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小城市建設中的公共藝術論文

  公共藝術是城市面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一件成功的公共藝術作品呈現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風貌,它以其特有的藝術形式潛在地影響公眾的生活品質,在使城市紋理與色彩趨於豐富的同時,美化了城市環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論中小城市建設中的公共藝術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論中小城市建設中的公共藝術全文如下:

  摘 要:目前,隨著中國城市化建設程序的加快,中小城市崛起,為公共藝術的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使得其在突飛猛進的過程中出現了設計匱乏、製作粗劣、質量不高、造成視覺汙染等問題,其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管理者思想觀念上的誤區;公共藝術與城市發展規劃之間缺少聯絡;公共藝術精神內涵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

  隨著中國城市化建設程序的加快,公共藝術在大城市的建設所發揮的作用已日益清晰,而中小城市公共藝術建設卻有待加強和改善。目前,中小城市公共藝術建設該如何與城市的歷史文化、市民生活以及時代精神相結合,在物質屬性和文化向度上如何兼具文化性和藝術性已成為城市管理者、建設者以及藝術創作者們所要面對和研究的課題。

  一、現代城市公共藝術的重要性

  現代城市公共藝術是指,存在於開放的公共空間中,反映該城市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和精神價值觀念,供市民共享的藝術綜合體。公共藝術主要包括城市雕塑、壁畫壁飾、景觀、園林綠化、建築裝飾、廣告以及在公共場所具有實用性的公共藝術設施。現代城市公共藝術不再僅僅是用來裝點城市環境,其建設的目的還要使城市成為人們樂居的理想場所,讓人們能夠在生存環境中體味到作為市民所應有的職責、榮耀和尊嚴,感受到作為市民所應有的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義務和能力。

  二、中小城市公共藝術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

  城市化建設使許多新興中小城市崛起,為公共藝術的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會。然而,公共藝術突飛猛進的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也越來越凸顯出來,如在城市文化建設中,觀念意識的偏差或對城市文化的誤讀使公共藝術在建設中出現了有悖於藝術公共精神的現象,而設計的匱乏、粗劣的製作也使公共藝術日益成為視覺汙染。這些問題導致中小城市公共藝術作品質量不高,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者思想觀念上的誤區

  城市化的發展,使得中小城市為了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開始加大對公共藝術的設計與建設。然而,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管理者的決策,可以說管理者的決策對城市形象的塑造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如果管理者在思想意識上存在誤區,則會影響公共藝術作品設計的成敗。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本身的特殊定位,塑造一座城市的形象不是去模仿,而是應該從城市本身條件出發來定位城市的形象,公共藝術才能鮮明的表現城市主題。因此,一座城市的管理者必須要實事求是,走出思想意識上的誤區,針對城市自身現有條件來明確城市的發展和定位城市的形象,從而塑造出具有個性特色的城市形象,設計出與城市主題一致的公共藝術作品,彰顯城市的魅力。

  ***二***公共藝術與城市發展規劃之間缺少聯絡

  中小城市公共藝術建設與城市整體規劃之間的不協調影響了公共藝術作品的表現力,使得作品質量不高。建設中的中小城市雖然都規劃了城市的整體發展,但在城市整體形象的發展上似乎缺少長遠規劃目標。由於缺乏統一規劃以及政策的連續性和長久有效性,盲目的拆建使一些建設發展中的城市成為了改造工地,而區域性零星實現的公共藝術專案與城市形象總體規劃目標是否相一致,好像一些城市並沒有相應地約束和規定。這就導致有相當數量的公共藝術作品只是隨意地放置在公共環境中,與城市整體環境不協調,不能引起公眾與廣大市民的關注與認同。城市公共藝術與城市的文化氛圍、人文景觀、風俗習慣、自然環境等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在城市的整體規劃和建設中,應當把城市公共藝術建設融入進去,才能從整體上提升城市的面貌。

  ***三***公共藝術精神內涵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

  現代中小城市公共藝術在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內涵上的缺失也是導致公共藝術質量不高的重要因素。現代公共藝術是思想的藝術,它既要反映社會文化,還要表現如何在當代文化的意義上與社會公眾進行溝通。所以,現代公共藝術必須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特徵以及顯著的精神內涵。而目前,中小城市建設的過快發展,導致公共藝術作品缺乏深度,流於形式,設計製作粗糙。

  首先,在藝術含量上公共藝術作品表現為形式雷同、題材單一、藝術性缺失。藝術表現力的弱化使得公共藝術作品缺乏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而缺乏藝術精神的城市公共藝術也無法成為城市形象標誌。其次,公共藝術作品文化含量上表現為注重形式,文化內涵缺乏深度,公眾參與意識淡漠。沒有文化支撐的作品表現的更多是空虛符號,它們既沒有體現城市歷史文化特色,也沒有展現城市市民精神面貌,如有的公共藝術作品只是刻意展現歷史人物形象,對於人物形象所體現的精神實質和文化精髓則沒有進行更深刻地挖掘和表現,這樣的公共藝術作品脫離了公眾的現實生活,與公眾達不到更深層次的溝通,也無法與公眾互動。再次,公共藝術作品表現形式單調,主要是一些雕塑、壁畫,而且在製作上也比較粗劣。

  三、提高中小城市公共藝術質量的建議

  ***一***公共藝術應與城市建設整體形象協調統一

  首先,公共藝術要與城市建設規劃一致。城市的存在是與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關聯性的,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中小城市在進行城市整體規劃中必須將公共藝術納入城市的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並以此來建立起一座讓城市規劃師、建築師以及藝術家能夠更好合作的橋樑,實現藝術創作與城市設計的體系化。其次,公共藝術要與城市整體環境相協調。公共藝術要依附於特定的環境空間或場所, 而特定的環境、場所能反映一定的文化背景,反映著人們的習俗和文化特徵。城市公共藝術身處城市空間環境之中,城市空間環境是與這些公共藝術作品緊密結合的重要物件。每個城市在產生和發展中都會形成自身的特色,如人文景觀、風俗習慣、文化氛圍、自然環境等。而城市公共藝術與城市的地域特色緊密聯絡,還需要城市公共藝術的建設與創作要與城市的實際空間環境相配合。中小城市公共藝術的建設與創作要從城市自身出發,真正瞭解處於這一特定城市空間及場所中人群的文化、階層、年齡結構以及教育背景等因素, 如此,公共藝術才能反映出這一特定城市的特徵、人們的精神追求或生活狀態,從而塑造出個性化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二***研究、開發和保護城市優秀文化資源,豐富公共藝術作品的表現力

  形式與內容是藝術作品中的構成部分,如果形式被看作皮囊,內容則是骨架,沒有皮囊骨架無法昇華,而沒有骨架則無法撐住皮囊,兩者相互依存,優秀的藝術作品要充分體現出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一件好的公共藝術作品也應該做到形式表現與精神傳達的統一。對於公共藝術作品來說,形式表現體現為作品所運用的語言形式,如造型方式,而精神傳達體現的是與公眾之間的一個不可見的溝通過程。被放置在公共空間的藝術作品是要向公眾傳達某種資訊、觀念,或是要向公眾展示某些東西,如果僅從形式上來表現,作品會顯得空虛,缺乏深度,無法與公眾達到深層次溝通,因此,還要從內容上來豐富公共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當形式與內容達到統一時,藝術作品才能有血有肉,才能從情感上與公眾產生共鳴,而城市公共藝術作品的內容則體現為城市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發展的最終動力。美國著名城市學家伊里爾?沙裡寧曾說:“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麼。”城市公共藝術應與城市的文化精神相一致,汲取了地域特性中具有典型意義的城市文化精神而創作的公共藝術,有助於喚起市民的共識與情感共鳴,增加歸屬感和認同感以及增強城市形象的文化個性。所以,在研究、開發和保護城市優秀文化資源中,一要成立專門的開發、研究小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工作;二要從這些文化資源中提取其精髓,使之與現代精神接軌。三要將這些文化精髓與現代藝術結合起來,通過多樣化的公共藝術形式將其表現出來,讓公眾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城市建設的新氣象。

  ***三***積極推廣城市公共藝術,讓公共藝術融入大眾生活

  當前,城市發展的核心目標是讓人們享有藝術化的樂居空間,這就意味著城市公共藝術必將成為城市空間的精神載體,具有引導認識審美的精神功能、美育功能和符號作用,因而要積極推廣並使其融入大眾生活。

  人們為了充實自我,往往需要獲得更多、更豐富的資訊,而在視覺美感的需求方面也同樣是如此。城市公共藝術是要面向大眾的,社會公眾對視覺美感上的追求同樣適用於城市公共空間藝術。對於正在建設中的中小城市,在對公共藝術的推廣中要做到:一要建立健全公共藝術管理制度,確保公眾能夠真正參與管理城市公共藝術建設事務,使公共藝術專案在具體實施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要成立城市公共藝術管理委員會,由政府規劃部門、公共藝術設計專家、建築家、社會文化人士、社群市民代表組成,負責具體管理實施公共藝術專案;三要對公共藝術相關工作進行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大眾的意見和建議。

  四、結語

  現代城市公共藝術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實用工程,它具有直接的實用功能,它是物質文化的重要結構,也是社會生活的物質載體。現代城市公共藝術在城市建設中所起到的作用值得城市管理者、建設者和設計者關注和思考。對於建設中的中小城市,公共藝術的建設需要城市管理者、設計者和公眾共同來完成。中小城市公共藝術應將城市地域文化融入到公共藝術中,這不僅傳承、弘揚了地域文化,豐富了公共藝術的表現力,同時也解決了中小城市公共藝術“千城一面”的問題,也有利於塑造個性化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