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選擇的三篇散文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有關選擇的散文,希望您喜歡!

  有關選擇的散文一:愛情和麵包,該怎麼去選擇

  有句話叫,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問題一直都是亙古不變的撓頭問題。

  週六的時候,後臺有個朋友說了一個問題,關於父母干涉的愛情。所以亮哥今天想談談這個事。

  問題大致如下:

  “男孩的家庭條件不是太好而且是外地,單親家庭,母親改嫁。雖然男孩和女孩的父母談過會努力上進,買房長住,但是女孩父母還是極力的反對,甚至已經鬧到了要斷絕關係的地步。”

  回覆大致如下:

  “給所有人1-2年的時間,讓自己冷靜下來,讓父母平靜下來,讓男孩也想明白。讓所有人都想清楚,現在堅持的到底對錯與否和意義何在。也許想明白了,你也不再這麼堅持,他也不再為難困惑,父母也不再堅決牴觸。如果真的都還想繼續下去,那麼2年足夠驗證這個男孩是不是值得託付,也足夠驗證你對他的愛以及父母對你的愛。”

  後臺雖然溝通起來不太方便,不過亮哥還是絮絮叨叨的寫了近1000字的小作文回覆。

  妻子說,讓我別瞎給人意見,怕遭了埋怨。可即便如此,我依然想盡自己的一些綿薄之力,也許不能解決什麼,但至少能讓所有在我這裡的朋友能有個地方傾訴,也能獲得一些認可和安慰。

  那亮哥今天就用辨證的思路來從三個角度說說對這件事的看法吧。

  我們經常會說,愛情,是神聖而美好的。

  誰都想擁有並享受著愛情,在愛裡,我們甚至可以“有情飲水飽”。

  我們相信愛情會有,麵包同時也會有。即便我們未來只能靠走路上下班,即便我們未來需要掰著手指頭算著一塊兩塊來花錢,但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你在。

  亮哥也年輕過,當年也有過愛的死去活來的經歷,所以我特別能接受這種想法。這就好像,我寧可不要世界,也要你;贏了世界,輸了你又有何用;愛江山,更愛美人。

  所以,亮哥可以理解這種心態,這種不想放棄,不捨得放棄,對未來和TA在一起的憧憬。

  聽到別人和我說他們感情故事的時候,亮哥也經常會感性勝過理性,羨慕著他們的愛情,同時也祝福著他們能夠繼續堅持不懈的走下去,排除千萬險阻。所以我儘可能的勸導我每一個認識的朋友或者來問我的陌生人,如果愛,請深愛;確定愛,堅持愛。

  可回到現實中來,我往往後怕。

  我很怕有些人在我的“慫恿”下,喪失了理智,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你所經歷的和享受的未必就是愛情,而是一種看似甜蜜實則有害的劇毒。這時候,還不如趁早放手,這才是對兩個人最好的選擇。

  可能有人說了,我懂什麼叫愛情。理智了,那還叫愛情麼?

  當然,愛情不僅僅是談談情、說說愛。而是你要養活她一輩子,你要陪伴他一輩子。

  愛沒有錯,堅持也沒有錯,但是我們參與的是一種叫“生活”的遊戲,生下來,活下去,如果這都保證不了,那你憑什麼敢拍著胸脯說,我愛TA。

  那麼回過頭來說說父母。

  慈禧寫過一首詩。“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寶貝疙瘩。

  父母的心,總是在為我們考慮的。尤其是女孩更甚。

  所以理所當然的,在你選擇另一半的時候,他們不僅僅要考慮的是TA愛不愛你,更多的是TA能不能給你一個超過父母給你的更優質的生活,如果不能,對不起,那他們就要慎重的考慮一下了。

  亮哥也是單親,不過好在知道努力,所以結婚的時候,老丈人、丈母孃沒有太多顧慮。當然最主要的是看著老實。***雖然,婚後,妻子一直說我欺騙了他們***

  所以他們放心的把妻子交到我的手上,並相信我能夠對她好,而且在未來能給她更好的生活。

  但是我也堅信,我娶到妻子,恐怕老丈人他們已經用遠超CT掃描的精細把我從裡到外的審了一遍。

  其實,亮哥曾經也親身經過和這個朋友相似的情況。那時候工作不好,一個月也才2000,父親去世,所以在一起不久,也就草草的結束了。

  我聽過,也見過太多的,結婚前你儂我儂,不離不棄的,任憑刀劈斧鑿也分不開的兩個人,在婚後,卻實實在在的敗給了生活。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很多因為感情非常好,不顧一切阻礙最後在一起的人們,可能會因為“柴米油鹽醬醋茶”早早的分道揚鑣。

  所以,感情是感情,婚姻是婚姻。有感情的婚姻當然是上上籤,但是如果沒有現實驗證和物質基礎的婚姻就是建立在沙石之上的城堡,震盪即塌。

  父母在這方面的認知理解和看人的準確度上來說,要遠遠超過我們,所以他們的話,我們不能只是叛逆似的無故反對,靜下心來,我們也真的需要好好去考慮考慮。

  最後就說說國情吧。去過國外生活的人大都清楚,中國父母和外國父母最大的不同就是,外國父母無論年輕還是年老,都會過著非常豐富和自我的生活,兒女只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而中國的父母幾乎從孩子落地那一刻起,就已經沒有了自己,他們全心全意的把一切甚至於生命都放在了兒女身上。

  所以他們樂於大包大攬的給予兒女們他們認為的愛,儘管,也許這份愛是枷鎖。

  但反過來想想,實際上,我們一邊反感著父母的限制,卻還一邊享受著他們給予的愛,不是嗎?

  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甚至他們的一輩子的積蓄最終都是給你的,用他們的話說,“這是為我閨女/兒子存的。”然後他們還露出了無比疼愛的笑容,這一切就好像那麼那麼應該。

  所以說,這個朋友的問題,自從週六過後,我細細的想了兩天,才決定寫下今天這篇文章。

  這件事,沒有定論,也沒有任何確鑿的解決辦法,亮哥能做的只是儘可能的把所有分析和感想說出來、寫下來,最後的一切,可能還需要你自己去努力。

  畢竟,沒有結婚的人,確實永遠都不知道要撐起一個家有多少繁瑣和無奈,而養了孩子之後,又會有多少辛苦和不捨。

  有關選擇的散文二:那一刻,我們選擇珍惜

  雨停了,才知道忘記拿傘;哭了,才知道手裡沒紙巾;離別,才知道忘記說珍重!忘記的不是隨意,而是無處訴說。

  有時候,他只有一個人。在他心中,遠處有座山,山中有一小屋。奈何有把鎖,這鎖就像把他和整個世界隔開,也像他被巫師下了咒,巫師把他沉封在這與世隔絕的幽靜的山中,讓他等待自己心中的那唯一的她。他給自己一諾言,給自己一個期限,他把這世界上唯一的鑰匙交給她,希望在這裡等到她能夠開啟這門,如果有一天她來到這裡,就是他重生的時刻,但是這也是有期限的,如果十年內她還是沒來,那麼他也可以自己走出去,到時候門會自動開啟。巫師說,現在這把鑰匙已經交出去了,就慢慢的等待吧。

  有時候,他必須一個人。時間易老,時間已老。她和他分居兩地,他在尷尬的年紀,青春時刻,他現在處於事業上升期,本來是想兩個人在一起而要選擇為了她放棄一切的,可是他女友說,你必須要在那裡好好的,我永遠在背後支援你。他們讓時間作證,如果到時候他能在這個城市立足,能給她自己能給的幸福,他們就結婚!現在,他為了他們的約定,不得不選擇一個人,選擇一個人承受這壓力,只為早一點幸福!

  有時候,他註定不會一個人!他心中有片淨土,那裡帶著愛的光,那是他們愛情的加油站,每次遇到傷心難過的時候,她總會第一時間關心他,她每天刷著關於他的微博,空間動態,在乎他的一切。他感冒時候也許只有微笑和藥的表情符號,他鬱悶的時候,也許只有一句問候,他想她了,也只有一個擁抱的表情。他們用的最多是手機,他們習慣對方的表達情感的方式,這大概是最簡單的幸福吧。

  有時候,他會很快樂。有人說兩個人相遇的機會是那麼的渺茫,即使相遇也沒有多大的機會在一起,但是有時候偶然的相遇是那麼的美好,在這燦爛的暖暖的陽光裡。他們相識於網路,剛開始他們互相試探,互相瞭解彼此的興趣愛好,相識就是一種緣分,會給他們帶來彼此的好感。有時候她為他的一句話傻傻的坐在桌前,手裡拿著手機緊緊的盯著訊息,有時候他會為她的一個傷心表情而徹夜難眠,好想就在這一刻緊緊的抱住她,給她自己最結實的懷抱。

  有時候,他讓她傷心,她選擇忘記;有時候,他讓她高興, 她選擇銘記;有時候,他們有點呆,可是他們要選擇在一起。不管他們遇到多大的困難,他們堅信有愛就有希望,在走進殿堂的這一刻就是最幸福、最難忘的。願世界上的他和她能夠說:“遇見你,是我永生的榮光,這一刻,我們好好珍惜”。

  有關選擇的散文三:快樂是選擇

  總是會有那麼一些時候,會覺得自己攤上了世界上最悲慘的事,會覺得這個世界不公平,會感嘆周圍世界的冷漠,會怨天尤人,會黯然神傷……

  是的,所有人都會這樣,不管是衣不蔽體的乞丐,還是衣食無憂的富人,酸甜苦辣都是我們的人生風景,我們允許生活中有這樣的波瀾,但是,我們卻不能讓自己沉溺於這種情緒而不能自拔。

  心浮氣躁的時候我總喜歡翻閱一些平素最喜歡的書或是文章,這習慣,大抵是從高中開始,也有一些時間了。一般是在為各種感情所困惑時,便會拿來亦舒的文章派遣當時候那些糾纏紛擾,讀亦舒的文字,總能讓自己看開許多,放下許多,然後又能重整旗鼓奔赴下一站的旅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時候,內心為許多紛繁外物所遮蓋而疲憊的時候,便在口中碎碎念五柳先生的《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慢慢的,內心也會逐漸趨於澄澈寧靜。放下太多世俗慾望,然後靜靜地感受那一份心遠地自偏的心境。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失敗,走過多多少少的崎嶇坎坷之後,在沮喪惆悵時,在開始懷疑生命與存在的虛無時,喜歡翻開餘華先生的《活著》,“人本身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福貴悲慘流離的一生之後仍然笑對人生,也終於能夠慢慢的平復內心的那份失意。口唸著“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豁達地接受這生命賦予我的一切。

  記得王陽明的“心外無物”這一觀點在高中學政治時曾被當成是唯心主義思想的經典錯誤,然而,當我們能夠真正靜下心來思考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確是一個蘊含著智慧和哲思的的論斷。就像看到只有半杯水的杯子,有的人說“唉!只有半杯水了!”而有的人說“哦!還有半杯水!”又像同樣面臨宦途失意的兩個人,李白灑脫地離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而孟浩然則固守著那一畝三分地黯然神傷“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其實,快樂與悲傷不是外界給的,就像有一句話說的“世界上沒有快樂的地方,只有快樂的人”,快樂的關鍵在於我們的心,在於心的選擇。快樂始終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就看我們的心選擇了什麼。

  長沙這幾日天氣終於又漸漸暖和起來,最開心的時刻莫過於與摯友坐在圖書館旁的草坪上暢談,從雞毛蒜皮的生活小事一直說到生命理想與追求,天南海北,天下雜侃,並且也樂於其中。每每這種時候,前幾日陰霾的心情便消失得無影無蹤,突然想起是誰說過陽光裡有維生素這樣的話,看陽光柔柔軟軟的灑滿一身,暖暖的從發尖一直蔓延到腳趾頭,這種時候,也會禁不住的感嘆,多好的日子呵!

  忽然想起這樣一段墓誌銘,是關於一個被病魔慢慢吞噬的女子,“不能跳舞那就唱歌吧,不能唱歌那就彈琴吧,不能彈琴那就傾聽吧,如果連傾聽也不能,那就讓心在熱愛中歡快的跳躍,死後便讓讓靈魂在天地間繼續起舞吧。”

  如果所有人都能有這樣的對快樂虔誠的內心,那麼無論你走到哪裡,哪裡都會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