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教學反思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說明性的課,課文著重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狀及其建築歷史,熱情謳歌了古埃及人民傑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幹。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課文著重介紹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狀及其建築歷史;寫出了外觀巨集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辦法,熱情謳歌了古埃及人民傑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幹。在重點介紹埃及金字塔的特點以及建造方法時,使用了大量的說明方法。

  基於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介紹胡夫金字塔外觀和構造的第3自然段,對於介紹金字塔的作用、結構及其名字的第2自然段,我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

  第三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數字來體會金字塔的巨集偉和精巧,並最終轉向對寫作方法的體會。首先,請學生分別找出能讓他們感受到金字塔巨集偉和精巧的句子,然後說一說,這些句子到底是哪些地方讓他們有了這樣的感受呢?在此引出“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接著,一起來體會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對於難以想像的資料,作者採用了什麼方法讓我們更加容易理解呢?此處體會“作比較”的好處。最後,作者在這麼多座金字塔中單選胡夫金字塔來體現埃及金字塔的巨集偉與精巧,這就是應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整個過程環環相扣,通過數字體會寫作方法,通過數學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整個教學過程結合得較為緊密,一張一弛,節奏緊湊,較好地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是,整節課下來,依然存在著需改進的問題:如:板書不夠及時。及時的板書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結構進行有效地梳理,還能加深印象。但在本節課的講解過程中,由於自己的疏忽和急於進入下一環節,有時竟忘了板書,而後想起來了才補上去,這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多加註意,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篇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媒體不再只是傳遞教學內容的載體,更重要的是為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和引導學生的交流、探索知識、延伸自己潛能創造條件。資訊科技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有利於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有利於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促進了課堂的有效教學。

  一、理解詞句,方法多樣

  本單元的重點要求學生能初步掌握用聯絡上下文、註釋等方法理解詞語。我覺得一般單調的理解詞語往往會讓孩子覺得枯燥,所以我繼續在課堂中安排幾種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詞語“法老、角錐形、巍然屹立、據說”。例如:利用課後註釋理解詞語“法老”;利用圖片結合課文語句理解“角錐形”;用合併詞義、聯絡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巍然屹立”等。

  除此之外,本單元還需要學生學習用聯絡上下文、抓句中關鍵詞語等方法理解有關句子。在體會金字塔的巨集偉和精巧時,我抓住資料和關鍵詞句進行理解。資料的運用最能體現出金字塔的巨集偉,我學用書上打比方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這些資料,讓這些資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例如:在教學“最大的一塊重160噸”時,學生對噸幾乎沒有概念,我把學生平時經常能看到的集卡拿出來進行打比方,由於是和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絡,學生就能體會出金字塔的巨集偉。在體會金字塔的精巧時,抓住關鍵詞句“很平整、很緊密、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方便學生去理解。

  二、以讀為本,感悟課文

  1、讀中感悟,理解課文

  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三分文章七分朗讀”,朗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而朗讀與感悟緊密結合,讀是為了感悟,感悟是為了更好地朗讀。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多次與文字交流,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去體會金字塔的巨集偉、精巧。理解了巨集偉、精巧,再融入感情去讀,使學生真正懂得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徵,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從而對埃及人民產生敬佩之情,激發學生對埃及金字塔的興趣。

  2、滲透知識,潤物無聲

  本單元教學目標中要求學生讀懂自然段,並瞭解段中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絡。在學習第3節時,我通過引讀的方式,讓學生知道第3節先為我們整體介紹了胡夫金字塔,再具體介紹了金字塔的巨集偉和精巧。然後通過第4節知道這一節寫出瞭如何建造的過程。最後抓住第4節的第一句話,讓學生知道前半句總結上文,後半句引出下文,這樣的句子叫過渡句。

  3、導遊介紹,培養表達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新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訓練。”在指導介紹金字塔的巨集偉和精巧時,利用小導遊形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有想說的慾望。再降低難度,讓學生先說說金字塔的巨集偉,再說說金字塔的精巧,最後連起來介紹埃及金字塔的巨集偉、精巧,紮實、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

  三、運用媒體,激趣解疑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整篇課文條理清楚,語言平實,描寫細緻。但是埃及金字塔對於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對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有一定的障礙,缺乏學習的興趣,缺乏知識的連結,缺乏與文字的共鳴,容易讓學生產生乏味的情緒。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一開始我就播放了一段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旋律中走近埃及,然後播放一段視訊,並配上課文第一小節的內容作為匯入,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字中來,為後面的教學打下伏筆。

  2、播放視訊,解決疑難

  在學習如何建造金字塔時,部分學生對於如何建造的理解上存在困難,播放簡單易懂的視訊,讓學生一下子能夠明白建造的過程,為後面的練習說話打下基礎。再播放一段其他方法建造過程的視訊,讓學生理解“據說”在其中的含義。

  3、自主拓展,積累資訊

  在教學中,老師經常擔任拓展的重責,而今天我讓學生擔任這一角色,帶著他的夥伴去了解金字塔。在課前,我先讓學生查詢關於金字塔的資料,收上來後挑選不同的幾個方面的內容,將他們的資料整理到媒體當中。在課堂上,讓他們自主拓展,自主交流,為激發他們課後探索埃及金字塔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四、存在不足

  多媒體在教學中恰當的應用,能有效的促進教學的效果。在教學埃及金字塔如何建造時,第一段視訊用得很好,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難點,讓學生知道古埃及人民是如何建造金字塔的。第二段視訊的插入,我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埃及金字塔建造還有其他的建造方法,讓學生拓展視野,並理解詞語“據說”的意思。但是第二段視訊沒有聲音,學生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如果教師能再適時加上一段說明,那對於幫助學生理解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篇三

  聽了錢老師的《埃及的金字塔》,受益頗豐。她那緊湊的課堂節奏,紮實的教學,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她在教學第三小節時,每字每句都落到實處,把金字塔的巨集偉、精巧一一展現在學生眼前,並滲透了說明方法的教學。

  由於自己接下來也上這一課,就學著上了。但是,上下來的結果卻是大相徑庭。

  首先,是時間上來不及。儘管我課前有思想準備,我的課堂節奏沒有這麼快,而且學生沒有預習,可能會有些問題。但最後上下來,第三小節根本就來不及講。那就放到下節課吧。

  第二課時,我基本採用的錢老師的上法。學生也能找到金字塔的高和大,石塊的多和重,並通過朗讀去深入體會。在講到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時,學生的問題比較多,像有東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廈高嗎?一個車皮是多少?和前面的數字好像對不起來……耽誤了一點時間。隨後,把高、大、石塊多、重用一個詞概括起來怎麼說,學生很快能說出巨集偉,因為一開始就有人提到這個詞。學習精巧部分,就不是那麼順利。學生讀到下面一段話時,問他們從中感受到什麼,有的說金字塔堅固,有的說很難建造,有的說很大……在一番引導之後,才有人找到精巧一詞。為了加深理解,我有反過來問他們,從那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它的精巧呢?學生找到“磨得很平整”“砌合得很緊密”“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等詞句來理解。這裡,重點讓學生了解“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是最能形象說明金字塔的精巧的,這也是說明方法的一種——形象描述。最後,再總結一下金字塔的特點——巨集偉而又精巧。

  自己覺得是很賣力地上完了課,然而,在批閱了學生的課堂作業後,卻發現課堂效率是如此低。作業中出現的練習,都是課上反覆強調的內容,可結果……最讓人無法相信的是,“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最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說明了什麼,竟填的是“巨集偉”,而金字塔的特點是什麼兩空,填的是“大、高”或“高、巨集偉”“大、巨集偉”都有,說明他們對其中的從屬關係根本就沒有搞清。後來,只好把作業發還,把幾道題重講一遍。這樣,到後來,還是有幾個人沒搞清楚。

  分析一下原因,我們的語文作業似乎總存在這樣的問題:習題內容上課時都涉及過的,問問答答,都滲透在裡面了。可到了作業本上,很多人都不會做了,回想不起來到底是哪個內容了,就張冠李戴一番。還有,就是自己的課堂,總感覺熱鬧有餘,卻不夠紮實。看上去說的人挺多的,但能靜下來深入思考的不多。尤其是幾個發言積極的,想到什麼就喊出來了,其他同學也就懶得再想。如此一來,那些不動腦筋的人更不動腦筋了,有時連聽到哪裡都不知道。而那些所謂的好學生,因為急於表現自己,也沒有好好思考,總體也得不到提高。看來,改變這樣的課堂現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