的新公共管理運動,大膽地將市場機制和工商管理的方法引入公共管理。這不僅擴大了公共管理的主體,還從根本上革新了公共管理的管理方式,這也對公共經濟管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經濟增長質量與公共管理創新的內涵

  關於經濟增長質量,各個領域始終沒有給出準確的定義。有人認為這個概念屬於政治經濟學範疇,從效率上講,產量、質量、效率、消費率等的共同增長就是所謂的經濟質量提高;也有人認為這個概念關乎宗教、政治和社會等多個方面;而任保平認為經濟增長質量,指的是經濟的長期發展;葉初升則認為這是“質”的飛躍,突出“質量”一詞。

  可見,學者們多是在主觀上給經濟質量下定義。雖然經濟發展質量這一概念不確定,但是卻有一定的“規範”,主要從經濟、環境、社會等方面綜合考慮,不在於數量、規模上的提高,關鍵是將生態、社會系統也納入其中。公共管理創新是指公共管理創新主體為了公共利益,對現存的有缺陷的公共管理制度進行改造,或對失效的公共管理制度加以廢止,而使現存的有缺陷的公共管理制度得以完善,或創建出合乎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全新的公共管理制度的持續不斷的創造性活動過程。公共管理的主導者是政府內的公共組織或非政府組織,其目標主要是實現社會的公共利益。

  從公共管理的職能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要求來看,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絡的:一方面提高經濟增長質量需要公共管理予以保障,也需要以公共管理做載體,公共管理的基本任務和方向都是由經濟發展決定的,公共管理部門配置社會資源使得市場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另外,公平是公共管理的最終目的,社會協調發展和實現公共利益都是通過公共管理來實現的;另一方面創新管理機制也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手段。在經濟增長過程中,數量往往先於質量而行,這是一種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生態和社會成本太高,並不是市場管理機制不完善,這樣很不利於經濟的發展。此外,從現在的經濟形勢來看,經濟多元化是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經濟主體多元化導致各主體之間競爭激烈,甚至出現了一些惡意競爭,擾亂了市場秩序,破壞了商家信譽。所以,政府要加強管理,通過創新管理體制、提高資源管理效率、規範主體行為、改變市場秩序,促進經濟的平穩發展。

  三、經濟增長質量背景下公共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公共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第一,政府主導管理。我國政府的各個機構層次劃分明確,行政權力的運作、領導的指揮方向、資訊傳遞方式、政府人員的許可權和職責都有明確的規定,官僚制的價值觀念格外重視形式和契約;第二,沒有發揮市場經濟的優勢,建立靈活的、全民化和企業化的政府還只是設想。例如,很多人認為企業化政府只是簡單地代替了官僚政府,在管理中濫用權利等現象就是具體體現。再有,臨時機構和僱用的員工關心的只是如何按時完成任務,並不在乎管理的過程是否得當,這是嚴重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二***公共管理主體缺陷。

  第一,管理方法陳舊。目前,政府的管理帶有主觀性、強制性強的特點,透明度較低,主要管理方法是下達行政命令,隨著公民意識的覺醒,人們開始認識到提高經濟質量增長的重要性,不僅要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還要致力於推動社會的整體發展。傳統手段和管理方式早已不能滿足公眾利益實現的需求;第二,公共管理供給主體單一。我國已經開始向市場經濟轉型,公共管理事務越來越多,改革中的諸多問題也已暴露出來,但是政府利用權力掌握公共管理,成為了最大的“股東”,影響了管理效率。

  ***三***公共管理體制落後。

  第一,政府管理存在官僚制現象。在管理體制中等級制度明顯,管理的前提是下級服從上級。官僚體制是在工業時代出現的,各種制度和系統內都滲透著官僚制,在這一制度下,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等現象層出不窮;第二,政府供給與實際需求不符。在公共管理過程中,政府地位特殊,處於主導地位,而公眾等被管理者沒有優勢可言,被管理者沒有權利選擇管理者,也沒有權利選擇管理者實施管理的方式,從而導致供需不相符的現象,最終導致福利分配不均、環境惡化等。要想實現經濟質量的提高,就應該對社會、環境、市場等方面的不良現象加以糾正,但政府卻越發利用行政手段干預經濟,使得管理效率低下、經濟失衡。

  ***四***公共管理的理念陳舊。

  管理理念是公共管理者在從事管理活動時秉承的思想原則和價值取向,起到規範主體思想觀念的作用。我國的公共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第一,“唯GDP論”。改革開放雖然促進了經濟發展,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社會發展失衡,把經濟增長看成簡單的GDP增長,GDP成了管理績效、官員評定的標準。然而,卻缺乏對福利分配、服務建設、環境治理等方面的關注,這種“唯GDP論”是導致粗放型經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第二,“無限政府”理念。在公共管理中,政府是主體,由於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政府管理中普遍存在缺位、越位、錯位等現象,“官本位”、“權本位”等現象也是屢見不鮮,政府成了“全能政府”,將自己擺在了至高無上的位置參與公共服務,公民對政府及其服務質量都沒有發表意見的權利。

  四、以公共管理創新機制促進經濟增長質量

  ***一***以法治規範為導向,提高公共管理創新水平。

  第一,樹立公共管理的法治思維,不斷朝著依法行政和依法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向發展,逐步形成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只有管理過程實現法治化,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成果才能得到保障;第二,不斷創新行政制度,按照行政治理、陽光行政和責任行政的要求,從行政管理的程式建設做起,以程式建設帶動規則建設,以規則建設帶動制度建設,進而實現權力公平、機會公平和規則公平,創造優質的行政制度環境;第三,應該加強風險監控和預測,不讓隨機性事務影響創新計劃。任何管理政策的出臺、任何管理制度的出臺,都必須研究社會大眾的心理接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綜合考量管理政策的合法性、可行性和經濟質量效果,這樣才能保證管理創新的成功率,從而有效地促進創新過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營造優良的創新政策環境,保障經濟質量的持續發展。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進入了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開創性地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並把創新擺在第一位,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提高經濟的增長質量,政府要想辦法營造良好的創新政策環境,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促進經濟的有序、健康發展;推行相關的保護政策、獎勵政策,促進農業的發展;對於新興發展的行業,也應該加大扶持力度;通過這些政策有助於形成開放、有序、統一的市場經濟體系,保障經濟質量的持續發展。

  ***三***擴大公共管理參與主體,發揮非政府組織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和影響力。

  第一,擴大公共管理主體。應重視和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從經濟角度來看,非政府組織在資源配置上的作用相對於政府更勝一籌,可以節約交易成本,降低供給成本。而且非政府組織通過開展公益活動,能吸納眾多力量和資金,公民、社會組織能夠利用這些資源參與管理,因此使政府在財政上的負擔相對減輕;第二,變革政府的作用和職能。公共管理使得管理主體實現了多元化,政府的職能有所削減,政府要想實現職能就要提高社會效益,政府的執行方式、權利實施和結構變革都要由社會變數決定。在微觀經濟上,政府要適當減少干涉力度,絕不能再實施全方位的控制;第三,加強非政府組織的管理職能。公眾共同管理、組織協助管理、中介機構提供服務和物品,盡最大努力實現治理資源的優化。例如,經濟發展難免會帶來氣候變暖、水質汙染等環境問題,這就要求政府加強與機構之間的合作力度,加強汙染治理,高效率利用資源,使經濟發展向質量型方向轉化的目標早日實現。所以,要重視和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轉變治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建立現代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體制,擴大非政府組織等社會力量的公共參與,形成政府、社會力量的多元參與和良性互動格局。

  ***四***創新公共管理理念,促進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

  實現公共管理的創新必然要先實現理念的創新,在質量型經濟發展中,公共管理理念主要涉及經濟質量增長、經濟系統發展等方面。第一,從以物為本轉化為以人為本。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初級階段,人類生產生活的主要目標是滿足物質需求,而在經濟發展高階階段,以人為本應成為發展主題。實現人的自由是發展的目的,因此除了追求社會公平,還要體現人的價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第二,改權制思維為服務思維。服務思維要求管理者主動、高質量地服務於公眾,而不是在權制思維下被動服務甚至不服務,要使經濟發展實現服務、實現利益,促進經濟增長;第三,變經濟數量增長為質量增長。經濟發展絕不侷限於物質增長,最重要的是質量上的增長,實現經濟質量上的增長也是社會發展的目的。管理者應該以質量增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社會進步為目標,通過不斷追求新目標,關注質量型經濟增長,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五***轉變治理方式,健全、創新管理體制。

  轉變社會治理方式,健全、創新管理體制,是推進政府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也節約了政府執行、市場交易等的成本,進而實現有效、合理的資源配置。管理體制創新的方式多樣:第一,將競爭機制引入市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體作用。提高權利的執行和事務處理的透明度,加強社會監督和參與,建立健全各部門各司其職、緊密配合、通力合作、齊抓共管的監管協調機制,做到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第二,完善評估機制。滿足社會需求與分析成本和效益之間的差距,通過推動經濟發展實現制度創新和良性互動。

  五、小結

  通過以上經濟增長質量與公共管理創新的關係分析,以及經濟增長質量視角下我國公共管理創新的必然性分析,可以看出,實現經濟質量的增長需要創新管理機制,市場經濟在制度創新下才能夠煥發出活力。只要切實執行提高我國經濟增長質量的公共管理創新機制的措施,就能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進而全面推進我國經濟實現全面協調發展。

  >>>下頁帶來更多的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