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護理論文格式範文

  對於任何一家醫院而言,護理服務都是該醫院的無形資產,是整個醫院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院護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醫院護理論文範文一:基層醫院護理安全文化品管圈建設與效果研究

  摘要:護理安全和持續質量改進是護理管理中永恆的話題,隨著品管圈活動的逐步落實,不僅更新了管理理念,也為護士創造了不容易犯錯誤的環境,有錯誤能及時糾正的氛圍,使每位護士提高意識,培養能從錯誤中及時成長的能力,降低了差錯率;護士工作氛圍輕鬆,負面情緒減少。

  關鍵詞:醫院護理;建設與效果

  患者的安全問題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熱點問題,儘管醫療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和手段有了明顯改變,但有資料表明,不安全事件的發生仍有增高趨勢[1],我國的醫療風險管理剛處於起步階段,護理風險管理更是薄弱環節[2]。在基層醫院,對護理風險的管理僅停留在護理不良事件的應對上,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嚴重不足[3]。2011年3月衛生計生委下發的《三級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中多次提到使用質量管理工具,通過質量管理計劃的制定及組織實現的過程,達到醫療質量和安全的持續改進[4]。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運用護理安全文化品管圈活動,啟動護士感悟工作責任,倡導有意注意,調控負面情緒,緩解工作壓力,營造安全文化氛圍,不斷提高護士業務素質,培養和影響護士對安全護理的信念和態度,減少差錯、事故的發生。構建護理安全文化,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降低護理風險因素,實現以患者安全為目標,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滿意的優質服務。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編制床位數為281張,實際開放床位數261張,全院在冊護士163名,臨床護士127名,年齡在21~53歲,平均年齡27.8歲。

  1.2品管圈的建設與實施

  1.2.1品管圈的建設:2014年3月依託我院護理部支援,設立以“護理安全文化建設”為主題的“安全圈”,圈長由護理部主任擔任,圈員5名。其中成員均為本科學歷,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4名。

  1.2.2目標設立:探討護理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徑,保障患者安全。強化三級質量控制,樹立護理安全文化理念,建設護理安全物質文化、制度文化。

  2影響護理安全原因分析

  圈員們集體參與,通過頭腦風暴法對影響護理安全因素的原因進行分析,查詢根源,從多方面進行分析,繪製魚骨圖,圈員們對各種原因進行評定,特性要因有3方面。

  3對策擬定

  3.1實施品管圈舉措

  定期舉行品管圈小組會議,加強硬體建設和管理,環境整潔、明亮、舒適、安全,設施齊備完善,堅持安全隱患評估與日安全排查制度,建立風險預警機制跌倒、防止墜床等標識,衛生間和水房貼有小心地滑、小心燙傷等溫馨提示。根據臨床治療護理過程中的高風險環節,製作了各種治療性標識如:用氧安全提示、靜脈輸血、留置針、各種藥物過敏、護欄床的使用等等,鼓勵病人蔘與安全管理。

  3.2建立、完善安全制度文化

  文化建設中制度文化是核心[5],修改完善各項制度,增加護士長夜查房制度。危、急、重症報告制度,護理應急預案,採用缺陷共享模式,健全無障礙缺陷報告系統,建立安全剖析制度等。設護理不良事件警示欄,護士人手一本記事本,加強重點時間段、重點護士、重點患者和重點環節的管理。認真組織護士學習並考核《護士條例》、《病例書寫規範》及醫院制定的制度和職責,將“安全第一”深植每個人心裡,通過教育培訓,增強法律意識,提高防範能力,培養慎獨精神。

  3.3營造和諧、團結友好的工作氛圍

  倡導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喚起有意注意,相互監督,設護士QQ群,發現問題及時通報。成立護理質量檢查小組,將護理檢查分為護理檔案、消毒隔離、基礎護理及環境管理、藥品管理四大內容,對檢查結果進行書面及口頭總結匯報,及時發現安全隱患,結果與月終績效掛鉤。倡導人文關懷,儘量減輕護士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作為一個管理者,應充分了解護士的氣質和性格特點,合理安排人力,用人之長,調動護士積極性,發揮個人潛能,使每個護士在科室裡工作感受到快樂。如把“你辛苦了”、“謝謝”、“你做得很好”、“繼續努力”等鼓勵和安慰的話掛在嘴邊,善於發現並肯定護士的優點,不足之處以個別提醒為主,少用當眾批評,儘量保護護士的自尊心,經常徵求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意見,對好的建議予以採用,並在例會上表揚,使護士責任心、歸屬感、工作積極性及意識增強,關心護士業務生活愛好,儘量在不違背原則情況下,對護士合理要求給予滿足。如周遊、休假、共同營造一個和諧、團結友好的工作氛圍,減輕壓力及負面情緒,減少差錯事故的發生。

  3.4提高專業素質

  每日早會進行安全提示,每週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應急預案,每月進行護理安全隱患排查分析,每季度進行護理缺陷討論,找出問題,持續改進。有計劃組織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職業素質,培養敏銳觀察病情的能力以及重危患者的搶救和應急能力,要求熟練運用護理程式實施整體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並認真履行告之義務。把好裝置、物品的質量關。並安排相應的護理查房,進行專科知識強化學習,並鼓勵護士總結經驗,撰寫論文,另鼓勵護士利用自修大專或本科學習,並在班次上給予適當照顧,使護理質量及護士理論水平有所提高,樹立“有為才能有位”的思想。

  4效果

  4.1有形成果

  “安全圈”實施後,通過問卷調查、抽查和考核等方式評價效果,顯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滿意度由95.6%提高到98.9%;護理操作由91.5%提高到98.7%;護理檔案書寫由90.5%提高到97.4%;病房管理、健康知識普及、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護士考核合格率等均顯著提高。

  4.2無形成果

  品管圈活動前後每一名圈員就團隊精神、工作熱情度、品管工作運用能力、創造精神、解決問題能力等5項無形指標進行評分,並繪製雷達圖,發現圈員各項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3標準化

  制定了工作制度和流程,完善了檢查、考核方法,建立了醫院、臨床及科室三級監管制度,將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標準化、程式化。

  5體會

  護理安全和持續質量改進是護理管理中永恆的話題,隨著品管圈活動的逐步落實,不僅更新了管理理念,也為護士創造了不容易犯錯誤的環境,有錯誤能及時糾正的氛圍,使每位護士提高意識,培養能從錯誤中及時成長的能力,降低了差錯率;護士工作氛圍輕鬆,負面情緒減少。同時在活動中不僅圈員之間的關係密切,還加強了與醫院其他部門之間的聯絡,提高了全體人員參與質量控制主動性,提升了團隊的凝聚力和合作力[6]。只有人人蔘與管理,才能促進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保證患者安全。

  參考文獻

  1、護理管理與控制醫院感染孫玉霞,郭凱,聶柔佳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03-08-20

  2、醫院改革形勢下護理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王筱慧,姚梅芳中華護理雜誌1998-03-05

  醫院護理論文範文二:基層醫院護理專業小組

  摘要:我院各護理專業小組通過不斷的臨床實踐、摸索,修訂並完善了各項專科護理操作準則,不僅規範了各組的行為,使各項護理活動日常化、制度化,還培養了優秀的專業護理隊伍,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升。基層醫院護理專業小組的建立與實踐,有其必要性及不可或缺性。

  關鍵詞:醫院護理;護理質量

  護理質量的提高,需要對患者實施專業的護理,需要臨床護理專家的技術指導和質量控制[1]。以往基層醫院的護理質量管理多侷限於二級質量管理控制體系***即護理部和護士長***的實現上,但此種管理體系因為參與管理的角色少,事務繁多,便存在一定的侷限性,而建立護理專業小組能進一步提升護理質量[2]。我院從2014年1月~2015年1月開始實施護理專業小組參與護理質量管理,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護理專業小組的設定

  根據我院所設立的科室,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科5個方向來建立護理專業小組,其中內科以隨機取樣方法選取呼吸內科。5個專業性小組分別為呼吸內科護理組、外科護理組、婦科護理組、兒科護理組、骨科護理組。

  1.2專業組長及組員的參選資格和條件

  組長由護理部1名副主任擔任,主要負責護理質量管理的實施,培訓計劃的設定,協調並保證小組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組員的選取須具備以下條件:

  1***大專以上學歷、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具有5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的本院正式護士。

  2***對護理工作熱愛,具有一定的專科護理技術,責任心強,具備奉獻精神。

  3***有比較強的語言溝通及教學能力,接受新業務、新技術的能力強。組長及組員均由各科室向護理部推薦後方可列入候選人名單,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審議通過並聘任。

  1.3制定專業小組職責

  專業小組職責由各小組組長負責。內容包括:成員討論、各小組核心理念的確定、專業小組具體工作方案的制定。由護士長、護理部組長召開會議,討論各組工作計劃實施的可行性,明確各自的工作任務和職責,以培養專科護理人才,搭建專科護理平臺,提高專科護理水平。並將各次會議結果上交護理部。

  1.4護理質量管理實施方法

  採用PDCA管理迴圈***即戴明環質量管理工具***法[3]從以下5個方面著手,通過計劃階段、實施階段、檢查階段、處理階段,四個階段周而復始,進行質量管理。

  1***專業知識培訓:根據各自工作的不同內容,各個小組當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通過不斷的自我學習、小組內學習、科室內學習、組間交流學習及院內相關專業培訓學習的方式提高專業水平。同時,各小組成員需定期接受護理部考核。

  2***臨床宣教活動:選擇專業的資深護士及臨床醫生作為指導老師,通過床邊提問、定期小課等多種方式,培養各專業小組成員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對住院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定期健康宣教;對出院患者進行定期隨訪。

  3***護理科研活動:聘請相關方面的指導老師,共同閱讀有關護理領域的新觀點、新技術、新方法的文獻,學習相關科研知識,鍛鍊科研能力,參與臨床課題研究。通過這種模式,來調動小組內護士學習、工作的積極主動性[4]。

  4***臨床護理問題:各小組制定、改進相關護理技術流程,並在科室範圍內彙報分享;各小組針對自身在臨床護理等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及隱患,進行小組內討論,制定相關解決方案;組長每月對本小組工作質量進行至少1次的評價,帶領小組成員發現、收集問題,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並提出解決辦法,保障護理工作順利進行。

  5***院外指導工作:我院開設電話及網路護理小組,通過建立公共護理小組交流電話與網站討論組,各小組成員採取輪班制負責為患者提供院外指導服務。患者辦理出院手續時,同時向其分發1份院外指導聯絡方法表,其中包括護理小組交流電話、網站討論組的網址及出院後相關注意事項,以提高患者的恢復率[5]。

  1.5效果評價

  以專業小組制定的護理質量評價標準為評價指標,包括基礎護理、護理檔案書寫、消毒隔離、急救物品、危重護理、技術操作6個專案,合格分數為90分,比較建立專業小組前後各科室的護理質量合格率。

  1.6統計分析

  應用SPSS18.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計數資料採用例數及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採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採用***珋x±s***表示,組間比較採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各科建立專業小組前後護理質量合格率在基礎護理、護理檔案書寫、消毒隔離、急救物品、危重護理、技術操作等6個專案方面均有改善。其中,呼吸內科組在消毒隔離、技術操作方面改善最明顯***P<0.05***;婦科組、兒科組在急救物品、危重護理方面改善最明顯***P<0.05***;外科組、骨科組在文書書寫方面改善最明顯***P<0.05***。

  3討論

  我院各護理專業小組通過不斷的臨床實踐、摸索,修訂並完善了各項專科護理操作準則,不僅規範了各組的行為,使各項護理活動日常化、制度化,還培養了優秀的專業護理隊伍,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升。基層醫院護理專業小組的建立與實踐,有其必要性及不可或缺性。對護理專業小組自身素質、臨床護理質量方面、治療療效、患者滿意度、護理人員工作成就感等幾方面均有巨大的作用。從護理專業小組自身素質方面看,此模式能調動護士的積極性,活躍學習氛圍,提升護士自身素質。護理專業小組在人員設定上基本能按照護士的興趣、專科專長來分配,因此,護理專業小組的管理模式能充分調動護士的主動性,他們能主動、自覺查詢學習資料,組內外學習氛圍濃郁,護士科研能力、專科理論水平、臨床護理技能較以往顯著提高,使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臨床護理質量方面看,護理專業小組管理模式不僅提升護士自身素質,增強護士責任感,也使得各小組能更關注並解決自身及組內在臨床上所存在的問題,制定、改進及更新相關護理技術,全面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從治療效果方面,我院專業小組護理工作自開展以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不僅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及管理經驗得以增強,而且患者的治療療效也不斷提高。從患者滿意度方面看,專業小組的工作模式,促進了醫護之間的交流,增進了醫護之間的瞭解,醫護配合默契。此外,護理專業小組管理模式變被動護理為主動護理,工作中,除了落實基礎護理外,還對患者進行飲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健康宣教,患者對疾病的擔憂也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及時發現患者異常情況,並主動跟醫生反映、與醫生溝通。通過學習、實踐等臨床鍛鍊,規範了各項護理專業行為,提高了護理質量,同時護理小組的工作成就感也能得到提升[6]。但小組工作也面臨一些問題,科研工作有待於進一步加強;缺乏科學的評價指標,各科標準護理計劃有待於進一步完善。綜上所述,護理質量的高低取決於護理質量的管理方法,也依賴於護理群體的質量意識和質量監控的參與。護理專業小組活動的開展,對護理管理人員不僅是一個新的責任,也是對護理管理風格的一種變革[7]。通過護理專業小組的建立與實踐,我院護理正向科學化、專業化推進,並逐漸形成獨具專業特色的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以點帶面全面推行醫院護理品管圈活動許晨耘;符林秋;陳克妮;李斌;護理學雜誌2013-07-05

  2、醫院臨床護理質量保證的探討與對策周榮慧中華護理雜誌200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