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不文明現象的原因

  大學生不文明現象不乏社會、教師、學生個人三方面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社會環境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加深,受到經濟體制改革中遺留的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特別是網路資源的豐富使學生與外界的聯絡越來越頻繁,社會上的各種思潮都會給高職院校學生帶來影響,特別是一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等非文明現象嚴重腐蝕學生靈魂,造成學生道德素質的下降。

  2.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在高校中有部分教師認為文明教育是中小學教師的責任,高等教育是“專才教育”,存在重授技、輕育才的觀念,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下,部分老師不注重儀表的端莊和語言的文明;某些教師對學生的不文明現象聽之任之,不教育不引導。這些教師不但沒有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反而對學生的文明修養有消極影響。

  3.學生對提高文明素質的認識不夠。部分學生認為只要學好專業,其他都是次要的,錯誤地認為文明禮儀都是些小事、瑣事,無礙大局,不足“成大事者”掛齒。其實這些“小事”才反映了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一個民族的基本素質。再者,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而且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一些用人單位對那些舉止不文明、行為出格的學生即使專業水平再高也不用,所以現在大學生既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又要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和人文素質。

  大學生的不文明現象

  1.對於課堂紀律視而不見。許多大學生在上課期間來去自由、遲到早退現象嚴重。上課時講話、看小說、打電話、睡覺、吃東西等不文明現象比比皆是。老師對於每一堂課都精心準備,卻被那些不遵規守紀的同學無視,心情可想而知。再者,對於急需充實知識的大學生來說,大好的青春時光就這樣悠悠虛度,實在令人惋惜。

  2.考試作弊。作弊,這一名詞似乎是隨考試一同誕生的。臨考時費盡心思地寫小抄、佔位置,考場上鬼鬼祟祟、東張西望。作弊是自欺欺人,是不誠信之惡習滋生的溫床,是培養不自信心理的搖籃;對同學而言,一人的作弊是對多人的不公平;對他人而言,作弊將直接影響對自己的評價;而對於整個學校而言,作弊之風一旦形成,便關係社會對學校及學生的評價。

  3.在教室中行為隨便。教室本來是大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但部分學生不注意衣著分寸,穿著背心、拖鞋進入教室,這不僅僅影響大學生的陽光形象,更是對他人的極不尊重。還有部分學生把教室當成了餐廳,吃早餐、吃零食,飯後的垃圾更是直接塞到抽屜裡。這樣不僅破壞了教室的環境,更影響了學習氛圍。在教室裡男女同學間的行為過於親密,著實令人尷尬,有損個人形象,因此應加大培養大學生自覺自重意識的力度。

  4.對老師不尊敬。遲到的學生很少會請示老師後再進入教室,老師問其遲到原因時低頭不語;在老師傳授專業知識時,有些同學會討論與課堂無關的內容;部分學生上課時對於老師的教導大聲頂撞,甚至大打出手。以上都是對老師不尊敬的不文明行為,作為有文化、有思想、有修養的大學生,這種現象的存在實在不應該。

  5.愈演愈烈的課桌文化與牆壁文化。以課桌文化來描述大學生在桌上亂寫亂畫亂刻的現象實在很諷刺,課桌上內容之豐富不禁讓人咋舌:有表白的、有吐槽的、有罵街的、有佔座的等。教室雪白的牆壁上被無情地刻上一個個印記,甚至還有腳印,形成了獨特的“牆壁文化”。

  改善大學生不文明現象的對策

  1.學校作為學生的管理者,應該致力於建設良好的校園風氣,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不僅要加大精神文明的宣傳力度,對大學生的行為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在思想上獲得提升,更要看措施執行的情況如何,及時調整相關的政策和制度,從根本上杜絕不文明現象的產生。

  2.以教職工的表率作用影響學生。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培養一個對社會有益的全面的人才,而在培養人的過程中往往培養者對被培養者的影響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應該重視教職工的表率作用。教職工的工作態度、工作水平甚至衣著、交往、言行舉止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每位教職工都應該以優質的工作質量、優雅的言行舉止影響、教育和引導學生。

  3.加大文明進校園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發揮校園環境的薰陶作用。校園環境是大學生成長進步的重要影響因素,良好的校園氛圍對學生的精神活動起著規範、引導、激勵和約束作用,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力開展誠信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以學術講座、演講比賽、辯論賽、文藝匯演等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促使學生思想品德、價值觀念、行為規範等多方面受到感染。

  4.由於有的學生自身公眾意識比較差,以自我為中心,較容易忽視周圍人的感覺,看不到自身行為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這很容易影響周圍人的行為習慣,從而造成整體素質相對較低的局面,即不文明現象日趨增多。大學生代表未來,代表主流。杜絕不文明行為是當代大學生的責任。只有大學校園這塊土地成為文明的地方,社會才能得到淨化。減少不文明現象,大學生本身的努力最重要。大學生應從身邊小事做起,塑造自身良好形象,嚴格約束自己的日常行為,同時勇於制止種種不文明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