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學數學教育敘事隨筆

  中學數學老師是如何用敘事的方式來寫教學隨筆的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在我的教學生活中有一次經歷讓我終生難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課堂教學時,猛然發現我的一個學生在桌上趴著睡覺,我腦門一熱當場真想“收拾”他一頓,可是我冷靜地一想,走到他身邊小聲地對他說:“你是那麼聰明,老師一直對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滿信心,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令我失望!”然後,不動聲色地回到講臺,那個學生聽了我的話馬上坐好,積極地加入到我們的課堂中。記得第一次平時章節測試他考了70分,其它好同學有好幾個考滿分120分,他就一直覺得很不好受,根據我平時的觀察該學生確實很聰明,只是基礎差了一點,這一次綜合考試考差一點也是正常的,令我沒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學後找到我,哭著要求我批評他,說他辜負老師。我心靈受到大的衝動,我沒有想到他會有這麼強的上進心,我沒有批評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勵他以後的學習中要仔細,嚴謹,好鑽研,讓他從中找到信心:尤其是老師沒有放棄他。從此,他的數學成績名列前茅。其實說真的,當時我剛接手這個班級的學生,我連他叫什麼都不知道!可見,賞識學生不僅誘發和鼓舞了學生克服困難、積極向上的激情,並且對學生的智力,品德和個性的發展產生直影響。

  拓展閱讀:幼兒園教學隨筆敘事

  現在,許多小朋友有機會隨父母去海邊旅遊,看到了大海,使他們對大海產生了好奇和豐富的想象。同時,在他們日常生活中也接觸到了許多海中的魚類。可以說他們已經具備了一些對大海的感性知識,因此,在美術作品中經常會出現海底世界的創作主題。安排“海底世界”主題活動,豐富幼兒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能滿足幼兒的探究慾望、開闊眼界。同時,在活動中安排幼兒學習主動收集海洋資料,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操作活動和表現活動能發展主動性、獨立性和同伴交往、合作的能力。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對神祕而陌生的海底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提出了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

  [ 案例描述 ]

  這是一堂關於海底世界的主題探索活動課。課前我已安排小朋友們收集有關海洋生物的圖片、照片、標本、工藝品、玩具等,還讓家長配合為孩子在物品下方注瞭解說詞。因此,一上課,孩子們便非常投入。我根據預先設計好的教案,首先讓孩子們展示並介紹自己收集到的物品。

  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厚,他們爭先恐後地展示並介紹著自己收集到的物品。這時,輪到金晨豔小朋友介紹了,只見她很神氣地舉起一張葉海龍的圖片,驕傲地說:“這是我爸爸幫我找到的葉海龍的圖片,很漂亮吧。”話音剛落,旁邊就有小朋友抗議了:“不對不對,老師,金晨豔騙人,這是海馬的圖片。”

  “不是啦,這是一條龍,是海龍王,我奶奶說大海里就是住著海龍王,海龍王很厲害的,它會變的,會變得很大也會變得很小。”

  “葉海龍就是海龍王”……

  小朋友們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爭得不可開交。只見金晨豔小朋友小臉漲得紅紅的,著急地說:“我沒有騙人,這是葉海龍。不是海馬,也不是海龍王……” 我微笑著聽著孩子們的爭辯。按計劃,接下去我們要進入第二個環節——物品分類,但此時孩子們眾說紛紜,辯論興趣絲毫不減,大有喧賓奪主之勢。

  我明白教育內容應來自幼兒的生活經驗,但當孩子在活動中熱衷於表述自己的經驗時,我們教師往往對這些經驗不屑一顧,迴避、忽略不計,甚至壓制,為預設計劃讓路。我想我應該調整一下了!

  於是,我故作好奇地說:“哦,金晨豔小朋友說她帶來的是葉海龍的圖片,可有的小朋友說圖片上是海馬,還有的說是海龍王,到底是什麼呢?老師也很想知道。我們一起在身邊的資料中找找答案,好嗎?”

  ……

  很快,在孩子們興致勃勃的探索、求證、討論、交流聲中,孩子們瞭解到了有關葉海龍的資訊:葉海龍屬於海龍科,與海馬和管狀魚屬同一家族。生活在澳大利亞南部的近海水域,這種魚的外形看起來既像海藻葉又像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龍,故稱“葉海龍”。它的外形與海馬有許多相似,與它同類的生物還有: 黑環海龍、 白金龍、 紅龍、 大葉海龍、 黃海龍、 綠海龍、 藍帶海龍等。

  接著,孩子們又迴繞著“大海里到底有沒有住著海龍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 案例分析 ]

  我知道教育不是去磨平孩子的個性以迎合教師的要求,而是去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的個性學習。傳統的教學往往是由教師根據自己的教育目標,要求和教材內容的需要發出一定的行為,引出孩子們在規定範圍內的反應,然而教師在一個封閉的控制系統內實現對孩子行為的目標控制,努力塑造標準化的行為和反應。而本次主題活動的展開是幼兒對海洋生物“葉海龍”產生問題,進而在老師的支援下,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的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們的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和已有的經驗,積極、主動、自主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活動,幫助幼兒分享經驗,相互瞭解彼此的認識,看到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見解,超越自己的認識。同時,幼兒來自遊戲和日常生活中的個人經驗往往是比較零散的,教師有意在活動中幫助幼兒整理經驗,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幼兒原有經驗加以重組和改造,使之條理化。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除了尊重孩子的自發興趣外,更重要的是“把握時機,積極引導”、並“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將孩子的興趣或關注點作為教育的有效起點。

  幼兒是通過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進行學習的,幼兒對客觀世界的學習不是機械的、孤立的,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瞭解客觀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幼兒會通過比較進行學習。並使幼兒在活動中,激發相應的情感,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

  拓展閱讀:初中班主任教學隨筆敘事

  有個班主任,發現他們班的女學生有點愛哭,就決定在班會上就此談點看法,他是這樣引出問題的。首先,在課堂上,他先問了個問題:“大家看過《紅樓夢》嗎?”大家立刻回答:“看過!”他看大家,挺神祕地說:“現在,我想悄悄地問一個男同學一個問題,也請他悄悄地回答我。”說著,這位班主任走到一位挺勇敢的男生跟前悄悄地問了兩句話,那男生笑笑,也悄悄地回答了兩句。然後,班主任笑眯眯地走向講臺,對大家說:“現在,我可以公開答案了。我問他的問題是‘你喜歡林妹妹嗎’,他的回答是‘不喜歡’;我又問了一句‘為什麼不喜歡’,他的回答是‘因為林妹妹愛哭’。”聽了班主任的介紹,全班同學都快活地笑了起來,而這位班主任也就立即借題發揮,恰到好處地講起了哭意味著無奈、軟弱和缺乏信心等道理。

  案例啟示:幽默有助於班主任恰到好處地引出所要議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