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教師教育敘事

  高中教學運用教育敘事,能夠為學生呈現可能的教育生活、提供個人化的實踐知識、展現敘事研究與寫作的方式,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高中數學新課標強調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將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我們高一上學期的數學教學內容又是高中的基礎內容,是在充分理解和掌握集合、函式的基礎上的延伸。我在教學中儘可能地充分聯絡生活,讓學生喜歡這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

  對貫穿整個高中階段的函式內容要求學生對其理解並掌握,並能根據條件靈活運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在研究幾種學習過的特殊函式時,我們舉例讓學生對比它們的定義、影象、性質,加深學生對這幾種函式進行理解和區別。比如現在全球關注的“人口的增長問題”,我先從資料上查到一組資料給學生,然後要求學生根據這組資料推測出以後的人口的大致資料情況。學生很快會根據資料分析繪製出大致影象,然後根據學習過的幾種函式影象選擇和人口問題的影象近似的函式模型,這時學生由於影象描繪的差異會選擇不同的函式模型,但大多數學生選擇的模型還是很近似的。由學生說出不同模型的計算結果,這時我再利用計算機幫助學生處理資料,顯示影象,對比學生選擇的函式影象與實際人口的影象的差異,再分析這些結果哪個更符合資料事實,由學生自己選擇並分析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學生通過對人口狀況的資料分析,培養了正確運算、處理資料的能力;通過描點、製表培養學生的畫圖以及繪製圖表等技能;通過建立人口預測的近似函式模型,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數學建模的能力;通過對開放性問題的研究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通過對人口情況的調查研究,瞭解控制人口數量和保證人口質量的戰略意義,增強學生關注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意識。

  從這個例子課中我想到了如何處理知識教學中直觀資料與抽象概念之間的關係。由現實生活中具體實物的感知開始,通過觀察、操作、語言描述逐步建立問題與知識的聯絡,而教師在其中只要引導學生逐步去完成而要進行的步驟是什麼即可,這對學生把抽象的知識應用在實際問題中有很大的提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反思這例課,我認為首先在設計上基本達到了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的要求,並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完善;其次,通過例項讓學生感受建立函式模型的過程和方法,初步用函式思想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我相信,這樣的教學經常進行,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還可以讓新課標的精髓更深入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內心,讓我們更快更有效的成長,從而更好地為學生上好每一節課,學生也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篇二:

  說來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已經幾年有餘了,談及自己的教學經歷和教學方法,自己感想頗多,現在的我比較注意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全面考慮學生的認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協調,從而使自己能夠順利完成教學的目標。這一舉措的實施,使我的教學的效果獲得了全面的提升,並且我的課堂也朝氣洋溢,充滿活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變得越來越濃厚。

  記得在一次上課時,那時是在講數列問題,是要求學生把握通過觀察法求數列的通項公式,課堂上我出了幾道題讓學生練習,要求學生通過前幾項的規律歸納總結出數列的通項公式,在巡視過程中發現這些題普遍做的不好,即使班上的好學生也冥思苦想,當時我感到很納悶。在課後,我做了仔細的思考和調查,發現學生遇到此類不懂的題目時就一籌莫展,真有點盲人摸象的感覺。就連優等生也感到有些茫然。但是學生到感到很有興趣,都能很認真的在思考。她們都以為此題看似簡單解起來為什麼卻如此之難。看到學生學習情感和立場,我由衷的感到開心。我給學生提示:數學題,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應用數學規律題,一類是發明數學規律題。應用數學規律題,指的是需要學生應用之前學習過的數學規律解釋回答的題目。發明數學規律題,指的是與學生之前學習的數學規律沒有什麼關係,需要學生先從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規律,才能夠解釋回答的題目。學生所做數學操練,絕大多數屬於頭類。找數學規律的題目,題目有關一個或幾個變化的量。所謂找規律,多數情況下,是指變數的變化規律。於是,捉住了變數,就等於捉住瞭解決不懂的題目的關鍵。 通過我的提示,更加激發了她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我讓同學們彙集我們相關的習題和課外題,因為有些同學們想“難為一下老師”,也想準確展示一下自己。於是刻意查詢了許多資料,找了許多她們以為的難題,我也調整了我的教學計劃,打算用一節課的時間解決這個不懂的題目,併為此做了充實的準備。

  又一節課開始了,孩子們都很期待這節課,都挖空心思,彼此爭論著,終於解釋回答出來,她們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並且有的同學直接向我提問,我作出苦思冥想的樣子,有些同學還真為我著急了。其實我想由這種過程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如何著手解題,思考依據。當我將同學們提出的不懂的題目一一解釋回答出來時,並肯定了她們的提問時,她們的開心勁似乎無法用語言加以形容。接下來,我順手推舟,讓同學察看一系列數列,讓他們去試著尋找規律,雖然在解決時不時的會遇到一些困難,但這些問題終究讓學生解決了。此時,我從心裡佩服她們,給了她們最真切的鼓勵:你們真了不起!然後,我又提出新的問題:自己試著從已經解決了的問題中總結規律,形成自己的“公理”,學生們很樂意,也開始動手總結了。整個學習過程便得是那樣的輕鬆,活潑。經過大概十分鐘的歸納,學生有了自己的結論,然後開始了熱火朝天的討論,帶經過一番熱戰,有些對於結論持有懷疑立場的學生也撤銷了疑慮。課後想了很久,這節是否是成功的呢?

  篇三:

  作為高中的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經常要上習題課,但有一節習題課始終讓我難以忘記.之所以難以忘記,是因為這節習題課讓我感受到了教師的艱辛,快樂以及眾多的反思和感悟!

  那節習題課是學生學完均值不等式以後的一節習題課.上課前一天,已經把有關的習題印刷好以後發給每個同學,給學生課前充分思考的時間.原本節課計劃是把所發的習題都講完,結果只講到第四題,關鍵就在這個第四題上.題目是這樣的:”已知正數,滿足,則的最小值是 “.當時作為青年教師,我對這道題目的處理計劃是:事先看看同學做的結果,如果基本都做出正確答案,那就輕描淡寫地說說思路就想講下一道題目.結果學生大部分都得出了正確答案,所以我就按原來的計劃把這個題目的一種解題思路大致說了以下.結果意外發生了!班級的很多同學舉手提出質疑,他們對我的解題思路表示了不同的意見.其中大部分同學的想法是覺得我的解法不簡練,個別的同學對我的解法沒理解上去,說白了就是沒聽懂.針對這樣的狀況,我也只能暫時把講課的程序停下來,要聽聽同學們的不同想法.

  我當時給出的解法是這樣的:因為,都是正數,所以,進而得出,故答案為:4

  下面是當時的學生給出的幾種典型的解法: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解法四:

  解法五:可令則

  解法六:

  解法七:因為已知條件和要求最小值的表示式都是對稱輪換式,所以只有當時候取最小值,故最小值為4.

  對這些不同解法,學生口述,我在板書的過程中,我內心裡是慚愧和欣慰交融在一起.慚愧的是自己對本節課的準備還很不充分,也感受到自己的業務功底還不夠厚實.欣慰的是自己的學生並不僅僅把自己的學業看做是一種無奈地要去完成的任務,有個答案就完事大吉,而是要把結果的來龍去脈弄清楚,而且不少的學生還有那種對方法的求簡,求優的意識,這個是非常難得的!由於同學們提供的解法太多,在還有幾分鐘時間下課的時候,才把這個題目真正地講完.回顧當時後來幾分鐘的時間裡我的做法,說句心裡話,我現在還很佩服我自己的.首先歸納了前五種解法的各自特點,然後我說明了自己的解法與解法六是本質上是一類做法,但自己的思路顯得不夠流暢,思路就象折線那樣,感覺不舒服,不自然,但同學們給出的第六種解法,簡明扼要,思路流暢,自然和巧妙!感覺很美!第七種解法更是從填空題的特殊性和這個題目的特殊性,即對稱性,針對這個題目,整個解法中是最好方法,而且告訴學生,第七種解法是我開始沒有想到的.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敢於承認自己的問題.我覺得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是教師的誠實,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做人不但要誠實,還有敢於面對自己的短處.有短處並不怕,可怕的是看不到自己短處或看到短處後不敢於面對它,因為人是在不斷髮現短處並直面自己的這些弊端而改掉自身的短處中成長起來的.

  這節課上完當天,我對自己的這節課進行了系統的反思.其中最值得自己反思的是:對課堂教學的課前備課的認識不足,再就是對數學教師最基本的一個能力要求,即解題方面的研究還很不到位.如果當時上課前,多思考和研究本節課中第四題裡所蘊涵的豐富的數學和思維素材,我想也不至於出現讓我感到意外的情況發生!在教師主動的狀態下,自如地講好本節課的話,不論是數學能力的培養角度,還是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角度,能使學生能有更大的收益.還有就是對解題理論的研究還很不到位.首先,這個題目要讓學生徹底地弄明白,實際需要向學生明確:一個題目有這麼多的解法的本質原因,即形成這麼多解法的根源就是不同角度地觀察這個題目所蘊涵的知識或題目結構特徵後形成不同的解題思路的結果;其次本題所體現的不同解法體現瞭解答這個題目的通法的多樣性,但其中解法七本身有明顯的侷限性.如果題目不是填空題,而是個解答題,這個通法是不可用的.

  作為中年教師,今後的教學之路還很漫長,但憑藉本人現在對待教學的態度和良好的工作習慣以及今後的更加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篇四:

  幸福,對於當下急功近利、慾壑難填的國人來說,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奢侈品。人們都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是不是13億中國人就有13億種對幸福的解讀呢?答案不得而知,但是,作為一個從教7年的年輕教師,一個對生活要求不算太高的年輕教師,我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這其中雖然伴隨著成長的跌跌撞撞,但是我一直堅信,我能成為一名因我的存在而讓學生感到幸福,同時我也樂在其中的老師,因為彼岸花開,希望永在。

  幸福來自彼此的喜歡。

  20xx年秋天,我踏進了亞林一中的校門。我認真備課,我虛心求教。只要有時間我就去聽數學組其他老師的課,認真做好筆記,回寢室後我就認真鑽研反思,我與前輩的差距在哪,我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裡成長。很快,我的勤奮務實有了回報。學生看見我,老遠就跑過來,問這問那,課堂上學生的小眼睛都瞪得圓圓的,自然成績錯不了。有一個叫張浩的學生的媽媽找到我,說張浩近一段時間特別願意學數學,而她因一些小事和孩子鬧得不愉快,問我能不能幫她勸勸孩子。這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我欣然答應了。結果是皆大歡喜。所以,這一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要想成為一名幸福的老師,就要做到既能走到學生身邊,又要走進學生的心裡,彼此喜歡,彼此不設防,幸福才能悄然來臨。

  幸福來自彼此的尊重。

  學生尊重老師,理所當然。其實,老師尊重學生也是理當如此。20xx年,因為我教學成績突出,我被調到高一年組承擔文科重點班的教學任務。說起這屆學生,就不得不說一個叫張紀元的孩子,他在20xx年的高考中取得了數學141的高分,成為松林管局文科狀元。對於剛接觸的這個年組第一卻選擇文科的優秀學生,我要求自己一定要用自己的專業水平贏得他的尊重。我認真備課,做大量的高考題,為他量身選擇能激發他的學習熱情和動力的習題,哪怕是在我高三每週42節課的時候。如今已中國政法大學大三的他仍不時地給我發簡訊打電話。不僅是張紀元如此,那屆學生見我都會很親切的喊我一聲“曉秋老師!”所以,這三年我成長最快,雖然是被學生攆著成長起來的。我的總結是,不要小瞧學生的能力,要想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就要學會彼此尊重。

  幸福來自彼此的認同。

  我一直認為林區的家長易於溝通,只要你是一個認真負責的老師,家長就會認可你。20xx年春節,邵明洋的爸爸問了好多人之後,終於打通了我新換的電話,就是想表達一下感激之情。他說,孩子是花了8000元錢上的高中,初中數學倒數,如今成了數學成績年組第一的優等生,他很感激。放下電話,我的心中溢滿了幸福感。一個老師的價值能得到家長的認可,那他就是一個幸福的老師,我把這樣的認可當成我最高的榮譽,千金不換。

  人往往因為生命的不完美而感到有所缺憾,也因此感慨幸福的難得。就如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蚤子。不要苛求幸福,其實它就在不遠處,也許就在彼岸,在你思維的轉角處。感謝讓我成長,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的學生、家長、同仁。

  看,彼岸花開,幸福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