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點滴思考

     中學數學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教育學生,陶冶學生,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學數學課程重要性日趨凸現,社會對數學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但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體制使數學教育中的教與學過分注重基礎知識,忽視數學的實際應用,難以與日常生活相聯絡,無法滿足社會對數學教育的極大期望,結果造成書本知識嚴重脫離生活實際,以致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新課程以“促進學生髮展”為基本目標,強調參與,致力於根據學生不同興趣、能力特徵以及未來職業需要和發展需要,提供有所側重的數學學習內容和實踐活動,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綜合能力,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合格人才,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性主義建設。
        一、更新教育觀念,做好角色轉變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正確關係,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界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
        教師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是教學實踐中的研究者,是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者。教師要建立開放的師生意識,營造民主平等、情感交融、協力合作,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尊重與關愛、信任與鼓勵下,充滿信心、積極思維,大膽創新,使教學流程自覺地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與探究的基礎上,真正體現師生的夥伴關係,創造出師生和諧之美。
        在課堂上,有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意見,還以學生自尊,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在課堂上,有的學生會提出不同見解,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以積極愉快的心情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其主體地位才能得到真正體現。在教學中還常常有些學生裝提出新奇古怪的問題,教師對此不能視而不見,要積極地鼓勵他們質疑,鼓勵他們標新立異,讓他們有足夠的機會去發現、去探究、去創造,提高學生的自學、自練,自評能力。使之在觀察、思考、想象、總結、歸納等實踐活動中獲得成功,從而增強自信心,釋放出創造性的智慧火花。
        二、更新知識結構,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
        教師作為社會化的人,必須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更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中學基礎學科新課程改革適應形勢,面向未來,服務於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新的中學數學課程標準中,將增加很多新知識內容,有些內容是教師學過的,也有 內容是教師沒有學過。為適應教學,中學數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考試學習或一些培訓班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誌、資訊科技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教學資料,充實自己的實踐知識。
數學教師要了解數學史,瞭解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瞭解數學在其它相關學科的應用等。了就是說,數學教師不公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資訊素質的教育工作者。再次,為了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體系,教師應加強知識量的積累,並逐步實現質的飛躍。作為中學數學教材的實施者,在吃透大綱,精研教材的前提下,要更新考慮新舊知識的縱向延伸與橫向聯絡,瞄準新舊知識的邊接點,不同點與新知識的生長點;要努力學習數學的新理論、新知識,把握數學領域發展的前沿動態;有意識地拓寬相關學科的知識,實現多學科的溝通與融合。此外,在備課上多下功夫,創設問題情景,重視學生原有的數學認識結構,尊重個性差異,對學生的可能問題或突發情況有備而來。避免在教學中出現隨意性,片面性和主觀性。最終實現單一數學專業結構向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等在內的高度統一複合型知識結構轉化;由封閉型結構向開放型結構轉化;由對知識的被動接納型結構向主動創造型結構轉化,通過對新知識的主動選擇與吸收,改造和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
        三、更新教學模式,提高施教能力
        教學模式應是:知識、素質、創新能力的三維教學模式。因此,教師要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模式。
不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學法。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獲取、智力展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靠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
        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求知慾,在授課中重視數學思想和數學背景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和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由“愛學”到“學會”再到“會學”,最終掌握數學學習的科學方法與科學思維。
        其次,教師要提高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新課程標準中,已將計算機的應用引入教材,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將進入課堂,這就要求教師掌握計算機工具。在網路上獲取教學中所需的資訊資料。改變以語言傳遞資訊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把抽象知識的轉達化為形象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言,增強記憶。把比較難懂的數學知識,通過計算機的模似演示,變得直觀形象,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從而熟悉知識的形成過程。
        總之,新形勢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需要我們深入進行理性的思考和長期的實踐、研究,使課堂教學真正為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揮重要功能。