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選擇的精品散文欣賞

  每一次選擇必須是一次超越,否則就不要選擇;每一次放棄必須是一次昇華,否則就不要放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選擇的精品散文,供大家欣賞。

  :選擇

  每個人似乎一出生就在作選擇了,只是一開始墜地誰家的主動權不在我們手上,那只是偶然決定著我們該落在誰家。然而,在接下來的一生裡,都是我們在作選擇了。

  小的時候,我們會選擇食物,選擇玩具。喜歡的玩具,依依不捨的眼神,投向父母哀求的目光,便向外界宣告了自己的選擇。不喜歡的食物,嚎啕大哭就是我們的選擇對現實的控訴。

  長大些,選良師,擇益友,變成了主要任務了。因為我們已經漸漸認識到,良師益友才 是對我們有益的。

  再長大些,到了選擇伴侶,選擇事業,選擇人生的時候了。我們就要持小心翼翼,反覆推敲態度,因為我們這時的選擇就像春天播下去的種子,決定著你秋天有怎樣的收穫。

  …………

  人生就是一直在做一份考卷,最難做就是選擇題了,我們選了一個答案,就必須放棄其他的。也許你覺得這樣太殘忍了,在質問為什麼不能夠全部選上的時候,生命的原則會告訴你這是一個單選題,必須有且只有一個答案。就像尼采告訴你,“你不能同一時間踏進兩條河流”一樣不能多選擇一個答案。

  也許,生命要求我們與自己的選擇執行嚴格的一對一對映關係,在生命的座標裡,我們選擇的足跡劃出一條完美的函式曲線,它的解析式也就是我們全部選擇的意義。

  選擇,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的過程。

  選擇,需要勇氣。面對抉擇,我們必須拿出勇氣去面對它,這是選擇時必備的一個素質。我們要敢於‘亮自己’,不要讓自己像一具行屍走肉一樣只能慢慢腐爛,而是要有死也死在衝鋒的路上的勇氣。每當作一個選擇,就像是靈魂和肉體的大決戰,狹路相逢,只有勇者才能勝。果斷和理智刺出的鋼刀勇猛地插入敵人的心臟,大聲呼喊“勝利屬於我”!聲音使人蕩氣迴腸,震懾敵人心扉。

  這是做每一個選擇的前提,這是每一個選擇者必須具備的素質!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選擇的人是懦夫!

  選擇,需要技巧。在重大的決定面前,我們要用長遠的戰略眼光來考慮,要用睿智來反覆推敲,量度。應當用盡自己的經驗,竭盡全力去選擇一條合適自己的路。不得草率,不要隨便,更不能逃避。因為這棵你現在種下的果樹,秋天收穫的果子是甜是苦,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選擇的技巧,就像航船的舵,總是能讓我們在航行中不會偏離航線,準確到達屬於自己的彼岸。

  技巧,也像一滴滴聚集的水,慢慢地匯成一條涓涓溪流,再慢慢融匯成河流,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來幫助你擊潰一切障礙,達成自己的目標。

  選擇需要注重內心的感受。記住!做任何事情都是為自己去做的,在做這個事情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所有的感受,它會接受你內心的審判,會把它判決為願意還是不願意,不願意的事情會令你產生厭煩的情緒,相比之下,我們當然還是想要過得愉悅的時光啦。倘若是為別人而作,那跟沒知覺的機器人又有什麼區別了?任何選擇,都是為自己而作,用自己的心去接納所有的選擇,減少那些使自己不快的情緒,同樣在做一件事,快樂總比抗拒好得多的。接納是選擇的甜味劑,總是能讓你前進的道路上充滿甘甜。

  常言道:學海無涯苦作舟,這不是逆天了嗎?苦作舟,上學都是苦的,這誰想上學了,嚇唬人得!相反,猶太人的智慧是令人佩服的,父母將蜜糖塗在書本上,給小孩去舔,讓孩子們都知道,書本是甜的,孩子們當然會是更願意去學習了,這就是和苦作舟的一個強烈反差了。

  選擇需要耐力。堅持就是勝利總是沒錯的。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應該好好地走下去,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漫長的跑道上,總有一份力量使你堅持跑到終點;茫茫的大海中,小舟也會有自己的帆,走到彼岸,否則就會有葬身大海的危險。選擇的路,是需要一種堅持,一種耐力來保證完成的。

  花開月圓夜,金榜題名時。這是人生的一大快事,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呀,可多少人望而卻步。有個考碩士研究生的朋友向我訴苦說,“這個過程太難熬了,要顧學業,要顧家庭,要顧工作,即使是有三頭六臂也做不來,當初為什麼要作這個選擇呢?”我想,選擇是起點,選擇的是方向,選擇的是目標,選擇只能給你規劃以後要走的路,並不是你能走完這條路的保證,只是使你到達所設定目標的初始條件而已。想要收穫果實是要付出汗水的,還是要一直地揮灑,這樣得到的果子才是最甜的。即使堅持到最後的結果是沒有結果,你還是會收穫沿途的風景,這是一種財富,也是一種自我增值,也是對當初的承諾的美好的結果。

  漫長的跑道,只有你堅持,只有儲存足夠的耐力,才能跑到終點;茫茫大海,只有足夠的動力,才能到達彼岸。

  自己選擇的路,就算跪著也要走下去。這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

  你的選擇,也只有足夠的耐力,不懈的堅持,才能到達選擇的目標。

  拒絕也是一種選擇。

  生命是為自己而存在!這是件樸素而自然的事,不是在眾人面前耍雜,也不需要迎合、奉承某人。自己的選擇,選擇自己的!拒絕不是無為,不是在逃避,也不是迫不得已的自我防衛,而是真正的有所為,是積極地面對,是一種主動的選擇。

  拒絕有時需要藉口。

  藉口是一幅幕幛,它把人們注意力吸引了過去,使原本簡單的事情變得斑駁不清,卻忽視了拒絕的真正目的,使堅決拒絕的表情變得模糊,極大地削弱了拒絕的力度。

  與之相反,乾乾脆脆的拒絕才能顯現出拒絕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從不拖泥帶水,就像千里冰封世界的冰凌砰然斷裂的爽快,這是給予了對方足夠的信任和尊重,也是對自己選擇的一種負責。

  每個時刻,我們總是隻能做一個選擇,你有勇氣去選擇,你為自己去選擇,覺得選擇是自己的,你用自己嫻熟的技巧為自己作了一個正確的選擇,並且去認真努力地一直走下去,你的身後會是一條完美的人生曲線。

  :選擇

  今生,你被選擇降臨到這個世界

  除了生存你別無選擇

  你無法選擇優越的出身

  如果磨難是存在的另一種方式

  那麼除了奮鬥你別無選擇

  路上有陽光的陰影你無法選擇隱匿

  除了奔向光明你別無選擇

  別奢望光明為你一人停留

  你只能選擇心靈充滿希望

  所有選擇都不是無限的自由

  你除了選擇更多的是承受

  :選擇

  人生無時無刻在我們不期然中,面對著各種選擇。

  每天我們起床後,我們選擇今天要穿什麼樣的衣服?吃甚麼樣的早餐?在我們出門上班時,我們也可能改變主意,選擇走不同的路。在不經意麵對這麼多的選擇中,我們是否曾經想過:今天我將選擇一種怎樣的心情,來面對今日一天的生活呢?

  佛陀教導我們:“世間是緣起的。”這意思就是說世間所呈現的各種事物與現象都是由各種因緣條件聚合而生起。因此,它絕不是孤立的,更不是一成不變的。想要某一事件或現象的發生,只要賦予它生成所必需要的因緣條件,它就自然而然會依循著因果的規則而生。

  同樣的,我們人生活在這世間,不但受著因果法則所約制與支配,也是這千般萬化的各種因緣條件之一。如果我們懂得如何有智慧的善用我們所能掌握的因緣條件,我們將可改變我們的生命,創造出更美好的今天與未來。

  我們今天想要過一種怎樣心境的生活?它的因緣條件不在於外在的各種境遇,而在於我們的方寸之內這顆心。因為外在眾多的因緣條件是在我們的掌握與預知之外,只有這顆心,我們可以藉由轉變我們的人生觀與生活態度,來改變它在面對生活時的心境。

  佛陀在《雜阿含經》中曾說道:“心惱故眾生惱,心淨故眾生淨。”就像畫家,能依著心意,隨意作種種圖畫。所以,我們的心如果時時起著負面的念頭與思 想,那麼我們一天的生活自然而然就會與煩惱相應。相反的,我們的心如果時時懷著慈悲、喜悅與祥和的念頭和思想,那麼我們一天的生活自然而然會與快樂相應。

  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由於世間因緣條件不斷的聚散離合,使我們都會面對各式各種順逆境界。一般人在面對順境時就欣喜雀躍,得意忘形。在處於逆境時就垂頭喪氣、心情沮喪。心境總是隨著外在境界的變遷來翩翩起舞、低宕起伏。尤其是在逆境中,我們更容易像洩了氣的皮球似的,許久可能都彈跳不起來,也走不出這份鬱郁的低潮。

  其實,在面對生活中逆境時的心境,我們並非沒有選擇的餘地。只是因為我們錯誤的認知與想法,往往使我們不期然的選擇了讓心境沉澱在於事無補的抑鬱與憂傷裡而已。如果此時我們能很快地改變一下我們的想法而認識到:“逆境只是人生過程中一種因緣的展現而已,一種使我們省思和增長智慧的機會與歷練。”心情不就會隨著思緒因緣的改變而走出煩惱憂鬱的陰霾中嗎?因而我們每天要用甚麼樣的心境來生活,事實上都只在我們一念之間的選擇而已。

  我們都聽過這麼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一位製鞋廠的老闆派一位市場調查員去非洲調查市場。這位調查員去後不久,拍電報回來向老闆報告說:“這裡沒有市場,因為大家都不穿鞋。”老闆於是再派另一位市場調查員去,第二位調查員去後不久來電報告:“這裡機會大好,因為大家都沒有鞋穿。”老闆採納了第二位調查員的意見,將鞋子銷往非洲,結果生意興隆。這個故事啟示了我們:任何一件事都有正反兩面。在我們面對境界時,特別是逆境,如果能調整我們的心態,時時從正面的角度來思考、選擇,放下得與失的執著心境必然能擺脫苦惱,安住在喜悅中。

  所以,就從今天起,每天早晨起床後,除了選擇今天準備要穿甚麼樣的衣服,吃甚麼樣的早餐之外,也別忘記想一想:“今天我將以一種甚麼樣的心情來面對這一天的生活?”你可以選擇悲觀、消極的心情,讓今天生活在煩惱、沮喪中。也可以選擇樂觀、積極的心情,讓今天生活在充實、愉悅中。那麼請問,你的選擇會是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