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祕書禮儀
祕書禮儀所涉及的範圍較廣,那麼你們知道祕書的禮儀是怎樣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一方面的內容可以稱之為形象設計。它具體涉及祕書人員的穿著打扮、儀容儀表、言談舉止,是對祕書人員的禮儀修養所提出的具體要求,是其自尊自愛的具體表現形式。祕書人員的禮儀形象向來被視為個人素質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形象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示素質。衣著打扮、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其實都是素養問題。有些同志在正式場合甚至在國際交往中不修邊幅,歪戴帽子斜穿衣,當眾“打掃”個人衛生,這些都是禮儀修養不夠的表現,都會給交往物件留下不良的印象。
人的形象是具有整體性的,一定要保持和諧。我就見到過有的祕書在上班時間,甚至是在身著制服的時候,腳上穿露腳趾或者露腳跟的涼鞋,這也是不得體的。大家都知道,在正式的公務場合或者涉外場合,男性祕書身著西裝為宜,但是我也見過有人此時腳穿白皮鞋,腰繫紅腰帶,手拿咖啡色手袋,簡直讓人“退避三舍 ”。
另外一方面的內容可以稱之為溝通技巧。溝通技巧是祕書禮儀的核心內容,因為我們從事任何一項具體工作都需要與其他人打交道。如果不善於同對方進行必要的溝通,在溝通時缺乏必要的禮儀,往往會給工作帶來障礙,甚至事倍功半。例如,公務宴請的目的在於促進部門、單位之間的溝通,併為此提供一個臨時性的交流場所。因此,參加公務宴請時應當注意適度的交際,適當地進行溝通。但是,有些同志在公務宴席上對身邊的人不聞不問,愛搭不理,甚至一聲不吭,只顧埋頭吃喝,吃完就撤。還有些同志卻表現得過度熱情,不分物件地勸酒夾菜,非要對方吃下去不可。這些不當的舉止都扭曲了公務宴請的作用,並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溝通與交流。
祕書形象塑造禮儀
一、 祕書形象的定義
形象就是人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各種感覺器官在大腦中形成的關於某種事物的整體印象,簡言之是知覺,即各種感覺的再現。
個人形象,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的外表或容貌,也是一個人內在品質的外部反映,它是反映一個人內在修養的視窗。社會學者普遍認為一個人的形象在人格發展及社會關係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人通過觀察、聆聽、氣味和接觸等各種感覺形成對某個人的整體印象,但有一點必須認識的是:個人形象並不等於個人本身,而是他人對個人的外在感知,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人的感知不會是完全相同的,因為它的正確性被人的主觀意識所影響,因此在認知過程中在人的大腦中產生不同的形象。
祕書形象是指祕書在公眾面前樹立的印象,它是通過衣著打扮、言行舉止反映出你專業的態度、知識、技能等。它具體包括外在形象和內在形象兩個方面。
外在形象是指人的外觀感覺,主要包括儀容儀表、行為舉止、語言談吐。而內在形象實質指人的內在素養,主要包括道德情操、理想追求、心理狀態、文化知識、身心健康、審美情趣等。內在素養是外在形象的基礎,外在形象是內在素養的外化。因此,良好的個人形象是應是內外和諧美的統一。***請具體就祕書形象展開論述***
二、 祕書形象塑造有哪些誤區
***下面羅列的不是祕書形象的誤區,而是形成祕書負面形象的原因,故全部要改。建議在第二段寫社會上對祕書職業的負面形象及其原因***
1、政府的不完善的政策以及缺乏對於祕書這一職業的認識
據報道,有關政府曾多次在出臺的檔案中提出,不允許男領導配備女祕書,連政府部門都會出臺這種排斥和歧視政策女性祕書,這種不公正不正確的做法,會在社會上引導大家加深對女祕書的偏見。
政府部門應該關注的是制定及頒佈有關祕書的職業標準及工作職責,但政府的諸如此類的不完善政策加深了祕書的負面形象。
2、中國五千年來多年來的,中國民眾根深蒂固的封建殘餘與偏見
中國官場歷來的祕書都是負責為長官出謀劃策、起草文稿。但現今的女祕書的職能並非如此,很多領導將祕書的職能等同於保姆、花瓶以及公關利器。這一現象的出現,應該歸咎於祕書職業在中國官場文化、商業文化土壤中的非職業化發展,正是這種非職業化的發展使祕書工作偏離了應有的軌道。
3、國內影視劇物化祕書形象是造成祕書“誤區”的深化的原因
在很多國內的影視劇中,甚至文藝作品充當“二奶”、“小蜜”的女祕書隨處可見。電影 《非誠勿擾》 中由範偉扮演的暴發戶的女祕書,乳溝盡顯 、性感撩人;2008 年春晚小品 《招聘》裡,應聘祕書的女孩就主動暗示可以“被潛”。而女祕書“被潛”、成“小蜜”更是電視
劇裡的常見劇情。女祕書“被潛”現象 ,通過文藝作品的敘述和表達,客觀上造成了社會對女祕書認知的偏差。
四、怎樣解決祕書形象塑造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