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和中國茶藝的區別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直以來,對於茶文化,相較與現在國內更具表演性的所謂“茶道”。一向稱中國茶道為“茶藝”,而稱日本茶道為“茶道”,是因為在中國,飲茶,更多功利性,而日本茶道則更樸素一些。事實上,日本茶道在很多人看來非常刻板,一舉一動一絲不苟,跟中國人“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不重形式重精神的傳統不同,但也正是這樣的一絲不苟,才形成日本獨有的茶“道”。

  詳細點說,中國的茶之所以是“茶藝”,因為茶在中國,雖然也形成了一個龐大體系,但這個體系更多體現在“茶”本身,既,茶是一種飲料。茶文化說穿了,更多的是怎樣種好茶怎樣讓茶泡得更好喝,如此而已。然而在日本,茶才真正上升到一個文化的層面,追求一種精神。喝茶,在中國,只是喝茶,最多也只是一種風雅的點綴,而在日本,喝茶,是一個審美過程,是在追求一種境界。

  這也許是因為,茶在中國從一開始就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物品,是做藥用的,而且相當普遍。在日本,茶原本是一種奢侈品,是遣唐使從中國帶來的貴重禮物。因此,飲茶在日本一開始並不像中國這樣普遍,畢竟不是普通人可以隨意獲得的。這也形成了中國與日本在對待飲茶上不同的態度。不過,當茶葉的藥用為日本人所認識,茶葉的種植在日本開始普及而飲茶也開始在日本盛行的時候,日本也曾經歷過與中國一樣,將飲茶作為一種娛樂的時代,室町時代。此時,大宋的“鬥茶”之風傳入日本,特別是武士階層更是把“鬥茶”作為炫耀財富的手段。在這時期,日本還沒有茶道,更談不上什麼茶文化,因為此時的喝茶跟中國一樣僅僅只是喝茶而已,鬥茶,也不過是在比茶的優劣比財富的多少。甚至連中國茶藝的風雅的點綴的作用都沒有。

  日本茶道的真正形成,應該感謝兩個人——能阿彌和村田珠光。能阿彌是室町時代幕府將軍的文化侍從,正是因為他的作用促使當時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政將宗教入茶道,使日本的茶道真正走上“茶道”之路。一掃當時鬥茶的奢靡之風。而村田珠光更是被日本人稱為日本茶祖。他師從一休和尚,將佛教中的禪宗思想融入茶道之中,從禪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中,開創茶禪一味的道路。正是因為村田珠光的茶禪一味,日本茶文化走上與中國茶文化截然不同的道路,走上真正的“文化”之路。而中國的茶文化,依舊停留在娛樂,停留在文人墨客風雅的點綴階段。村田珠光的茶禪一味,追求的是對自然的尊崇對樸素的尊崇,追求的是擺脫慾望的糾纏以修行來領悟茶道的內在精神。

  在村田珠光之後,日本的茶文化在千利休的帶領下,進一步向精神世界進發,將茶道煩瑣的步驟儀式大大簡化,使茶道進一步擺脫物質形式的束縛,還原到淡泊尋常的本來面目上。千利休所創的“利休流草菴風茶法”風靡全日本,他在民間的威望甚至威脅到當政者豐臣秀吉的權威,被豐臣秀吉以莫須有的罪名勒令切腹自殺。他死後,他的後人發揚他的茶風,創“表千家”、“裡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等數以千計的茶道流派。

  而表千家、裡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傳承至今成為當代日本茶道最有勢力的茶道流派,而其領袖“家元”更是茶道界最具權威的茶道宗師。

  日本茶人招待一次客人品茶,少的要準備幾個月,多的,甚至有準備幾年時間的。每一次茶會,都是以全部心力來準備的,一絲不苟,即使是茶室門口小徑踏腳的石頭都要細心擦拭灰塵。而來參加茶會的人也同樣本著“一期一會”的心態,把這次茶會看成畢生僅有的一次,全身心的去體會茶會主人的虔誠用心,一花一木,一水一食都全神貫注的去品味,從主人在茶室所掛的字畫所選的插花,主人添碳的每一個動作,主人所選用的茶食……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忽視。拋卻在茶室之外的“塵世”的一切束縛,全心全意品這一壺茶。

  正是這樣的對待飲茶的態度,形成這樣的日本茶道,形成完全不同於中國茶文化,中國“茶藝”的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的美學屬性

  缺陷之美

  日本茶道追求精神上的“一心”,卻倡導面對現實生活的不完美,欣賞缺陷。日本茶道認為,缺陷的美,是一種奇數單一的美。就如中國書法中的行草,行雲流水間的狂草,在不是正楷的忘形中,獨自擁有一種看似不整齊規範的奇美。

  簡素之美

  簡潔樸素單純的美,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第二屬性。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禪宗的“無”,所以,茶道的簡素,就是“無”的表現之一。

  枯槁之美

  毫無感覺的空白澄明,枯老中的孤高,歷經歲月滄桑的變遷,不論怎樣的蒼老,其中都有著無覺的靜默之美。在茶室中,常常見到掛軸中的書法或畫,墨跡淡薄難辨,或者老舊斑剝的茶盒等,有種枯槁之狀,令人感悟一種枯中沉澱的力量,外表不再強大,內在卻雄氣的陽剛厚重之美。

  自然之美

  無心,無念,無意識。不論是茶師或茶客,在茶室中,相視深禮一敬時,彼此流露出來的平常心態,為自然之美。古來日本茶道文化中,視人為做作的行為不美。所以,從茶見到茶人的行為,皆追求自然狀態。茶碗不需名匠之作,不需華麗釉彩。最好的茶碗就是自然燒製的粗陶。

  幽玄之美

  日本茶道提倡的幽玄之美,是一種無限深幽之處的無限意境之美。在幽暗茶室中,簡單的眼神和無言的會意,有種心領神會的幽深玄美。這種東方的含蓄之美,在茶道文化中達到極致。留白處的空闊意境,是一種自覺自悟的韶美,是一種非日常耀眼明燦的幽深玄闊之美。

  脫俗之美

  踏入茶庭,走過碎石板路,進入茶室入座,這一過程,是一種短暫地脫離紅塵俗世的忘我之境。放下塵念,遠離喧鬧,進入神清心寧的境地,這是日本茶道文化的一種忘我脫俗之美。利休大師倡導的“心中一尺自悟”,便是對脫俗最練達的詮釋。不論是茶師還是茶客,茶前茶後的交流,大多是輕語溫句的情趣之事。脫俗,便是俗人在此一時,求得此一刻的清淨俗念之願。

  靜寂之美

  沉穩、安靜、平和,內省內悟,也是日本茶道文化的元素之一。茶道的開始和結束,時常都是在一種無言的靜寂中展落。從茶師到茶客到茶具到掛軸到插花,均以靜為旨,以求得悟淡中感知雅美,靜中品味動美。

  日本茶道,更注重場所、形式、流程等細節,更形成了眾多的流派,這源於中國的才茶道文化,卻更趨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