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巧用點撥
在課堂教學中,點撥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教學藝術。在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對數學課堂點撥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積累了一些教學心得。
一、情境點撥
創設問題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激起學生積極思維。學生在情境中容易發現和提出問題,教師在學生提出問題後適時點撥,有助於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精神。
例如,我在講授“有理數的加法”這一節:首先用多媒體展示劉翔110米欄奪冠視訊,並啟發學生:“劉翔是世界男子青年錦標賽和奧運會110米欄的冠軍。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競技精神。今天,我們藉助劉翔的跑道,來進行一次數學思維的跨越與比賽。”我繼續展示課件:將跑道抽象為數軸,起跑點為原點,用火柴人代替人物形象,劉翔在一條跑道上進行訓練,假定向右為正,那麼向左就是負。
接著演示課件:火柴人在一條直線上連續兩次向右跑,劉翔第一次向右跑了20米,第二次向右跑了60米,問劉翔的最終位置在哪裡?(學生回答)
因此,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數學式子來表示他的運動:20+60=80或(+20)+(+60)=+80。
又演示課件:火柴人在直線上連續兩次向左跑。他第一次跑了10米,第二次接著跑了70米,問劉翔的最終位置在哪裡?你能用什麼數學式子來表示呢?(學生回答)
因此,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數學式子來表示他的運動:(-10)+(-70)=-80。
演示課件:火柴人在直線上先向右跑後又向左跑。
他先向右跑了50米,接著再向左跑了30米,兩次共跑了80米的路程,現在劉翔處在哪裡?你能用一個數學式子表示他的這種運動嗎?啟發學生最終寫出算式:(+50)+(-30)=+20
我的設問為學生拓展了思維空間,不僅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了,而且還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了。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出有理數加法的法則和規律。
二、比較點撥
有比較,才有鑑別。教學中,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我常給他們足夠的思考和探究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例如,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我先讓學生進行觀察並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邊和邊之間、角和角之間的關係,然後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會想出多種驗證方法,例如,有的把兩條邊(或四條邊)延長,用平行線內錯角和同位角的性質來證明平行四邊形兩組對角相等;有的學生還在上面圖形的基礎上作兩條垂線通過證明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來證明平行四邊形的一組對邊相等(同理可證另一組對邊相等);等等。在充分交流各種驗證方法的同時,我啟發學生比較各種方法的優劣,最後找出了一個“最省”輔助線、求證最簡便的方法,即,在平行四邊形中作一條對角線,只要證得兩個三角形全等就可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兩個性質(兩組對邊和兩組對角分別相等)。
在此基礎上,我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求證:平行四邊形的兩條對角線有什麼性質(先猜想後證明)?通過上面的討論和總結,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想到先畫出兩條對角線,然後證明兩組小的三角形分別全等,最後得出平行四邊的第三個性質(對角線互相平分)。
這種通過小組討論,然後進行集體交流和比較的點撥方法,就像我們在合唱時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遠遠小於獨唱時的心理壓力一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後地相互點撥和補充,不僅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而且會促使學生為“點撥”他人而積極尋求新的著眼點,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三、糾錯點撥
我經常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而故意在學生面前“出錯”,然後再引導學生大膽地給老師“糾錯”。實踐證明,適當運用這種方法會給學生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有的問題甚至能讓學生終生難忘,不僅能有效地攻克重點和難點問題,而且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都很有幫助。我把這種方法叫做“糾錯點撥”。
例如:關於x的方程***a+1***x2+4ax+9=0的根有且只有一個,則實數a的值是多少?許多學生僅考慮△=0的情況而忽視了a=-1的情形,所以我在解這類例題的時候有時會故意出錯,然後啟發學生回過頭來幫助老師找出錯誤,並分析出錯的原因,讓學生牢牢記住老師的“教訓”,避免再犯老師所犯的“錯誤”。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巧用點撥,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我在這方面的探索才剛剛起步,幾點粗淺的體會,僅作拋磚引玉。
一、情境點撥
創設問題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激起學生積極思維。學生在情境中容易發現和提出問題,教師在學生提出問題後適時點撥,有助於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精神。
例如,我在講授“有理數的加法”這一節:首先用多媒體展示劉翔110米欄奪冠視訊,並啟發學生:“劉翔是世界男子青年錦標賽和奧運會110米欄的冠軍。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競技精神。今天,我們藉助劉翔的跑道,來進行一次數學思維的跨越與比賽。”我繼續展示課件:將跑道抽象為數軸,起跑點為原點,用火柴人代替人物形象,劉翔在一條跑道上進行訓練,假定向右為正,那麼向左就是負。
因此,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數學式子來表示他的運動:20+60=80或(+20)+(+60)=+80。
又演示課件:火柴人在直線上連續兩次向左跑。他第一次跑了10米,第二次接著跑了70米,問劉翔的最終位置在哪裡?你能用什麼數學式子來表示呢?(學生回答)
演示課件:火柴人在直線上先向右跑後又向左跑。
他先向右跑了50米,接著再向左跑了30米,兩次共跑了80米的路程,現在劉翔處在哪裡?你能用一個數學式子表示他的這種運動嗎?啟發學生最終寫出算式:(+50)+(-30)=+20
我的設問為學生拓展了思維空間,不僅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了,而且還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了。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出有理數加法的法則和規律。
二、比較點撥
有比較,才有鑑別。教學中,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我常給他們足夠的思考和探究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例如,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我先讓學生進行觀察並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邊和邊之間、角和角之間的關係,然後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會想出多種驗證方法,例如,有的把兩條邊(或四條邊)延長,用平行線內錯角和同位角的性質來證明平行四邊形兩組對角相等;有的學生還在上面圖形的基礎上作兩條垂線通過證明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來證明平行四邊形的一組對邊相等(同理可證另一組對邊相等);等等。在充分交流各種驗證方法的同時,我啟發學生比較各種方法的優劣,最後找出了一個“最省”輔助線、求證最簡便的方法,即,在平行四邊形中作一條對角線,只要證得兩個三角形全等就可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兩個性質(兩組對邊和兩組對角分別相等)。
在此基礎上,我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求證:平行四邊形的兩條對角線有什麼性質(先猜想後證明)?通過上面的討論和總結,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想到先畫出兩條對角線,然後證明兩組小的三角形分別全等,最後得出平行四邊的第三個性質(對角線互相平分)。
這種通過小組討論,然後進行集體交流和比較的點撥方法,就像我們在合唱時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遠遠小於獨唱時的心理壓力一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後地相互點撥和補充,不僅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而且會促使學生為“點撥”他人而積極尋求新的著眼點,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三、糾錯點撥
我經常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而故意在學生面前“出錯”,然後再引導學生大膽地給老師“糾錯”。實踐證明,適當運用這種方法會給學生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有的問題甚至能讓學生終生難忘,不僅能有效地攻克重點和難點問題,而且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都很有幫助。我把這種方法叫做“糾錯點撥”。
例如:關於x的方程***a+1***x2+4ax+9=0的根有且只有一個,則實數a的值是多少?許多學生僅考慮△=0的情況而忽視了a=-1的情形,所以我在解這類例題的時候有時會故意出錯,然後啟發學生回過頭來幫助老師找出錯誤,並分析出錯的原因,讓學生牢牢記住老師的“教訓”,避免再犯老師所犯的“錯誤”。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巧用點撥,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我在這方面的探索才剛剛起步,幾點粗淺的體會,僅作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