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育敘事
任何一項研究都有其終極價值追求,地理教育敘事也不例外,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教育敘事
經過了多輪的高中地理教學後,我也就積累了一些新課改教學的經驗,所以在開始新一輪的高一教學工作時,就明顯感覺順手很多,課上與學生的交流也比以前多了很多,更加註意到時刻去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對自己教學的反思也越來越多,通過撰寫教學敘事和教學反思能夠不斷地發現不足,使教學過程不斷的改善。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候我就去聽上同一內容的別的老師的課,這樣就能夠更好地發現不足,也能夠寫出比較全面的教學敘事。比如我在講授《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這一節的時候,就通過上公開課的形式,並進行了教育敘事的撰寫。
這一節的教學難點是熱力環流的原理。所以在講述熱力環流之前,我先了解了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燒開水”現象的觀察認識程度,從而引出熱力環流的概念。但在學生的回答中,我發現學生在語言表達的準確度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有一些知識心裡明白大概意思,但是表達出來的並不完全正確,我想這應該也是導致學生考試失分的一個主要原因,於是我對學生回答的話進行了糾正,同時學生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準確。在課堂上進行熱力環流講述時,在給了學生氣壓,高壓,低壓的基本概念後,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對課本上的熱力環流圖進行分析,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的通過我的點撥得到解決,以使自主學習能夠順利進行,但是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獨立分析理解比我預想的要困難,大部分學生對於近地面和高空的氣壓狀況為什麼會發生變化理解的不是很透,導致對知識分析的思路不夠清晰,通過深入各個小組的指導和小組代表的回答,我準確的找到了學生對於這一部分知識理解時存在的關鍵問題,就在於對高低壓的形成有些模糊,於是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講解,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
其實回想一下雖然當時這種討論式的教學過程比以往的傳統教授要多用幾分鐘的時間,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明顯要比以前更透徹,也更容易掌握,也免去了今後再進行重複教學,同時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往我們可能經常會受到時間的限制,而不敢將問題交給學生自主分析,其實在有基本的背景知識和教師的深入指導之後,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而且會增加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信心。
另外,通過深入學生內部,我還發現班裡有一個有明顯學文傾向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存在一個問題,她在聽課的時候總想把老師說的話全都記下來,這樣導致她學習習慣非常機她械,而且經常會出現自己記的東西是什麼都不知道,既影響課上對主幹知識的理解,又不利於養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始終認為自己不會學習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雖然很努力,但成績總是不太理想,原因就是學習方式過於機械,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沒有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這樣勢必出現對知識運用不靈活的現象。通過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這名同學可以與同組的同學進行交流,可以使她有一個參與討論分析問題的環境,逐漸的養成獨立分析能力。
在學生討論結束之後,我對熱力環流進行講解的時候就順利了很多,學生的思路也比較清晰,能夠及時的將自己的錯誤之處進行糾正,最後,在進行熱力環流例項分析的時候,如海陸風、城市風和山谷風時,還有後面的課堂練習,基本上都是學生自主完成的,整個過程非常順利,說明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比較靈活。
通過對這節課教學敘事的撰寫,我覺得收穫很大,課上積極創設情境,組織體驗活動,讓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合作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使教師自身不斷地從中獲得靈感,我想,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精髓也即是如此吧。對於新課程課堂模式的探索還要不斷的深入,逐漸的形成多種課堂模式以適應教材內容的多樣性和學生的多方面需求。
篇二:《熱力環流》教學敘事
通過上一輪實施新課改教學的積澱,在這一屆接受高一教學工作之初就明顯感覺順手很多,課上與學生的交流也比以前多了很多,更加註意到時刻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對自己教學的反思也越來越多,通過撰寫教學敘事和教學反思能夠不斷地發現不足,使教學過程不斷的改善。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候把自己的課錄下來重新觀看時能夠更好地發現不足,也能夠寫出比較全面的教學敘事。比如我在講授大氣運動中熱力環流的時候就通過錄像課的形式進行了教育敘事的撰寫。
在講述熱力環流之前,我先以分析“晴天和陰天晝夜溫差大小的對比”複習了大氣的熱力作用,通過學生的回答,我發現學生在語言表達的準確度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有一些知識心裡明白大概意思但是表達出來的並不完全正確,我想這應該也是導致學生考試失分的一個主要原因,於是我對學生回答的話進行了糾正,同時學生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在A班進行熱力環流講述時,在給了學生氣壓,高壓,低壓的基本概念後,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對課本上的熱力環流圖進行分析,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的通過我的點撥得到解決以使自主學習能夠順利進行,但是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獨立分析理解比我預想的要困難,以至於討論的時間比預想的要長了3分鐘,大部分學生對於近地面和高空的氣壓狀況為什麼會發生變化理解的不是很透,導致對知識分析的思路不夠清晰,通過深入各個小組的指導和小組代表的回答,我更準確的找到了學生對於這一部分知識理解時存在的關鍵問題在於對高低壓的形成有些模糊,於是有針對性的講解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其實回想一下雖然這種討論式的教學過程比以往的傳統教授要多用幾分鐘的時間,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明顯要比以前更透徹,也更容易掌握,也免去了今後再進行重複教學,同時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往我們可能經常會受到時間的限制而不敢將問題交給學生自主分析,其實在有基本的背景知識和教師的深入指導之後,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而且會增加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信心。
通過深入學生內部,我還發現班裡有一個有明顯學文傾向的學生學習的時候存在一個問題,她在聽課的時候想把老師說的話全都記下來,這樣導致她學習習慣非常機械,而且經常會出現自己記的東西是什麼都不知道,既影響課上對主幹知識的理解又不利於養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始終認為自己不會學習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雖然很努力但成績總是不太理想,原因就是她的學習方式過於機械,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沒有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這樣勢必出現對知識運用不靈活的現象。通過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這名同學可以與同組的同學進行交流,可以使她有一個參與討論分析問題的環境,逐漸的養成獨立分析能力。
在學生討論結束之後,我對熱力環流進行講解的時候就順利了很多,學生的思路也比較清晰,能夠及時的將自己的錯誤之處進行糾正,最後,在進行熱力環流例項分析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學生自主完成的,整個過程非常順利,說明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比較靈活。
通過對這節課堂實錄教學敘事的撰寫,我覺得收穫很大,課上積極創設情境,組織體驗活動,讓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合作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使教師自身不斷地從中獲得靈感,我想,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精髓也即是如此吧。對於新課程課堂模式的探索還要不斷的深入,逐漸的形成多種課堂模式以適應教材內容的多樣性和學生的多方面需求。
篇三:
在新課程背景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益是地理教師的重要任務。我們根據學科實際,探索出了“先學後教,自主合作”的地理高效課堂模式。下面就此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理論依據
1.實施任務驅動式學習,使課堂教學高效緊湊。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
2.根據“首因—近因”效應原理建構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首因效應是指當人們第一次與某物或某人相接觸時會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後得到的資訊對於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相反,是指在多種刺激一起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一節課40分鐘,前8~10分鐘識記效果較好,後十幾分鍾理解效果較好,中間10多分鐘較差。根據這個原理,一節課按三段來安排。第一段:新授或重點難點突破;第二段:當堂練習;第三段:總結規律和要點。
3.利用學習的金字塔理論提高學習效率。學習金字塔理論告訴我們:不同的學習方法達到的學習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兩週之後,學生對知識的保留度,從5%~90%不等。因此,教師要主動改變教學方式,學生要努力轉變學習方法,要由被動聽轉到主動學,要多種器官綜合使用,要耳、眼、腦、口、手並用。
案例: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必修***一***第一、二單元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和重點,其中常見的天氣系統──氣旋與反氣旋知識對於學生來說抽象、難懂,每次講到這兒,我是又比又畫,學生還是不理解氣旋與反氣旋在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大氣的流動狀況;不理解鋒面氣旋的運動狀況及對天氣的影響;甚至不理解這些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我就思考,通過一種什麼樣的方式與方法能讓學生直觀地理解並掌握呢?單純的平面圖形不會達到直觀的效果,也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不能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營造動態立體的運動效果,顯示氣旋與反氣旋在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上的大氣流動狀況?同時又能不能變教師的講、比、畫而為學生自己動手,自己畫,自己分析、思考、歸納?同時還可聯絡生活實際,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為解決這個難題,我就從學過的知識入手,分四步走,由簡到繁,深入淺出,通過圖形的變化,給同學們一個簡明的理解與思考過程。
首先,給出一組水平等壓線示意圖,讓學生畫出三種情況的風向***理想狀態;高空中;近地面***,並讓學生明白水平等壓線只是理想狀態,實際海平面等壓線是彎曲的,有的甚至是閉合的。第二步給出一組位於北半球等壓線閉合的圖讓學生畫出周圍四點的風向***應強調是屬於近地面的情況***,學生通過圖不難發現大氣的流動狀況。第三步我借用多媒體技術把這組等壓線做成立體,幫助學生建立立體空間感,並引導學生分析其中心氣流的運動狀況及對應的天氣情況。
通過這一組圖的變化講解,學生就可以舉一反三,繪出北半球反氣旋、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示意圖***還可讓學生上黑板來作圖***,並分析所對應的天氣狀況。第四步,利用左右手法則來進行巧妙的記憶:伸開雙手,大拇指向上表示氣旋中心氣流上升,向下表示反氣旋中心氣流下沉,四指向手心握,表示氣流水平運動方向,右手適用於北半球,而左手則適用於南半球。經過這四個步驟,學生對氣旋、反氣旋的知識理解就比較透徹了。
鋒面氣旋的難度又有所加大,內容既有氣旋與反氣旋的相關知識,也有鋒面的相關內容。基於此,對於此內容的處理也採用以上方法。第一,先搞清鋒面氣旋的成因:在剛才的教學中我們已經知道:在水平方向上,氣旋的氣流運動方向是旋轉輻合,而反氣旋的氣流運動方向是旋轉輻散。輻散的氣流是不會相遇的,只有輻合的氣流才能相遇。而鋒面就是冷暖氣流的相遇。因此氣旋與鋒面易相伴而生,故稱鋒面氣旋。再讓學生進行作圖驗證。
第二,認知鋒面氣旋的性質與運動方向;以北半球而言,首先判斷低壓槽兩側C、D兩點氣流的冷暖情況,低壓槽北側C點的氣流來自極地方向,故較冷,而低壓槽南側D點的氣流來自赤道方向,故較暖;其次在形成鋒面的位置上畫出鋒線的符號。根據北半球氣旋在水平方向上逆時針輻合的運動狀況,可以推出C點的氣流推動著D點的氣流在做逆時針方向移動,故C、D氣流交匯處形成了冷鋒,而圖五中E點的低壓槽處形成了暖鋒。
第三,聯絡生活實際加深對鋒面氣旋的理解:氣旋在水平面上是動的而不是靜的,比如說北半球的氣旋在水平面上的運動是逆時針輻合,這種動態的運動就會導致天氣的變化,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錄製了一段天氣預報,給學生放過這段天氣預報之後,然後給出圖示,讓學生試做天氣預報員,大家興趣盎然,紛紛發言,覺得這些知識學完後原來這麼有用呀!特別是回答對的同學有一種格外的自豪感。
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和學生交流,讓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思考解答問題,從而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樂趣,挖掘潛力,發現自我,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藉助多媒體技術,根據各知識點的不同特點,應用不同的平面或動畫技術來幫助同學們理解;同時選用一些生活事例,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因為這樣能貼近生活,貼近社會,所選內容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生感興趣、便於接受,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到親切,而且把課本知識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避免紙上談兵,賦予課本以鮮活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
- 高中地理教育敘事
- 學校志願服務倡議書
- 黑枸杞真偽辨別方法有哪些
- 關於端午節的qq空間說說大全
- 羊蹄烹飪方法
- 9月適合種什麼盆栽:這些東西別錯過了
- 母親給兒子的道歉信範文
- 甜美淑女約會裝扮
- 男生煩惱霸氣的空間說說
- 護理人員實習工作總結範文
- 美白針什麼季節打好一年最多打幾次
- 計生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
- 給大學老師的道歉信
- 傣家竹樓的導遊詞
- 一年級手抄報我愛讀書
- 女性排毒養顏方法8個排毒養顏的辦法
- 愛情的個性句子大全
- 難過愛情的傷感簽名大全
- 描寫夏季景色的句子有哪些
- 月經期吃火龍果的好處有哪些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